疫情下民營藝術機構生存調查——越過山丘,生長正當時

2020-12-23 騰訊網

疫情之下,各大文化場所都遇到了嚴峻挑戰。當前,隨著社會生活趨於正常,看展覽、看演出、看電影……各項文化活動又此起彼伏地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在深入回顧這個不尋常階段的同時,我們訪問了幾家不同類型的民營美術館、畫廊等藝術機構,分享它們今年所遇到的危機與轉型探索的嘗試,共同提振信心,為未來尋覓更加美好開闊的風景。

修煉內功,激發升級

觀眾消失了,疫情期間的美術館運營,對於所有從業者而言都是一項不曾有過的挑戰。然而,優質的展覽始終是吸引觀眾最好的法寶。今年,南京宣和美術館的幾個展覽都獲得了很高的口碑。1月,宣和畫譜系列之「五色」——當代水墨五人展開幕,邀請國內一線水墨藝術家劉毅、杜小同、秦修平、徐鋼、康凱共譜「五色」,帶來一場別有韻味的水墨盛宴。5月,宣和美術館承辦了書畫名家的山水畫慈善義賣作品展,也為戰勝疫情提振士氣。6月,宣和美術館成立六周年之際,宣和書譜系列之「墨華」——生於60年代優秀書法家作品展與觀眾見面了,六位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書法家黃正明、閻揆、管峻、仇高馳、宇文家林、李嘯精選80多件作品精彩亮相。

宣和美術館邱稚真館長表示,在辦好每一個展覽的同時,他們還有更遠的目標,那就是將宣和的運營策略和手段推廣出去,承接更多場館的藝術運營。「美術館,最重要的就是展陳內容,我們擁有專業的團隊,也有廣泛的資源,目前已經有好幾家美術館在和我們洽談。」

修煉內功、轉型升級,是這段「蟄伏」期間,各家美術機構紛紛採取的策略。

鳳凰藝都美術館,坐落在美麗的無錫太湖之濱,是江南地區非盈利性專業架上油畫美術館。疫情期間,該館曾關閉了整整兩個月之久,三月底才重新回到觀眾視線中。「對於主要通過線下展覽、講座、藝術沙龍等形式開展公共美學教育的民營美術館來說,疫情對我們的影響巨大。」館長鄒芳表示,疫情期間館裡及時調整思路,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線上展覽、「見畫」APP藝術品鑑賞等線上形式服務於公眾,同時加強對館藏作品的梳理,並積極向油畫專業修復領域尋求合作。

「停館不停展」,疫情期間利用藝術鼓舞人心、撫慰焦慮,是美術館的一項重要社會職能,疫情開始後,「鳳凰藝都美術館」微信公眾號開展了十餘期線上展覽推送,內容包括因閉館而暫停的線下展覽、優秀中青年藝術家線上個展,以及館裡歷年來舉辦的精彩展覽回顧,並且通過藝術家創作解析、展覽作品高清圖、高清局部圖等等,以方便讀者欣賞,收穫了數萬點擊量。

這段特殊時期,也在倒逼各家美術館數位化腳步的提速。「見畫」APP就是鳳凰藝都美術館最新採用的一款在線藝術智能展示館,具有AI識圖功能以及海量經典藝術作品賞析,幫助觀眾看懂作品。另外,還推出了「智能畫框」技術,推進館藏作品的防偽追溯,保護原創作品的智慧財產權。

美術館的核心價值是藝術作品。「典藏工作是對作者和觀眾最實在的尊重。」鄒芳館長介紹,最近這段時間,除了加強文獻梳理之外,今年4月,館裡的新藝術品倉庫投入使用,這裡配備恆溫恆溼設備,不同種類藝術品合理分區,提升了藏品科學管理的硬體設施。同時,還針對油畫的保存與修復,與國內專業的藝術品修復機構合作,修復受損藏品。

跨界複合,隨機應變

這個月,江蘇ESPOIR畫廊藝術總監、策展人阮小懿剛剛作為藝術指導,參加了在江蘇省現代美術館舉行的「寫生世界」攝影聯展,充分展現了「90後」一代的新生力量。阮小懿告訴記者,她所在的畫廊原本從事當代藝術與國際展覽交流較多,今春3月,原本要去參加的一項國外藝博會,連定金都交了,最後因為疫情取消。如今,她並沒有停下手中的工作,而是著眼江蘇、深度發掘各類藝術資源。

「首先,我們加大了與同行之間的合作,採取幾家機構聯合合作的辦展模式,發揮更大合力,同行攜手共度難關。」 回憶起這幾個月的經歷,阮小懿說,自己一方面加大線上藝術導覽之外,另一方面也開始做一些藝術衍生品的設計,「比如版畫、筆記本、包包等類型,希望擴大藝術消費群體的邊界,通過普通大眾樂於接受的價格,培養市場對於藝術家的更多了解與興趣。」

藝術家、策展人、畫廊、美術館、博物館、觀眾,這是一個生態鏈,鏈條的最前端是藝術家。疫情後的藝術在短暫「喘息」之後繼續奔跑,鼓勵藝術家的創作和堅持就顯得尤其重要。阮小懿說,ESPOIR畫廊今年仍然繼續堅持青年藝術家扶持的公益活動,比如針對四川美術學院的青年藝術家計劃依索帕拉藝術之星獎學金,今年已經做到第四年了,並沒有因為疫情影響而暫停。「疫情之後我們關注到,部分年輕藝術家的心態受到一些影響,我們會加大扶持,鼓勵他們堅持創作。」

今年三四月之後,各家藝術機構陸續恢復開放,南京各大美術展覽不斷,藝術聲音此起彼伏。這樣的活躍度在阮小懿看來,既有幾分意外,但同時也在情理之中,「即便疫情來了,藝術還是在繼續,始終在發聲。無論是機構還是藝術家,大家都想方設法做著各種新拓展和嘗試。」據她了解,今年江蘇已經出現了好幾個複合型創新藝術空間,比如在南京濱江公園「肆間藝術」,定位青年藝術家的創作展示空間;「比牆藝術」,專做國外藝術名家手稿展陳;泰州近日也出現了一家複合型藝術空間「西區當代藝術」,將個人攝影與藝術展陳相結合。對於未來,她非常期待,「或許還會有源源不斷的跨界複合創意出現在我們眼前,不僅雲上展覽變多,線下體驗也在蔓延生長。」

主打江蘇書畫藝術家的美術館,經過疫情期間的沉澱,也打出了一手好牌。前不久,宣和美術館和江蘇省書法院籤約成為戰略合作夥伴,「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共同發展,既是此次合作的原則,也是目標。」宣和美術館館長邱稚真表示,雙方將通過緊密合作,共同探索文化事業單位與文化藝術機構創新合作模式。特別是集合雙方的人才、學術及藝術服務平臺資源,創新合作理念及服務模式,為全省乃至全國書法藝術家提供更全面、更完善、更優質的一站式服務,推動江蘇書法持續發展,實現雙方共贏。

危中藏機,創新蝶變

危中覓機,南京以收藏西方油畫為主的上·美術館,在疫情中逆勢而上。最近,這家民營美術館正在舉辦的「張久、張思遠父子歐洲藏畫展」集中展出了包括柯羅、盧梭、安格爾、凡高、莫奈、馬蒂斯等在內的60餘位歐洲藝術大師的作品。這些作品創作時間跨度接近500年,涵蓋了包括巴洛克主義、古典主義、現實主義、巴比松畫派、學院派、印象派、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立體主義、野獸派等眾多歐洲主流藝術學派。

上·美術館館長張久希望這些藝術品承載起社會大眾的審美塑造。上·美術館展廳中,每幅油畫都附有一張二維碼,掃描之後就跳出一個頁面,裡面不僅有畫作簡介,還有這幅畫從最初到現在的收藏流轉過程,每一次轉手,每一家機構出具的證書,都赫然在列。「這些資料全是兒子張思遠整理出來的。」張久說:「在國外,藝術品收藏是一件非常嚴謹的事情。」疫情期間,與張久長期合作的義大利畫廊為了渡過難關,主動以較低的價格出讓了十餘幅名家手稿和畫作給他,其中就包括安格爾、梵谷、莫奈的作品,於是才有了這次的「張久、張思遠父子歐洲藏畫展」展覽。

南京青年策展人辛心欣與多家南京民營藝術機構有過展覽合作。在她看來,疫情既是危機,同時也是一次快速洗牌、重構生態、激發轉型的過程。「就我所知,目前已經有南京本地民營藝術館支撐不下去了,今年以來一直在整理庫房,沒有新展覽推出。」但同時,在她看來,目前南京的藝術展覽生態已經在康復中,甚至這段時間以來,美術展覽呈現「反彈」之勢。她這兩天就非常忙碌,「我最近一個月策劃了四場展覽,本周末就有一場將在金陵美術館開幕。」

展覽熱情為什麼在激烈「反彈」?「前段時間減少聚集,藝術家沒有了應酬,能夠沉下心來作畫,作品產量很高。幾個月下來,不少畫家攢了一大批精品在手上,現在是拿出來亮相的時候了。」辛心欣分析說,疫情其實也在不知不覺間重塑著藝術生態。她注意到,今年3月份恢復線上微拍時,年輕作者三五千元一幅的作品,物美價廉,很受市場歡迎。「通過這個階段的市場洗牌,以往那些靠炒作而價格虛高或者應酬型的作品,紛紛被淘汰,藝術市場觸底重建,年輕藝術家開始穩穩走入主場,各項展覽需求很旺盛。」

面對2020年下半場,辛心欣坦言,如今觀眾越來越習慣線上展覽,當前線下美術館裡的現場的確暫時「冷」了一些,但這不是簡單的代替關係,也並不妨礙觀眾對於藝術的火熱熱愛,展覽、市場都在復甦,美好的藝術是人們永恆的需要。

》》》》相關新聞

非國有博物館:走上雲端的創新嘗試

江蘇是文博大省,擁有82家民營博物館,數量在國內排在前列。面對疫情,非國有博物館的抗壓能力相對更加脆弱。如何破解生存難題,以積極轉型求得發展,是擺在民營博物館面前的難題。

從1月底到3月底,位於南京國家領軍人才創業園的的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關閉了兩個月,但員工們幾乎一天都沒閒著,「我們正好用這段時間做深學術研究,加強絲綢文化梳理和IP開放方面的工作。」該館運營主管丁鵬介紹,疫情期間,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開發了一系列智慧雲展覽,讓觀眾在線上感受絲綢文化的魅力。

此前,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與南京市檔案館合作,對封存10年的中興源雲錦檔案資料進行搶救性的保護與復原,並於去年10月成功舉辦「雲錦色彩暨數位化保護成果匯報展」,向公眾發布了南京雲錦色譜,還原了雲錦常用27色。線下的展覽早已經閉幕,但觀眾依然可以在手機中回看。「我們打造了『錦色·雲錦數位化成果展』『中興源雲錦檔案史料展』兩個線上展覽,『放置』在官微中,讓觀眾直觀了解『八寶團龍紋』雲錦保護成果,近距離360度『觸摸』大花樓織機,欣賞雍容華貴的雲錦藝術品,獲得深度的沉浸體驗。」

疫情之下,這家民營博物館做出的創新嘗試還有很多。他們主動連結社會資源,與知名企業探索合作模式,參與公益直播與外擺市集,開發創意文創產品,讓昔日的皇家貢品——雲錦進入更多生活領域,實現了雲錦的IP化傳播。

「一把巧生爐的製作,要經過開模、煉銅、鑄造、皮殼製作等幾十道關鍵工藝……」打開蘇州巧生爐博物館的淘寶店,該館陳冠丞館長正在進行網上直播,向爐友介紹明代宣德爐的歷史,詳解現代巧生爐的鑄造特點,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好者紛紛前來「圍觀」。

蘇州巧生爐博物館是一家以銅爐為主題的民營博物館,由復原了宣德爐傳統失蠟法製作技藝的陳巧生大師創辦。在因疫情關閉的三個月時間裡,陳冠丞嘗試著在「雲端」解密巧生爐技藝,「我們在多個平臺開通直播,每期都拿出巧生爐的代表作品,為爐友講解答疑。」在古代,款式典雅的宣德爐是文人在書齋裡雅玩的器物。如今,陳冠丞想讓傳統銅爐和香道文化走近普通人,尤其是年輕人。「疫情期間和疫情之後,我們持續不斷地通過微信公眾號『巧生爐』推文,全方位展示巧生爐之美。我們還在線下舉辦爐文化講座,參加『姑蘇八點半夜市活動』,將帶著充滿創意的作品參加蘇州創博會,以各種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巧生爐』這一蘇州非遺名片。」

在常州,展示中外煙標、菸具珍品的戈小興中外煙標菸具博物館也走上「雲端」。從事菸草文物收藏三十多年的戈小興館長介紹,該館是我國唯一一家菸草史民營博物館,擁有212個國家和地區的煙標168000餘種,各種菸具7000多種,菸草文物令人眼花繚亂。疫情期間,四層樓的展廳全部關閉,觀眾無法前來觀展,館方就通過微博、抖音等自媒體,分期分主題地對藏品進行梳理,用簡潔的文字和簡短的畫面,展示水煙壺、旱菸具(杆、袋)、菸斗、中國早期捲菸具等菸具。這家非國有博物館還積極參與常州市博物館學會組織的「雲看展」短視頻宣傳推廣活動,所拍攝的博物館短視頻在常州多個媒體平臺播放,有效提升了文化品牌形象。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發布的研究顯示,全球博物館業受到了疫情的巨大影響,有近90%的博物館(超過85000家)暫時關閉,有近13%的博物館可能無法重新開放。和公辦博物館相比,民營博物館規模更小,資金來源單一,藏品主題相對簡單,疫情只是將非國有博物館平日裡的困境進一步放大。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運用好網際網路思維,將展覽搬上「雲端」,把輸出展覽升級為輸出服務,充分開發經典藏品的IP價值,推出更受年輕人歡迎的文旅產品,「弱小」的非國有博物館同樣能夠安全度過疫情危機。記者看到,很多非國有博物館已漸漸探索到新的運營模式,一些疫情期間的成功做法也會在疫情消散之後被沿用。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營主管丁鵬說:「疫情給了我們很多思考,傳統文化的韌性是很強的,新的技術作為載體,讓文化內容轉型到線上,從而得到全方位的傳播和傳承,也會助力於非國有博物館的進一步發展。」

交匯點記者 顧星欣 高利平 於鋒

相關焦點

  • 民營藝術機構:越過山丘 生長正當時
    疫情之下,各大文化場所都遇到了嚴峻挑戰。當前,隨著社會生活趨於正常,看展覽、看演出、看電影……各項文化活動又此起彼伏地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在深入回顧這個不尋常階段的同時,我們訪問了幾家不同類型的民營美術館、畫廊等藝術機構,分享它們今年所遇到的危機與轉型探索的嘗試,共同提振信心,為未來尋覓更加美好開闊的風景。
  • 國產劇《越過山丘》開播:聚焦中國汽車人
    > 10月9日,由中廣天擇、容悅影視出品,寧波靈和文化聯合出品並發行的都市勵志職場劇《越過山丘》在京召開發布會。
  • 工業題材影視劇創作如何「越過山丘」
    近日,在江蘇衛視、愛奇藝和騰訊視頻聯動播出的電視劇《越過山丘》圓滿收官。該劇由中廣天擇、容悅影視聯合出品,以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民營汽車行業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歐陽夏蘭和彭越在命運的波折中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實現人生價值,走到一起的故事。
  • 2011-2020:越過山丘,安全十年
    2011~2020,越過山丘,回望來時的路。
  • 題材新穎的新劇《越過山丘》首播告捷
    《越過山丘》匯集了張儷、高瀚宇、蔣冰、周奇奇、陳牧楊、張楊智子等一眾俊男美女,可他們偏偏都在專心地搞事業!還有老戲骨柳小海、寇振海、寧理的加盟,劇集的精彩程度,更讓人期待!
  • 《越過山丘》定檔江蘇衛視,張儷高瀚宇主演,清一色俊男靚女
    文/馬慶雲10月5日,電視劇《越過山丘》發出正式定檔訊息,10月9日晚間黃金時間,將於江蘇衛視和全國觀眾首次見面。該劇拍攝完成於2019年,最終實現江蘇衛視全國首播。這次的《越過山丘》,張儷將飾演一位商業調查師。她從事這個職業的深層原因,則是通過調查師的身份,悄悄調查自己父母離奇去世的原因。在這種原動力的趨勢下,女主角最終遭遇到了富二代男主。兩人的情感線索方面,則是從相互厭惡,但最終不離不棄。愛情戲份,在已經公布的《越過山丘》的預告片當中,佔據了不小的篇幅。
  • 《越過山丘》熱播 御姐周奇奇精英範兒秒殺職場
    網易娛樂10月13日報導 由沈煜傑執導,張儷、高瀚宇、周奇奇領銜主演的都市勵志情感劇《越過山丘》正在江蘇衛視、愛奇藝、騰訊視頻臺網同步熱播中。《越過山丘》講述的是幾個勵志要研發出最前沿的汽車節能技術,以期振興國產民營汽車企業發展的年輕人,幾經波折克服困難最終成長的故事。周奇奇飾演的邱靈,其父是龍灣銀行的行長,從小跟著父親在商界和金融界摸爬滾打,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儲備,工作能力十分出眾。作為富家千金,邱靈並沒有驕縱跋扈的性格,反倒以獨立自信、沒有公主病的可愛性格受到大家喜歡。
  • 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
    準確地說,是《山丘》中的一句歌詞「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在刷屏。就像生日之於個人,沒有什麼比新年之於大眾,更易成為感受時光逝去的符號了。許多人在電話中、微信裡互相祝賀「新年快樂」時,或許在興奮慢慢淡去後,開始有由淡入深的孤獨:我的心還年輕,人卻老了一歲……新年,或許就是人生中的一個山丘,你滿懷憧憬地爬了上來,卻發現,你期盼的人,並未等在那裡。
  • 《越過山丘》熱播 酷颯御姐周奇奇精英範兒秒殺職場
    由沈煜傑執導,張儷、高瀚宇、周奇奇領銜主演的都市勵志情感劇《越過山丘》正在江蘇衛視、愛奇藝、騰訊視頻臺網同步熱播中。作為國內首部以新能源汽車為題材的職場劇,演員周奇奇所飾演的天冠集團公關部總監邱靈,一出場以幹練專業的精英形象、活潑直爽的反差性格、紅唇御姐範兒十足的氣場讓觀眾眼前一亮。
  • 越過《山丘》,是否還有人在等候?你聽懂了嗎?
    越過山丘,雖然已白了頭喋喋不休,再也換不回溫柔《山丘》是李宗盛親自創作的一首歌,其實這首曲子的旋律李宗盛早在2003年就寫好了,但是詞是到2013年才真正完成的。李宗盛說:2003年我初抵上海,當時是個悲傷的夏天,一個旋律進入腦海,我花了10年不停想,我想用音樂溝通一下自己的人生經歷。「越過山丘,才發現已白了頭。喋喋不休,時不我與的哀愁……」創作完成《山丘》時,李宗盛也感嘆,終於寫了一首「等著」歌迷的歌,不管是等到了午夜夢回,還是中年危機,終有一天,《山丘》裡的故事,能被聽懂。
  • 李小甜《越過山丘》熱播 本色演繹少女成長史
    近期,由沈煜傑執導,張儷、高瀚宇、周奇奇、蔣冰、李小甜等領銜主演的都市勵志情感劇《越過山丘》在江蘇衛視熱播,並在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同步播出,其中飾演開心果「彭老三」彭雨辰的李小甜因其靈動鮮活的演技獲得大眾喜愛,劇中她演繹一顆少女心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成長曆程
  • 「山中青年」越過山丘
    久久為功,時代記錄下的影像裡,有一群人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山水間,年輕的他們走來了,留下了。他們的事業「新潮、時尚、國際化」,他們讓我們看到了「兩山理念」的碩果,更看到了未來。「兩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中國之聲推出系列策劃《山中青年》11日推出《越過山丘》。
  • ——浙江民營劇團生存觀察
    如今,這些民營劇團過得怎麼樣——  疫情下的心境 盼著能多接幾單、多演幾場   民營劇團可以說是「掙不掙錢看春節」,因為其主要收入來源是演出場次費。  每逢春節,民營劇團無不厲兵秣馬、精神百倍地投入到面向城鄉觀眾的文化藝術服務中,期待著通過黃金季節的繁密演出,在取得開門紅的同時,使劇團和事業發展壯大。  眾所周知的是今年春節遇上了疫情,城鄉演出市場受到巨大衝擊。不得不說,這對民營劇團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各地民營劇團積極響應國家疫情防控的要求,第一時間終止演出、取消合同,並投入到全民抗疫的各項工作中。
  • 越過山丘,國內首部以民族汽車工業為背景題材的電視劇。10.9開播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電視劇系列展播之《越過山丘》是由著名編劇、影視製作人這次主演的職場勵志情感劇《越過山丘》在江蘇衛視播出,他在劇中飾演天冠集團二公子、「越過山丘」汽車研發機構創始人彭越。都是非常優秀的演員,一部電視劇不光要看主演,還要有很多角色的配合,才能完整的把這部電視劇更好的呈現出來,所以這部電視劇《越過山丘》馬上就要和大家見面了,10.9日江蘇衛視首播,騰訊平臺、愛奇藝同步播出。
  • 雅昌聯手今日美術館揭秘民營美術館運營之術——《中國民營美術館...
    近日,由今日美術館與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合作的學術出版物《中國民營美術館運營及籌建研究》正式出版。此出版物是迄今為止,在美術館領域的研究中,少有的全面、客觀、專業的研究文獻。遴選了國內10家知名民營美術館,以經典個案的形式詮釋中國民營美術館的生存狀態。
  • 二評電視劇「越過山丘」的劇情設計說起
    二評電視劇「越過山丘」的劇情設計說起 前一篇《從電視劇「越過山丘」的劇情設計說起》在結尾部提到了:「天冠汽車集團公司總裁彭博卻非常聰明,用一句經典的臺詞:「歐陽夏蘭她是西典的窩底呀
  • 張儷、周奇奇《越過山丘》收視率首度登頂,《吉他兄弟》央視開播
    >1、收視回顧現在給大家盤點的是2020年10月18日我國各大電視臺的電視節目收視率,廢話不多說,具體的電視臺排名、電視節目收視率、市場份額等統計數據請看以下表格:註:數據來源為CSM59城電視劇收視統計中心,圖片來源見水印2、《越過山丘
  • 小熬漿糊:駛過海峽,越過山丘
    這裡擁有600多家金融機構、數千家相關公司, 2019年11月,新加坡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榜單」第三位,「2019年全球可持續競爭力榜單」第一位。與金融中心遙遙相對的,是金沙酒店。三棟獨立的大樓,頂部由船形空中花園連成一體,新穎壯觀。高空泳池、奢侈品牌、名廚餐飲、影院娛樂、豪華賭場等應有盡有,旁邊蓮花造型的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錦上添花。
  • 李小甜《越過山丘》掀高潮 嬌寵小公主逆襲圈粉
    《越過山丘》是由沈煜傑執導,張儷、高瀚宇、周奇奇、蔣冰、柳小海、陳牧揚、張楊智子等領銜主演的都市勵志情感劇。《越過山丘》中的彭雨辰,就是這樣一個愛而不得讓人心疼的女孩。從被林嘉陽當眾拒絕到走出失戀的陰霾與袁志強碰撞出情感的火花,感情上的成長讓雨辰不再是一個害怕面對失戀帶來的挫折的女孩。她慢慢地融入了歐陽夏蘭、袁志強、小皮的小圈子。 當歐陽夏蘭陷入困境時,因為認準了她是個好人,希望可以幫忙她解決問題。
  • 圍城之下,霧裡看花:淺談藝術機構從業者生存現狀
    在某社交網站「作為藝術行業從業人員是怎樣的生活體驗」這一問題下,數千個回答者分享著他們的喜怒哀樂。其中,一個回答這樣總結道:「聽起來高大上,實則拿著低保工資操心高端人士的人生,行業優越感爆棚,從業人員卻得不到應有的酬勞。不幹這行,老本行偏偏是這行,繼續幹下去,心裡只有屈辱。藝術行業,就是圍城之下,霧裡看花。城內人羨慕城外人,城外人還想方設法地想要擠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