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澱分局萬壽寺派出所 段保華
在基層派出所,除了整天忙碌的民警之外,還有一支隊伍與民警同甘共苦、盡職盡責,一起戰鬥著,從事著守護安全、服務群眾的工作;人民群眾遇險求助時,違法犯罪活動發生時,他們會衝上前,協助公安民警扶危濟困、懲惡揚善;他們是公安民警的得力助手,輔警。
輔警,全名輔助警察,是由政府出資,公安機關統一通過筆試、面試、政審、體檢招錄並與其建立勞動關係,在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的指揮和監督下,從事警務輔助工作的人員。
當前,輔警承擔著大量服務群眾、治安巡邏、戶籍辦理、協助交通管理、協助處理非警務活動的工作,大量警力因此得到「解放」,可投入到治安、刑偵、反恐等關鍵領域工作。
甚至在某些領域,他們工作時間長,積累經驗豐富,通曉各種偵破案的「技巧」,熟悉日常的業務工作流程,已經成為新民警的「指導老師」。客觀的說,我就是他們的學徒之一。我們這些剛進門不久的新警,有很多的「不知」和「疑惑」,需要經常向老民警請教,然而,一些輔警的熱情和謙和,豐富的工作經驗,讓我們更樂於向他們請教。
輔警工作起來也是「很嗨的」。除了民警經常「白加黑」的工作,輔警也毫不遜色。他們經常與民警一起值班,一起「蹲守」,一起抓捕犯罪嫌疑人。特別是一些女輔警,擔負了內勤一些繁瑣的統計、整理、籤報表等工作,整日趴在電腦前忙碌著。
輔警也有他們的優勢——更容易接近群眾。由於特殊的身份,群眾的一些諮詢和調解工作,輔警更容易去協調解決。他們大部分是從當地招錄的,熟悉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民俗習慣,了解本地人的「禮兒、面兒」,更容易與群眾拉近距離,打開「話匣子」,輕鬆解決問題。
輔警也有他們的夢想和期盼。他們雖然參與了很多警務工作,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功績,但輔警工資低、待遇低,社會認可度低,與他們的實際付出不成比例。他們尤其不想一直活在警察的「陰影裡」,更不想充當陰影裡的「執法者」。他們期盼著,輔警這個群體不久的將來能夠得到社會認同,待遇的提高。「身份也好,待遇也罷,大家更想要的其實是底氣、榮譽和歸屬感。」這就是他們的夢想。
2016年1月,中央深改小組通過了《關於規範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工作的意見》,目前這個意見尚未轉化為法律法規,但已有一些地方公安機關對此做出了探索。相信不久的將來,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的得力助手——輔警,將會得到社會和法律的肯定,並不斷成長壯大,成為人民警察的真正左膀右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