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芝為知之。如果喜歡本文,請點擊關注喲~
前幾日,有這樣一檔日本綜藝節目,做了一個實驗。
通過跟拍4位女性,運用不同的方法(非整容非健身),觀察她們在50天以後是否會變美。
結果是4位女性都變美,變自信了,生活得更好了。
來看看其中第3位女性的50天變化。
節目組安排她學習義大利語。在她不知道的情況下,讓義大利男性不停地讚美她。
50天前她的長相是這樣的:
=>可以看得出她的嘴角向下,她不愛笑。
她是一個出門就一直戴著口罩的女生。當時她是這樣評價她自己的:
翻譯:受歡迎的男生是不會跟性格陰鬱的女生搭話的。
男生看重長相,
所以我不想把臉露給男生看。
=>可以看得出她是一個不自信的女生。
接下來,攝影開始的第一天,她來到義大利語學習中心,由一位帥氣的義大利日本混血的男老師教她義大利語。
帥氣的男老師和女助教每天換著花樣地誇她:
翻譯:完美,好厲害
你戴眼鏡好可愛哦
你的瞳孔是漂亮的茶色
啊,完美
你的皮膚好好好
可愛的T-shirt
今天穿的很時尚呢
天才
都不用特別護理,頭髮就那麼美
=>20天後她發生了變化:她嘴角向上,開始微笑了。
之後,她參加了一個義大利人舉辦的party,眾多義大利帥哥是這樣誇她的:
翻譯:你笑起來好可愛啊
你不戴口罩的樣子很可愛
你在義大利是很受歡迎的哦(另外一人:我也喜歡你這種類型)
義大利的習慣是把最後那口酒倒給這個酒桌上最漂亮的美女(然後倒酒給她)
=>在第31天的時候,她又有了變化:嘴角向上的幅度更大,露出牙齒地微笑。
在到50天前,她也參加了各種活動,各種被誇。50天後,她變成了什麼樣呢?
我們再來看一遍她50天前的樣子:
以下是她被誇滿50天以後的樣子:
變化一目了然。連主持人和觀眾都驚嘆她變美了好多。
沒有整容,沒有健身,也沒有PS。為什麼她在50天後能變美那麼多?
這都歸功於義大利男人們每天對她由衷的讚美起了作用。
安慰劑效應/心理暗示的作用
心理學上,把這種作用稱為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又名偽藥效應、假藥效應、代設劑效應。指病人雖然獲得無效的治療,但卻「預料」或「相信」治療有效,而讓病患症狀得到舒緩的現象。
安慰劑效應其實是一種潛意識的自我心理暗示。
義大利男人們每天對她的讚美,讓她從一開始的喜悅,到慢慢變得自信起來,最後從內心真正地相信自己是美的。
因為堅信了自己是美的,讓她從陰鬱變得開朗愛笑起來,讓不敢在男性面前露出臉的她脫去了口罩坦然地和男性們聊天,讓她也變得和其他女生一樣愛化妝愛打扮。
這樣內心的變化導致了她行為的變化,不管是內在還是外在,都讓她看上去更美了。
不得不佩服義大利男人的「彩虹屁攻擊」,他們這與生俱來的技能,讚美女性就像呼吸空氣一樣的自然。因此讓那位日本女孩相信自己是美麗的,她就真的變美了。
所以我們的男性朋友,不要吝嗇你們的讚美,多誇誇身邊的女生吧,她們真的會變美哦。
而「安慰」別人的人,也同樣會被善待。
亞洲文化是含蓄的內斂的,我們可能會認為日劇裡或者臺灣偶像劇裡那些讚美別人的臺詞肉麻,扭捏,做作。
但是當哪天自己也被這麼誇的時候,你的內心是開心的還是排斥的呢?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林志玲,僅僅因為她是一個知書達理身材好又漂亮的女生嗎。
不是的,喜歡她的人更多的也是喜歡她的情商,喜歡她會說話。
她說的每句話都是讚美別人的話,不嬌柔不造作,能讓對方聽的渾身舒服,給對方正面的力量。
可以說她是自帶安慰劑效應的「醫者」,「治癒」著和她說話的每個人的心。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安慰劑效應是要自己相信對方所說的話為前提,才能起作用的。
過去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實驗。在被試不知情的情況下,給他一杯無酒精的飲料,告訴他這是酒,結果他喝了幾杯後就真的醉了。
測試者當時測了被試的血液,顯示他的酒精濃度真的變高了。
被試以為真的喝了酒,他的大腦就給他的身體下達了喝過酒的各種指令,因此他的身體就出現了喝醉的反應。
這就是安慰劑效應神奇的作用。它作用於我們的大腦,存在於我們的精神世界,而且它無處不在。
算命師和你說近期你會有好事發生,你就真的碰到好事了。
星座告訴你,你和某幾個星座合得來,你就真的和某幾個星座關係好,相處愉快。
古代有巫術,現代有算命、風水、塔羅牌、星座、心理學等等,都有在各處不知不覺地運用到安慰劑效應(心理暗示)的神奇力量。
它也並不只在「玄」的領域發揮作用,在世界500強企業中,90%以上的公司在使用的EAP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服務,員工心理援助項目,就有安慰劑效應在起作用。
安慰劑效應的爸爸——吸引力法則
而在現代,有一個與安慰劑效應類似並且比它更強大的名詞吸引力法則在2008年朗達·拜恩(Rhonda Byrne)的所著《秘密》(The Secret)一書中被廣為流傳。
當我們聚焦在一樣東西(想法/人/事/物)時,我們的心靈就會與之產生共振。同頻共振,同頻相吸,就會吸引來我們所聚焦的——吸引力法則。
我們的意念本身是能量(磁場),能夠召喚能量,並且啟動能量的循環。
這樣的定義太過抽象,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
如果我們只想著好的結果,那麼事情就會往好的結果發展。
人生不一定是可預知的,但很多時候卻是在我們的一個個選擇之下決定了人生的走向。
拋開所有特例來說,當某個時刻我們做了一個選擇,那麼我們就會聚焦在這個選擇上,聚焦所產生的能量就會吸引來所有促成這個選擇的一切(想法/人/事/物)。
因此可以說我們的命運其實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吸引力法則貫穿我們整個人生。
為什麼有些人沒有達成目標,因為如果我們想的是負面的,那我們吸引來的就是負面的事物。
所以說為什么正能量能吸引正能量,負能量能吸引負能量,就是吸引力法則在起作用。
吸引力法則聽上去又抽象又玄學,但實際它出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物鑑定大師馬未都從來不研究贗品,每件贗品的破綻都是不同的。
他說,他每個月都要抽空到博物館裡泡上一整天,不幹別的,就是盯著看,一直到看熟,看透為止。收藏界管這種行為叫做養眼。
其實,這就是吸引力法則,因為只有真品才會吸引他。
又比如,假設你體重過重,走在馬路上時,你看到了一個身材非常好的人走過你身邊。
如果你嚮往,期望(正面思維)他的好身材,你會暗示自己努力往好身材的方向發展。
如果你難過,或者嫉妒(負面思維)他的身材,那麼你往好身材發展的可能性就會低很多。
你對一個事物的專注程度(聚焦)越強,你的能量就越大,你的所想實現的可能性就越大,所需時間就越短。焦點凝聚到一個點時,這一點的能量最強。
匠人精神就是很好的例子。
而馬雲馬爸爸和他的阿里巴巴帝國很好地詮釋了吸引力法則帶給他的神奇力量。
他從1995年開始創業,帶著他人數不多的團隊,以「為中國的中小企業建立一個商業平臺」(賺錢)為目標而努力,不管碰到什麼困難,他和他的團隊都相信能實現這個目標。
從成立了黃頁,到淘寶,到支付寶,到構建物流系統,他成功了,而且越來越成功。
你可以說他是個特例,那你就成為你周圍人中的特例,不也很好嗎?
但凡你認為他是特例所以他才成功了,那就說明你選擇的是負能量,你不相信自己能成功,負面思維能帶給你什麼結果不言而喻。
這並不是鼓吹什麼雞湯,因為不相信自己能達成目標的人就不會產生能量,也不會吸引到同頻的正面能量,也沒法讓心理暗示產生作用,其結果就導致不會有內驅力和外部力量來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所以只想著那些正面的、積極的事情,讓自己成為那個幸運的人。
讓吸引力法則幫助你,給你能量,相信自己的美好,同時吸引來美好,也把美好帶給周圍的人。
這樣神奇的心理力量,我們每個人都有,還是免費的。何不好好地利用它,讓我們的人生過得更美好。
參考文獻K M Sheldon, K Laura.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 Psycho, 2001 : 56-57.
江本勝. 《水は答えを知っている》
包明麗. 奇妙的吸引力法則
The world needs you. TO BE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