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說法,且不說這種理念正不正確,現在有多少人是能堅持飯後散步的?很多人每天都需要上班,回到家根本不想再動彈。而那些年紀大一點的老人,也不敢胡亂折騰,生怕一個不小心,給家人增添負擔。
但其實走路這件事,可以說是最簡單的養生方式了,有些人看不上散步,認為運動強度太小,沒什麼效果。其實散步對於剛開始運動的人以及中老年人來說,是最合適不過的了,有的人體型比較肥胖,一開始就讓他們跑步、健身也不實際,散步比較緩和,適合做健身前的鋪墊。
而且散步也不需要花費太多體力和時間,只要一雙運動鞋,一個場地,隨時都是開始。相比於其他運動項目,散步更易操作,更好堅持。
如果覺得散步的強度太小的話,也可以調整步伐和速度。總之,散步的好處是遠遠超出缺點的。
什麼時候開始散步最好?
其實決定散步時間的永遠是自己的行動力,有的人比較懶,不願意吃完飯以後還出門折騰,而有的人即使過了60歲,還不忘鍛鍊身體。所以什麼時候開始散步,還是要看自己。
一般來說,在40歲之前,最好是堅持有規律的運動,每天飯後都能散步半小時。過了50歲以後,散步的同時也要注重保養身體,在飲食方面也要注意均衡營養。除此以外,有人非常看重計步器上的數字,覺得只有走到一萬步才有鍛鍊的效果,即使身體已經扛不住了,還是堅持走完自己設定的步數。
其實,一個人應該走多少路,是要看自身情況的,如果走了三千步就累得受不了了,也要及時停止,如果走了五千步也沒什麼感覺,可以適當加強運動強度,比如可以從慢慢散步調整成快走。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速度和方式,才能更好地收穫散步的好處,一味地追求計步器上的數字,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每天走多少路跟壽命有關係嗎?
很多人覺得堅持散步有益於延長壽命,其實,相比於從不運動,每天散步半小時,確實能減少患病的風險。因為在散步的過程中,身體會消耗一部分熱量,避免脂肪堆積導致肥胖。同時,運動起來,人體才能進入最佳狀態,機體運行就會更加高效率,從而延緩器官老化的時間。
堅持散步,對消化系統、血管、心臟、肝臟等都有好處。所以,如果沒事的話,不如走出家門,抽出半個小時來散步吧,既促進了消化,還有益於身心健康。
50歲以後,這件事可能比運動更重要
這3個時間點要喝水
很多人平時都不會注意喝水的時間,其實很多時候身體都是非常「渴」的,及時補充水分,才能讓身體一直處於最佳的工作狀態。記住三個時間點:早上起床時、臨睡前、晚上起夜時,這三個時間點都應該喝一杯溫水,既解渴又能促進血液循環。
堅持睡午覺
很多上班族都有睡午覺的習慣,其實人確實應該在中午休息15-20分鐘,這不僅能解乏,還能讓大腦和身體休息一下,更有益於健康。
兩餐之間吃點小零食
有些人常常堅持不到下一餐就餓了,這個時候不需要強忍飢餓,可以適量吃一些小零食,緩解飢餓,又能避免下一頓吃多,不過要儘量選擇一些低脂低糖的食物。
總結:散步很簡單,但有些人卻不肯嘗試,寧願躺在家裡看電視也不肯出門走路,希望你看完以後,可以克服懶惰,每天花半個小時,散散步,聽聽歌,更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