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線路:成都金牛區集合出發-茂縣午餐-若爾蓋西部牧場入住
一大早趕到成都紅杏酒家(羊西店)時,一條長龍式的別克商務車隊停靠在路邊,打頭的還是兩輛豐田越野車,這氣勢足!在組委會的幫助下我才成功找到即將乘坐的B09號車。
這段去程,我和北京大學隊三位參賽隊員一車,一路上,他們不是在討論去若爾蓋的目標鳥種,就是在聽各種柳鶯回放,或者隔著車玻璃找鳥,很有「考前複習」的感覺。岷江水,則伴在路旁,湍流不息。
中途在綿虒服務區休息時,白腰雨燕在天空盤旋,隨手拍下一張車隊一角。
下午6點30分,終於抵達了目的地西部牧場聖地大酒店。當晚在若爾蓋縣城還舉行了觀鳥節開幕式,《中國鳥類野外手冊》手冊作者之一的約翰•馬敬能博士作為觀鳥節評委,為啟動儀式開鑼。
這個從成都出發,抵達西部牧場的一天,全程10小時,看到了黑鳶、胡兀鷲、普通鵟、灰背伯勞、藍磯鶇、紅尾水鴝、白腰雨燕、巖燕、綠背山雀、達烏裡寒鴉、紅嘴山鴉、赤麻鴨、樹麻雀、普通燕鷗和棕頭鷗。
5月12日溼地比賽環線:若爾蓋西部牧場-花湖-黑河牧場-瓦延諾爾錯-黃河九曲第一灣-若爾蓋西部牧場
這條環線全程220公裡,其中花湖和黃河九曲第一灣是我之前曾去過的地方,風景一流,鳥況也很好,但黃河九曲第一灣一直在修路,車速快不了。這個環線要走好,要麼做好充分的時間安排,要麼只有選去著名的花湖和黃河九曲第一灣。不過組委會交代了,各隊自行決定,一切聽參賽隊領隊的安排。
早上7點30分,比賽正式開始,我和新分到的綿陽獵鷹隊一起,從西部牧場出發了。
第一站:花湖。去往花湖的途中,看到了黑喉石鵖、黃嘴朱頂雀、赭紅尾鴝、普通鵟、大鵟、黑鳶、紅嘴山鴉、獵隼、牛背鷺,滿草原都是白腰雪雀和地山雀,以及超級可愛的高原鼠兔。
不時也遇到成群結隊過馬路的牛羊。
花湖之景,真的讓人百看不厭,即使這個季節還沒開花,但溫潤的溼地也沁人心脾。
一隻鳳頭鸊鷉把巢穴築在了非常靠近棧道的地方,以至於每個路過的遊人都能發現它、忍不住去拍它,使得它一邊孵卵一邊不停地發出警告聲。看得我們連連搖頭,這種時候,P900s的長焦優勢就體現出來啦。
湖中,赤嘴潛鴨、鳳頭潛鴨、白眼潛鴨、綠頭鴨、綠翅鴨自由地遊弋。小鸊鷉、鳳頭鸊鷉也有數隻,最特別的是看到了角鸊鷉。一開始大家還認為是黑頸鸊鷉,但仔細觀察後發現,這是分布更靠北的角鸊鷉。
走在花湖的棧道上,四周都是鳥兒。草叢裡有鶴鷸、紅腳鷸、青腳鷸、林鷸,水面上飛掠著普通燕鷗、須浮鷗、白翅浮鷗、棕頭鷗,北京大學隊則在這裡辨識出了小鷗,獲得了「最佳發現獎」。灰雁帶著兩隻寶寶遊來遊去,謀殺許多「菲林」。三不五時地,還能發現高草裡有正在孵卵的骨頂雞。
這次我們很幸運,剛進若爾蓋時就看到了排成一字飛翔的一個小群若爾蓋「明星鳥種」——黑頸鶴,大約有20隻。來到溼地後,又欣賞到了黑頸鶴跳求偶舞蹈、隨後兩隻一起引吭高歌的全過程。並且個人感覺,這次看到的黑頸鶴比上一次端午節來的時候,多了不少呢。
此外,在花湖,赭紅尾鴝、黃頭鶺鴒、鳳頭百靈都是常見種。
出花湖景區時,遠處一群高山兀鷲正在盤旋。
此時已經中午12點,看high了的獵鷹隊員們表示直接去下一站:黑河牧場,然後再吃午餐!我們又坐上車前進。路上斬獲角百靈、某鷚、正在撕扯獵物的獵隼和電線上的縱紋腹小鴞。
最讓人興奮的是這隻「大方臉」,萌萌噠的藏狐來「報恩」啦!都說「一雞頂十鳥,一獸頂十雞」,看到一隻藏狐,整隊人頓時感覺今天已經鳥種過百,哈哈!
抵達黑河牧場後,看了下周邊環境,領隊果斷決定放棄此處,毅然往黃河九曲第一灣前進。途中車程整整2小時,抵達黃河九曲第一灣已是下午4點。因為時間原因沒辦法登上棧道頂端,不過在山下收穫了黃嘴山鴉、棕背黑頭鶇、喜鵲、灰喜鵲等。接著就是一路風馳電掣回西部牧場,下午6點30分是遞交鳥種記錄本的最後時間,即使遲到1分鐘也會被取消提交資格。
這天,若爾蓋溼地環線,我所在參賽隊提交鳥種記錄54種。
路況:西部牧場到花湖路況良好,花湖經過黑河牧場、瓦延諾爾錯到黃河九曲第一灣這條線路況不好,還在修路。從西部牧場直取黃河九曲第一灣路況良好。
鳥況:花湖鳥況最好,能覆蓋沿途大多數鳥種,黃河九曲第一灣增加少量新種。如果時間不是特別長(例如僅有半天或者一天的話),建議就拜訪花湖和黃河九曲第一灣即可。
5月13日森林比賽環線:西部牧場-扎薩格景區-崩巴-凍列鄉-紅星村-西部牧場
這條環線全長也是220公裡,甚至還略長一丟丟。首站扎薩格景區,作為若爾蓋青藏文旅新晉開發的旅遊景區,還鮮為人知。從西部牧場出發,在快抵達花湖處右轉一路前行,大約1小時方能抵達它的觀景平臺。
從觀景平臺眺望,雪山巍峨的景色與若爾蓋草原截然不同。據說首屆若爾蓋鳥賽在這裡發現了綠尾虹雉,所以我們整個車隊都在此稍作逗留,但啥也沒看到。
順著盤山路進山,我們的位置越來越低,抬頭兩側都是高山,走過之後回望,峭壁聳立。
峭壁上竟然站著赤麻鴨,一翻《中國鳥類野外手冊》才發現,書上早有記載,「赤麻鴨築巢於近溪流、湖泊的洞穴」。同行的某參賽隊員說,第一次觀察到赤麻鴨在山上石洞中築巢時,也是被震驚了,但這確實是它們在山中的習性,真是漲姿勢!
峽谷之中,白腰雨燕和小白腰雨燕盤旋,紅嘴山鴉嘎嘎嘎地叫,胡兀鷲和高山兀鷲在頭頂飛翔,後者還如「座山雕」式地穩立山頭。
這裡開始,一定要下車步行,能發現許多雀鳥。但在這之前,我先看到的是一隻在山崖下樹林中覓食的西伯利亞花鼠,它旁邊的石壁上則是灰頭灰雀和斑翅朱雀雌雄鳥。
沿著公路繼續往前,冰層覆蓋的路旁,鏽胸藍姬鶲在樹梢上鳴唱。灌叢和冰水混合處花彩雀鶯、鳳頭雀鶯混群跳躍,激動!兩個都是新種,整隊人都很激動。白喉紅尾鴝的位置特別好,能拍一張清晰照。還有戴菊、霍氏旋木雀以及幾種柳鶯。
峽谷裡,仔細聽總有不同的聲音,仔細看不斷有飛鳥掠過,崖壁上除了打鬥的紅嘴山鴉、盤旋的猛禽和築巢的雪鴿外,還有斑羚(可惜,木有拍到)!
我們一路走走停停,看到了灰背伯勞、霍氏旋木雀、遠東山雀、黑冠山雀,並且巧遇了四隻梅花鹿過馬路,但看到我們的汽車後,梅花鹿們迅速下坡藏進了樹叢間。
抵達第二站崩巴村時,恰好中午12點整,在豎立有觀鳥節「黑頸鶴」標誌的草坪上,我們與一小撮參賽隊匯合了。
真的是風景這邊獨好,作為鳥人,「一邊吃飯,一邊觀鳥」是常事,溪流邊有白頂溪鴝、河烏,樹梢上有長尾山椒鳥,樹叢裡有疑似的松鴉,不過當地小孩一陣疾跑,飛了。餐袋上還有一隻小蜘蛛。
去往第三站凍列鄉的路上,途經熱爾鄉熱蓋村,我們在這兒下車走了幾步,收穫了「肥碩」的大嘴烏鴉和渡鴉,以及某柳鶯和紅尾水鴝。
第三站凍列鄉很快達到,一條小溪從旁流過,溪邊大樹上是活躍的小嘴烏鴉,草坪上是達烏裡寒鴉,水邊有紅尾水鴝和黑喉紅尾鴝。
牛從主幹道上經過,大家紛紛讓路,瞬間感覺來到了南亞。樹麻雀是街上的強勢種,這麼大太陽還四處活動。途中,在一處村落流水邊,還看到了灰鶺鴒和褐河烏。
房頂閃著金光的寺廟一路上都有,不曉得這是真金還是刷漆?
我們就這樣一路往前行,結果一個不小心在3點50分就衝到了最後一站紅星村,參賽隊領隊發現,糟了,這已是峽谷出口了!返回是不可能了,只能往前回到西部牧場。求路上再出現些新鳥種。
回去的路上時間充足,沿途能慢慢觀察,一個鵟巢、草原上的白腰雪雀、萌萌噠的高原鼠兔,又看到「大方臉」藏狐,這次它正在拉粑粑。
但不論車開的多慢,也擋不住就快回到終點的事實,5點40分,我們回到了西部牧場。
這天,若爾蓋森林環線,我所在的參賽隊提交鳥種29種。
路況:入扎薩個景區道路邊狹窄,僅兩車同行,但一路順暢。出口紅星村日爾朗山隧道因為施工,單向通行。
鳥況:經過各組的實際觀察證明,第一站扎薩格景區和第二站崩巴村最值得停留。扎薩格景區除了我們的觀察外,還有藍馬雞、綠尾虹雉,黑額山噪鶥、白點翅擬蠟嘴雀、紅翅旋壁雀、慄背巖鷚、中杜鵑等各種雀鳥,中間的喇嘛廟尼顯寺大轉彎處鳥況很好。第一站往第二站途中有數條小道可以嘗試徒步,能遇到意外之喜。
5月14日早上的閉幕式上,終於揭曉了本次觀鳥節的成果。
這次觀鳥節共記錄到211種鳥類,刷新若爾蓋鳥類記錄23種,將若爾蓋鳥類種數從去年比賽的356種提升到了379種。在21支國內外參賽隊中,北京大學隊一舉奪冠,觀測到鳥種117種。河南野鳥會獲得第二名,觀測鳥種105種。三等獎是上海野鳥會,觀測鳥種104種。都是牛牛的啊!
臨出發前,給西部牧場來張照片留念。
最後感謝本次觀鳥節的主辦方、承辦方和支持各方,感謝一路上與我一起刷鳥的參賽隊夥伴們,他們很敬業哦!也感謝辛苦駕車的司機師傅,那精力真不是蓋的,棒棒噠!
自貢市觀鳥協會
推動觀鳥活動,提高生態環保意識
新浪微博@自貢市觀鳥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