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若爾蓋觀鳥節隨記

2021-02-14 自貢市觀鳥協會
作為工作人員,我參加了「穿越第三極•2018年若爾蓋高原溼地國際觀鳥節」,跟隨參賽隊伍記錄隊員們所發現的鳥種信息,順帶進行了一次愉快的高原溼地觀鳥,並有加新!

5月11日線路:成都金牛區集合出發-茂縣午餐-若爾蓋西部牧場入住

一大早趕到成都紅杏酒家(羊西店)時,一條長龍式的別克商務車隊停靠在路邊,打頭的還是兩輛豐田越野車,這氣勢足!在組委會的幫助下我才成功找到即將乘坐的B09號車。

這段去程,我和北京大學隊三位參賽隊員一車,一路上,他們不是在討論去若爾蓋的目標鳥種,就是在聽各種柳鶯回放,或者隔著車玻璃找鳥,很有「考前複習」的感覺。岷江水,則伴在路旁,湍流不息。

中途在綿虒服務區休息時,白腰雨燕在天空盤旋,隨手拍下一張車隊一角。

下午6點30分,終於抵達了目的地西部牧場聖地大酒店。當晚在若爾蓋縣城還舉行了觀鳥節開幕式,《中國鳥類野外手冊》手冊作者之一的約翰•馬敬能博士作為觀鳥節評委,為啟動儀式開鑼。

這個從成都出發,抵達西部牧場的一天,全程10小時,看到了黑鳶、胡兀鷲、普通鵟、灰背伯勞、藍磯鶇、紅尾水鴝、白腰雨燕、巖燕、綠背山雀、達烏裡寒鴉、紅嘴山鴉、赤麻鴨、樹麻雀、普通燕鷗和棕頭鷗。

5月12日溼地比賽環線:若爾蓋西部牧場-花湖-黑河牧場-瓦延諾爾錯-黃河九曲第一灣-若爾蓋西部牧場       

這條環線全程220公裡,其中花湖和黃河九曲第一灣是我之前曾去過的地方,風景一流,鳥況也很好,但黃河九曲第一灣一直在修路,車速快不了。這個環線要走好,要麼做好充分的時間安排,要麼只有選去著名的花湖和黃河九曲第一灣。不過組委會交代了,各隊自行決定,一切聽參賽隊領隊的安排。

早上7點30分,比賽正式開始,我和新分到的綿陽獵鷹隊一起,從西部牧場出發了。

第一站:花湖。去往花湖的途中,看到了黑喉石鵖、黃嘴朱頂雀、赭紅尾鴝、普通鵟、大鵟、黑鳶、紅嘴山鴉、獵隼、牛背鷺,滿草原都是白腰雪雀和地山雀,以及超級可愛的高原鼠兔。

     

不時也遇到成群結隊過馬路的牛羊。

花湖之景,真的讓人百看不厭,即使這個季節還沒開花,但溫潤的溼地也沁人心脾。

一隻鳳頭鸊鷉把巢穴築在了非常靠近棧道的地方,以至於每個路過的遊人都能發現它、忍不住去拍它,使得它一邊孵卵一邊不停地發出警告聲。看得我們連連搖頭,這種時候,P900s的長焦優勢就體現出來啦。

湖中,赤嘴潛鴨、鳳頭潛鴨、白眼潛鴨、綠頭鴨、綠翅鴨自由地遊弋。小鸊鷉、鳳頭鸊鷉也有數隻,最特別的是看到了角鸊鷉。一開始大家還認為是黑頸鸊鷉,但仔細觀察後發現,這是分布更靠北的角鸊鷉。

走在花湖的棧道上,四周都是鳥兒。草叢裡有鶴鷸、紅腳鷸、青腳鷸、林鷸,水面上飛掠著普通燕鷗、須浮鷗、白翅浮鷗、棕頭鷗,北京大學隊則在這裡辨識出了小鷗,獲得了「最佳發現獎」。灰雁帶著兩隻寶寶遊來遊去,謀殺許多「菲林」。三不五時地,還能發現高草裡有正在孵卵的骨頂雞。

這次我們很幸運,剛進若爾蓋時就看到了排成一字飛翔的一個小群若爾蓋「明星鳥種」——黑頸鶴,大約有20隻。來到溼地後,又欣賞到了黑頸鶴跳求偶舞蹈、隨後兩隻一起引吭高歌的全過程。並且個人感覺,這次看到的黑頸鶴比上一次端午節來的時候,多了不少呢。

此外,在花湖,赭紅尾鴝、黃頭鶺鴒、鳳頭百靈都是常見種。 

出花湖景區時,遠處一群高山兀鷲正在盤旋。 

此時已經中午12點,看high了的獵鷹隊員們表示直接去下一站:黑河牧場,然後再吃午餐!我們又坐上車前進。路上斬獲角百靈、某鷚、正在撕扯獵物的獵隼和電線上的縱紋腹小鴞。

最讓人興奮的是這隻「大方臉」,萌萌噠的藏狐來「報恩」啦!都說「一雞頂十鳥,一獸頂十雞」,看到一隻藏狐,整隊人頓時感覺今天已經鳥種過百,哈哈! 

抵達黑河牧場後,看了下周邊環境,領隊果斷決定放棄此處,毅然往黃河九曲第一灣前進。途中車程整整2小時,抵達黃河九曲第一灣已是下午4點。因為時間原因沒辦法登上棧道頂端,不過在山下收穫了黃嘴山鴉、棕背黑頭鶇、喜鵲、灰喜鵲等。接著就是一路風馳電掣回西部牧場,下午6點30分是遞交鳥種記錄本的最後時間,即使遲到1分鐘也會被取消提交資格。

這天,若爾蓋溼地環線,我所在參賽隊提交鳥種記錄54種。      

路況:西部牧場到花湖路況良好,花湖經過黑河牧場、瓦延諾爾錯到黃河九曲第一灣這條線路況不好,還在修路。從西部牧場直取黃河九曲第一灣路況良好。      

鳥況:花湖鳥況最好,能覆蓋沿途大多數鳥種,黃河九曲第一灣增加少量新種。如果時間不是特別長(例如僅有半天或者一天的話),建議就拜訪花湖和黃河九曲第一灣即可。

5月13日森林比賽環線:西部牧場-扎薩格景區-崩巴-凍列鄉-紅星村-西部牧場       

這條環線全長也是220公裡,甚至還略長一丟丟。首站扎薩格景區,作為若爾蓋青藏文旅新晉開發的旅遊景區,還鮮為人知。從西部牧場出發,在快抵達花湖處右轉一路前行,大約1小時方能抵達它的觀景平臺。

從觀景平臺眺望,雪山巍峨的景色與若爾蓋草原截然不同。據說首屆若爾蓋鳥賽在這裡發現了綠尾虹雉,所以我們整個車隊都在此稍作逗留,但啥也沒看到。 

順著盤山路進山,我們的位置越來越低,抬頭兩側都是高山,走過之後回望,峭壁聳立。

峭壁上竟然站著赤麻鴨,一翻《中國鳥類野外手冊》才發現,書上早有記載,「赤麻鴨築巢於近溪流、湖泊的洞穴」。同行的某參賽隊員說,第一次觀察到赤麻鴨在山上石洞中築巢時,也是被震驚了,但這確實是它們在山中的習性,真是漲姿勢!

峽谷之中,白腰雨燕和小白腰雨燕盤旋,紅嘴山鴉嘎嘎嘎地叫,胡兀鷲和高山兀鷲在頭頂飛翔,後者還如「座山雕」式地穩立山頭。

這裡開始,一定要下車步行,能發現許多雀鳥。但在這之前,我先看到的是一隻在山崖下樹林中覓食的西伯利亞花鼠,它旁邊的石壁上則是灰頭灰雀和斑翅朱雀雌雄鳥。

沿著公路繼續往前,冰層覆蓋的路旁,鏽胸藍姬鶲在樹梢上鳴唱。灌叢和冰水混合處花彩雀鶯、鳳頭雀鶯混群跳躍,激動!兩個都是新種,整隊人都很激動。白喉紅尾鴝的位置特別好,能拍一張清晰照。還有戴菊、霍氏旋木雀以及幾種柳鶯。

峽谷裡,仔細聽總有不同的聲音,仔細看不斷有飛鳥掠過,崖壁上除了打鬥的紅嘴山鴉、盤旋的猛禽和築巢的雪鴿外,還有斑羚(可惜,木有拍到)! 

我們一路走走停停,看到了灰背伯勞、霍氏旋木雀、遠東山雀、黑冠山雀,並且巧遇了四隻梅花鹿過馬路,但看到我們的汽車後,梅花鹿們迅速下坡藏進了樹叢間。

抵達第二站崩巴村時,恰好中午12點整,在豎立有觀鳥節「黑頸鶴」標誌的草坪上,我們與一小撮參賽隊匯合了。

真的是風景這邊獨好,作為鳥人,「一邊吃飯,一邊觀鳥」是常事,溪流邊有白頂溪鴝、河烏,樹梢上有長尾山椒鳥,樹叢裡有疑似的松鴉,不過當地小孩一陣疾跑,飛了。餐袋上還有一隻小蜘蛛。

去往第三站凍列鄉的路上,途經熱爾鄉熱蓋村,我們在這兒下車走了幾步,收穫了「肥碩」的大嘴烏鴉和渡鴉,以及某柳鶯和紅尾水鴝。

第三站凍列鄉很快達到,一條小溪從旁流過,溪邊大樹上是活躍的小嘴烏鴉,草坪上是達烏裡寒鴉,水邊有紅尾水鴝和黑喉紅尾鴝。

牛從主幹道上經過,大家紛紛讓路,瞬間感覺來到了南亞。樹麻雀是街上的強勢種,這麼大太陽還四處活動。途中,在一處村落流水邊,還看到了灰鶺鴒和褐河烏。

房頂閃著金光的寺廟一路上都有,不曉得這是真金還是刷漆?

我們就這樣一路往前行,結果一個不小心在3點50分就衝到了最後一站紅星村,參賽隊領隊發現,糟了,這已是峽谷出口了!返回是不可能了,只能往前回到西部牧場。求路上再出現些新鳥種。       

回去的路上時間充足,沿途能慢慢觀察,一個鵟巢、草原上的白腰雪雀、萌萌噠的高原鼠兔,又看到「大方臉」藏狐,這次它正在拉粑粑。

但不論車開的多慢,也擋不住就快回到終點的事實,5點40分,我們回到了西部牧場。

這天,若爾蓋森林環線,我所在的參賽隊提交鳥種29種。      

路況:入扎薩個景區道路邊狹窄,僅兩車同行,但一路順暢。出口紅星村日爾朗山隧道因為施工,單向通行。      

鳥況:經過各組的實際觀察證明,第一站扎薩格景區和第二站崩巴村最值得停留。扎薩格景區除了我們的觀察外,還有藍馬雞、綠尾虹雉,黑額山噪鶥、白點翅擬蠟嘴雀、紅翅旋壁雀、慄背巖鷚、中杜鵑等各種雀鳥,中間的喇嘛廟尼顯寺大轉彎處鳥況很好。第一站往第二站途中有數條小道可以嘗試徒步,能遇到意外之喜。

     

5月14日早上的閉幕式上,終於揭曉了本次觀鳥節的成果。

這次觀鳥節共記錄到211種鳥類,刷新若爾蓋鳥類記錄23種,將若爾蓋鳥類種數從去年比賽的356種提升到了379種。在21支國內外參賽隊中,北京大學隊一舉奪冠,觀測到鳥種117種。河南野鳥會獲得第二名,觀測鳥種105種。三等獎是上海野鳥會,觀測鳥種104種。都是牛牛的啊!

臨出發前,給西部牧場來張照片留念。

最後感謝本次觀鳥節的主辦方、承辦方和支持各方,感謝一路上與我一起刷鳥的參賽隊夥伴們,他們很敬業哦!也感謝辛苦駕車的司機師傅,那精力真不是蓋的,棒棒噠!

自貢市觀鳥協會

推動觀鳥活動,提高生態環保意識

新浪微博@自貢市觀鳥協會

相關焦點

  • 我縣召開2020年中國·龍州第四屆「秘境弄崗」國際觀鳥節新聞發布會
    11月4日,我縣召開2020年中國·龍州第四屆「秘境弄崗」國際觀鳥節新聞發布會。新華社廣西分社、中新社廣西分社、廣西日報、左江日報、今日頭條等區市縣15家新聞媒體記者參加。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曾海春主持發布會。發布會上,縣政協主席何衛存介紹了本屆觀鳥節相關情況、龍州生態觀鳥經濟發展等情況。
  • 嶽陽迎來第十一屆觀鳥節
    圖為第十一屆國際觀鳥節開幕式暨洞庭湖博物館開館儀式現場觀鳥之都,再次啟航。12月7日,第十一屆洞庭湖國際觀鳥節開幕式暨洞庭湖博物館開館儀式在洞庭湖博物館舉行。自2002年起,洞庭湖國際觀鳥節已舉辦十屆,「冬季到洞庭來觀鳥」已成為嶽陽的一張生態名片。今年觀鳥節由省林業局、省文化和旅遊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嶽陽市人民政府、常德市人民政府、益陽市人民政府主辦,主題為「保護觀鳥勝地,建設大美洞庭」,旨在倡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理念,凝聚關心鳥類、關注鳥類、關愛鳥類的保護共識,展示湖南人民建設生態強省的不懈追求。
  • 2020年第五屆香格裡拉觀鳥節流水帳
    第一次參加香格裡拉觀鳥節,行前看了不少前輩們的攻略。
  • 冬季到洞庭來觀鳥!數十萬候鳥聚會洞庭湖國際觀鳥節
    12月7日,第十一屆洞庭湖國際觀鳥節開幕式暨洞庭湖博物館開館儀式,在位於嶽陽市君山區的洞庭湖博物館舉行,國內外鳥類專家學者、環保志願者等共赴觀鳥盛宴。副省長陳文浩出席並宣布活動開幕。(11月開始,3000多隻小天鵝從蒙古、西伯利亞等地成群結隊飛到嶽陽市屈原管理區的東古湖溼地棲息。
  • 四川不得不去的十大觀鳥勝地
    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近日,記者在採訪「鳥口普查」時,從成都觀鳥會獲得了一份《四川最佳觀鳥地指南1.0》。這份指南由四川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與成都觀鳥會聯合發布,包括四川省內有分布的41個中國特有鳥類、46處重點鳥區和四川十個最佳觀鳥地等信息。觀鳥愛好者們趕緊收藏吧!
  • 迪慶州內外專家做客觀鳥節直播訪談節目
    近日,香格裡拉冬季觀鳥節期間,全國著名鳥類學家何芬奇、納帕海管護所所長陳志明、香格裡拉高山植物園負責人方震東、參賽隊員代表高向宇做客2020年香格裡拉冬季觀鳥節直播訪談節目,共同講述自己與香格裡拉和香格裡拉鳥類的故事。
  • 第三屆香格裡拉冬季國際觀鳥節落幕
    12月23日,經過來自全國各地16支專業觀鳥團隊為期3天的精彩角逐,2018第三屆香格裡拉冬季國際觀鳥節順利落下帷幕,期間共記錄170種鳥種,其中包含2個瀕危鳥種。據悉,本屆觀鳥節設立了納帕海國際重要溼地—松贊林寺—高山植物園1個主賽區,尼西鄉湯滿河谷、小中甸水庫環線2個分賽區,相比其他觀鳥節賽事具有高海拔、長時程、多賽區等特點。
  • 川西遊記(一)若爾蓋觀鳥賽
    2018年5.12-5.13,也是機緣巧合,說走就走,我參加了「穿越第三極——2018若爾蓋高原溼地國際觀鳥節」。
  • 第十一屆洞庭湖國際觀鳥節開幕
    12月7日上午9點,第十一屆洞庭湖國際觀鳥節開幕式暨洞庭湖博物館開館儀式在洞庭湖博物館舉行。副省長陳文浩宣布觀鳥節開幕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愛武主持開幕式「第十一屆洞庭湖國際觀鳥節開幕式暨洞庭湖博物館開館儀式」是2020年嶽陽國際旅遊節的系列活動之一。
  • 雲南盈江第四屆國際觀鳥節圓滿閉幕
    原標題:有效記錄鳥種285種 盈江第四屆國際觀鳥節圓滿閉幕為期4天、主題為「探秘犀鳥谷,追尋珍稀鳥」的2019中國·盈江第四屆國際觀鳥節暨首屆「中國犀鳥谷杯」國際觀鳥挑戰賽,4月12日在盈江圓滿閉幕。本次大賽共有來自全球的11支隊伍參賽,在近一天半的比賽時間裡,參賽選手共有效記錄鳥種數285種。
  • 2018年6月29日紅原、若爾蓋、花湖、黃河第一灣活動(三天半)
    若爾蓋草原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北部的紅原縣和若爾蓋縣境內。這裡有四川省最大的草原,面積近3萬平方公裡,由草甸草原和沼澤組成。
  • 聊聊香格裡拉冬季觀鳥節上那些你感興趣的鳥
    這次沒趕上的小夥伴看了我們上一期的推文,是否也已經將香格裡拉列入自己的觀鳥行程單了呢?可能大家也知道了,這次觀鳥節賽區延伸到了維西縣的塔城——攀天閣一線,就算賽程長達三天,想把整個賽區都刷遍,時間肯定不夠,只能依靠經驗和感覺對線路進行取捨。賽區範圍增加,垂直落差加大,鳥種的多樣性也就體現出來了,「究竟能還能看到些什麼鳥?」
  • 【觀鳥活動】北京房山十渡國家地質公園觀鳥——2019年元旦中國觀鳥會十渡觀鳥活動
    作者介紹:李欽唐,13歲,北京中學初中一年級學生,2018年加入了北京中學觀鳥社團,觀鳥時間雖然不滿一年
  • 觀鳥筆記 || 年度盤點 我的2020觀鳥之旅!
    2020年度擔當 褐漁鴞2020年是魔幻的一年,回首來看,這一年的觀鳥之旅還是可圈可點,去了八個省份/直轄市,記錄了452種鳥,41種獸以及20多種蛇;慶幸觀鳥雖已超過11個年頭,卻還是興致盎然觀鳥筆記 || 西雙版納植物園觀鳥節 隨記
  • 難怪,綿陽這個地方入選四川最佳觀鳥地!
    近日,記者在採訪「鳥口普查」時從成都觀鳥會獲得了一份《四川最佳觀鳥地指南1.0
  • 著名觀鳥者Paul Holt來版納植物園觀鳥
    2月21日至27日,英國籍著名觀鳥人、國際鳥導Paul Holt來版納植物園觀鳥。在版納植物園觀鳥愛好者的指引下,看到了罕見的灰巖鷦鶥、倉鴞、褐喉直嘴太陽鳥等目標鳥種。同時,他憑藉高超的觀鳥技巧和對鳥類聲音的熟悉,幫版納植物園再次發現了橙胸咬鵑等罕見鳥種,並增加了棕腹杜鵑等之前未記錄的鳥類。  國際上觀鳥愛好者眾多,由此催生了「觀鳥導遊」這一職業。
  • ...溼地生態文化旅遊節啟動 觀鳥節音樂節等十大活動持續至2021年1月
    2020洞庭湖溼地生態文化旅遊節十大創意活動包括:「亞洲飛人」盛廣強低空極限挑戰洞庭湖、「最美長江岸線」馬拉松賽、生態旅遊線路百家旅行社踩線活動、嶽陽美食節、首屆天下洞庭溼地音樂節、第十一屆洞庭湖國際觀鳥節、 「七大千億產業」「12+1」產業鏈成果展示、「守護一江碧水」嶽陽環境治理成果展、中國·汨羅江國際詩歌藝術周等。
  • 洞庭湖國際觀鳥節落幕 觀測到159種鳥種,較上屆增加12種
    12月9日,第11屆洞庭湖國際觀鳥節落幕。25支觀鳥隊經過12小時角逐,心近自然隊記錄到101種鳥種,獲得本屆觀鳥賽優勝獎,湘贛聯合觀鳥隊獲特殊貢獻獎,綠色沁源觀鳥隊獲預測獎。本次活動共觀測到159種鳥種,較上一屆增加了12種,其中3支隊伍提交的記錄準確率達到100%。 保護觀鳥勝地,建設大美洞庭。
  • 人文 我弄崗觀鳥:不期而遇的驚喜
    為了了解觀鳥活動詳情,11月初我到了龍州,到了弄崗。龍州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內,國際觀鳥節已在此舉辦三屆。今年的第四屆「秘境弄崗」國際觀鳥節選擇在11月份舉行,是去年3月第三屆觀鳥節上就已決定的。「雖然錯過了上半年疫情最盛時期,仍有一些參賽隊員未能如願而來,尤其是港臺地區與國際隊伍都不能前來,比預期打了很大折扣。
  • 2020收官戰 | 香格裡拉冬季觀鳥節
    在2020即將結束的12月,朱雀會舉辦了近幾年冬季都不會缺席的傳統節目——香格裡拉觀鳥節。之前轉發過朋友去年在香格裡拉的見聞,我對那兒的鳥況自然是垂涎已久,毫不猶豫地把收官的地點定在了這裡。觀鳥節又被稱為鳥賽,10支4人的隊伍將在3天的時間內爭取記錄到最多的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