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高手嗩吶吹奏經典歌曲,吹的真不賴!

2021-02-13 今日嗩吶

塬上嗩吶

跌入臘月,時間仿佛加快了腳步,年的意味就愈發濃烈了。

20世紀80年代的陝西楊凌,西北黃土高原上的一個知名小鎮,便在日漸熱鬧熙攘的年貨大集裡露出春節的端倪。塬上的西大寨,醪糟的濃鬱甘醇、油潑臊子麵的香辣,伴著時斷時續的鞭炮炸響,讓關中山鄉的年味兒格外地道。天瓦藍瓦藍的,冬陽慷慨得很,把溫暖饋贈給大地,讓萬物萌動著勃發前的渴望。年終歲尾的好天時裡,婚嫁喜事一波接一波。聽,早晨那突然爆發、越過紅紅的剪紙窗花一飛沖天的嗩吶聲,就是一樁喜事的報幕員。

——嗩吶是臘月鄉村的喜鵲,傳遞著歡喜鴛鴦的美事和生息繁衍的鄉風民俗。

長長的迎娶隊伍裡,嗩吶必打頭陣。身穿紅棉襖,腰系紅綢帶,踏著千層棉底的吹手們搖頭晃腦地賣力吹奏,不時變換著花樣和隊形。軍綠火車頭棉帽下的那種誇張和自我陶醉,實誠又滑稽,既是為主家贏得更多的讚譽和喜慶,又要對得起那桌不常見的豐盛宴席。吹手們很自豪,因為能比一般的幫襯者多吃幾個羊肉包子,還能給孩子帶幾塊厚實的鍋盔回去,更能在婆娘的誇讚裡奉上幾塊錢的酬勞,然後膨脹一下酒後的本能。

在為數不多的嗩吶吹手裡,老胡是很特別的一個。

之所以覺得老胡特別,是因為他不像大多數吹手那樣有家有孩子那麼體面。他是個單身漢,一個居無定所、四處流浪的50多歲的資深單身漢。適逢臘月,他就暫留在西大寨。村外麥場上的麥秸柴草垛,被他偷偷掏了個洞,便有了棲身的窩。心中了無牽掛,老胡過得倒也自在。沒有業務時,他就和村裡的孩子們胡耍嬉鬧,講一些情節跌宕、亦真亦假的傳奇故事,更多的時候,還是賣弄他那精湛的嗩吶吹技,討孩子們從家裡給他拿玉米面饃吃。

老胡吹嗩吶,技藝真的高。那時,我們這些孩子小,不懂那麼多,只覺得老胡吹的曲調好聽,三天兩頭有人請他去吹奏,一去好幾天。他一回到麥場上,只要嗩吶聲一響,就會招來一大群孩子圍著他前呼後擁。他從破棉襖裡摸出一大把形色各異的水果糖,散給孩子們。在孩子們的吸溜吸溜聲裡,他繼續胡吹亂侃,講他吃宴席時受到的排場待遇和鬧新媳婦的樂子。對於他這個孩子王的話,我們半信半疑,權當笑料。

如今想來,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聽他吹嗩吶了。臘月的塬上,麥草垛旁,我們仰著被西北風吹得紅通通的小臉蛋,看那如青蛙聲囊一鼓一癟的腮幫,伴著手指的輕點長按,就有好聽的曲子從那二三尺長的嗩吶裡飛出。音色乾淨純正,音量激昂高亢,透出西北漢子的熱烈奔放和狂野躁動。嗩吶聲聲,追逐著冷風四下亂竄,鑽進層層梯田圍繞的溝壑裡,滿山滿川都喜氣洋洋。

彼時,我真的奇怪,像老胡這種人,怎麼會吹嗩吶,而且成了名吹。我也曾鬥膽打趣問過他,他天南地北一番,沒個靠譜的話,用「跟著高人學會的」糊弄過去。

塬上的西北風格外凜冽狂野,格外變化無常,能把老胡的嗩吶聲傳遍高原,也能讓昨天還是暖陽高懸,今天就是冰封大地。漫天飛雪裡,除夕更近了。互助互幫之後,各家各戶各自奔忙。我們也在大人們的束縛下,囿於四角屋簷的空間裡,趕著做完寒假作業,只等正月一到,就扛著社火彩旗,去楊凌看秦腔大戲了。

那年,不知道老胡怎麼過的年,不知道老胡後來去了哪裡。

——老胡徹底被遺忘了。

歲月變遷,世事難料。30多年過去了,站在曾經的塬上,層層的梯田依然如昨,物是人非的境況裡,往事如渭河之水悠悠而過。不知道老胡尚在世否。或許,他後來大器晚成,兒孫繞膝,盡享天倫。或許,他躲在某個養老院的向陽角落裡,在辛酸的往事裡聊以慰藉。抑或他早已長眠在塬上的黃土地裡。無論結局怎樣,老胡那激昂的嗩吶聲永遠徘徊在西大寨的上空。

世間總有奇蹟,讓人心生驚喜。有時是一段跨越年齡的交心交情,有時僅僅是一面之緣,有時是終生的刻骨銘心,都能讓平淡的生活泛出一抹亮色。就像老胡之於我,猶如旅途上相向而行的兩列火車,交流雖在擦肩而過的一瞬間,卻留下了無法抹去的印記。這些極其有限的往事片段,和其他記憶的碎片一起,讓後來遷居河南的我時常懷想黃土高原上的童年時光。倘若老胡在世是一種奇蹟的話,我寧可相信這種奇蹟會發生。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我並不知道老胡的真正大名,只記得他滿臉胡茬,出於行文方便,姑且這麼稱呼他。

一首嗩吶曲吹盡人世情)

2016年,國產影片《百鳥朝鳳》備受關注。作為一部以民間藝術為主題的影片,其音樂的創作與編配是成功的。電影用一首同名嗩吶曲及由其變奏而來的悠揚的管弦樂,講述了一個中國鄉村中的傳統藝術最後的堅持。電影採用最多的配樂就是《百鳥朝鳳》。這是一首民間嗩吶樂曲,也是嗩吶班底最高等級的曲子,同時也是電影的主旋律。影片以嗩吶、管弦樂的形式將其表現出來,貫穿全片,從而起到烘託氣氛、深化主題的作用。就音樂本體而言,這段旋律極富抒情性,婉轉悠長,引人回味。在片頭,這段旋律以管弦樂吹奏出來,配合三秦大地寬闊的空鏡畫面,引出電影的開頭:天鳴要去找焦師傅拜師。在父親打天鳴時,焦師傅一下抓住天鳴父親的手。特寫鏡頭交代出兩人的眼神交匯,焦師傅默認收下天鳴,父親嚴厲的眼神頓時柔和下來。旋律響起,一直延伸到父親離開。父親把自己未完成的願望寄托在兒子身上,雖然嚴厲但也是深愛。離開父親是天鳴的第一次成長,也是他嗩吶之路的開啟。父子之間的深情通過音樂、畫面、獨白展現得恰到好處。電影裡,每當有重要段落或是情感節點出現,這段旋律便會出現。如學習嗩吶初期,天鳴遇到的挑戰是吸河水,這是嗩吶的基本功,每次練習時這段旋律都會出現。還有,片中師徒三人學鳥叫的戲中,鳥兒生動靈活的叫聲與婉轉沉穩的音樂一起,蘊涵著師徒之間技藝的傳承與心意的相通,暗示天鳴在學習《百鳥朝鳳》上的天賦。在天鳴和藍玉猜出金翅雀後,帶著對天鳴和藍玉未來的美好遐想,主題音樂的高潮旋律再度響起。此後每當天鳴在嗩吶學習上更進一步,它就會以主觀音樂的形式標誌性地出現。片中最動人的一場戲,是最終遊家班和焦師傅一起為竇村長吹奏《百鳥朝鳳》。這段戲中,音樂起於焦師傅的嗩吶,隨著情緒的展開,客觀音樂逐漸轉變為主觀音樂。畫面中,遊家班勉強團聚,重奏《百鳥朝鳳》。旋律的再度響起,讓人回憶起嗩吶藝人曾經的風格、焦家班曾經的團結和睦,回憶起天鳴的成長與焦師傅的老去。此時影片使用音畫平行的編配手法,音樂像是一個聲音在耳邊把所有回憶娓娓道來,平靜而悲傷。音樂在焦師傅的嗩吶流出血時都沒有變化,隱含著無力與哀傷。直到焦師傅忍受不住咳出血來,演奏被打斷,音樂才停止。焦師傅堅持著打完鼓,堅定而脆弱的眼神與西落的太陽交疊,加上音樂,渲染出哀傷惋惜的氛圍。

相關焦點

  • 韓店村嗩吶吹「響」省內外
    嗩吶是在我國廣泛流行的一種民族吹管樂器,管身為木製,一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另一端套有銅製喇叭。嗩吶因聲音高亢、嘹亮,多用於民間的吹歌會、秧歌會、鼓樂班和地方戲曲,深受群眾喜愛。寶豐縣肖旗鄉韓店村自清乾隆初年就有吹奏嗩吶的習俗。韓店村男女老少拿起嗩吶都能吹上一曲,如今韓店村嗩吶藝人有300餘人。2015年9月韓店嗩吶被列入河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日,記者來到韓店村,用筆和鏡頭記錄了韓店嗩吶的現狀和發展情況。
  • 為民樂社團招新,長沙大三理工男用嗩吶吹奏「宅男神曲」
    原來嗩吶也可以這麼潮。」日前,長沙理工大學各社團進行了招新活動,一名大三男生現場用嗩吶吹奏《戀愛循環》引來了學弟學妹們的圍觀,也走紅了網絡。這名男生叫楊劭鵬,就讀於長沙理工大學物電學院,也是學校絲竹民樂社負責人,因為招新人數未達預期,他情急之下吹起嗩吶,只為吸引更多的學弟學妹。
  • 哪莊的,嗩吶吹出了碭山,聞名全國
    在碭山,婚嫁禮儀要嗩吶慶賀,生孩子吃喜面要嗩吶祝福,升遷慶壽要嗩吶捧場,老人仙逝要嗩吶送靈,碭山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嗩吶。而碭山民間的嗩吶班子,也在走南闖北的演出中闖出了名氣。閆華是現今碭山民間嗩吶藝人中的佼佼者,也是碭山十大嗩吶名班之一的班主。碭山人對於嗩吶的依賴,從12歲就開始坐在拖拉機上吹著嗩吶接新娘的他再清楚不過。「打我記事起,村裡有個婚喪嫁娶、重要慶典等,嗩吶班子是必須要請的。
  • 視頻 嗩吶教學
    公元3世紀,嗩吶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西晉時期,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第38窟中的伎樂壁畫已有吹奏嗩吶形象。在金、元時期,傳到中國中原地區。在明代,古籍中始有嗩吶的記載。明代武將戚繼光曾把嗩吶用於軍樂之中。在他《紀效新書·武備志》中說:「凡掌號笛,即是吹嗩吶。」明代王磐的《朝天子·詠喇叭》則是描述嗩吶最好的文章:「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裡去辨什麼真共假?眼見得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水盡鵝飛罷。」
  • 【西部地理】康北嗩吶:慰藉農人心靈的鄉村音樂(組圖)
    給我們表演的老藝人站在院中,看他兩腿自然分開,胸部自然挺起,兩手持嗩吶,兩臂自然抬起於胸部正前方,兩眼平視,記者感覺他是用丹田提氣,這一整套動作像是中華武術傳統器械的起勢。  李勇康說,這是吹奏嗩吶的標準性姿勢,但在活潑多彩的民間原生態表演中,真正吹奏者的狀態是無拘無束,曲由心生的。  想想群山寂靜、綠水悠悠,歲月經年,四季流轉。
  • 教嗩吶收入40萬,這些民樂高手是如何在抖音快手爆火的?
    今天我們為大家解讀抖音快手平臺上,民樂高手們爆火的秘密。經常刷抖音快手的人應該會注意到,每隔一段時間,抖音快手就會有幾首熱門歌曲流行起來。其他的抖音熱門歌曲,也沒能逃脫嗩吶的「關愛」。《告白之夜》吹成了《告別之夜》,《極樂淨土》讓人像來到了極樂世界,《少年》硬生生的聽出了把少年吹走的感覺……周杰倫的眾多歌曲,也成了嗩吶愛好者的最愛。《以父之名》隱隱透露著吸血鬼和殭屍結親家的詭異感,更讓人頭禿的是,居然還有那麼一點好聽;《夜曲》則讓網友在評論區,紀念起自己英年早逝的前男友。
  • 中國樂器百科——吹奏樂器介紹!
    (一)吹奏樂器的分類:  我國的吹奏樂器的發音體大多為竹製或木製。根據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以氣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動的有: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類,氣流通過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動的有:嗩吶、海笛、管子、雙管和喉管等。
  • 王勳燦:鄉村嗩吶傳承人
    嗩吶人王勳燦,現年50歲,出生在嘉溪村,父親王紹嶽,是祖傳嗩吶人。他從小耳濡目染,對吹嗩吶這一民間藝術發生了極大的興趣,十二、三歲時就偷偷拿父親的嗩吶吹著玩。在父親教徒弟的時候,他就在旁邊仔細觀察,認真聆聽,並且學會了嗩吶吹奏中的第一道關卡———換氣(口腔裡一直吹氣不斷,同時鼻腔吸氣)。父親見他悟性極高,心裡早已有讓兒子傳承祖業的意思。
  • 當代年輕人,聽最野的嗩吶、蹦最猛的迪
    也有人說,這首悲傷的歌曲加入嗩吶音後,竟有點黑色幽默的味道。2016年,b站上出現了一段嗩吶版《數碼寶貝》主題曲《Butter-Fly》視頻。視頻中的小哥分飾兩人,一人用嗩吶吹主調、一人和音。網友們對嗩吶的固有印象被瞬間擊碎、震驚得合不攏嘴,「兩段原本割裂的童年回憶,竟打破次元壁了」「也教教我吹嗩吶吧」。隨後,這位自稱「阿聖」的嗩吶小哥又發布了拉丁歌曲《Despacito》、日劇《非自然死亡》主題曲、蔡徐坤歌曲《只因你太美》等嗩吶翻奏的視頻。單個視頻最高播放量達239萬次。
  • 嗩吶聲聲傾訴鄉土情懷
    SUO NA嗩吶嗩吶聲聲傾訴鄉土情懷嗩吶,這種民間樂器,可以說集聚了中華民族數千年歲月裡的悲喜交響!
  • 中國民族樂器——吹奏樂器
    中國民族樂器——吹奏樂器我國的吹奏樂器的發音體大多為竹製或木製。根據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為三類。第一類,以氣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動的;第二類,氣流通過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動的;第三類,氣流通過簧片引起管柱振動的。
  • 民樂線上課堂|中國民族樂器與音樂賞析 嗩吶
    一、歷史公元3世紀,嗩吶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西晉時期,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第38窟中的伎樂壁畫已有吹奏嗩吶形象。在金、元時期,傳到中國中原地區。曾譯作「鎖吶」「銷吶」「蘇爾奈」「鎖奈」「唆哪」等名。
  • 鎮巴非物質文化遺產——鎮巴嗩吶
    明代武將戚繼光曾把嗩吶用於軍樂之中。較詳細的記載見於明王圻編《三才圖會》:「嗩吶,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銅為之,管則用木。不知起於盒帶,當軍中之樂也。今民間多用之。」明代後期,嗩吶已在戲曲音樂中佔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過場曲牌,而在以戲曲音樂為基礎的民間器樂中,嗩吶也成為離不開的樂器。
  • 嗩吶一響,百鳥為王,淺談《百鳥朝鳳》所傳遞的嗩吶精神
    影片開頭,天鳴的父親帶他去焦三爺家裡拜師,天鳴那時對嗩吶毫無興趣,但是在父親的「脅迫」下,他還是按照要求去完成焦三爺的測試。天鳴表現不好,父親便使勁地打他,讓他發出響亮的叫聲以顯示自己有吹嗩吶的「天賦」,最後連焦三爺都看不下去,上前阻止。天鳴的父親為何如此執著於吹嗩吶呢?
  • 人文燕趙|燕南趙北響吹歌
    在2006年、2008年國務院先後公布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吹歌類項目佔相當大比重,我省的永年鼓吹樂、定州子位吹歌、唐山花吹等22個項目榜上有名,充分展示了河北吹歌藝術的廣袤覆蓋面和不同的地域特色。真可謂:嗩吶聲聲動地來,燕南趙北響吹歌。河北吹歌是一種獨具風採的民族民間器樂演奏形式。這種流傳很廣的傳統民間藝術,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 被稱為「紅白事專業戶」的嗩吶,為何受到年輕人的熱捧?
    甚至在某些地方,為了整頓婚喪陋俗,有明令禁止街頭吹嗩吶,在課堂上少見,在民間又被禁,嗩吶的處境可謂是尷尬至極,而更戲謔的是,在山東某地,嗩吶剛被納入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後腳就被禁。有人說,嗩吶終將「沉默」,但從它自己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脾氣」來說,它顯然不會就此沉默,它不甘於在民間發聲,開始走向藝術殿堂。2001年,著名青年嗩吶演奏家朱穎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獨奏一曲《百鳥朝鳳》,引起不小轟動。
  • 這些吹奏樂器你都知道嗎?
    這些吹奏樂器你都知道嗎?吹奏樂器是樂器的一類。一般吹奏樂器由帶孔的管子組成。中國民族樂器中的吹奏樂器一般是竹製的,包括笛、簫、笙等。接下來就由小編來為大家講講部分吹奏樂器吧。嗩吶具有特色的獨奏樂器嗩吶,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也是中國各地廣泛流傳的民間樂器。由波斯人發明,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製的喇叭口。嗩吶發音高亢、嘹亮,經過不斷發展,豐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現力,用於民族樂隊合奏或戲曲、歌舞伴奏。
  • 河南杞縣:嗩吶聲聲奏響幸福新生活
    央廣網開封1月6日消息(記者 王勇生 通訊員 司利強 葉中琳 陰行)「我6歲時,爺爺說如果想做一個好的嗩吶手藝人,就要好好學,要對的起這支嗩吶。」1月5日,杞縣傅集鎮新莊村韓氏嗩吶第六代繼承人韓強給記者演奏了一段嗩吶,韓強從三歲起受爺爺的薰陶,開始接觸嗩吶演奏,如今他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成為同輩中嗩吶演奏的佼佼者,演奏技巧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去年,杞縣被命名為「河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杞縣的嗩吶演奏歷史悠久,藝術人才傑出。尤其新莊村,是遠近聞名的嗩吶村,村裡300多口人超過三分之一從事嗩吶演奏行業。
  • 嗩吶一響黃金萬兩,從《百鳥朝鳳》淺談中華傳統文化的堅守
    在明代,古籍中始有嗩吶的記載。明代武將戚繼光曾把嗩吶用於軍樂之中。在他《紀效新書·武備志》中說:「凡掌號笛,即是吹嗩吶。」明代王磐的《朝天子·詠喇叭》則是描述嗩吶最好的文章:「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裡去辨什麼真和假?眼見得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水盡鵝飛罷。」
  • 樂器大全系列,中國民族樂器之吹奏樂器篇
    吹奏樂器是由帶孔的管子組成,通過一個吹孔來發音,再通過不同孔的開關來控制不同的音。根據樂器的振動方式(發聲方式)又可以細分為三類:第一類,以氣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動的有:簫、笛等。第二類,氣流通過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動的有:嗩吶、管子等。第三類,氣流通過簧片引起管柱振動的有:笙、葫蘆絲、巴烏等。下面我們介紹幾個比較常見的吹奏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