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是 2016 年上映的一部電影,導演吳天明,曾經執導過《人生》、《老井》、《變臉》等評價頗高的電影。他的導演風格凝重、厚實,有著濃鬱的民族特色,他的作品中總是透視著對社會、對人生的深度思考,這部《百鳥朝鳳》亦不例外。電影上映之初,雖經歷過一些波折,但最終還是成功展現在觀眾的面前。當很多人抱著試試的心態觀看時,沒想到卻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本片講述了德高望重的老一代嗩吶藝人焦三爺與自己的徒弟用執著的熱情與堅定的信念追求和傳承嗩吶精神的故事。
從平凡的拜師開頭,以徒弟天鳴為師父吹奏《百鳥朝鳳》結尾,焦三爺的一生,雖然平凡卻充滿著傳奇,而他選擇的接班人天鳴,也最終沒有辜負他的期望。
影片中處處是嗩吶,又不僅僅是嗩吶。透過嗩吶的傳承之路,我們會發現,世事更迭,不變的是那些視嗩吶如命的守望之心,他們堅持傳承的不僅是一種技藝,更是一種精神。
今天我們將從影片中的眾多細節著手,結合嗩吶的古今傳承,來探討《百鳥朝鳳》所傳遞的嗩吶精神。
01. 嗩吶藝術所代表的榮譽,是古今傳承的自豪感
世上有許多令人尊敬的職業,比如醫生、科學家等等,嗩吶匠亦是其中之一。
影片開頭,天鳴的父親帶他去焦三爺家裡拜師,天鳴那時對嗩吶毫無興趣,但是在父親的「脅迫」下,他還是按照要求去完成焦三爺的測試。天鳴表現不好,父親便使勁地打他,讓他發出響亮的叫聲以顯示自己有吹嗩吶的「天賦」,最後連焦三爺都看不下去,上前阻止。
天鳴的父親為何如此執著於吹嗩吶呢?那並不是嗩吶能掙多少錢,而是因為嗩吶是一種從古流傳至今,令人尊敬的職業。能吹嗩吶,對於當時的他們來說,代表著一種榮譽。
嗩吶在中國歷史悠久,從公元 3 世紀由波斯、阿拉伯傳入後,在中國不斷發展。到明代後期,嗩吶在戲曲音樂中已佔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過場曲牌。而在以戲曲音樂為基礎的民間器樂中,嗩吶也成為必不可少的樂器。到了清代,人們稱嗩吶為「蘇爾奈」,還被編進宮廷的《回部樂》中。而在近代的使用更加廣泛,民間的婚喪嫁娶各種儀式均會使用到嗩吶。2006 年 5 月 20 日,嗩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古至今,中國人骨子裡刻下來的東西,就像紮根在了這片土壤上,不但不會輕易斷絕,反而會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手傳承下來。因此嗩吶不僅是一種技藝,還是一種精神的歸屬,是一種強烈的自豪感。
無數先輩們留下的精神文化,嗩吶王焦三爺是其中一個傳承者,他不怒自威,骨子裡透著一股傲勁,因為他對於自己嗩吶匠的身份無比的自豪。
作為焦家班的掌門人,焦三爺深受鄉裡人的尊敬,因此有無數個像天鳴父親那樣的人,想將自己的孩子送進焦家班的師門,以光宗耀祖,那時嗩吶所代表的意義不言自明。
在天鳴自立門戶,真正繼承師父的衣缽,成為遊家班的班主那日,天鳴的父親回家的路上激動地對別人說:「我家天鳴接班了,從此焦家班改名遊家班了!」他還說他們家祖墳不僅冒煙,還得呼呼噴火呢。這樣的形容,可見榮譽之大,可見他內心是多麼的自豪!這便是祖輩們留下的嗩吶傳承精神。
02. 傳藝更傳德,嗩吶藝術是德藝傳承
嗩吶是一門技藝,傳承技藝定然需要學會嗩吶,但更重要的是學會一個「德」字,在影片中嗩吶所代表的德有兩個方面。
① 德高望重之德
影片中天鳴的師娘給天鳴介紹過,嗩吶有四臺、八臺,一般普通人過世吹四臺,而八臺難吹,又貴,所以一般人請不起。但是八臺不是最厲害的,最厲害的叫《百鳥朝鳳》。(此處只根據影片的背影敘述)關於《百鳥朝鳳》,影片中出現了三次。
第一次,金莊一位姓查的村長過世,焦家班吹奏完畢,查村長的兒子後輩們跪在焦三爺面前,請求焦三爺為查村長吹奏《百鳥朝鳳》,焦三爺連搖了幾次頭。他說《百鳥朝鳳》只為德高望重的人而奏,而查村長雖然當了幾十年村長,查姓也是第一大姓,卻是通過擠走其他四姓才得以成就今日的位置,所以,他搖頭。
第二次,是竇村長過世時,焦三爺主動提出為其吹奏《百鳥朝鳳》。那時焦三爺已病入膏肓,強撐著身體吹奏,血沿著嗩吶流了出來,吹到一半已然不支。大家都勸他,他不聽,將嗩吶交給天鳴,自己打鼓,與眾人一同完成了這首《百鳥朝鳳》。這樣的堅持不是為了一首《百鳥朝鳳》,而是對一個德高望重之人的尊敬。
第三次吹奏《百鳥朝鳳》,是在嗩吶沒落,大家都為生活奔波而放棄嗩吶時,天鳴依舊苦苦堅持。焦三爺死後,天鳴獨自為他吹奏了一曲《百鳥朝鳳》。焦三爺臨去前對天鳴說,他死後只要給他吹四臺就夠了。但如果連焦三爺都配不上德高望重的話,還有多少人配得上呢。
真正的德高望重之人,他們總是謙虛的,因為他們早已把這種品質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認為自己做的只不過生活中的平凡事。而那些自認為德高望重的人,總是不忘時時宣揚自己的「美好品德」。到底誰才是德高望重,高下立判。嗩吶藝術所尊重的德,是真正的德高望重之德。
②為人處世之德
在焦家班,誰有資格學百鳥朝鳳,誰就是下一任的接班人。在焦三爺的眾多弟子中,唯有藍玉表現出特別的天賦,但深得老爺子喜歡的卻是天鳴,無他,唯德而已。
這要從天鳴拜師時說起,天鳴對嗩吶沒有很高的天賦,焦三爺起初不打算收他,但是因為小天鳴將父親扶起來掉下的那滴淚,讓焦三爺改變了主意。那滴淚可以說是表現心疼、難過、自責的。不管父親怎麼打他,天鳴依然心疼自己的父親,為自己的無用而自責,這本是人之初最純真的美好。這份純真,如璞玉,不應被丟棄,所以被焦三爺撿了回來打磨成了美玉。
天鳴進入師門後,不曾有半分倦怠,努力完成師父布置的每一項訓練,其中的堅韌,刻苦也是有目共睹。
天鳴是一個真正愛嗩吶之人,從起初不願意學嗩吶,到接觸嗩吶後被其吸引,天鳴的改變來自於他的師父與嗩吶本身的魅力。他時刻謹記師父的話,嗩吶離口不離手,走到哪就將嗩吶帶到哪。那次在在金莊出活時意外著火,他先從火海中救出師弟藍玉的嗩吶,而自己的嗩吶未能來得及拿出。
事後雖然被師父打了一巴掌,但是師父依然相信他,並將《百鳥朝鳳》傳給了天鳴,因為在重要關頭,能想到別人再想自己的,不是一般人。
天鳴做人處事,可謂毫無瑕疵,他尊敬師長,刻苦堅韌,秉性純良,這樣的「德」,讓天鳴最終成為了焦家班的接班人。焦三爺在尋找的,不過就是既努力,品德又端正之人,因為只有這樣的一個人,才能將嗩吶的德之精神真正的傳承下去。
03. 承擔一份責任,嗩吶精神之堅守
當一門傳統藝術被新時代衝擊時,能否在時間的長河中歷經考驗傳承下去?毫無疑問,傳承下去是一種必然。
我相信,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東西,作為土生土長的老百姓,是不會輕易將其丟棄的。所以即便「洋樂隊」出現,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間,佔領農村的每一個角落,讓每家每戶從原先辦事請嗩吶的習慣立即轉變為請「洋樂隊」。永遠不要小瞧人們的習慣,因為刻在骨子裡的一些東西,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慢慢去改變的。
影片的唯一缺憾是少了一種過渡,只能解釋為,導演為了達到一個最佳的衝突效果,所以將「洋樂隊」發展的速度提高了好幾倍。
在「洋樂隊」的攻勢下,遊家班沒有活了,也就沒有收入,天鳴的一個個師兄開始外出討生活,放棄了嗩吶。
很多人也勸天鳴,還守著嗩吶幹嘛呢?能吃飯嗎?天鳴每一次都說,他跟師父發過誓的,一律不再多做解釋。焦三爺為何選天鳴作為他的接班人,此刻也終於明了。
天鳴不放棄嗩吶,不是因為他跟師父發過誓,而是因為他真心願意為了嗩吶去堅守。從最初被父親逼著去學嗩吶,到最後願意為了嗩吶放棄其他選擇,天鳴不過是懂得了一個道理,從接下遊家班的那刻起,他的肩上便擔負著一份責任,他需要承擔起這份責任,才不枉如此多先輩們的付出。
嗩吶精神,亦是一種堅守,只有真正懂嗩吶的人,才能無視世間紛亂,手裡拿著嗩吶,一步步堅定的走下去。
人生在世,有所為有所不為,正是有了這一代又一代人的堅守,才有了我們今日所見的眾多絢爛文明。
嗩吶的古今傳承,有前人的發揚,有後人的繼承,還有無數人的堅守。《百鳥朝鳳》就是一部非物質文化傳承的讚歌。導演通過一代嗩吶匠人的傳承,現實社會的撞擊,在看似平靜的生活中,表現出厚重的文化底蘊。我們也因此認識了嗩吶,認識了嗩吶背後的精神價值。
不是因為偉大才得以傳承,而是因為傳承下來才因此變得偉大,那些嗩吶匠人們,將自己的生命融入嗩吶的銅管之中,他們的後人會繼續將這條命活下去。
焦三爺說,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而是吹給自己聽的,這也正是導演吳天明想對所有人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