嗩吶一響,百鳥為王,淺談《百鳥朝鳳》所傳遞的嗩吶精神

2020-12-18 五小煜

《百鳥朝鳳》是 2016 年上映的一部電影,導演吳天明,曾經執導過《人生》、《老井》、《變臉》等評價頗高的電影。他的導演風格凝重、厚實,有著濃鬱的民族特色,他的作品中總是透視著對社會、對人生的深度思考,這部《百鳥朝鳳》亦不例外。電影上映之初,雖經歷過一些波折,但最終還是成功展現在觀眾的面前。當很多人抱著試試的心態觀看時,沒想到卻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本片講述了德高望重的老一代嗩吶藝人焦三爺與自己的徒弟用執著的熱情與堅定的信念追求和傳承嗩吶精神的故事。

從平凡的拜師開頭,以徒弟天鳴為師父吹奏《百鳥朝鳳》結尾,焦三爺的一生,雖然平凡卻充滿著傳奇,而他選擇的接班人天鳴,也最終沒有辜負他的期望。

影片中處處是嗩吶,又不僅僅是嗩吶。透過嗩吶的傳承之路,我們會發現,世事更迭,不變的是那些視嗩吶如命的守望之心,他們堅持傳承的不僅是一種技藝,更是一種精神。

今天我們將從影片中的眾多細節著手,結合嗩吶的古今傳承,來探討《百鳥朝鳳》所傳遞的嗩吶精神。

01. 嗩吶藝術所代表的榮譽,是古今傳承的自豪感

世上有許多令人尊敬的職業,比如醫生、科學家等等,嗩吶匠亦是其中之一。

影片開頭,天鳴的父親帶他去焦三爺家裡拜師,天鳴那時對嗩吶毫無興趣,但是在父親的「脅迫」下,他還是按照要求去完成焦三爺的測試。天鳴表現不好,父親便使勁地打他,讓他發出響亮的叫聲以顯示自己有吹嗩吶的「天賦」,最後連焦三爺都看不下去,上前阻止。

天鳴的父親為何如此執著於吹嗩吶呢?那並不是嗩吶能掙多少錢,而是因為嗩吶是一種從古流傳至今,令人尊敬的職業。能吹嗩吶,對於當時的他們來說,代表著一種榮譽。

嗩吶在中國歷史悠久,從公元 3 世紀由波斯、阿拉伯傳入後,在中國不斷發展。到明代後期,嗩吶在戲曲音樂中已佔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過場曲牌。而在以戲曲音樂為基礎的民間器樂中,嗩吶也成為必不可少的樂器。到了清代,人們稱嗩吶為「蘇爾奈」,還被編進宮廷的《回部樂》中。而在近代的使用更加廣泛,民間的婚喪嫁娶各種儀式均會使用到嗩吶。2006 年 5 月 20 日,嗩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古至今,中國人骨子裡刻下來的東西,就像紮根在了這片土壤上,不但不會輕易斷絕,反而會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手傳承下來。因此嗩吶不僅是一種技藝,還是一種精神的歸屬,是一種強烈的自豪感。

無數先輩們留下的精神文化,嗩吶王焦三爺是其中一個傳承者,他不怒自威,骨子裡透著一股傲勁,因為他對於自己嗩吶匠的身份無比的自豪。

作為焦家班的掌門人,焦三爺深受鄉裡人的尊敬,因此有無數個像天鳴父親那樣的人,想將自己的孩子送進焦家班的師門,以光宗耀祖,那時嗩吶所代表的意義不言自明。

在天鳴自立門戶,真正繼承師父的衣缽,成為遊家班的班主那日,天鳴的父親回家的路上激動地對別人說:「我家天鳴接班了,從此焦家班改名遊家班了!」他還說他們家祖墳不僅冒煙,還得呼呼噴火呢。這樣的形容,可見榮譽之大,可見他內心是多麼的自豪!這便是祖輩們留下的嗩吶傳承精神。

02. 傳藝更傳德,嗩吶藝術是德藝傳承

嗩吶是一門技藝,傳承技藝定然需要學會嗩吶,但更重要的是學會一個「德」字,在影片中嗩吶所代表的德有兩個方面。

① 德高望重之德

影片中天鳴的師娘給天鳴介紹過,嗩吶有四臺、八臺,一般普通人過世吹四臺,而八臺難吹,又貴,所以一般人請不起。但是八臺不是最厲害的,最厲害的叫《百鳥朝鳳》。(此處只根據影片的背影敘述)關於《百鳥朝鳳》,影片中出現了三次。

第一次,金莊一位姓查的村長過世,焦家班吹奏完畢,查村長的兒子後輩們跪在焦三爺面前,請求焦三爺為查村長吹奏《百鳥朝鳳》,焦三爺連搖了幾次頭。他說《百鳥朝鳳》只為德高望重的人而奏,而查村長雖然當了幾十年村長,查姓也是第一大姓,卻是通過擠走其他四姓才得以成就今日的位置,所以,他搖頭。

第二次,是竇村長過世時,焦三爺主動提出為其吹奏《百鳥朝鳳》。那時焦三爺已病入膏肓,強撐著身體吹奏,血沿著嗩吶流了出來,吹到一半已然不支。大家都勸他,他不聽,將嗩吶交給天鳴,自己打鼓,與眾人一同完成了這首《百鳥朝鳳》。這樣的堅持不是為了一首《百鳥朝鳳》,而是對一個德高望重之人的尊敬。

第三次吹奏《百鳥朝鳳》,是在嗩吶沒落,大家都為生活奔波而放棄嗩吶時,天鳴依舊苦苦堅持。焦三爺死後,天鳴獨自為他吹奏了一曲《百鳥朝鳳》。焦三爺臨去前對天鳴說,他死後只要給他吹四臺就夠了。但如果連焦三爺都配不上德高望重的話,還有多少人配得上呢。

真正的德高望重之人,他們總是謙虛的,因為他們早已把這種品質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認為自己做的只不過生活中的平凡事。而那些自認為德高望重的人,總是不忘時時宣揚自己的「美好品德」。到底誰才是德高望重,高下立判。嗩吶藝術所尊重的德,是真正的德高望重之德。

②為人處世之德

在焦家班,誰有資格學百鳥朝鳳,誰就是下一任的接班人。在焦三爺的眾多弟子中,唯有藍玉表現出特別的天賦,但深得老爺子喜歡的卻是天鳴,無他,唯德而已。

這要從天鳴拜師時說起,天鳴對嗩吶沒有很高的天賦,焦三爺起初不打算收他,但是因為小天鳴將父親扶起來掉下的那滴淚,讓焦三爺改變了主意。那滴淚可以說是表現心疼、難過、自責的。不管父親怎麼打他,天鳴依然心疼自己的父親,為自己的無用而自責,這本是人之初最純真的美好。這份純真,如璞玉,不應被丟棄,所以被焦三爺撿了回來打磨成了美玉。

天鳴進入師門後,不曾有半分倦怠,努力完成師父布置的每一項訓練,其中的堅韌,刻苦也是有目共睹。

天鳴是一個真正愛嗩吶之人,從起初不願意學嗩吶,到接觸嗩吶後被其吸引,天鳴的改變來自於他的師父與嗩吶本身的魅力。他時刻謹記師父的話,嗩吶離口不離手,走到哪就將嗩吶帶到哪。那次在在金莊出活時意外著火,他先從火海中救出師弟藍玉的嗩吶,而自己的嗩吶未能來得及拿出。

事後雖然被師父打了一巴掌,但是師父依然相信他,並將《百鳥朝鳳》傳給了天鳴,因為在重要關頭,能想到別人再想自己的,不是一般人。

天鳴做人處事,可謂毫無瑕疵,他尊敬師長,刻苦堅韌,秉性純良,這樣的「德」,讓天鳴最終成為了焦家班的接班人。焦三爺在尋找的,不過就是既努力,品德又端正之人,因為只有這樣的一個人,才能將嗩吶的德之精神真正的傳承下去。

03. 承擔一份責任,嗩吶精神之堅守

當一門傳統藝術被新時代衝擊時,能否在時間的長河中歷經考驗傳承下去?毫無疑問,傳承下去是一種必然。

我相信,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東西,作為土生土長的老百姓,是不會輕易將其丟棄的。所以即便「洋樂隊」出現,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間,佔領農村的每一個角落,讓每家每戶從原先辦事請嗩吶的習慣立即轉變為請「洋樂隊」。永遠不要小瞧人們的習慣,因為刻在骨子裡的一些東西,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慢慢去改變的。

影片的唯一缺憾是少了一種過渡,只能解釋為,導演為了達到一個最佳的衝突效果,所以將「洋樂隊」發展的速度提高了好幾倍。

在「洋樂隊」的攻勢下,遊家班沒有活了,也就沒有收入,天鳴的一個個師兄開始外出討生活,放棄了嗩吶。

很多人也勸天鳴,還守著嗩吶幹嘛呢?能吃飯嗎?天鳴每一次都說,他跟師父發過誓的,一律不再多做解釋。焦三爺為何選天鳴作為他的接班人,此刻也終於明了。

天鳴不放棄嗩吶,不是因為他跟師父發過誓,而是因為他真心願意為了嗩吶去堅守。從最初被父親逼著去學嗩吶,到最後願意為了嗩吶放棄其他選擇,天鳴不過是懂得了一個道理,從接下遊家班的那刻起,他的肩上便擔負著一份責任,他需要承擔起這份責任,才不枉如此多先輩們的付出。

嗩吶精神,亦是一種堅守,只有真正懂嗩吶的人,才能無視世間紛亂,手裡拿著嗩吶,一步步堅定的走下去。

人生在世,有所為有所不為,正是有了這一代又一代人的堅守,才有了我們今日所見的眾多絢爛文明。

嗩吶的古今傳承,有前人的發揚,有後人的繼承,還有無數人的堅守。《百鳥朝鳳》就是一部非物質文化傳承的讚歌。導演通過一代嗩吶匠人的傳承,現實社會的撞擊,在看似平靜的生活中,表現出厚重的文化底蘊。我們也因此認識了嗩吶,認識了嗩吶背後的精神價值。

不是因為偉大才得以傳承,而是因為傳承下來才因此變得偉大,那些嗩吶匠人們,將自己的生命融入嗩吶的銅管之中,他們的後人會繼續將這條命活下去。

焦三爺說,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而是吹給自己聽的,這也正是導演吳天明想對所有人說的話。

相關焦點

  • 《百鳥朝鳳》,嗩吶一響,百鳥為王,人事皆往,啼血何方?
    今天跟大家聊一部關於文化傳承的電影《百鳥朝鳳》,裡面所講的每一個傳統文化,在他們的誕生之初,都是一個新興的物種,在他們前方,都是被淘汰被替代了的舊形式的的滅亡。藝術是為了他的受眾而存在的,藝術形式和人一樣有生老病死,有興有衰,不合時宜者被淘汰,是一個自然規律,這部電影就講了嗩吶藝術的傳承和沒落。焦三爺是鎮上最有名聲的會吹嗩吶的人,是焦家人人敬重的傳承者,更是方圓百裡唯一一個會吹百鳥朝鳳的嗩吶人。大家不管辦紅白事都以能夠請到焦師傅感到榮幸,就像電影說的,嗩吶一響,鑼鼓齊鳴。
  • 《百鳥朝鳳》中的嗩吶
    很久很久以前,鳳凰和其它小鳥一樣,羽毛也很平常,它很勤勞,不像別的鳥那樣吃飽了就知道玩,而是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將別的鳥扔掉的果實都一顆一顆撿起來,收藏在洞裡。這有什麼意思呀?這不是財迷精,大傻瓜嗎?可別小看了這種貯藏食物的行為,到了一定的時候,他可發揮大用處了!果然,有一年,森林大旱。
  • 嗩吶一響黃金萬兩,從《百鳥朝鳳》淺談中華傳統文化的堅守
    千年琵笆,萬年箏,一把二胡拉一生,嗩吶一響全劇終,初聞不識嗩吶音,再聽已是棺中人。黃泉路上人消沉,望鄉臺上憶前塵。這是一段關於嗩吶的順口溜,大概的意思就是只要嗩吶一響,就代表著有人去世。嗩吶這個樂器也就成為了喪事的代言詞,殊不知嗩吶是中華民族民樂器的重要成員之一。
  • 電影《百鳥朝鳳》:以「嗩吶」為象徵,淺談影片帶來的價值和思考
    從嗩吶本身的外形它告訴我們待人處事該低調、謙虛,嗩吶對人的品性要求也極高,不論是嗩吶匠還是被吹奏百鳥朝鳳曲子的亡人,都應該德才兼備,受人敬仰和尊重;嗩吶地位的下降是伴隨著焦三爺的生病死亡呈現的,從前的輝煌與榮光,今日的衰敗與沒落,嗩吶的命運是部分傳統文化的縮影,在社會文明的進程中,衝突與掙扎,有悲劇性意味,也讓人深思;嗩吶是一種象徵,工匠精神的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中華民族的精髓應該得到繼承和發揚
  • 「知外」骨縫兒裡的百鳥朝鳳 供在心尖兒的嗩吶
    嗩吶一響,百鳥為王。百鳥朝鳳,敬送亡人。一曲《百鳥朝鳳》嗩吶獨奏,百鳥和鳴,扣人心弦。不僅是對逝者的輓歌,更是對中國文化和匠人精神的頌歌。樂隊人數4―6人,以兩支中音嗩吶為主奏樂器,聲音低沉哀婉,另有小鑔、雲鑼、小鑼和堂鼓進行伴奏,主要用於喪葬場合。第二種是使用最廣泛的樂隊形式,即銅杆樂隊。它以一支銅杆嗩吶吹奏主旋律,兩把笙變奏穿插其中,由小鑔、雲鑼和小鑼掌握速度、烘託氣氛,常見於婚喪禮儀中。第三種是咔戲形式的樂隊。「咔」是一種特製樂器,形似嗩吶,體積較小,模仿人聲生動有趣。
  • 《百鳥朝鳳》-「嗩吶」憾人心
    《百鳥朝鳳》講述了德高望重的嗩吶老藝人焦三爺帶領徒弟們用執著的熱情與堅定的信仰追求和傳承嗩吶精神的故事。導演吳天明在創作《百鳥朝鳳》時已經72歲高齡,劇本改了很多稿都不滿意,最後甚至閉關一個半月逐字修改,經常改到痛哭流涕。
  • 【明日之子樂團季】百般樂器,嗩吶為王,嗩吶一響,永強為王!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我們的嗩吶王子—閆永強。 閆永強,上海音樂學院嗩吶專業,而且是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上海音樂學院,是一個把中國傳統的嗩吶樂器與流行音樂結合的明日高校的學員。
  • 樂器趣聞丨嗩吶王用盡了他所有的力氣,演奏一出《百鳥朝鳳》
    是的,你們都知道我說的是啥了:#嗩吶#爸爸用盡了他所有力氣來成全我嗩吶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原,在民間通常作為樂隊的主旋律樂器。具有聲音大、爆發力強、穿透力強的特點。在《百鳥朝鳳》裡,遊天明拜師學藝備受考驗,經歷了人品和技能的考驗。
  • 流氓樂器,最強嗩吶《百鳥朝鳳》
    這時代,翻天覆地,這年月,再尋不到那些走街串巷的匠人們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百鳥朝鳳》,講述的是關於嗩吶的故事。焦三爺是無雙鎮的老一代嗩吶匠人,技藝過人,年幼的少年遊天鳴遵照其父親的要求而前來拜焦三爺為師,學習嗩吶技藝。
  • 《閃光少女》:嗩吶一響,不是升天就是拜堂
    標題一:《閃光少女》:嗩吶一響,不是升天就是拜堂標題二:豆瓣評分8.0的國產電影,一部被名字耽誤,不一樣的青春電影《閃光少女》《閃光少女》這部劇可能很多人都沒有看過,是一部不錯的電影,是一部完完全全被名字耽誤了的好電影,我第一次看見它是在抖音上面看到了全片最燃的片對,民樂與西洋樂的大對決,一下子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劇情也很好地闡述了這網友的這句話「嗩吶一出誰與爭鋒」。
  • 《百鳥朝鳳》:消逝的不僅僅是嗩吶,更是中華民族的傳承精神
    你說我一生都為錢在活,我一生就掙那點錢,你說你的人生豐富嗎?我們總得有任性的一次吧!」方勵口中所說的電影就是2016年5月6日上映的《百鳥朝鳳》。這部電影的導演是中國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吳天明。在影片上映時吳天明導演已經去世,所以80.90後可能對他不太熟悉。
  • 嗩吶與電音和鳴,民樂名曲《百鳥朝鳳》快樂加倍!
    嗩吶與電音和鳴,民樂名曲《百鳥朝鳳》快樂加倍!-09-28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高難度《百鳥朝鳳
  • 教嗩吶收入40萬,這些民樂高手是如何在抖音快手爆火的?
    百般樂器,嗩吶為王,不是升天,就是拜堂。一種樂器,制霸無數類型的歌曲,在氣質這一塊,嗩吶總能拿捏的死死的。2、關於嗩吶的影視嗩吶可以讓中西方音樂珠聯璧合,也可以和西洋樂器互相battle。所以《閃光少女》裡中西方鬥琴的經典片段,也被網友戲稱為「金色大廳VS紅白喜事」。關於嗩吶的影視作品,還有一部電影也值得提及,這就是 2016 年上映的《百鳥朝鳳》,中國第四代導演領軍人物吳天明的絕唱之作。影片講述的是嗩吶老藝人焦三爺培養徒弟們學習嗩吶,傳承嗩吶精神的故事。《百鳥朝鳳》是嗩吶曲目裡公認的技巧最全面的一首。
  • 《百鳥朝鳳》:嗩吶是吹給自己聽的,不是吹給別人聽的
    《百鳥朝鳳》是講述了焦家班因為嗩吶從榮耀走到衰敗,因為時代的更替有了中西文化的撞擊,讓嗩吶文化難以走下去,導致焦家班走的走散的散,最後因為文化局上門尋找才讓嗩吶文化用政府的力量才保護了下來,裡面演繹了師徒情、父子情、兄弟情讓人感動!
  • 被稱為「紅白事專業戶」的嗩吶,為何受到年輕人的熱捧?
    有人說,嗩吶終將「沉默」,但從它自己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脾氣」來說,它顯然不會就此沉默,它不甘於在民間發聲,開始走向藝術殿堂。2001年,著名青年嗩吶演奏家朱穎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獨奏一曲《百鳥朝鳳》,引起不小轟動。
  • 嗩吶是樂器之王?還是樂器界的頭號「流氓」?
    不過,嗩吶又被人戲稱是樂器界的頭號「流氓」,同時也被尊稱為「樂器之王」,一個樂器同時受亦正亦邪的評價,除了嗩吶,恐怕找不出第二種樂器了。嗩吶究竟是「樂器之王」還是樂器界的大流氓?嗩吶還是樂器之王?網友:是國寶。竟然被稱為樂器之王,那麼肯定有拿得出手的本領,說白了就是嗩吶的嗓門大。在這個村頭村吹上一曲,隔了幾個村頭都可以聽得見。有句話說得好,嗩吶一出,誰與爭鋒?就連被人們所喜歡的鋼琴,在嗩吶面前都要甘拜下風,從專業的角度來說嗩吶的發聲頻率是鋼琴的兩倍整呢,這就是為什麼鋼琴在嗩吶面前都黯然失色了。
  • 一部講述嗩吶藝人的電影《百鳥朝鳳》(正片)
    影評摘錄█《百鳥朝鳳》從表層看是寫的吹嗩吶,但從深層看,表現的是對中華民族對優秀傳統文化應持有的正確態度。如何對待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其中包括根植於民眾的民間文化,這是當前中國面臨的一個嚴峻課題。(中國文聯原副主席仲呈祥)█《百鳥朝鳳》堅守的,正是一條與《人生》《老井》《變臉》《執行長》等一脈相承並與時俱進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深化現實主義的電影發展道路。這正是在東西方文化八面來風的現實背景下,面對形形色色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和東施效顰的「西化」鼓譟,依然葆有可貴的文化自覺和文化定力的體現。它是中國特色的電影創作的成果。
  • 民間高手嗩吶吹奏經典歌曲,吹的真不賴!
    ——嗩吶是臘月鄉村的喜鵲,傳遞著歡喜鴛鴦的美事和生息繁衍的鄉風民俗。長長的迎娶隊伍裡,嗩吶必打頭陣。身穿紅棉襖,腰系紅綢帶,踏著千層棉底的吹手們搖頭晃腦地賣力吹奏,不時變換著花樣和隊形。軍綠火車頭棉帽下的那種誇張和自我陶醉,實誠又滑稽,既是為主家贏得更多的讚譽和喜慶,又要對得起那桌不常見的豐盛宴席。
  • 電影《百鳥朝鳳》宣揚匠人精神:用時代情懷保持對傳統民俗的敬畏
    在2013年舉辦的第29屆金雞獎評選中,電影《百鳥朝鳳》不僅獲得最佳故事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三項提名,還拿到評委會特別獎。正是這部電影宣揚的難能可貴的匠人精神,給了我們更多的思考。「百鳥朝鳳」,作為嗩吶民俗中難度最高,最具藝術境界的曲調旋律,但凡能吹這樣的曲調,肯定是嗩吶匠中資歷最高的人。從電影唯美的海報上可以看出,當優美動人的旋律被藝術加工進行可視化輸出後,從炫目多彩的畫面中我們可以感受一個百鳥歌唱的宏大場面。然而,不管是大師絕唱也好,民俗輓歌也罷,很多傳統民俗逐漸衰落已是不爭的事實。
  • 《百鳥朝鳳》:匠人精神
    關於《百鳥朝鳳》這部電影的爭論有很多,有人說它是一部講述對「匠人精神」傳承的文藝片,也有人說它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爛片。說它是爛片的主要觀點有,電影畫質粗糙,演員演技極差,臺詞幼稚虛假;劇情支離破碎;思想內涵膚淺、媚俗。說它好的人,說它表達了吳天明導演不向電影市場低頭,如焦師傅堅守嗩吶一般堅守著自己心中的電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