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講述了德高望重的嗩吶老藝人焦三爺帶領徒弟們用執著的熱情與堅定的信仰追求和傳承嗩吶精神的故事。
導演吳天明在創作《百鳥朝鳳》時已經72歲高齡,劇本改了很多稿都不滿意,最後甚至閉關一個半月逐字修改,經常改到痛哭流涕。2014年2月,電影《百鳥朝鳳》完成最後的剪輯製作,然而僅一個月之後,吳天明導演離世,《百鳥朝鳳》就此成為大師絕唱。
當我看到嗩吶班子的沒落,西洋樂隊的衝擊,那些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嗩吶早已被踐踏為廢渣,我的淚一下子噴薄而出,我聽過太多太多關於民樂登不上大雅之堂的言論,經歷太多太多他人對民樂的不屑鄙夷,在很多人眼中民族樂器等於下裡巴人,拉二胡等於街頭叫花子,彈琵琶就是青樓藝伎,而西洋樂器就是高大上的象徵。作為民樂社的社長,我想我懂得嗩吶班子的屈辱,我懂得
當我看到焦師傅只為德高望重的逝者吹奏百鳥朝鳳,我不禁想起了當今充斥著利益的市場,演出帶有太多太多商業目的,只要給錢,什麼曲子都可以胡鬧一通。任何比賽,無不沾染了商業氣息,錢可以買來好老師,買來好琴,買來等級榮譽證書。可是錢,買不來人的尊嚴,藝術的尊嚴!
當我看到最後一個嗩吶班子變成了在墳頭為焦師傅吹奏百鳥朝鳳的一個人。恍惚中我看到焦師傅孤獨地消失在遠方,畫面漸漸變暗。沒有所謂團團圓圓的大結局。故事到此為止。什麼也沒了。有些記憶,真的被人忘卻了。
就算是一個人,也要活成一支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