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個人對百鳥朝鳳這部電影的點評
這些年來我在電影院看過的國產電影大概也只有《痞子英雄》和《戰狼》這種動作片了。但是今天這部影片我不得不推薦,無關愛情,也沒有拯救世界特效酷炫的超級英雄。如果一定要論英雄,大概就是這部影片的導演吳天明了。為此我還特意去搜索了一下他的資料。
吳天明是中國第四代導演,代表作有《老井》、《人生》 、《變臉》 。這都是八九十年代的老電影了,雖然我沒看過,但從這些影片獲得的獎項來看,確實是當時不錯的影片。不知道上面的影片沒關係,但你們應該聽說過張藝謀指導的《紅高粱》吧,吳天明正是該片的製作人。影片的開頭就是中國第五代導演張藝謀和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對吳天明的評價。
「沒有吳天明,就沒有《紅高粱》。」不知道為什麼,張藝謀的這句話突然讓我有些感動。也許是因為這部影片千辛萬苦的上映經歷,也許是因為吳天明身上的那股子對藝術執著追求的韌勁。
影片主要講述的是學徒遊天鳴和藝人焦三爺對嗩吶的執著追求。在無雙鎮,嗩吶班子是一種特殊的存在,不止平時大家自個兒吹樂呵樂呵,更重要的是在紅白喜事上都需要嗩吶班子來吹響,特別是在白事上,它吹響的不止是對逝者的哀慟,更是對逝者人品的評價。片名《百鳥朝鳳》是嗩吶曲子中難度最高,最為經典,最顯榮耀的曲子,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配得上它,也只有最踏實,最能把嗩吶吹到骨子裡的人才有機會學習吹這支曲子。
焦三爺是焦家班的班主,整個無雙鎮只有他會吹《百鳥朝鳳》,但是年事已高的他還沒有找到接班人,直到天鳴的到來。其實天鳴一開始並不樂意學嗩吶,可是拗不過父親,又見不得父親失望,才堅持著一步一步學習直至完全愛上嗩吶。
這部片子的每個場景我都記得。
我記得天鳴的父親為了讓天鳴進焦家班,罵著打著踢著讓他喊出聲證明自己有天賦。
我記得天鳴練習了一個多星期終於第一次用細而長的管子將湖裡的水吸.上來時興奮地跑去告訴焦三爺,三爺面無表情地砍了一根更長的比他還高出一頭的管子遞給他讓他繼續吸。
我記得下雷雨天鳴也還是站在湖邊練習吸水,急得師傅和師娘滿山遍野地找他。看上去嚴酷的焦三爺還把自己頭上的箬笠戴到天鳴頭。上。
我記得焦三爺將嗩吶交到天鳴手上囑咐他「嗩吶離口不離手」,天鳴特別小心地把嗩吶裝進布袋。
我記得天鳴第一次去參加演出死活不讓人幫他拿嗩吶,草堆著火的時候顧不上火燒屁股也想把嗩吶從火裡搶出來。
我記得某個村子連任了四十多年的村長去世時焦三爺坐在太師椅.上接受著臺下成千上百個孝子賢孫的跪拜,卻因為村長欺壓其他姓氏的人而怎麼都不願吹《百鳥朝鳳》。
我記得天鳴自立門戶,成立遊家班的時候,他有多迷茫,多慌張。焦三爺說當初之所以選天鳴接班只是為了一滴眼淚,一滴第一次見面時天鳴為摔破了頭的父親流的眼淚。
我記得天鳴第一次接到活兒喊人去請焦三爺卻被三爺罵了回去,後來問起時,焦三爺笑著說:「當時我要是在場,你怎麼放得開手腳。」
我記得天鳴把發小給的闊綽的工錢又平分給遊家班的其他人,只留了一點錢給師傅師娘買東西。
我記得焦三爺一邊給天鳴倒酒,一邊告訴他:「吹嗩吶不是為了掙多少錢,而是為了取悅自己。」他掏出寶貝嗩吶自顧自地吹起來,搖頭晃腦,吹得不亦樂乎,吹得直到酒醉酣睡。
我記得遊家班跟洋樂隊爭高低,被人打傷了腦袋,劃破了臉。直到垂垂老矣的焦三爺掀了桌子喊停才發現地上已經被踩得支離破碎的嗩吶,就像中國這一段支離破碎的文化,就像老人為了守護嗩吶而支離破碎的心。
我記得焦三爺闖進天鳴家質問他為什麼讓遊家班散夥,還帶著他一家一戶地去找不願再出活兒的徒弟。
我記得焦三爺一件一件地把三師兄布袋裡的衣服拿出來丟到一邊,三師兄一句話沒說只是低頭撿衣服。三爺踩著布袋不讓他撿,抬腳就踢了他一個趔趄。病重的老母親自知自家孩子對不住焦三爺的苦心栽培,只能掉淚。
我記得焦三爺吹《百鳥朝鳳》一直到吹出血,也還是衝徒弟們揮揮手,說曲子不能停,搬來大鼓繼續撐著為他們伴奏。
我記得天鳴站在焦三爺的墳頭,久久地吹著嗩吶,看著三爺的忠魂漸行漸遠。
全片沒有一點曲折的情節,離奇的故事,有的只是一代匠人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一場保護民俗文化「不滅絕而與高速發展的社會相抵抗的博弈。
我們能看到的不止是影片中嗩吶藝人對中國文化的保護繼承和發揚,更反映了吳天明導演對電影事業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永不言棄的執著,他就跟焦三爺-樣,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為自己所熱愛的事業奉獻全部。
對,這是吳天明生前指導的最後一部電影,幾經波折才得到上映的機會。
我拍著胸脯保證,《百鳥朝鳳》 這部影片的每一個場景拍下來都是--副絕美的圖畫,每一句臺詞都可以講一個故事。可是那麼好的國產電影排片量真的少得可憐。跟同期上映的《美隊3》相比,不知道有沒有夠到它的零頭。不是每個地區都會上映的電影,也不是上映地區中每個影院都會放的電影,更不是上映的影院裡一早到晚都會有的場次。
本文由套餐搬運工原創,我知道不會有多少人看完的,理解其中之意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