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管理」作為當下管理者耳熟能詳的名詞,在泰勒的著作中,其實有明確的內涵,和當下我們的理解有比較大的差別。
今天,第一管理學派就給大家分享一本書——《科學管理原理》。作者弗雷德裡克·泰勒,被全世界的管理學界尊稱為「科學管理之父」。他是第一個認真研究勞動的人;第一個把管理當做一門科學的人;一個被社會主義偉大導師列寧推崇備至的人;一個影響了人類工業化進程的人。
在《科學管理原理》一書中,泰勒系統地提出了科學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內容和具體方法。在科學管理的基本思想中,泰勒提出了專業分工、標準化、最優化等管理思想。在科學管理的基本內容方面,泰勒對企業經營管理和組織管理進行了全面的闡述。這些措施包括工人的選擇和培訓、標準工作條件、明確界定工作量以及建立激勵性差別工資補償制度。
在科學管理方法方面,泰勒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步驟和方法,如定額管理、差別計件工資制、選擇和合理使用一流工人以及如何進行規範化管理等。在這本書中,泰勒根據當時美國資源浪費嚴重、勞動生產率低下的事實,提出了科學的管理原則,重點放在企業的基層管理上。他認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僱主和僱員雙方的利益最大化,而實現這一目標的唯一途徑是高勞動生產率。
泰勒在書中明確地說:沒有人會否認,當一個人工作時,只有當他的勞動生產率達到最高,也就是說,只有當他達到最大的日生產量時,他才能最大化他的財富。當兩個人一起工作時,上述事實也非常清楚。為了說明這個事實,假設你和你的助手足夠熟練,每天可以做兩雙鞋,而你的競爭對手和他的助手每天只能做一雙鞋。很明顯,與每天只能做一雙鞋的競爭對手相比,賣了兩雙鞋後,你可以付給你的助手更多的工資,你可以比你的競爭對手贏得更多的利潤。
在更複雜的製造企業中,事實也非常清楚。只有以最低的總支出(包括人力、自然資源和機器和建築形式的資本支出)完成企業的工作,才能給工人和僱主帶來永久的最大財富。或者,用另一種方式解釋這個真理:只有當企業中工人和機器的生產率達到最大值,也就是說,只有當工人和機器的產量達到最大值,財富才能最大化。
原因很簡單,除非你的工人和機器比其他企業生產更多的產品,並與你的競爭對手相比,你不能支付更多的工資給你的工人。原因是你可以比較兩家直接競爭的公司,哪家公司能支付更多。同樣的,你可以比較同一個國家的不同地區,甚至是兩個互相競爭的國家,它們可以支付更多的費用。總之,財富最大化只能是生產力最大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