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齊聽到小夥伴抱怨:「做飯半小時,吃飯十分鐘,最後收拾廚房要1小時!」
確實,收納是廚房的痛點之一,收納麻煩也無意間勸退許多喜歡烹飪的人,廚房收納不當不僅耗費時間,還易滋生細菌!今天小齊就來講講廚房收納的問題~一起來看看!
收納原則
二八法則
廚房是家裡雜物最多、小家電最集中的地方,包括各種瓶瓶罐罐、刀具、鍋具、清潔用具等,是收納的重災區。很多人的廚房東西多,油煙多,想要收拾,卻無從下手,今天小齊就跟你講講,做好廚房收納,也有規則可守。
首先是二八法則,什麼是「二八「原則收納法,就是20%露出來,80%藏起來,而整個的收納空間至少要房間總面積的12%以上,才是理想的家居廚房環境。
把常用的、不常用的通通藏到柜子裡面去!只留隨手用的在檯面上,比如調味料、烹飪用具等掛起來!妥妥的整潔清爽~
收納就近原則
廚房裡最順暢的動線是冰箱—水槽清洗—切菜備餐—烹飪—盛盤,所以小齊提倡的是,以就近原則,輔助最佳動線。也就是針對不同的區域,所存儲的物品,要與該區域的屬性一致。
比如水槽區存放抹布、垃圾袋篇;備餐區存放砧板、擀麵杖、碗碟、開瓶器、壓蒜器、刀具;灶臺區存儲鍋具、調味用品(如有烤箱,則在附近放烘焙相關的蛋糕模具、烤盤)。
上輕,下重,中常用
收納時,上面的櫃體放輕的東西,下面放重的東西,這是基本法則。
比如,上面的櫃體可以存放玻璃杯等瓶瓶罐罐;而油、米桶以及烹飪用的鍋具,可以放在下面的櫃體。而中間區域,則懸掛一下鍋鏟、存放一些日常用到的簡便工具。
廚房收納小技巧
掛牆式收納
如果廚房裡普通的櫥櫃吊無法滿足的你收納,那找牆面要空間吧!隔板、掛鈎、掛架、吸盤磁石、置物架等,或釘或掛或貼,讓廚房在不知不覺中擴大面積。
隔板收納各種調味料、常用碗盤及食材,下廚觸手可及。此外,這種開放式設計還可以擺放酒杯、綠植花卉等,提升廚房顏值。
常用的隔板材質有木質、不鏽鋼和玻璃。木質隔板高端大氣,適合實木系列櫥櫃;不鏽鋼隔板容易清潔,尤其是不鏽鋼金屬條擱架,在滿足收納的同時還能瀝乾餐具水分,不易滋生細菌;透明的玻璃隔板晶瑩剔透,讓空間不壓抑,尤其適合窄小的廚房。
廚房有些物品逢下廚都要使用,如鍋鏟勺、調料、刀具等,它們形態各異,放櫥櫃內部顯得很凌亂,放灶臺附近又怕滋生細菌。杆鉤組合的多功能收納讓這些調味瓶罐和餐具有了收容之所,隨取隨用的同時,還不會形成衛生死角!
廚房收納不一定就是平放、掛起,「吸」也是一個省錢又省心的方式。如吸鐵石,可以將各類刀具都吸上去(注意吸鐵石磁性要強,以免刀具掉落傷到人);吸盤掛鈎,可以掛上洗碗巾等各類小物品…
抽屜拉籃收納
抽屜拉籃是小齊強推的廚房收納技巧。因為它不僅拿取物品方便,而且還能收納更多東西,並保持整潔。
不過,如果你不將抽屜拉籃內部進行合理分割,也不習慣收拾,那你家廚房看起來整潔,但是用起來就麻煩了。因為,找東西會難上加難,所以最好給物品一個固定的安家場所。
抽屜最上層和中間層是常用區,可在這兩層放使用頻次高的物品,如碗碟餐具等。並且根據碗碟勺、筷子刀叉等餐具特點進行分類放置,告別雜亂無章。使用隔物籃的形式將勺、叉、刀、調料進行分類;也可購買盤子架、盒子、或鐵藝籃來進行分類。
最底層是不常用區域,相對可以存放使用頻次不高的物件,如鍋具、玻璃器皿、儲存罐等。
側拉籃的使用很方便。用來放刀具、調料、茶葉或米麵等,尤其適合那些不想將調味料放臺面或牆面的人。
如果東西實在太多,建議做個高深阻尼拉籃,多層分隔籃,輕易將物品歸類放置,一目了然,而且收納力真的槓槓的!
轉角位置也不放棄,轉角拉籃或小飛碟,用來收納一些不常用的鍋具、盆類等。即便是水槽下面,我們也可以放個籃子來放洗潔精等潔淨用品。
廚房電器多到擠不下?那就縱向延伸空間,將電器「藏起來」,不僅能多擠出存放空間,還保持了美觀。
內凹臺面收納
廚房臺面收納可以借鑑日本家庭的內凹臺面,收納力超強,輕鬆做到臺面空無一物!
日本主婦特地沿著臺面下方做出內凹的收納區,當臺面加深寬度至15釐米,就能放置常用的糖罐、鹽罐和醬油瓶,收納量頓時多一倍。
多了內凹的收納區,不佔備料烹飪的空間,臺面變得乾淨無物,備料、切煮、料理也變得很順手。
內凹收納區多半配置在水槽至備料區的範圍內,灶臺前方因為有火源與高溫的關係,通常不配置收納區。靠近爐灶區安排醬料瓶罐,炒菜時就能順手拿起鹽、糖;靠近水槽的區域則收納紙巾與洗碗刷等清潔用品。
讓你所需的物品都在觸手可及的範圍,才是最好的收納布局。
看到這邊一定有人會問:水槽容易濺水,收納區就怕久了會積水長黴菌,這時不妨將收納區稍微縮小些,只安排在備料區的前方,就省了清潔的問題。
至於收納區要做多寬、多深,則受限於廚房臺面與醬料罐的尺寸,依照你的喜好與使用習慣,來決定做多寬。
一般內凹的收納區可做65至80釐米寬,深度則12釐米,放得下醬料罐即可。若高度再做得高一些,就能收納砧板、洗潔精,還能搭配掛籃,收納用途更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