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情緒失控的媽媽,到底有多可怕?
前天,看到一個讓人心痛的視頻。
一個年僅3歲的小女孩,45秒內被媽媽瘋狂掌摑9次,手部、背部、胸部無一處倖免,小女孩數次被擊倒。
孩子一次次站起來,又一次次被打趴。
除了依稀的哭聲,罵聲,還能聽到響亮的巴掌聲,隔著屏幕都感覺到了疼。
下手這麼狠,打人者竟是親媽。
事情一出,有人生氣地罵道:
是親媽嗎?怎麼這麼狠?這樣的女人不配擁有「母親」這個稱呼。
調查後發現,這位媽媽打女兒是因其不好好吃飯,而發布掌摑視頻是為刺激丈夫回家。
孩子爸爸常年在外務工不回家,媽媽獨自帶娃,身體和精神壓力過大,才做出了這樣極端的行為。
仔細想想,媽媽打孩子僅僅只是因為孩子不好好吃飯嗎?
就像一個網友唏噓的:
女童的父親外出打工,母親一個人帶孩子,漸生怨氣,打罵孩子洩氣,這是原生家庭的悲劇。
拋開母親的暴躁情緒不說,某種程度上,可憐的孩子,成了母親面對生活時無助、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的疏瀉口。
當孩子做了一點錯事或者不聽話時,媽媽被壓抑已久的怒火便容易被點燃。
盛怒之下,首先受到傷害的,就是孩子。
為什麼?因為指責、打罵孩子比責罵老公來得更容易。
02每個暴躁的媽媽背後,都有一個缺席的爸爸
豆媽記得之前看過的一個新聞:
有個9歲男孩因為弄丟手機,竟然被母親活活打死。
事發當天,丟手機後,孩子坐在雪地裡大哭。
媽媽知道後非常生氣。
她用膠布將孩子的手腳、身體捆綁起來,不讓他反抗;
用木棍從傍晚6點打到深夜11點,打了歇歇了打,期間只餵給孩子幾口水。
第二天一早,孩子只穿著秋衣秋褲趴在自己房間冰涼的地板上,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據了解,孩子留給媽媽最後的一句話,是媽媽毒打他後,將他抱回房間,他說:
「媽媽,我不想看到你。」
看到這,很多人一邊倒為孩子惋惜,指責這位媽媽。
可我卻在想:孩子的爸爸去哪了?
有一位孩子媽媽的同事發帖說:
「我是她同事,同事幾年了,住得也近,經常晚上去她家裡,都是她一個人陪著孩子做作業,孩子這樣,誰都不願意,這個時候她本人也是最痛苦的。」
丈夫常年在外,基本上不帶娃,夫妻感情不和。
一個女人,既要上班,又要帶孩子、做家務,物質和精神上得不到老公的支持和幫助,她平時一定感到精疲力盡,心力交瘁。
當所有的不順心全部集中在一起時,孩子的一點小錯,就可能成為掘開媽媽情緒閘門的鐵鍬,一旦開口,情緒就如同洪水般,想控制,想收住,完全不太可能,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父母,一怒之下,失手打死孩子的原因。
我在想:如果老公給力,孩子省心,哪個女人願意自己情緒失控的像個瘋子?
不幸的婚姻,生活的艱難,丈夫的缺席,女人再好的脾氣都被消磨沒了。
《三十而已》顧佳曾說:
「當了媽以後,你最大的感受就憋屈,憋屈在一個叫媽媽的頭銜裡,什麼身材走樣、情緒變壞,這些都不是最糟糕的。出月子的那一天,我突然感覺到顧佳已經死了,活下來的是徐子言的媽媽。」
當一個媽媽的生活,完全圍繞孩子和家庭,遇到事情沒人商量,只能自己做。一天24小時,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那種煩躁、鬱悶,只需要一句事不關己的風涼話就能點燃。
可每當有媽媽情緒崩潰時,很多人站在道德制高點評判其不配為人母,卻少有人看到媽媽情緒背後深藏了多少酸與淚。
人們總是把家庭的幸福依賴於媽媽,說媽媽的性格、脾氣會影響家庭的幸福指數,可是爸爸也需要承擔家庭的責任,為什麼你的妻子情緒暴躁?
孩子不省心是一個原因,但爸爸的缺席,是媽媽們「暴躁」的根本原因。
03媽媽的情緒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胡適在《我的母親》一文中寫道:
「我母親的氣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
小時候,胡適家裡經濟拮据,每到年前除夕,總有一群人上門來討債。
拿到錢還好,拿不到錢便賴在客廳不肯走。
每遇到這種情況,胡適大哥便偷偷溜出家門躲避。
而母親權當沒看到那群人,依然淡定地忙活著準備年夜飯,準備壓歲錢等事。
到了後半夜,母親才從後門走出,請一位鄰居到家裡來,給那些債戶分錢,然後和顏悅色地把他們都送走。
當大哥返回家中時,母親既沒生氣,也不責罵大哥,她認為過新年就得開開心心的,不應動怒。
家裡大嫂不懂事,二嫂氣量小,但胡適的母親從不和兩個嫂子動嘴皮子。
「他們常常鬧意見,只因為我母親的和氣榜樣,他們還不曾有公然相罵相打的事。」
胡適的母親雖仁慈,但不代表著在教育孩子上沒有原則,相反,她管教孩子時很嚴格。
其中,她管胡適最嚴。
她不會在別人面前打罵胡適,而讓他跪著聽道理,不管怎樣懲罰他,他不能哭出聲來,要深刻地銘記母親的教誨。
最後,胡適寫道: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胡適母親遇事冷靜克制、不抱怨,就是胡適最好的榜樣。
胡適對事業的追求、對人的和善、對母親的孝心,無不藏在媽媽良好的情緒裡。
反觀作家張愛玲,卻是在媽媽的陰影下過完了悲涼的一生。
張愛玲16歲時,開始跟母親一起生活。
她本以為可得到母親的關心,不曾想母親情緒異常暴躁。
母親常對她咆哮罵她是豬,甚至會說她「活著就是為了害人」。
媽媽的壞情緒就像一根毒刺,深深地刺入她的心窩。
她變得害怕、恐懼、多疑,內心缺乏安全感,最後她甚至不敢生孩子。
如此聰明獨立的女人,最終也沒能擺脫母親壞情緒的影響,真是可怕。
心理諮詢師賴佩霞曾說:
當你的母親一輩子生活在哀傷痛苦當中,你敢快樂嗎?答案是很難。就如同一個小偷家庭出了一個警察,那麼警察就是叛徒一樣。這時候的快樂形同一種背叛,我們沒有辦法忍受這樣的罪惡感,我們寧願賠盡了自己的幸福也不敢快樂。
無數事實證明,媽媽的好情緒,是一個家庭的幸福來源。只有媽媽情緒穩定,孩子才會幸福快樂。
04男人們,別做「雲配偶」,女人的情緒靠你來呵護
主持人馬丁講過一個故事。
他跟太太的感情一直很好,幾乎沒吵過架。
但就在太太生完孩子的那一個月裡,原本溫柔的妻子突然變得像個不講理的潑婦。
有次他正躲在書房打遊戲,恰巧妻子端著一碗鯽魚湯進來,在馬丁還沒反應過來時,妻子徑直將手裡端著的一碗鯽魚湯連湯帶碗「啪」就摔到他的電腦上了。
馬丁實在忍不住了,大吼:
「你有病吧!你能不胡鬧嗎?那麼多媽媽都坐過月子,你怎麼這樣?你是不是不想過了?」
妻子說:
「我就是不想過了!離婚!」
「離就離!」馬丁轉身就去收拾東西。
可正當馬丁回房間準備收拾東西走人時,妻子給他發了一條簡訊:
「你能不能陪我坐一天月子?我幹什麼,你就幹什麼,就一天就行!」
馬丁同意了。
孩子那會還在哺乳期,每兩個小時就要餵一次奶,還要換尿布,孩子哭了也要哄。
白天還好,夜裡最磨人。
馬丁常常夜裡要醒來很多遍,根本沒法睡安穩覺。
一天還沒結束,馬丁就快崩潰了。
慢慢地,他明白了:妻子的情緒奔潰不是無緣無故的,我一點都不諒解她。
從那以後,馬丁幹完手上的工作,就趕回家陪老婆孩子。
當妻子有時生氣時,馬丁就隨順她,想辦法逗她開心。
有了馬丁的呵護,妻子情緒越來越穩定,笑容更多了。
時間久了,兩人再也沒提離婚這事。
好的婚姻,大概就是這樣吧。
在褪去了激情和火花後,依舊能相互體諒,相互理解,而能夠做到這些的丈夫,往往能將心比心,懂得呵護妻子的情緒。
仔細想想,在中國家庭,男人總是經得起老,而女人總是要老的快一些。
為什麼?
第一,女人除了要工作,還要操持家務。
第二就是生理問題,生了孩子之後,更多的是皮膚的暗淡,又或者是工作的壓力,又或者是油鹽醬醋,都會導致女人要老的快一些。
如果可以,那個女人願意自己成為「三圍女」,圍著孩子轉,圍著老公轉,圍著家庭轉,從大閨女熬成老媽子?
如塗磊說的:女人的蒼老是為了家,她的蒼老是我造成的,是我無能,沒有盡到做丈夫和父親的責任,才讓我的女人變得越來越蒼老。
要知道,女人的「情緒暴躁、變老變醜」,都是因為她為這個家付出了很多很多。
所以,在妻子脆弱時,請男人多些體諒、多些包容,多些呵護,哪怕是一句「你辛苦了」、「有什麼需要幫忙的」,這些都能讓媽媽們覺得心很暖,再累也值得。
當然,除此之外,希望男人們也能多陪陪孩子,調查研究表明,爸爸多陪伴的孩子會更聰明,在社會上更容易成功。
父為乾天,母為坤地。
一個家,是要家庭成員每個人承擔各自的責任,各自為家庭成員付出,然後得到快樂的。
最後真心希望爸爸們自覺承擔家庭義務,不再缺席,媽媽們有良好情緒,所有孩子都能在和睦的家庭環境中健康成長!
希望大家一起努力,經營好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