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靬古城與2000年前消失的羅馬軍團

2021-02-23 捕鼠者說

在許多人心目中河西走廊是一個變幻莫測的地方,嘉峪關、莫高窟、祁連山、馬家窯、魔鬼城,還有像張騫、法顯、玄奘、李白、霍去病等一生與河西走廊密不可分的名字,漫長的1200多公裡是溝通東西方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平臺,也是絲綢之路上重要的窗口,當十幾年前知道了被歷史湮沒的羅馬軍團也就記住了永昌,於是驪靬文化和永昌古城就長久的刻印在我的腦海裡,久久不能忘懷。

從字面上來看驪靬這兩個字作為地名與周邊的酒泉、敦煌、張掖、武威都具有古老的文化意蘊,甚至感到驪靬這兩個字很是奇怪,這也為河西走廊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將近20年的研究,逐漸解開了驪靬古城和驪靬文化的神秘面紗,澳大利亞學者戴維哈裡斯和西北民族學院歷史系教授關意權都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他們有足夠的證據向世界證明古羅馬失蹤軍團最終定居中國永昌驪靬古城的論點。

歷史既有巧合也有必然,今天驪靬古城的主體建築就是金山寺,中西合璧的金山寺就建在黃毛寺遺址上,而者來寨那些眼窩深陷高鼻闊目的羅馬軍團後裔就被當地人稱為黃毛,他們迥異於周邊其它人群的體貌特徵讓他們很感另類,就像河西走廊無處不在的漫漫黃土黃沙,默默無聞卻又深藏著歷史的厚重,一陣狂風吹過會翻捲起歲月的篇章,畢竟這裡有過西戎、月氏、匈奴、烏孫、吐蕃、党項、漢人、蒙古徵戰融合,這裡發生的許多歷史活劇就影響著中國的社會發展進程。

對於驪靬古城和那些古羅馬人後裔,長期以來一直心存神秘,最感興趣的事就是能親臨現場,看看那些與我們擁有一樣國籍的羅馬士兵後代,是不是還具有鮮明的古羅馬人體貌特徵,徜徉在驪靬古城,茫茫人海裡難以尋覓得到,漫步在者來古寨,驕陽之下竟然找不到一個村民,唯有殘留的驪靬遺址還在訴說著兩千多年來的歷史變遷,現在的他們因為身世大白於天下,是喜是憂?命運改善了多少?

相信許多來永昌,來驪靬古城尋覓古羅馬後裔的遊客都有這樣的好奇心,體貌特徵兩千多年還沒有完全消失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也真是奇蹟了,地處偏遠,婚配狹窄,應該是主要原因,另外古羅馬民族強大的遺傳基因也實在令人敬佩,在停車場,心有不甘的我問一名收費員,他跟我們長得不是太一樣,您是不是也有古羅馬人血統?能不能給您拍一張照片?他頭也沒抬說了句有,拿了錢就走了。

或許有人在遊覽了驪靬古城之後,對這種半土不洋的建築搭配和宗教組合頗有微詞,如果知道了羅馬軍團能夠在華夏大地頑強的存在到今天的精彩歷史,能夠了解到齊素萍居士發宏願傳佛法的現代壯舉,知道這些史詩和傳奇都是發生在河西走廊的咽喉要道永昌古城,這個見證了法顯、玄奘求取真經的艱辛執著,見證了數千年殺戮、通商、融合歷史畫卷的永遠昌盛之地,所具有的包容精神和豁達胸懷,這片土地的博大精深和曠世胸襟,真堪稱是天下絕無,和平之城當之無愧。

公元前53年,羅馬執政官克拉蘇集七個軍團之兵力入侵安息(伊朗一帶),在卡爾來遭圍殲,克拉蘇長子普布利烏斯率第一軍團突圍,他們穿越安息東界流徙至西域,經多年輾轉於公元前36年前後,相繼從大月氏匈奴歸降西漢王朝,被安置於今永昌縣者來寨,因漢稱古羅馬為驪靬,故設驪靬縣,賜羅馬降人耕牧為生,化幹戈為玉帛,彰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澱的強大包容性和獨特的人文魅力。

神秘的驪靬古城和驪靬文化也吸引了國內外影視工作者的強烈關注,2015年春節檔公映的《天將雄師》就是一部鴻篇巨製,成龍為此籌備了7年之久,靈感正是來源於這個「消失的羅馬軍團」的神秘傳說,詭異的沙漠孤城,蒼茫的祁連雪山,悲涼的霜月邊關,都在影片中得以展現,2000多年前的歷史瞬間,榮耀的羅馬帝國、彪悍的匈奴鐵騎和輝煌的西漢王朝在這裡交相輝映,在這裡殺戮融合。

時光荏苒,兩千多年隨風逝去。當年為古羅馬人專設的驪靬縣如今早已在歷史的風雲變幻中崩落成殘垣斷壁,而那些遠道而來、客死他鄉的驪靬人也同樣在燦若星河的中華文明中漸漸顯露真容。留下的是他們的後裔族群,在用祖先基因造就的獨特體徵向世人講述著一個歷史長河中,既鮮為人知又撲朔迷離的傳奇故事。

能夠在陽光燦爛的日子感受全新打造的驪靬古城的風姿,領略中西文化交融和平共處的別樣風情,從一個側面透析河西走廊和絲綢之路的真正含義,能夠在風清雲淡的季節,一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聖容寺唐塔的風採也算幸運之至,而且據說5月22日(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誕辰日,也算是佛光永浴功德圓滿。

永昌所處的位置註定會讓這裡成為河西走廊的文化勝地,這裡的佛教文化源遠流長,驪靬古城的金山寺,其前身就是黃毛寺,距離金川峽水庫不遠的聖容寺,北海子溼地附近的五佛寺,與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共同構成絲綢之路上最鼎盛的佛教文化走廊,尤其是矗立在永昌城中心的鐘鼓樓,更是昭示出河西重鎮「民淳俗美」和「金闕迎恩」的勝相,永昌在河西走廊的歷史意義和地位不言自明。

 

相關焦點

  • 驪靬古城
    了解一下驪靬古城吧:驪靬古城,又名「犁靬古城」,位於中國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海拔2,400米左右,始建於西漢時期(公元前36年),是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城市和軍事要塞,也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民族融合性典型城市,古城建築以伊特魯裡亞建築技術、古希臘建築技術和漢朝建築融合風格為主,後因歷史變遷、風沙侵蝕和人為破壞未能完整保存
  • 甘肅驪靬村人長相奇特,他們究竟是不是消失的羅馬軍團後裔?
    在這把「鑰匙」中部的金昌市永昌縣,一個名叫驪靬村的小村莊多年來受到大批海內外大眾傳媒界和普通公眾的關注,據說那裡就是安置公元前53年卡萊戰役「遺失的羅馬軍團」的漢代古城,外貌體徵特殊的漢族村民們被稱為「漢代中國羅馬軍團」後裔。而在學術界,關於驪靬「羅馬城」問題已經展開多次學術爭論,如果從德效騫算起聚訟近60年。當下,驪靬村及周邊村落的情況怎麼樣?
  • 邂逅驪靬古城
    在張掖赴武威的途中,無意看到了驪靬古城的標識,對於這個古城,在一部《天將雄師》的電影中看到過,也在央視專題片《河西走廊》中見過,也被餘秋雨先生文章中的驪靬古城感懷牽引過。我決定改變日程,去感受一下這座有著2000多年風風雨雨的古城風採,也算是邂逅了。
  • 驪靬古城:尋找古羅馬士兵的後裔
    著名漢學家德效騫在對古中國與古羅馬的關係研究中曾做過一個研究——我國甘肅的驪靬人是卡爾萊戰役中古羅馬軍團的後裔,雖然有學者提出質疑,但也有學者追隨德效騫的腳步尋找驪靬古城
  • 驪靬古城:尋找古羅馬士兵的後裔 絲路
    ,雖然有學者提出質疑,但也有學者追隨德效騫的腳步尋找驪靬古城。甘肅永昌驪靬文化產業園。《絲路發現》八月刊文 | 默沫De行走1 神秘失蹤的羅馬士兵2010年春天,我在設計絲綢之路旅行線路時,看到有文章提及驪靬古城。
  • 古羅馬軍團流落甘肅驪靬?真相究竟是啥?
    金昌因銅鎳礦藏豐富而出名,但其實早在一則新聞報導中人們就知道了此地,金昌市的驪靬村流傳著一則羅馬軍團曾流落驪靬的傳說。相傳在公元前53年的卡萊戰役,克拉蘇進攻安息國慘遭失敗,導致克拉蘇死於這場戰役,四萬多人組成的羅馬軍隊也全線潰散,僅僅只有克拉蘇的長子及其率領的第一軍團僥倖逃脫,但這個6000餘人的部隊卻沒有回到羅馬,從此再無蹤跡可尋,使得這段歷史不得不就此中斷。
  • 惠風和暢訪「驪靬」
    在這樣美好的國慶節假日裡,我懷著虔誠和喜悅的心與好友一起踏上了尋訪當下火熱不減的電影「天降雄師」裡所描述的羅馬帝國軍團後裔所生存生活著的「驪靬古城」!說起它來,與我頗有些淵源,記得上高中時有一次看報紙,偶然看到有外國學者說在甘肅金昌永昌境內有一群與當地漢族外貌特徵生活習慣完全不同的異群人,有可能是被漢朝軍隊戰勝俘獲的古羅馬軍人的後裔。當時看到這一消息時,很是興奮和好奇。
  • 【驪靬】難捨天堂,天藍藍、水潺潺、山茫茫……
    經部分學者研究認為,那支突圍後的古羅馬軍團無法西返,一路向東,多年輾轉,來到中國,被西漢王朝設置驪靳縣安置。這些被當地群眾稱為「驪靬人」的居民,就是歷史上消失了的那支古羅馬軍團的後裔,驪靬城就是當時的安置羅馬戰浮城。自此,原本不知名的祁連山下的一個小山村,一夜之間蜚聲全球。
  • 古羅馬軍團流落甘肅驪靬?是鬧劇還是確有其事 真相到底如何
    但我今天論述的重點不在鎳,也不在金昌的經濟騰飛,而是關於金昌市永昌縣焦家莊鄉驪靬村一則流傳愈兩千年的歷史傳說。羅馬軍團曾流落驪靬?如果把狹長的甘肅版圖比作一個啞鈴,那金昌市的位置,大抵相當於手握啞鈴時手柄的著力點。這個著力點,向西北方向延伸尚需千餘公裡,才能抵達曾經的西域,而華夏之源的中原腹地,與它同樣有著千裡之遙。
  • 兩千年前,六千名羅馬士兵離奇消失,他們難道是隱居甘肅的驪靬人
    可令人難以預料的是,在兩國戰爭中,克拉蘇由於過於自信盲目進軍,導致羅馬軍團被全部殲滅,甚至其本人也被俘虜後砍頭,讓自己身為羅馬帝國名將的光環碎了一地。不過在羅馬軍團中,還有一支部隊卻突出了重圍,他們便是由克拉蘇的長子普布利烏斯所率領的「羅馬第一軍團」,當時共由6000名戰士組成。
  • 絲路重鎮|驪軒古城:古之羅馬聖戰地,今之佛國朝聖地!
    後來的研究發現,漢語中「驪軒」的發音來自拉丁語「legion」,是羅馬軍團的意思。古書中把古羅馬稱作驪靬。公元前53年,羅馬帝國執政官克拉蘇發動對帕提亞的掠奪戰爭,並在卡萊戰役中羅馬兵團慘敗後神秘失蹤,這個事件成了歷史上的一樁懸案。
  • 古羅馬軍團流落中國?不出國門賞羅馬風光,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景區
    你是否聽過古羅馬第一軍團的傳說呢?那是一支充滿了神秘色彩的軍隊哦,而關於古羅馬第一軍團失蹤之謎至今仍沒有得到很好的解釋。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景區就和古羅馬第一軍團失蹤之謎有著一點點的關係,它就是驪靬(li qian同為二聲)。
  • 驪靬人:行走千年絲路苦旅,書寫東西交融傳奇
    同年12月15日,《人民日報》以《永昌有座西漢安置羅馬城》為題發了消息。報導紛紛指出,有證據表示,驪靬人居然是古羅馬軍團的後裔。 可是,中國和古羅馬遠隔萬裡,中間遍布荒原大漠、阻有高山雪嶺,而且兩國並沒有過交戰歷史。那麼,羅馬軍團流落至中國西部的說法,依據何在?
  • 消失了幾千年的古羅馬軍團,原來一直在中國,後人至今在此地生活
    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有三隻神秘消失的軍隊。其中排在首位的便是古羅馬第一軍團。這隻軍隊能徵善戰,為克拉蘇立下了汗馬功勞。克拉蘇戰死後20年,羅馬帝國與安息帝國握手言和。等交換戰俘時,卻發現只有幾百人,剩下六千多人的部隊不翼而飛。
  • 2020年永昌縣網絡「四月八」民俗文化節精品旅遊線路推介——驪靬...
    >旅遊線路:永昌縣博物館--驪靬文化產業園景區(驪靬大道和平柱景觀帶、驪靬遺址、驪靬亭)公元前53年,古羅馬帝國三大執政官之一的克拉蘇率領4萬多大軍東徵帕提亞王國,因驕傲輕敵而兵敗於敘利亞卡爾萊草原,後被帕提亞的國王處死。
  • 高鼻梁藍眼睛,一個村子裡都是古羅馬人後裔。你知道在哪裡嗎?
    2000多年前古羅馬與安息國(伊朗一帶)之間發生戰爭,在卡爾來遭圍殲。其中的一個軍團突圍後,越過安息東界,流徙西域各地,經多年輾轉後歸降西漢王朝,被當時的漢朝皇帝下旨,安置於今永昌縣者來寨。漢朝時期稱羅馬為驪靬,故設驪靬縣,賜羅馬降人以耕牧為生,從此這些羅馬人在此繁衍生息,直到現在。
  • 《天降雄師》中的古羅馬軍團,在中國歷史上又是怎樣的結局呢?
    《天將雄師》是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的,裡面有個外來的羅馬軍團,幫助霍安建城,並成功保護了絲綢之路的平安,然而,真實的歷史上這個外來的羅馬軍團是怎麼來的呢?結局又是怎樣的呢?而這種用圓形盾牌組成魚鱗陣的進攻陣式,和在土城外修重木城的防禦手段,正是當年羅馬軍隊所獨有的作戰手段。縱然匈奴使用了羅馬「僱傭軍」,但郅支城之戰漢軍還是大獲全勝,並且俘虜了千餘人羅馬「僱傭軍」。不久,西漢河西地區的版圖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名為「驪靬」的縣,同時還修建了驪靬城堡。
  • 探秘永昌驪靬城!(驪靬新面孔)
    驪靬古城
  • 義大利學者談驪靬人是羅馬降卒後裔的證據
    白佐良首先提到了德效騫在西方學術界有關這一問題的首創性,即德效騫根據中國史料記載而發表的一系列有關驪靬人與羅馬軍團士兵關係的文章,如1942年《通報》總第36期上發表的《公元前35年中國與羅馬的軍事接觸》(A military contact between Chinese and Romans in 35 B.C.)、1941年《美國哲學期刊》第42期上發表的同名文章;1943年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