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靬」,是中國古代對古羅馬的別稱。據史書記載,公元前53年,古羅馬軍隊入侵安息(伊朗)時兵敗卡爾萊,其中有6000多人的餘部向東突圍後不知所蹤,成為世界歷史之謎。
20世紀八十年代末,在甘肅省永昌縣一個名叫者來寨(今驪靬村)的村子,人們注意到當地有許多身材高大,藍眼睛,眼窩深陷,鼻梁高聳,頭髮呈棕色彎曲,汗毛較長,皮膚為深紅色,具有歐洲體貌特徵的居民。經部分學者研究認為,那支突圍後的古羅馬軍團無法西返,一路向東,多年輾轉,來到中國,被西漢王朝設置驪靳縣安置。這些被當地群眾稱為「驪靬人」的居民,就是歷史上消失了的那支古羅馬軍團的後裔,驪靬城就是當時的安置羅馬戰浮城。
自此,原本不知名的祁連山下的一個小山村,一夜之間蜚聲全球。隨著國內外文化、新聞、影視媒體的廣泛報導,以神秘、傳奇、包容、和平為內容的驪靬文化迅速升溫,成為國內獨有的文化現象和研究中西方文化交匯融合的熱點。
依託豐厚的驪靬文化遺產而建起的驪靬文化產業園,位於永昌縣城312國道至縣城南10公裡的祁連山腳下,總建築面積11萬平方公裡,主要有驪靬古城、華夏驪靬影視城、中國家庭傳統文化體驗村(愫園)、驪靬萬祥美食城、羅馬小鎮、露營體育運動公園、驪靬公園、驪靬大道「和平之柱」景觀帶等組成,是永昌縣重點開發的旅遊文化產業項目。
驪靬古城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城內建築錯落布局,主要有大雄寶殿、地藏殿、天王殿、鐘鼓樓和居士院等,尤以外形具羅馬式建築狀的「萬神殿」最為醒目,外觀刻有教堂圖案,羅馬石柱支撐,金色穹頂,工藝精緻,清新典雅。萬神殿是僧人的誦經堂,殿內塑有佛像,還置有華夏先人萬姓氏。城中還安放著從南壩鄉雲莊寺運來的一塊高5.6米、重260噸的巨石,石上鐫刻著淨空法師手寫的「金山寺」三字,秀美端莊的字體似乎時時在向人們傳遞著福音。
永昌縣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近年來,永昌縣搶抓「一帶一路」規劃發展和「紫金花城·神秘驪靬」大景區等發展機遇,深入挖掘驪靬文化內涵,著重強調中西方文化的深度融合,「永昌驪靬——和平之城」成為驪靬文化的核心和龍頭。
矗立在永昌縣城南入口處的古羅馬雕塑《驪靬懷古》由3個人像組成,正中為代表漢族的儒冠長者,西邊為來自西域的牧羊女,東邊為帥氣英武的羅馬戰士。整個雕塑形象地傳達了各民族和睦相處、融合發展的和平的理念。
沿著驪靬大道兩側豎立著「999十1」根以優質花崗巖為材料的羅馬風格立柱,柱身鐫刻著由中國楹聯學會編審、中書協組織知名書法家提寫的楹聯,並布局修建「入口序曲」、「驪靬傳奇」、「祁連重生」、「和諧永昌」四個景觀節點,再現了消失的古羅馬軍團幾經輾轉歸宿永昌的歷史。
在驪靬大道與沙溝岔村道路交匯處的一根立柱頂端,放置著高2.8米、名稱為「和」的雕像。雕像中互拜的古羅馬與漢朝兩位將領,漢朝大將的從容自信、豪邁氣度,古羅馬將軍的謙恭、渴望與期盼,都凝固在雕塑之中。整座雕塑高聳挺拔、氣勢宏大,與巍巍祁連遙相互應,充分展示了漢文化的包容、寬厚,展示了中華文明海納百川、嚮往和平、建設家園的情懷以及與世界文明和諧相存的理念。
驪靬文化是絲綢之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活化石」,是和平的文化。驪靬古城,是一座和平之城。
驪靬公園景觀湖位於驪靬古城東北面,佔地面積150畝,湖深3米,由A、B兩湖組成,湖光山色與古城建築相融合,走廊水榭與碧水遊魚相映襯,成為驪靬文化產業園一大人文景觀。
華夏驪靬影視城佔地面積2100餘畝,由唐宮、宋宮、明宮、清宮以及影視製作中心等區塊組成,目前還在建設之中。近年來,省市縣先後舉辦中國·金昌驪靬文化國際旅遊節,文化搭臺,旅遊唱戲,有效促進了旅遊與文化的深度融合。驪靬文化大使、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播講的大型歷史評書《羅馬軍團消失之謎》在全國多家媒體同時播出,電影《驪靬情》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成功舉辦了全球首映,由著名導演李仁港和影壇巨星成龍聯袂推出的巨型賀歲片《天將雄師》讓全世界的影迷們熱血沸騰,電影《者來來者》的成功上映再一次吸引了觀眾熱切而期待的眼球。驪靬文化強大的品牌效應,國家4A級景區的獨特魅力,已成為國內外影視文化的一座全新的富礦,引領著永昌文化旅遊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中國家庭傳統文化體驗村(愫園)建成傳統文化學習體驗四合院9套,日光溫室17座、蓄水池一座,把生態農業園建設與傳統文化體驗結合起來,使人們體驗家訓、家教、家規及尋根之旅。
神秘的驪靬文化,以其中華大地上獨一無二的存在,以其大漢人文精神和古羅馬人文精神交相輝映而形成的藝術魅力,以其歷史篇章中半隱半露的面貌展現,以其留給今天撲朔迷離欲言難盡的奧妙神秘,給我們新時期的永昌文化賦予了十分獨特的一面,再一次賦予了永昌「永遠昌盛」新的時代內涵。
圖/文 磐石
請你來評論↓↓↓
---
總監製│趙興高
編小輯│孫振傑 欒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