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夫,檢查說我半月板破了,為什麼我走路一點也不痛呢?
在骨科臨床工作中,半月板損傷的患者十分常見,很多膝關節疼痛患者核磁共振檢查報告:「外側半月板后角Ⅱ°損傷」、「內側半月板Ⅲ°損傷,損傷累及到半月板關節緣」等;
部分中老年膝關節疼痛患者,在沒有外傷情況下核磁共振報告半月板Ⅱ-Ⅲ°損傷。
由於患者對半月板損傷的一些基本知識還不是很了解,常常為選擇何種治療方式所苦惱。
今天,武漢協和醫院張波大夫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為大家科普半月板的那些事兒:
什麼是半月板?半月板起什麼作用?
哪些人群容易出現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損傷有什麼症狀?
半月板損傷如何分級?
半月板損傷後怎麼辦?
如何預防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是膝關節內一對填充減震「軟骨墊片」,因其外形是彎彎的,像個月牙兒,所以叫半月板。
它作用類似於機器軸承中的橡膠墊,起著力量緩衝、減震、維持關節穩定和潤滑膝關節的作用。
膝關節內半月板成對存在,內側的呈「C」形,外側的呈「O」形。
這兩個「墊片」位於股骨(大腿骨)和脛骨(小腿骨)之間,在膝關節運動和跳躍落地時,發揮其彈性減震作用,吸收衝擊力量,保護關節軟骨;
同時由於股骨和脛骨是不規則面接觸(球對面接觸),股骨下端是兩個圓球,脛骨上端是兩個平臺,如果它們直接碰面的話,就會形成兩個點接觸;
而半月板的半圓楔形結構正好充填接觸面邊緣的間隙,讓股骨和脛骨的接觸面變大,並且貼合變得緊密而穩定,進一步減輕點對面接觸而產生軟骨磨損。
理論上講,即使半月板損傷切除後,患者也是能正常運動的,只是缺少了「軟骨墊片」對關節的保護作用,膝關節磨損就會加速,損耗就增加;
那麼原本設計使用壽命是80年左右的膝關節,可能不到50歲就會出現嚴重磨損,最後只能萬不得已更換人工膝關節裝置。
半月板的損傷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退變性兩種情況,容易產生半月板損傷的有兩類人群:
第一類人群多為熱愛運動的青年人群,多由劇烈運動損傷所致。
健康的半月板表面是平滑的,當膝關節受到過大動作(快速扭動、彈跳落地時扭傷、大力踢球踢空、蹲下行走、跑步中被絆倒等)衝擊時,半月板受到的壓力超過它能承受的範圍時,半月板就可能發生撕裂、斷裂甚至部分剝落,產生半月板急性創傷性損傷。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半月板變性退化,彈性及耐磨性能逐漸下降,無法承受膝關節日常的反覆活動摩擦從而產生半月板破裂。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中老年患者,膝關節並沒有明確的外傷史,卻產生了半月板損傷的原因。
一般半月板損傷都會有明顯膝蓋外傷史,出現明顯疼痛,腫脹和積液,關節屈伸活動障礙。
急性期過後,腫脹和積液可自行消退,但活動時關節仍有疼痛。
部分患者受傷當時膝蓋感覺不明顯,甚至運動生活都不受任何影響,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半月板損傷的幾個典型症狀會開始逐漸顯現;
老年患者在沒有外傷或輕微外傷情況下也可出現以下典型症狀:
尤其以上下樓、上下坡、下蹲起立、跑、跳等動作時,膝蓋發生彈響,疼痛明顯加重;
有時膝關節彎曲過了一個角度後,疼痛會突然消失,嚴重者可跛行或屈伸功能受限。
上下樓梯或者走路,經常會突發膝關節酸軟無力,休息一段時間會慢慢恢復。
在運動過程中時,突然聽到自己的膝蓋裡啪的一聲,膝蓋突然卡主不能彎曲,需要在原地慢慢把腿伸直或者甩一下膝蓋,休息1-2分鐘左右症狀即可緩解。
出現以上情況,那就是半月板損傷的表現,建議找關節骨科醫師就診,並行膝關節核磁共振檢查明確診斷。
半月板損傷的治療分為急性期治療和慢性期治療。
急性半月板損傷或損傷早期,一般要採取冰敷,加壓包紮,停止活動,休息和抬高患肢。
若關節嚴重腫脹積血可抽出部分液體或積血,用彈力繃帶壓包紮2-3周,佩戴支具固定,受傷後可立即或症狀好轉後至醫院就診,行核磁共振檢查明確損傷程度,選擇治療方案:
Ⅰ度損傷,半月板輕微退變,或僅僅裂開一個很小的縫隙。
首選上述保守治療,物理治療可有效地緩解傷後疼痛、腫脹等不適症狀,等症狀好轉後,可逐漸開始行半月板康復鍛鍊。
首選保守治療,上述基礎上,可以服用消炎鎮痛藥,減輕關節內炎症因子。
關節腔注射潤滑劑(玻璃酸鈉),增加關節液的粘滯性和彈性,從而保護病變的半月板。
Ⅱ度損傷保守治療1-2月後,症狀未予緩解,可行手術治療。
急性外傷引起的Ⅲ度損傷,往往需要儘快手術治療;
慢性期症狀不明顯的,可行保守治療,症狀明顯並有交鎖,則需關節外科微創手術治療。
一般來說,患者描述的症狀,醫生體檢的體徵,核磁共振報告的結果三方面都符合半月板損傷的診斷,才能判斷是否應該手術。
手術都是在關節鏡下微創操作,切口不到1cm,手術幾乎不留疤痕,手術風險低,併發症相對較少。
手術方法有半月板切除術,半月板修整術,半月板縫合術,半月板移植術。
注意運動姿勢和運動的強度,運動前注意熱身,加強膝關節周圍肌肉的訓練,增強膝關節穩定性,同時注意運動損傷防護,如佩戴運動護具,控制體重等。
要避免頻繁上下樓梯和蹲起動作、避免長時間蹲著幹活、少搬重物、避免爬山和長時間走路。
充分利用身邊的工具幫助降低意外造成的半月板損傷風險。
如上下公車或上下樓的時候,不要過於匆忙,可藉助扶手幫助穩定身體再邁步走,有職業習慣的人,好每隔一段時間變換勞作的姿勢和稍事休息。
若有明確膝關節外傷,應該儘早到醫院診斷及時處理;
若症狀不嚴重,中老年人患者或者醫生根據MRI判斷暫時不用手術的;
即使能正常運動,也建議要三個與到半年以後在開始劇烈運動,這樣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半月板損傷。
本文內容由骨科大夫整理編輯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文章僅供參考和學習分享
一切視患者自身情況和以專業醫生診斷治療為準
張波,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骨科醫院人工關節中心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已從事骨與關節疾病診療13餘年。2017年,被醫院派往美國西奈山醫學院附屬關節中心進修學習半年,主攻髖膝關節置換與翻修,回國之後繼續從事骨與關節置換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目前擔任SICOT中國部數字骨科學會湖北省工作委員會學術秘書,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骨循環與骨壞死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骨科創新與轉化專業委員會骨壞死修復工作委員會委員。
專業擅長:股骨頭壞死保髖治療、股骨頸骨折、髖膝骨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關節周圍畸形、人工關節置換及翻修、頸、肩、腰腿痛。
門診時間:周三全天普通門診,周日全天專家門診
門診時間:湖北省武漢市解放大道127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