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兄弟完成合體 但這不是逆襲解藥

2020-12-26 新浪財經

原標題:海爾兄弟完成合體,但這不是逆襲解藥 來源:資本偵探

海爾兄弟正式合體了。

12月23日,海爾智家正式登陸香港聯交所上市,同時其私有化海爾電器方案也正式生效——海爾電器從港交所退市。兩家公司將變成一家公司,實現智家業務板塊的整體上市。上市後海爾智家將成為第一家在「A+D+H」三地上市的中國企業。

上市首日,海爾智家開盤跌3.333%,報23.2港元/股,該股發行價為24港元/股。

合體之前,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分別包括不同的業務。海爾電器主要涉及洗衣機、熱水器製造以及物流業務;海爾智家布局版圖主要包括冰箱、空調、廚電等產品製造以及海外家電產業。兩個公司獨立運營且業務劃分不明確,容易產生複雜內部交易、管理職能重疊、產業鏈運營效率較低等問題。「合體」成為必然選擇。

事實上,海爾智家擬私有化海爾電器已歷經近一年時間。

2019年12月16日雙方發布公告稱,海爾智家正在初步探討海爾電器私有化的方案。

今年7月31日,海爾電器發布公告,正式確認了私有化一事。

12月下旬,海爾智家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海爾電器於獲得百慕達最高法院批准,於12月21日生效,海爾智家擬私有化海爾電器正式落地。

在7月份的私有化消息落地後,海爾電器與海爾智家兩家公司股價就先後奔向漲停,市場對合體所能產生的效果顯然抱有很大期待。

相比較其競爭對手「美的」和「格力」的大步向前,海爾智家近幾年在營收增長上的乏力格外刺眼,而進入到2020年上半年,海爾智家營收同比錄得負增長。

招股書顯示,海爾智家2020年上半年取得營業收入957.2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6%。2017-2019年,儘管公司營業收入均取得了同比增長,但整體增速依然較低,其中2019及2018年營收同比增速僅為11.5%和15.2%。

海爾依然是家電行業的頭部,但卻不復當年行業「第一」的輝煌。一邊是資本動作如火如荼,另一邊,這家家喻戶曉的國民品牌卻在經營與業績層面遭遇重重挑戰。

如今合體已經完成,海爾兄弟能再現輝煌嗎?

自身尷尬處境

海爾智家是海爾集團旗下上市公司,1993年、2018年分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和法蘭克福交易所上市。

圖源 海爾智家官網

招股書顯示,海爾智家2020年上半年取得營業收入957.2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6%;其中海外智慧家庭業務收入為最主要收入來源,為458.9億元人民幣,佔比達到47.9%。

海爾智家上半年收入的減少,主要是由於疫情之下,國內經濟及社會活動減少,因此導致了公司冰箱/冷櫃、廚電、空調、洗衣設備及水家電等產品需求減少,進而影響總體收入。

而在報告期內的2017-2019年,儘管公司營業收入均取得了同比增長,但整體增速依然較低,其中2019及2018年營收同比增速僅為11.5%和15.2%。

從盈利能力角度看,海爾智家無論是在毛利潤的控制還是在淨利水平上的表現都很難談得上令人滿意。

毛利方面,海爾智家2020年上半年毛利潤為262.3億元人民幣,相比去年同期的283億元人民幣下降7.3%,而這一比例遠高於公司營收降幅的1.6%——這充分體現了在疫情之下,公司在人力、原材料等成本端壓力的提升,而這部分成本的壓力又很難通過漲價的形式傳導到消費者層面。

在毛利率上,海爾智家在報告期內毛利率呈現持續下降趨勢,公司整體成本控制能力亟待解決。公司在2019年毛利率為29.6%,相比較報告期初的2017年下降2.9個百分點;而進入2020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更是進一步下降到27.4%。

除了成本提升導致公司毛利端持續承壓外,公司在淨利潤方面的表現更是「糟糕」。

2020年上半年,海爾智家歸屬於股東的持續經營淨利潤僅為27.8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幅下降44.6%。在利潤率方面,公司在報告期內歸屬於股東的持續經營利潤率同樣呈現持續下降趨勢,從2017年的4.4%,下降到2020年上半年的2.9%,降幅達到1.5個百分點。這對於一家年營收規模在2000億元的公司來說,1.5個百分點則意味著超30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的下降。

海爾智家利潤率的持續下降,很大程度上是歸結於公司長期低效的經營效率以及高企的經營費用,而疫情的不期而至更是放大了以上問題,進而導致公司上半年淨利潤的大幅下滑。

在報告期2017-2019年,海爾智家經營費用率分別高達27.2%、24.3%以及25.8%,而這一比率與公司的毛利率已經非常接近,這也就意味著公司在經營層面的利潤空間已經非常小。儘管在今年上半年,公司提升經營效率來抵禦疫情衝擊,但整體經營費用率仍高達23.6%。

海爾智家經營費用的居高不下,主要是由於公司長期以來在市場營銷方面的巨大投入。公司2019年全年銷售及分銷費用高達338.4億元人民幣,銷售費用率高達17.1%,遠高於美的和格力的12.4%和9.2%。

公司利潤的大幅下降也進一步傳導到現金流層面。

今年上半年,海爾智家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出為5.4億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則為淨流入36.2億元人民幣。在報告期2017-2019年,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則均超過150億元人民幣。

海爾智家不僅面臨內憂處境,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也不容忽視。

美的格力崛起趕超

目前,海爾智家在A股的市值約為1700億元人民幣上下,而這已經是公司在最近幾年內的歷史高位水平。而反觀其最大的兩家競爭對手美的和格力,兩家公司市值分別在4900億和3400億元人民幣上下,遠高於海爾智家。

作為家電行業的「老大哥」,海爾在2006年以前,公司市值一直力壓美的和格力,是中國家電行業的絕對「一哥」,風頭無兩。然而進入2007年後的十年間,海爾無論是在股票市場的表現還是在業績方面,均被兩個「後輩」甩開了身位。

營收規模上,在過去幾年,美的在營收規模上遠超過格力和海爾智家,且優勢愈發明顯;而格力與海爾智家在營收規模上則呈現膠著狀態,在過去幾年間互有勝負。

如果在營收規模上的差距還沒有那麼明顯,那在盈利能力上,海爾智家相比較美的和格力則存在巨大差距。

在2018、2019財年,美的和格力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均已經超過了200億元人民幣,而海爾智家的淨利潤仍然在60-70億元人民幣上下徘徊,不及美的、格力的1/3。

進入今年上半年,在幾家公司均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影響的情況下,美的上半年取得歸屬於股東淨利潤139.3億元人民幣,是海爾智家的5倍以上;而儘管以銷售空調為主的格力,在今年上半年也遭遇了業績的「滑鐵盧」,但公司利潤仍達到63.6億元人民幣,為海爾智家的2.3倍。

海爾智家盈利能力上的差距,實際上並不是由於公司銷售的產品不賺錢,而更多的是由於長期以來公司經營效率的低下以及經營費用的高企。

從毛利水平看,海爾智家在過去幾年相比較美的和格力在毛利率上反而具有一定優勢,即使在今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仍然達到27.4%的毛利率,高於美的的25%和格力的20.6%。

然而高企的經營費用再次蠶食了公司毛利端優異的表現,特別是長期以來無法降低的銷售費用。

在過去幾年,海爾智家整體的銷售費用率一直在15%以上,而美的和格力目前已經將銷售費用率控制到10%以下,差距明顯。而這5個點的差距,對於年收入超2000億元的巨頭來說,就意味著利潤端100億元人民幣的差別。

上市、合體效果難料

海爾智家私有化海爾電器和準備赴港上市早已動作頻頻。

先是在去年6月份,公司將名稱由「青島海爾」變更為「海爾智家」,寄希望通過輸出智能家居及AIOT的概念,打破人們對於海爾傳統家電廠商觀念,提升公司網際網路屬性,有效提升公司估值。

在今年7月底,海爾智家宣布通過換股加現金的方式私有化海爾電器(HK.1169),從而實現對海爾電器的全資控股,後者從港交所退市。

此舉一方面可以解決兩家公司獨立運營效率相對低下的問題,同時也釐清了歷史上複雜的業務及股權關係,從而給資本市場呈現更加清晰業務方向,進而提振股價。

海爾智家赴港上市,或許一方面是希望借疫情爆之後港股資本市場火爆之勢,在資本市場可以以較高的估值進行融資,從而為公司儲備更多的現金用於未來發展;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小米等帶有網際網路屬性的智能硬體公司,近半年來在港股資本市場的優異的表現,也希望可以借勢提升公司估值。

然而,海爾智家在沒有解決本質性問題的情況下,單純通過以上操作能夠實現擺脫現有處境、提升估值的目的嗎?

海爾智家對於海爾電器進行私有化,更多的是能夠解決內部經營效率的問題,以及業務、股權分散等問題,而海爾電器在沒有被私有化前,已經是海爾智家的控股子公司,海爾智家佔海爾電器比例超過45%,並實現財務並表。

這也就意味著,海爾電器全部的收入及利潤一直以來都已經體現在海爾智家的財務報表中,並不存在任何1+1>2的問題。海爾智家在業績層面也不會因為私有化海爾電器而出現額外的增量。

除了在私有化海爾電器後無法達到提升業績的目的外,海爾智家在香港上市後,還要面臨港股對於家電企業更低PE倍數估值的壓力。

目前,在A股上市的美的和格力動態市盈率(TTM)均能夠達到20倍以上,而海爾智家本身在A股的動態市盈率也超過26倍。但反觀在港股上市的家電企業,如TCL電子及海信家電等,其動態市盈率僅為9倍多。這也就意味著海爾智家同樣要面臨港股更低估值的壓力。

儘管海爾已經將公司名稱由青島海爾變更為海爾智家,寄希望以智能家居及AIoT等概念,更加貼近網際網路公司的估值邏輯,但公司目前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仍然是「冰洗空」三大件,相比較小米超過30% AIoT生活消費產品收入以及接近10%的網際網路服務收入來說,很難被劃定為網際網路公司,因此也難以得到網際網路公司的估值。

從歷史數據來看,家電行業作為一個與經濟周期強相關聯性的行業,會伴隨著宏觀經濟的起落而漲跌。進入2020年,疫情在全球的肆虐,使得國際經濟進入了一個下行通道。作為家電行業的領軍企業,海爾智家在公司業績及資本市場表現均會承受極大的壓力。

同時,在另一方面,作為一家成立超過30年的老牌家電巨頭,在面對外界的各種不確定性的情況下, 更應該將目光聚焦在公司降本增效、提升銷售及經營效率方面。資本市場的短期表現更多體現的是對於一家公司追捧情緒的漲落,而自身產品、業績實實在在的突破,才是真正打破資本市場天花板的「終極利器」。

上個世紀,動畫片《海爾兄弟》讓海爾品牌形象深入人心。2018年,海爾重拍《海爾兄弟》,張瑞敏擔任總顧問。而這部新動畫片《海爾兄弟宇宙大冒險》的第一集就是《快醒來,海爾兄弟》。

相關焦點

  • 海爾兄弟「合體」,海爾智家構建「A+D+H」資本平臺
    2020年12月23日上午,海爾智家(06690.HK)吸收合併海爾電器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與此同時,海爾電器私有化退市,海爾兄弟正式「合體」。海爾智家也成為全球首家在上海、香港、法蘭克福三地上市的公司,構建起「A+D+H」全球資本平臺。
  • 「海爾兄弟」合體!海爾智家H股首秀漲逾5% 白電三巨頭競爭邁入新階段
    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合體終於塵埃落定。公司,「A+D+H」全球資本市場布局完成。   由於海爾智家持有海爾電器的股份,兩家上市公司業務交叉,且業務領域劃分導致兩家公司籤訂了大量關聯交易,海爾智家+海爾電器的「海爾兄弟」架構並沒有帶來1+1>
  • 「海爾兄弟」合體!海爾智家H股首秀漲逾5%,白電三巨頭競爭邁入新階段
    隨著海爾智家實現整體上市,未來海爾、格力、美的白電三巨頭的競爭格局是否會發生變化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合體終於塵埃落定。  12月23日,海爾智家在港股掛牌交易,成為首家在上海、香港、法蘭克福三地上市的公司,「A+D+H」全球資本市場布局完成。
  • 話企丨海爾兄弟合體 1+1真能大於2?
    儘管海爾兩兄弟迅速實現了合體,但未來究竟是否能夠實現1+1>2的效果仍然是一個未知數。擺在海爾智家面前的,還有一道道亟待突破的難關。兄弟合體12月20日晚間,海爾智家發布公告稱,公司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海爾電器事宜獲得了百慕達最高法院批准,該計劃將於12月21日生效。海爾電器私有化計劃終於塵埃落定。
  • 海爾兄弟合體,能否趕「格」超「美」?
    經過整整一年的準備和審批,12月9日晚,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同時發布公告稱,特別股東大會以99.99%的贊成票順利通過私有化議案,預期海爾電器12月11日收盤後在聯交所停止交易,海爾智家H股於12月23日上午9時登陸聯交所開始交易。交易尚待12月18日百慕達最高法院批准,不出意外,海爾兄弟合體的時刻終於要來了。
  • 「海爾兄弟」合體!總營收2782.08億 網友:拳打美的腳踢格力不是夢
    說起《海爾兄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是一部以海爾品牌的卡通形象為主角原型創作的動畫片,這部動畫片從1995年就開始起播,講述的是一對由智慧老人所創造的海爾兄弟和他們的朋友環球世界的探險故事。
  • 四驅兄弟:小豪的躍動衝鋒可以打敗海爾的鐵狼號嗎?
    今天小基和大家聊一下四驅兄弟中躍動衝鋒與鐵狼號之間的對比,誰能更勝一籌呢?小豪他們參加了迷你賽車的國際比賽第一次世界大賽,與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高手展開了對決。其中有德國隊,美國隊,義大利隊為一流強隊,德國隊的海爾更是有著不敗神話的天才之稱。日本隊與德國隊(一隊)之間的較量除了最後決賽外,就只有一次了。
  • 海爾智家港股IPO:市值2167億,私有化落地, 海爾強勢逆襲?
    剪不斷,理還亂那些年海爾兄弟間的愛恨糾葛說起海爾智家與海爾電器的往日糾葛,可謂錯綜複雜。對比美的、格力這兩家同行友商,近三年海爾智家的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和財務費用率都相對偏高。例如2019年,海爾智家銷售費用高達336.82億元人民幣,銷售費用率高達16.78%,遠高於美的和格力的12.39%和9.13%;此外海爾智家的管理費用率也達到5.04%,遠高於其他兩家。這就體現出私有化的必要性了。
  • 海爾智家市值差美的一個格力,兄弟能否挑戰格力美的?
    在張瑞敏帶領下崛起,一度躋身中國家電第一品牌1995年,兩個光膀子小男孩作為主角的動畫片《海爾兄弟》開始上映。這部動畫片通過描述海爾兄弟的探險經歷,向公眾傳遞科學與人文知識,從1995年至2001年,一共播了212集,成為80後、90後的集體回憶。《海爾兄弟》的出品方,正是海爾集團。
  • 海爾智家港股IPO,這能否開創白電巨頭的新時代?
    港股敲鑼,「海爾兄弟」終合體我們都知道,作為中國白電三巨頭之一,此前海爾集團曾長期擁有A股、H股兩個家電業務的上市公司平臺。其中,A股上市的海爾智家,1993年上市;2019年,上市公司名稱由過去的「青島海爾」變更為「海爾智家」。至於海爾電器也是在1993年就登陸港交所。
  • 海爾兄弟36歲了
    都不是,是兩個穿著褲衩子光膀子的小男孩,人稱海爾兄弟。一般動漫的周邊產品是手辦,盲盒,T恤衫等。而海爾的周邊產品是冰箱,彩電,洗衣機,還記得這句歌詞嗎「打雷要下雨雷歐」。是海爾兄弟的主題曲。這兩小孩體質方面太厲害了,不管是烈日當頭還是冰天雪地都只穿褲衩子。更厲害是海爾之父張瑞敏。
  • 2019海爾·青島馬拉松"海爾兄弟"發布10+賽事體驗
    青島新聞網4月19日訊(記者 劉文超)今天下午,海爾·2019青島馬拉松第三次新聞發布會在青島海爾洲際酒店舉行。在本次發布會上,「奔跑海爾陪你PB」的主題揭曉,第3年擔任「奔跑大使」的海爾兄弟發布了PB宣言,並公布了海爾帶來的10多項賽事特色服務,這是在以往青島馬拉松賽事基礎上所做的體驗升級。
  • 海爾兄弟新形象曝光?官方是不是差設計的錢…
    >海爾兄弟都這樣了,還堅強的活躍在大熒幕上。去年10月份海爾兄弟自己爆出新動畫的消息一時間這對褲衩兄弟的新形象眾說紛紜新版海爾兄弟預告雖然官方自信滿滿得說兄弟倆身高沒有1米8,但智商有但大大君覺得有點....
  • 這個如何給「海爾兄弟」換衣服的視頻,告訴你什麼是工業網際網路
    下面,我們通過給「海爾兄弟」換衣服的故事,來給小夥伴們形象地解釋一下大家都知道,「海爾兄弟」是青島金花之海爾的品牌標識和視覺logo之一。按時完成任務後,「海爾兄弟」各個尺寸的新衣,就發到全球,當然,各地的老王們,都開始找梯子……視頻:以上是傳統方式。
  • 海爾兩大上市公司正式合體!能超越格力趕上美的嗎?
    介紹上市與私有化方案互為前提;待協議安排生效、介紹上市審批通過後,海爾智家將實現「A+D+H」的資本市場布局。公告稱,交易完成後,海爾智家的組織管理架構、股權結構及財務表現等有望得到全面優化,同時海爾智家和海爾電器將攜手實現跨品類、全流程的整合協同,共享智慧家庭業務發展平臺,深化線上線下融合,為用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定製服務最佳體驗,加速智家體驗雲戰略落地。
  • 海爾兄弟要和匹克聯名,這究竟是一雙什麼鞋?
    後來呢,家長因為這把房子賣了,家具家電都不要了,長大後才知道空調上那兩個小孩是海爾兄弟。 《海爾兄弟》從1995年播放到2001年完結,這個動畫片算是很多人小時候的一個記憶了,而現在,就是這樣年代相對久遠的國產動畫人物要出聯名鞋了。
  • 海爾兄弟背後的傳奇故事(千萬8090後的回憶)
    世界上最厲害的動漫周邊產品公司是《海爾兄弟》,海爾兄弟的周邊產品是電氣,冰箱,彩電,洗衣機。說到海爾兄弟,說起海爾兄弟耳邊就會飄來那「打雷要下雨,雷哦」兩個小兄弟的體質那可是無人能及,不管是颳風下雨還是冰天雪地都只穿褲衩更厲害的卻是《海爾兄弟》的父親張瑞敏
  • 環球世界的冒險之旅——海爾兄弟主題樂園
    是青島市新業廣場的綜合性室內主題遊樂園,是以海爾兄弟大冒險為元素設計的主題性遊樂園,集合了休閒娛樂、兒童教育、親子陪伴及多媒體互動等多種熱門元素的海爾兄弟環球大冒險主題樂園,充分激發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孩子們的探索精神,讓80.90後的青年回憶自己曾經的童年。
  • 原來,我們都被海爾兄弟的可愛外表騙了...
    提到海爾,大家的第一印象裡一定會浮現出機智勇敢的海爾兄弟,大部分人第一次認識海爾也都是從海爾兄弟開始的,但是你知道嗎?  千萬不要被海爾兄弟可愛外表給騙了,其實,真正的海爾厲害得很!
  • 這是一波回憶殺,葫蘆娃、黑貓警長、海爾兄弟...
    說到童年就不能不提動畫片,葫蘆娃、黑貓警長、海爾兄弟……這些經典國產動畫形象早已成為一代人的童年回憶。幾十年來中國動畫蓬勃發展、百花齊放,誕生了一批深入人心的作品。小夥伴們,快來看看你的童年藏在哪部動畫裡?點個讚,感謝有動畫的童年,致敬國產動畫,希望未來創作出更具時代特色的動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