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巾幗力量教育諮詢有限公司指出20世紀初很多權威學者說過:興趣是教育過程必須藉助的「保險絲」,興趣是兒童成長的「指示器」。可見,激活興趣對於學習是多麼重要。青島巾幗力量教育諮詢有限公司表示那麼,如何在高年級作文訓練中激活興趣,提高寫作能力呢?
青島巾幗力量教育諮詢有限公司表示大多數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都覺得沒有事情可寫,或者有事情可寫只用三言五語就說完了,寫不出來所要求的字數,使得一些學生一聽到寫作文就頭疼。有的學生即使交上來了,也是七拼八湊、前言不搭後語,段與段銜接很不自然,令教師很傷腦筋。在一次口語交際課上,班上一名很不會寫作文的學生,在講述他童年裡發生的有趣的事時,將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起因、經過、結果講得繪聲繪色,井井有條,層次感很強。這件事給了青島巾幗力量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很大的啟發,為什麼不讓學生多練習說呢?後來在語文課上,我採用讓學生多說、以說帶動寫的方法進行作文教學,取得了不錯效果。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從閱讀中汲取營養,利於學生從讀學寫,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作文教學的基本途徑。
1.從閱讀中學習文章的結構和表達方法
在寫作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把作文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段成篇的方法。每學習一篇課文後,對文章的結構和寫作方法進行分析。如學習《記金華雙龍洞》一課時,注意學習遊記的結構特點。在教學中持之以恆地把寫作指導滲透在閱讀教學中,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2.加強朗讀背誦訓練,培養語感
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就告訴我們:文章源於積累。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以文思如湧,筆下生花。否則,縱有思緒萬千,筆下也難有片言隻語。古代一些文人學士能寫出千古流傳的好文章,奧秘在於熟讀乃至背誦過大量的優秀作品,形成敏銳的語感。所以,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形成需要多讀多背,通過讀、背幫助學生把課本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起來,需要的時候提筆就寫。
3.注重好詞佳句的積累
語文新課標強調「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片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語言材料。」大量的實踐證明:豐富的語言積累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基礎,正所謂「厚積方能薄發」,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即使掌握了寫作方法,也不能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求學生遇到好詞佳句要隨時摘抄、仿寫、背下來,把積累的素材及時內化吸收並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如上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後,讓學生把文中積累的眼花繚亂、風和日麗、熱鬧非凡、衣衫襤褸等詞連起來寫一段話.學生寫道: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我和媽媽去逛街,來到商場,裡面的物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看得我眼花繚亂。購物的行人川流不息,真是熱鬧非凡呀,媽媽給我買了一條裙子後,我們走出了商場。在商場門口,我們遇見了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人正在乞討,很可憐,我趕忙把要買零食的兩元錢給了她,老奶奶不停地感謝我。看著老奶奶,我心裡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學生通過動手寫,不但理解了詞語的意思,而且把積累的好詞運用到作文實踐中,是提高寫作能力的一種好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習作中,興趣是學生的內驅力,所以,教師在批閱學生的習作時不可「一棍子打死」,總是找缺點,不斷數落學生,日久天長,學生總認為自己不如別人,慢慢失去寫作的興趣。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使用鼓勵性的話語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如「你在習作中運用了成語,真不錯」「這個比喻句使用得好,使句子更形象更具體了」。只要學生有進步,就表揚,用欣賞的眼光審視學生的習作,讓學生能夠在習作中找回自信,激發寫作的能動性。
郭沫若說:「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種精神。」利用班級文化牆設置「我們的小作家」欄目,每次作文選出三篇優秀的貼到牆上。同時在欄目中設置進步作家獎、最佳段落獎,讓學生感覺寫作文不難,只要努力就會得到表揚,從而培養學生對作文的興趣。
對學生來說,作文難寫;對教師來說,作文難批。在這種情形下,作文成了夾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屏障,阻礙著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其實,師生不應該把作文當成孤立的個體,而應把它作為連接師生關係的紐帶,讓師生在作文評改中實現有效交流。
1.引導學生自主修改和互改
語文新課標在「教學建議」部分強調:「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因此,在寫作教學中,必須讓學生經歷自主取材、自主構思、自主起草、自主加工、自主修改和相互修改的全過程。只有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才會得到全面提高。例如:學生寫完《校園一角》後,先讓學生自己修改文中的錯別字和語言表達不清晰的句子,然後讓小組長或同桌批閱。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生生互評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比學趕幫的學習氣氛。互評時要做到公平、公正,先要說同學作文的優點,然後客氣地提出不足的地方。這種評價方法讓學生有心理安全感,不但對被評價者有促進,而且利於學生從小學會文明待人和與人交往。另外在互評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去評價。比如看同學作文,除了評價他有沒有仔細觀察、是否按順序寫、是否用好詞佳句、語句是否通順,還要從寫字認真、態度端正、思想正派、有創新精神等方面進行評價。這樣,生生在互評中學會了尊重,學會了欣賞,提高了寫作能力。
2.讓作文批改成為寫法交流的陣地
學生經過幾年的寫作訓練之後,各種文體的模式套路已基本成型,但有時一些具體的寫法卻把握不好,明知這樣寫不妥,但又不知該怎樣修改,此時教師就應給予適當點撥,做好面批或者個別指導。對學生來說,面批和個別指導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學生作文中出現的毛病比較多,無法一一指出。即使指出了,他們也不願意看或看得懂。所以,在評改學生作文時把他們叫到面前來邊批邊講解,每次面批重點解決一兩個問題。如寫一種植物時,著重幫助學生解決按順序觀察寫和如何抓住植物特點具體寫的問題。面批之後,針對個別指導時的問題讓學生重新寫作,引導學生進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3.讓作文批改成為思想交流的陣地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自認為是大人了,會獨立思考,但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又不免流於膚淺或片面,這在作文中很大程度地體現出來。教師在寫評語時,要把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優點和毛病具體地指出來,要以肯定成績為主,讓學生在評語中感受到教師的愛,從中看到自己的進步。另外,可根據每次習作的不同要求,有針對性地寫出學生在哪方面做得不夠以及今後努力的方向,每次解決一個問題。如在寫景的作文訓練中,先是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抓住景物特點按順序寫下來。當掌握了基本的寫作方法後,引導學生以印象最深、最感興趣的景物作為重點寫詳細、寫具體,最終達到「一寫一得」的目的。教師的一次貼心評語,能讓學生免於思想上誤入歧途,願意把心裡話說出來,寫的興趣也就越來越濃厚了。
總之,以激活興趣為主開展作文教學,從中教給學生寫作方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攝取寫作材料,在名人名篇中吸收營養,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最終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作文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