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一條街一種味道,歲月淘洗出愔愔古韻。古老的風情、獨特的風味……古街,我在這裡等你。
錦裡號稱「西蜀第一街」,被譽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相對國內很多舊瓶裝新酒的人造景觀,錦裡是完全草根的,本土的,家常的。在錦裡古街能看見成都人民嬉鬧著鬆弛地在錦裡閒逛,懷舊的人情感有了出口,愛吃的人滿足了口腹之慾。錦裡呈現的是人間的景象。
美食:在錦裡不去吃小吃就是最大的遺憾。比較出名是錦裡小吃街的蕎面、三大炮、牛肉焦餅、黃醪糟、糖油果子等等。色香味的甜水麵、涼麵、滷菜都不錯。還有一家賣油炸臭豆腐、洋(tu)芋(dou)的也是成都有名小吃。
磁器口古鎮始建於宋代,作為嘉陵江邊重要的水陸碼頭,曾經「白日裡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繁盛一時,被讚譽為「小重慶」。
茶館、戲樓、酒肆、手工作坊、工藝品攤點、美食小鋪遍布街區,熱鬧親切,令人流連。更有一條好吃街,網絡了最具四川特色的各種名小吃,讓每一位遊客過足嘴癮。
美食:磁器口的「古鎮三寶」,毛血旺、千張皮和椒鹽花生,手工餈粑,張飛牛肉,還有一家印度人做的印度飛餅也挺好!
菸袋斜街位於北京市地安門外大街鼓樓前,什剎海前海東北,店鋪風格淋漓盡致地體現了老北京的建築風格,是北京最古老的的古街之一。因為該街從高空看起來一隻菸袋,街道像菸袋杆兒,所以叫菸袋斜街。
美食:咖喱皇煮大蝦、毛氏紅燒肉、藏素養生佛跳牆,油醬毛蟹、梅乾菜燜肉、油炸臭豆腐,香草酥烤鴨、包燒雜菌、香茅草烤魚、銅鍋飯等。
北海老城區從北面海灣由西向東、由北向南發展,沙脊街、西靖街、珠海路、中山路,一條條老街記錄了北海發展的進程。
老街的建築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又吸收了嶺南建築的特點,還吸取了西方建築的一些藝術風格,前店後居的建築格局、中頂鋪、拖籠門、西式女兒牆裝飾.
美食:水蝦、水魚、沙蟹汁、疍家海鮮、粵式點心
南長街,是無錫的老街之一,佔地面積約0.44平方公裡,還原悠久的古運河「水弄堂」歷史文化建築和特有的「小橋流水、江南人家」風貌,並融入現代時尚和生活元素,打造成為擁有江南和古運河風情的旅遊景點。
青磚瓦礫、石板路、小閣樓,夜色降臨時站在清明橋上眺望,河兩岸燈籠高高掛起,倒影在河中,斑駁的光斑,細細感受著江南的吳儂軟語。咖啡館、小食店、酒吧.人聲鼎沸,遊人川流不息,好不熱鬧。
美食:回味鴨血粉絲、外婆家、道頓崛章魚小丸子、熙盛源、綠豆餅。
蘇州是個水鄉,河道多,橋多,而山塘街是最具蘇州街巷特徵的典型。山塘街上店鋪、住家鱗次櫛比,這裡的房屋多為前門沿街,後門臨河,有的還建成特殊的過街樓,真是朱欄層樓,柳絮笙歌。
山塘街又是一條典型的水巷,河上裝載著茉莉花、白蘭花及其它貨物的船隻來來往往,遊船畫舫款款而過,被稱譽為「姑蘇第一名街」。
美食:生煎、蘇式老湯餛飩、蘇式老湯麵、酒釀圓子、紅豆沙甜品、小籠包、鴨血粉絲湯都很好吃、桂花糕和玫瑰糕。
河坊街是一條明清仿古步行街,杭城聞名的"五杭"(杭粉、杭剪、杭扇、杭煙、杭線)就出與此。 這裡特色小吃、 古玩字畫、商鋪雲集。老字號、杭州特色各類店鋪約有一百餘家。其實很多遊客前去遊玩的主要理由還是美食。不長的街道上有不少傳統小吃攤,一直是河坊街的美味招牌!
美食:定勝糕、蔥包檜、臭豆腐、油酥餅、醤鴨、醬肉、鹹肉蒸河蝦、鹹肉蒸湖蟹藥膳。
毛主席說過: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樓。漸漸地,對於天津人來說,在這裡,有著頗具特色的飯館,有著異國情調的酒吧,但一切,似乎都與歷史有著扯不斷的結。置身於五大道,似乎到了另一個地方。
五大道的另一特色,是建築的私秘性構成的深遂和幽靜的氛圍。這裡的住戶——無論是寓公式的軍政要人,還是成功的實業家們,在當時吉兇難卜的社會背景下,全都希圖安逸,不事張揚。
美食:推薦美食油炸螞蚱和煎餅果子、鍋巴菜。天津人特別喜歡油炸螞蚱,不吃的話確實是一大憾事(有膽量的可以嘗一下(⊙﹏⊙)!!)。
多倫路文化街是上海的一條小街,街短而窄,路曲且幽。夾街小樓,櫛比鱗次,風格各異。多倫路文化街雖在地圖上難有立錐之地,但在近現代中國文化史上卻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再現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滬上的人文風情。
像魯迅、茅盾、郭沫若、葉聖陶、柔石、馮雪峰及日本友人內山完造等,都曾經在這條小街上生活居住過,可以說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文化界的大本營!
美食:臭豆腐、茴香豆(就是孔乙己的那個茴香豆)、蟹殼黃、排骨年糕、糟田螺、雞粥、素菜包、小籠饅頭(其實類似北方的包子)
東關街是揚州城裡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條歷史老街。它東至古運河邊,西至國慶路,全長1122米,原街道路面為長條板石鋪設,街面上市井繁華、商家林立,行當俱全,生意興隆。陸陳行、油米坊、鮮魚行、八鮮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
美食:四禧圓子、八怪薑糖、桂花藕粉圓、蟹黃湯包、糖藕、揚州獅子頭,蟹黃乾絲,還有賣揚州炒飯、陽春麵。
看了這麼多美景美食,大家是不是覺得離我們有些遠,那小編就推薦一下我們身邊的老街,這裡不僅有美景,還有好吃到根本不能放棄的美食~~
彭城鎮陶瓷七廠街區是千年古磁都——彭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條老街。「彭城街五裡長,旮旯拐彎籠盔牆」民謠所描述的就是這裡的特殊景觀。這裡不僅是磁州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20世紀80年代邯鄲陶瓷的輝煌和寫照。歷史上,陶瓷七廠這一帶一直是磁州窯藝術的創作聖地。這裡有靶池園窯、小南窯、大東窯、椿樹谷練窯、九條洞窯以及新缸窯等著名窯場。陶瓷七廠周邊還是進入彭城鎮的主要聯通要道,目前集聚了磁州窯鹽店遺址、華飛陶藝作坊、少峰冶陶、王氏陶瓷作坊、曉龍磁雕等一大批陶藝作坊,初步形成了店鋪裝飾風格獨具特色、藝術作品充滿活力的陶瓷集散地和陶藝家的重要交流平臺
美食:這條街上不僅有磁州窯文化遺存,美食也是一籮筐!下面就讓小編一一道來:彭城豆沫、磁州滷麵、毛餡餃子、缸爐燒餅.還有重點推薦以下幾款:
老段豆腐
滷水豆腐,八角,花椒,豬骨湯,鹽,醬油,食用油。製作:鍋底放少許食用油,八角,八角,花椒,豬骨湯,醬油,豆腐,鹽,微火燉製五分鐘出鍋。滑嫩爽口,蛋白質高,老少皆宜。
地址:峰峰礦區彭城鎮大路溝
彭城三下鍋
彭城三下鍋是彭城地區民間具有獨特風味的名菜,「三葷、三素、三綠」。
地點:順味飯店,位於彭城鎮大路溝(磁州窯會館西側)
甏子菜
甏,讀bèng(方言),上下結構,上為磁州窯發源地——彭城的彭字,下為磁州窯特產之一的缸瓦的瓦字。其意集方言、產地、質地和用途於一體,給人一種見字生情的感覺。甏子,是磁州窯陶瓷器皿的一種,形似缸、壇,口小,腹深,小於缸,大於壇,介於二者之間。據當地民間傳說,該字最初是由磁州窯(彭城)窯工所創。
甏菜系列配有20多種名貴滋補藥材和天然香料,通過滷製浸透食物中,色澤鮮亮,味道純正,香氣撲鼻,回味無窮。且富含蛋白質等多種營養成分,健脾胃、強筋骨、具有多種保健功效,老少皆宜,令人回味悠長。
地址:峰峰礦區彭城大路溝15號磁州窯會館
瓦罐鳳爪
峰峰礦區磁州窯會館瓦罐鳳爪是採用頭號雞爪,和磁州窯秘制醬,用最傳統的民間大瓦罐缸燜制而成,這樣燜制出來的雞爪不僅骨香肉嫩、酥香軟爛,且因為加入了中草藥的作用,風味獨特,具有養生保健之功效,實為現代健康飲食佳品。
地址:峰峰礦區彭城大路溝15號磁州窯會館
邯陶七廠文化街區的美景美食,萬萬不可辜負哦~
嘟嘟/編輯 馮萱/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