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幻想,當站在博物館展廳,欣賞著一幅古畫的時候,畫中山川河流、人物風景突然動了起來,自己走入畫中,徜徉其間,恍若一場夢境,卻又真切感受到那瞬間的存在。
丨唐 唐人宮樂圖 絹本設色 48.7x69.5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回到古代,感受畫中場景與人物進行情感互動交流,成為許多人心中的一絲遐想。一幅《唐人宮樂圖》,不知名的宮廷畫師為後人留下了唐代宮中女眷宴飲行樂的靜態場景。畫面在千年的時光裡停滯、泛黃,而那時的她們充滿著生命活力與美好情感。不禁會猜想,千年前的某個下午,畫中12位美麗女子,邀約相聚,圍坐一起,飲茶、行酒令、吹彈著樂器,優美的樂聲,女子沉醉的神情,還有桌子底下蜷臥打盹的小狗。不知她們當時閒聊了什麼,又有哪些喜悲?如果觀者是我,肯定希望畫中人物能忽然從千年的沉睡中醒來,透著慵懶氣息,帶我一起回到畫面那天的「下午茶」時光。
6月24日下午,微博、嗶哩嗶哩多個平臺,小夥伴們一聲驚呼:「宮樂圖」活了!帶著一份好奇,打開視頻看到「二十四伎樂x《唐人宮樂圖》古畫場景復活計劃」系列視頻第一波,「伎樂少女101」成團出道啦,為大家帶來音樂改編曲目《牛仔很忙》,輕鬆歡快的樂曲,可愛小侍女的翻花手,偷吃一口粽子還翻白眼的精靈小姐姐,收穫一眾網友的喜愛,直言好歡脫的場景。充滿創意和喜感的視頻,讓大家眼前一亮,這個端午節過得有點愉快。晚唐裝束精緻梳妝打扮的小姐姐們,從畫中而來,帶著她們的情感氣息與今天的我們一起共享音樂下午茶,喝著茶,品著酒,吃著端午粽,聊著天,發著彈幕,原來在網絡的牽線下,我們可以回到過去,與過去生活的某個美麗場景產生連結,滿足內心的美好小期待呢。
《唐人宮樂圖》「活」起來的臺前幕後故事,我們先從對話視頻出品方聯創眾娛開始吧。
「二十四伎樂」古畫復活計劃,希望將民樂演奏與系列古畫通過後期技術手段融合一體,復原古畫中的服飾與場景,創編當下熱度榜單音樂,形成古今同奏,傳統與現代融合的創新視頻傳播內容。線上音樂視頻系列,希望將中國傳統樂器、音樂文化推廣到全世界。
唐代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其中最傑出的便是《虢國夫人遊春圖》、《搗練圖》、《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以及《宮樂圖》,由此五幅組成《唐宮仕女圖》全貌,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古畫復原計劃」復原選取古畫之一的《唐人宮樂圖》,以這幅古畫為背景創編3首曲子,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視聽體驗。
要想將《宮樂圖》再現「活」起來,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與考證,大到畫中人物的服飾、妝容、樂器,小到畫中的茶具、耳杯、「叵羅」等器物都需要用心。聯創眾娛CEO吳彥霖說道:「《唐人宮樂圖》據專家考證完成於晚唐,正值飲茶之風盛行之時,畫中案上有茶具酒具。我們對古畫《唐人宮樂圖》中人物、服飾、樂器、什物等進行研究,並結合實際情況對服裝、妝造、樂器復原,再現古畫場景,融入國風音樂,希望『古畫活起來』。復原服裝方面,我們邀請到《國家寶藏》復原造型藍野團隊,特地請他為這幅古畫中的人物設計定製了服飾和頭飾。我們策劃這次活動時,挑選出《Summer》《天空之城》《牛仔很忙》三首曲子,選擇傳統樂器,邀請趙俊毅老師進行樂曲改編,由『無境·室內樂』演奏。畫中10位女子,圍坐桌子四周,旁邊還站著兩位侍女,每個人的神態、動作都不同,古畫中的仕女有彈琵琶,吹笙,彈箏、吹胡笳,旁邊站立的侍女在打著拍板。因為唐代是中國樂舞藝術發展的鼎盛時期,我們在構思讓『讓古畫活起來』時,就加入了唐末五代前蜀「二十四伎樂」宮廷樂隊音樂文化元素。視頻畫面中每位坐立的仕女手拿樂器,彈琴、彈箏、彈琵琶、擊楊琴、拉二胡、擊碰鈴、吹笛等共同彈奏曲子。桌面上放置著茶盞、水果、酒具、器皿一些物品,我們還根據節日和節氣加入端午粽子、香囊、時令瓜果等,用一種輕鬆、愉悅的狀態呈現古畫中宮廷仕女宴樂的場景。」
在我們了解了視頻出品的一些基本情況後,不禁對視頻開頭出現的《唐人宮樂圖》感興趣,作為一名觀眾又該如何欣賞這幅古畫呢?
《唐人宮樂圖》為唐代佚名創作的絹本墨筆畫,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畫面以巨型方桌為中心,活動內容可分為品茗、奏樂和行酒令三個部分。有動有靜,亦莊亦諧,反映出唐人的審美情趣,同時也成為視覺文獻資料供當代各學科的研究者使用。
關於這幅畫的背景,誰人作畫,為什麼沒有名款呢?藝術家董津金說:「畫中出現的人物是有身份地位的貴婦人,揣測是有專門畫師為她們的生活場景進行記錄。從歷史的角度來講,當時古代畫家的地位較低,這幅畫的作者,雖是宮廷畫師,因地位還較低,沒有署名。這幅畫主要是起到記錄的功能性作用」。
而這幅《宮樂圖》又該如何欣賞呢?董津金為大家提供了幾個層面的觀察視角。「拋開這幅畫的歷史背景,回到繪畫作品本身來講,我們重要的還是欣賞。畫面中的氛圍,包括色彩、布局,人物造型、姿態,各種器具的擺放,會給觀者帶來一個直觀感受。大家可以從多個層面進行分析和鑑賞:從欣賞審美的角度看畫面布局、構圖,人物安排,以及作者的視角;還可從畫面中透露出的信息,感受晚唐時期,人們的風俗習慣、生活狀態,推測生活場景和娛樂方式;另外人物頭飾、髮式、衣著,包括所持樂器的具體形狀、使用時的姿勢等」。
看過視頻的小夥伴紛紛表示視頻中人物服飾和改編的樂曲「愛了愛了」,那這些又是怎樣來的呢?就讓我們繼續對話深耕服裝復原領域的藍野老師和進行樂曲改編的趙俊毅老師吧。
國樂觀念劇《伎樂·24》中,製作方曾邀請央視王牌欄目《國家寶藏》唐文化大秀造型及首飾設計的藍野尚品復原團隊,為劇中的花蕊夫人做了妝造和服飾復原。這次「古畫場景復活計劃」中,聯創眾娛再次邀請藍野為《宮樂圖》中的人物做服裝復原。
「《宮樂圖》和國樂觀念劇《伎樂·24》中的人物相比較,二者的年代、歷史背景不同,人物級別、地位也有差異,《宮樂圖》中的人物相當於達官貴人家的『貴婦』,所以在服裝、妝容和髮型方面,與《伎樂·24》中人物有很大區別。」藍野提到前後兩次服裝復原的不同之處。
這次在《宮樂圖》中所作的12套不同人物復原服飾,藍野說:「這次做服飾復原時完全參考《宮樂圖》原圖,自己沒有必要再去想像和設計,做復原還是越嚴謹越好。但是因為古畫年代久遠,畫會有退色,所以在顏色上我們稍微做些調整,還原植物染色色彩,色彩上看著會比原畫稍顯鮮豔。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服裝,雖然時間很短,但是改過三次。我手上的色卡有二三千種顏色,要想找到相應的配色,其實難度蠻大,古代服裝是純植物印染,它的顏色與我們現在工業性的顏色完全不同,要想模仿原來的那種顏色,就要從很多的色卡中去尋找植物色彩的色系,調色稍微有點不均勻,出來的感覺就不一樣了。」
畫中人物的服裝、髮飾、妝容不同,所有的造型元素幾乎傾向於原圖,「由於古畫中細節呈現不是非常精細,我們也是在尋求更接近的髮型和裝飾物。所以後期人物髮飾部分,在契合時代和年代特點的前提下,加入了一點現代元素。」
許多小夥伴看過視頻後表示很喜歡畫中人物服飾,而藍野一直強調復原要嚴謹,沒有完美的作品,任何作品出來後,都要再調整和修改。「藝術,永遠有提高和改進的空間,復原,不存在百分百完美,做完好多復原服裝後,後期都會進行反覆推敲和修改,復原本身需要非常嚴謹。我們按照現代人的理解與審美去儘量還原千年以前的服飾文化,但是還原出來還是存在一定區別。」
古畫視頻中採用了碰撞性音樂,將時下熱度榜單歌曲、流量音樂、重新編曲,既傳達中國傳統美學,又給人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唐人宮樂圖》中重新改編的《牛仔很忙》《Summer》《天空之城》三首曲子,由馬來西亞旅美青年作曲家、鋼琴、大提琴演奏家以及即興演奏家趙俊毅改編創作。
許多小夥伴在問,如何想到對流行歌曲進行全新民樂改編呢,趙俊毅說:「大家對中國民族樂器的印象,部分還停留在『藝術範兒』,不然就是『高雅藝術』。那重新改編流行曲目,是個途徑去讓大家看到,這些樂器也可以很時髦,很有當代感。那改編作品的過程,最大的挑戰,莫過於保留傳統樂器自身的語言,同時還創作新的音響可能性。」
關於作品改編創作的初衷和想法,「這得根據個別曲子來談,但我一直都秉持著一個中心想法就是靈感來自對於生活的領悟。我希望大家聽到我的作品時,每個人都能有自身的體驗、想像以及頓悟,而非我說什麼、寫什麼,大家就得怎麼去想。這是一個發揮自由想像交流的空間,只有在各種火花交錯時,新的可能才會找到。」
剛剛過去的端午節,晚唐女眷版《牛仔很忙》,大家都已一飽耳福,傳統樂器與現代風格的音樂相互碰撞,千年古畫中的人物與我們一起歡樂,產生情感共鳴,美美的畫面,情感在流動。成都永陵博物館副館長馮夏說:「視頻《宮樂圖》通過真人的演繹,復活了古畫中唐代婦女的髮式、服飾及手持的樂器,人物的神態動作也都演示得惟妙惟肖。畫面的色調古樸雅致,十分貼近原作。復活即要體現一個『動』字,在極為古典的畫面中,突然傳來《牛仔很忙》的曲調,給人一種動靜結合,豁然開朗的情緒,再看到『畫』中女子彈著琴還悠然自得的吃著粽子,十分生動有趣。我覺得這是讓文物活起來的又一次大膽創新的嘗試。讓古畫復活還體現一個「新」字,今後希望繼續將大眾熟知的,有著文化藝術內涵的文物,結合現代的審美,以更新更活的方式加以推廣和傳播。」
由成都永陵博物館和成都聯創眾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國樂觀念劇《伎樂·24》,以成都永陵博物館地宮棺床石刻「二十四伎樂」為藍本創編,將唐代宮廷樂器與當代民族樂器同臺共鳴,融合了獨奏、重奏、合奏、舞蹈、演唱等藝術形式,創造了富有個性的國樂觀念劇。2020年1月19日,《伎樂·24》在四川大劇院全國公演成都首站演出中獲得觀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