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伎樂丨叫醒沉睡千年的《唐人宮樂圖》

2021-02-08 藝術野瘋狂

不知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幻想,當站在博物館展廳,欣賞著一幅古畫的時候,畫中山川河流、人物風景突然動了起來,自己走入畫中,徜徉其間,恍若一場夢境,卻又真切感受到那瞬間的存在。

丨唐 唐人宮樂圖 絹本設色 48.7x69.5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回到古代,感受畫中場景與人物進行情感互動交流,成為許多人心中的一絲遐想。一幅《唐人宮樂圖》,不知名的宮廷畫師為後人留下了唐代宮中女眷宴飲行樂的靜態場景。畫面在千年的時光裡停滯、泛黃,而那時的她們充滿著生命活力與美好情感。不禁會猜想,千年前的某個下午,畫中12位美麗女子,邀約相聚,圍坐一起,飲茶、行酒令、吹彈著樂器,優美的樂聲,女子沉醉的神情,還有桌子底下蜷臥打盹的小狗。不知她們當時閒聊了什麼,又有哪些喜悲?如果觀者是我,肯定希望畫中人物能忽然從千年的沉睡中醒來,透著慵懶氣息,帶我一起回到畫面那天的「下午茶」時光。

6月24日下午,微博、嗶哩嗶哩多個平臺,小夥伴們一聲驚呼:「宮樂圖」活了!帶著一份好奇,打開視頻看到「二十四伎樂x《唐人宮樂圖》古畫場景復活計劃」系列視頻第一波,「伎樂少女101」成團出道啦,為大家帶來音樂改編曲目《牛仔很忙》,輕鬆歡快的樂曲,可愛小侍女的翻花手,偷吃一口粽子還翻白眼的精靈小姐姐,收穫一眾網友的喜愛,直言好歡脫的場景。充滿創意和喜感的視頻,讓大家眼前一亮,這個端午節過得有點愉快。晚唐裝束精緻梳妝打扮的小姐姐們,從畫中而來,帶著她們的情感氣息與今天的我們一起共享音樂下午茶,喝著茶,品著酒,吃著端午粽,聊著天,發著彈幕,原來在網絡的牽線下,我們可以回到過去,與過去生活的某個美麗場景產生連結,滿足內心的美好小期待呢。

《唐人宮樂圖》「活」起來的臺前幕後故事,我們先從對話視頻出品方聯創眾娛開始吧。

「二十四伎樂」古畫復活計劃,希望將民樂演奏與系列古畫通過後期技術手段融合一體,復原古畫中的服飾與場景,創編當下熱度榜單音樂,形成古今同奏,傳統與現代融合的創新視頻傳播內容。線上音樂視頻系列,希望將中國傳統樂器、音樂文化推廣到全世界。

唐代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其中最傑出的便是《虢國夫人遊春圖》、《搗練圖》、《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以及《宮樂圖》,由此五幅組成《唐宮仕女圖》全貌,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古畫復原計劃」復原選取古畫之一的《唐人宮樂圖》,以這幅古畫為背景創編3首曲子,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視聽體驗。

要想將《宮樂圖》再現「活」起來,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與考證,大到畫中人物的服飾、妝容、樂器,小到畫中的茶具、耳杯、「叵羅」等器物都需要用心。聯創眾娛CEO吳彥霖說道:「《唐人宮樂圖》據專家考證完成於晚唐,正值飲茶之風盛行之時,畫中案上有茶具酒具。我們對古畫《唐人宮樂圖》中人物、服飾、樂器、什物等進行研究,並結合實際情況對服裝、妝造、樂器復原,再現古畫場景,融入國風音樂,希望『古畫活起來』。復原服裝方面,我們邀請到《國家寶藏》復原造型藍野團隊,特地請他為這幅古畫中的人物設計定製了服飾和頭飾。我們策劃這次活動時,挑選出《Summer》《天空之城》《牛仔很忙》三首曲子,選擇傳統樂器,邀請趙俊毅老師進行樂曲改編,由『無境·室內樂』演奏。畫中10位女子,圍坐桌子四周,旁邊還站著兩位侍女,每個人的神態、動作都不同,古畫中的仕女有彈琵琶,吹笙,彈箏、吹胡笳,旁邊站立的侍女在打著拍板。因為唐代是中國樂舞藝術發展的鼎盛時期,我們在構思讓『讓古畫活起來』時,就加入了唐末五代前蜀「二十四伎樂」宮廷樂隊音樂文化元素。視頻畫面中每位坐立的仕女手拿樂器,彈琴、彈箏、彈琵琶、擊楊琴、拉二胡、擊碰鈴、吹笛等共同彈奏曲子。桌面上放置著茶盞、水果、酒具、器皿一些物品,我們還根據節日和節氣加入端午粽子、香囊、時令瓜果等,用一種輕鬆、愉悅的狀態呈現古畫中宮廷仕女宴樂的場景。」

在我們了解了視頻出品的一些基本情況後,不禁對視頻開頭出現的《唐人宮樂圖》感興趣,作為一名觀眾又該如何欣賞這幅古畫呢?

《唐人宮樂圖》為唐代佚名創作的絹本墨筆畫,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畫面以巨型方桌為中心,活動內容可分為品茗、奏樂和行酒令三個部分。有動有靜,亦莊亦諧,反映出唐人的審美情趣,同時也成為視覺文獻資料供當代各學科的研究者使用。

關於這幅畫的背景,誰人作畫,為什麼沒有名款呢?藝術家董津金說:「畫中出現的人物是有身份地位的貴婦人,揣測是有專門畫師為她們的生活場景進行記錄。從歷史的角度來講,當時古代畫家的地位較低,這幅畫的作者,雖是宮廷畫師,因地位還較低,沒有署名。這幅畫主要是起到記錄的功能性作用」。

而這幅《宮樂圖》又該如何欣賞呢?董津金為大家提供了幾個層面的觀察視角。「拋開這幅畫的歷史背景,回到繪畫作品本身來講,我們重要的還是欣賞。畫面中的氛圍,包括色彩、布局,人物造型、姿態,各種器具的擺放,會給觀者帶來一個直觀感受。大家可以從多個層面進行分析和鑑賞:從欣賞審美的角度看畫面布局、構圖,人物安排,以及作者的視角;還可從畫面中透露出的信息,感受晚唐時期,人們的風俗習慣、生活狀態,推測生活場景和娛樂方式;另外人物頭飾、髮式、衣著,包括所持樂器的具體形狀、使用時的姿勢等」。


看過視頻的小夥伴紛紛表示視頻中人物服飾和改編的樂曲「愛了愛了」,那這些又是怎樣來的呢?就讓我們繼續對話深耕服裝復原領域的藍野老師和進行樂曲改編的趙俊毅老師吧。

國樂觀念劇《伎樂·24》中,製作方曾邀請央視王牌欄目《國家寶藏》唐文化大秀造型及首飾設計的藍野尚品復原團隊,為劇中的花蕊夫人做了妝造和服飾復原。這次「古畫場景復活計劃」中,聯創眾娛再次邀請藍野為《宮樂圖》中的人物做服裝復原。


「《宮樂圖》和國樂觀念劇《伎樂·24》中的人物相比較,二者的年代、歷史背景不同,人物級別、地位也有差異,《宮樂圖》中的人物相當於達官貴人家的『貴婦』,所以在服裝、妝容和髮型方面,與《伎樂·24》中人物有很大區別。」藍野提到前後兩次服裝復原的不同之處。

這次在《宮樂圖》中所作的12套不同人物復原服飾,藍野說:「這次做服飾復原時完全參考《宮樂圖》原圖,自己沒有必要再去想像和設計,做復原還是越嚴謹越好。但是因為古畫年代久遠,畫會有退色,所以在顏色上我們稍微做些調整,還原植物染色色彩,色彩上看著會比原畫稍顯鮮豔。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服裝,雖然時間很短,但是改過三次。我手上的色卡有二三千種顏色,要想找到相應的配色,其實難度蠻大,古代服裝是純植物印染,它的顏色與我們現在工業性的顏色完全不同,要想模仿原來的那種顏色,就要從很多的色卡中去尋找植物色彩的色系,調色稍微有點不均勻,出來的感覺就不一樣了。」


畫中人物的服裝、髮飾、妝容不同,所有的造型元素幾乎傾向於原圖,「由於古畫中細節呈現不是非常精細,我們也是在尋求更接近的髮型和裝飾物。所以後期人物髮飾部分,在契合時代和年代特點的前提下,加入了一點現代元素。」

許多小夥伴看過視頻後表示很喜歡畫中人物服飾,而藍野一直強調復原要嚴謹,沒有完美的作品,任何作品出來後,都要再調整和修改。「藝術,永遠有提高和改進的空間,復原,不存在百分百完美,做完好多復原服裝後,後期都會進行反覆推敲和修改,復原本身需要非常嚴謹。我們按照現代人的理解與審美去儘量還原千年以前的服飾文化,但是還原出來還是存在一定區別。」

古畫視頻中採用了碰撞性音樂,將時下熱度榜單歌曲、流量音樂、重新編曲,既傳達中國傳統美學,又給人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唐人宮樂圖》中重新改編的《牛仔很忙》《Summer》《天空之城》三首曲子,由馬來西亞旅美青年作曲家、鋼琴、大提琴演奏家以及即興演奏家趙俊毅改編創作。

許多小夥伴在問,如何想到對流行歌曲進行全新民樂改編呢,趙俊毅說:「大家對中國民族樂器的印象,部分還停留在『藝術範兒』,不然就是『高雅藝術』。那重新改編流行曲目,是個途徑去讓大家看到,這些樂器也可以很時髦,很有當代感。那改編作品的過程,最大的挑戰,莫過於保留傳統樂器自身的語言,同時還創作新的音響可能性。」


關於作品改編創作的初衷和想法,「這得根據個別曲子來談,但我一直都秉持著一個中心想法就是靈感來自對於生活的領悟。我希望大家聽到我的作品時,每個人都能有自身的體驗、想像以及頓悟,而非我說什麼、寫什麼,大家就得怎麼去想。這是一個發揮自由想像交流的空間,只有在各種火花交錯時,新的可能才會找到。」

剛剛過去的端午節,晚唐女眷版《牛仔很忙》,大家都已一飽耳福,傳統樂器與現代風格的音樂相互碰撞,千年古畫中的人物與我們一起歡樂,產生情感共鳴,美美的畫面,情感在流動。成都永陵博物館副館長馮夏說:「視頻《宮樂圖》通過真人的演繹,復活了古畫中唐代婦女的髮式、服飾及手持的樂器,人物的神態動作也都演示得惟妙惟肖。畫面的色調古樸雅致,十分貼近原作。復活即要體現一個『動』字,在極為古典的畫面中,突然傳來《牛仔很忙》的曲調,給人一種動靜結合,豁然開朗的情緒,再看到『畫』中女子彈著琴還悠然自得的吃著粽子,十分生動有趣。我覺得這是讓文物活起來的又一次大膽創新的嘗試。讓古畫復活還體現一個「新」字,今後希望繼續將大眾熟知的,有著文化藝術內涵的文物,結合現代的審美,以更新更活的方式加以推廣和傳播。」

由成都永陵博物館和成都聯創眾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國樂觀念劇《伎樂·24》,以成都永陵博物館地宮棺床石刻「二十四伎樂」為藍本創編,將唐代宮廷樂器與當代民族樂器同臺共鳴,融合了獨奏、重奏、合奏、舞蹈、演唱等藝術形式,創造了富有個性的國樂觀念劇。2020年1月19日,《伎樂·24》在四川大劇院全國公演成都首站演出中獲得觀眾的喜愛。

相關焦點

  • 呆萌版的《唐人宮樂圖》
    中國古代名畫之一的《唐人宮樂圖》,到了現代仍然為人所喜愛,微博上的藝術家@焦響樂UK,根據古畫創作了嶄新的極具現代呆萌感的Q版《唐人宮樂圖》。
  • 成都音樂坊新年音樂季好戲不斷:千年古畫在現代舞臺「復活」
    二十四伎樂新編「古畫復活」演出現場古畫在現代舞臺「復活」開啟東方美學視聽盛宴1月8日下午,以成都永陵石刻「二十四伎樂」為藍本,高度還原石刻樂器、服裝、舞美的二十四伎樂新編「古畫復活」系列在成都市武侯區黑膠廣場正式演出,將一幅千年前的古畫——《唐人宮樂圖》搬到了現代舞臺上,為觀眾呈現了一場意境空靈的東方美學視聽盛宴
  • 「24伎樂的安逸生活」千年前的新年音樂會
    播放暫停進入全屏退出全屏00:0000:00 重播 請刷新試試今日,伎樂少女團再次上新,為你呈現千年前的「新年音樂會」。千年前過新年,喜愛音樂的成都人一定少不了音樂相伴。親朋好友相聚一堂,把酒言歡,琴瑟和鳴,喜慶熱鬧。24伎樂的新年那更是把相聚變成了新年音樂會。
  • 《二十四伎樂》:王者之心與伎樂之魂的詩意復活
    《二十四伎樂》 作者:彭志強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就當代而言,成都詩人遍布東西南北,要全部認識他們、結識他們,是不可能的。彭志強就是其中一個,最近讀了他的詩集《二十四伎樂》,這個判斷就更加充分有力。      閱讀他詩集的第一個感慨,是得王者之心,得當今詩篇,他復活了一代蜀王的豐滿形象。      被蜀民代代傳說至今的前蜀先主王建,當年是賣大餅的。
  • 24伎樂的安逸生活,伎樂少女如何打造宮廷氛圍感美妝?
    播放暫停進入全屏退出全屏00:0000:00 重播 請刷新試試今日,伎樂少女團再次相聚,閒談之間撫琴吹笛,好不愜意。有意思的是,在她們使用的樂器中不少樂器並不是本土樂器。石刻「二十四伎樂」是中國本土音樂與外來音樂相互融合的集大成作品,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成都的和諧包容。而「二十四伎樂」的妝容服飾也不簡單,可以說是引領了當時最潮的風尚。成都時尚之都的歷史源遠流長。永陵 「二十四伎樂」演奏的樂器由彈撥、吹奏、打擊樂器三大類組成。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唐宮仕女圖」之——《宮樂圖》
    唐代仕女畫以其端莊華麗,雍容典雅著稱,其中最傑出的代表莫過於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搗練圖》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以及晚唐的《宮樂圖》,由此五幅組成《唐宮仕女圖》 全貌,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今天介紹的,便是其中晚唐時期的畫作——《宮樂圖》。《宮樂圖》絹本設色,48.7 x 69.5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圖繪後宮佳麗彈琴聽樂的快樂時刻。
  • 惡搞漫畫:如何叫醒沉睡的公主?請給我一個菜市場!
    惡搞漫畫:如何叫醒沉睡的公主?請給我一個菜市場!在一個城堡裡有一個美麗的公主,由於受到了一位十分可怕的魔女的詛咒永遠的沉睡下去,她閉著眼睛長長的睫毛低垂在臉頰上,看上去十分的安詳可愛。這個消息放了出去,大家都期待著...也不知道會是哪一位高貴的王子能將我們的美麗的公主從那沉睡中喚醒過來呢?第二天,沉睡的公主安靜地躺在自己的床上,陽光暖暖地從窗戶裡折射進來了照在公主那美麗的臉上,美好的就像一幅畫卷。忽然一個刺耳地喊聲打破了寧靜,一個女人的站在那裡大聲地喊著自己同伴要去洗衣服啦!沒多過久,又聽到有人在喊下雨啦!快跑呀!
  • 宮樂圖(會茗圖)(唐)絹本設色
    《宮樂圖》又名《會茗圖》,是唐代仕女畫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宮樂圖》描繪了唐代貴族仕女聚會品茗、奏樂的熱鬧場面。
  • 名堂新展丨大良造-曾不舍個展:枝間新綠一重重
    丨花眠-海棠春睡No.4 75x70cm 布面油畫 2020年曾不舍與其有關海棠、園林風物一角、伎樂24的聯想式創作、川西墨石公園等等畫題之間,隔著一層密實的古人畫風的簾幕。關於海棠的描繪,他自述:南宋人陸遊幼年時期與舅舅唐誠之女唐琬結識,兩人漸漸滋生了愛情,陸遊流連於愛情中,無暇功課。陸母大為不滿,逼迫兩人分開,離別時唐琬送陸遊海棠一株。
  • 小唐人老貓再度攜手 推出新歌《唐人傳奇》
    「鶯鶯燕燕風度翩翩,沙場揮劍廣廈萬間,唐人風流萬古流傳,酒中揮就浪漫詩篇……」《唐人傳奇》是國風組合小唐人的又一支充滿創新和古典韻味的單曲。作詞人崔恕和作曲人老貓繼此前與小唐人聯合創作了備受好評的《唐人戀曲》,再度合作繼續「唐人」傳奇。女聲高亢平穩的戲劇唱腔與男聲自由不羈的流行rap相結合,似一顆流星般劃破平靜的夜空。聲動梁塵,瀰漫耳畔。繁華又浪漫的唐朝,縱使時光變遷千年飛逝,唐人的鮮活生命力和大氣外放的性格底色也一如一幅流動的畫卷,吸引著萬千後來者駐足觀賞和懷念。
  • 我國中古時期伎樂藝術具有哪些特點?
    筆者認為整個中古時期的伎樂,從風格上可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前一階段包括秦、兩漢、魏、晉其特點是漢族音樂仍佔伎樂的主體地位,比如相和大曲、清商大曲以及樂隊演奏中所使用的中原樂器笙、琴、瑟、笛等;後一時期為南北朝、隋、唐、五代 ,其特點是外族伎樂和中原伎樂相互融合,伎樂的成分是來自多民族的,比如燕樂歌舞大曲以及琵琶、篳篥、箜篌等少數民族樂器的廣泛使用。
  • 輕吟一首千年沉睡的立體詩歌
    華清宮是一座有著3000年歷史的皇家園林,園內一座座古老的建築承載的是千年歷史文化的積澱,鬱鬱蔥蔥的花草樹木,驪山上若隱若現的亭臺樓閣,這座史上最恢宏的皇家溫泉宮殿,在唐玄宗時期達到頂峰,記錄著盛唐的氣象、財富和實力
  • 浙江一「神秘」古城,「藏於」千島湖底沉睡千年,如今卻重現世間
    浙江一「神秘」古城,「藏於」千島湖底沉睡千年,如今卻重現杭州人們總是會對自己不太了解的領域格外好奇,也就是一種獵奇心態,比如在選擇旅遊地點的時候,大部分人會傾向於那些和自己當前的生活環境反差比較大的地方,南方的朋友會嚮往北方的冰雪世界
  • 李傑:沉睡的古船——滿載千年刺桐港的故事
    當火紅的刺桐花和繁茂的蒼松古榕把泉州這座古城裝點一新時,千年古剎開元寺又迎來了一個春天。從正殿拾級而上,轉過東側迴廊,是一座典型的紅磚白石閩南「大厝」,「大厝」的主人不是別人,而是一艘沉睡著的古舊木船,在來到這裡之前,它已經沉睡了八百年。  八百年前,一艘三桅木帆船從蘇門答臘島起錨,載滿香料、藥物、胡椒等貴重商品,也帶著異域傳教士,遠渡重洋,向刺桐港駛來。那可能也是一個春天,甲板上的水手們也許早已遠遠看見了馳名海外的東方第一大港,看見了開遍全城的刺桐花。
  • 詩•譯丨沉睡的人,如冬天般長眠不醒
    空中的戀人 / Marc chagall沉睡者丨 埃德加·愛倫·坡六月夜半,顧自佇立,月色神秘。金黃的月廓外,濛濛淡霧氤氳,散染如露。那片湖,仿佛遺忘之河,穆然沉睡中,意識不滅,卻永不甦醒。一切的美,盡皆沉睡!——看!那邊是艾琳(Irene)在熟睡,帶著她所有的宿命!噢,美麗的姑娘!是否該留這一扇窗——敞向這漫漫黑夜?
  • 讓稀碎的漢簡沉睡千年後復活,這技術什麼水平?
    這是一枚漢代竹簡,在沉睡千年後伸的第一個懶腰。沒想到吧,都皺巴成這樣了,竟然還能恢復大半,而漢簡上的文字清晰可見。江西南昌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官博@海昏侯 今天(18日)發布的這一幕,來自12月16日央視播出的首部古籍修復保護紀錄片《古書復活記》,第四集介紹了「簡牘復活」的故事。
  • 受難日專題(上)丨亞當的沉睡預表了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之死
    耶和華又使亞當沉睡,取了他的一根肋骨,用肉包合,創造了第一個女人!智慧的耶和華就使亞當沉睡,取了他的一根肋骨,用肉包合,為亞當造了女人。犯罪前的女人預表教會是不受墮落影響、不被罪惡玷汙的,而且犯罪前的女人對教會的預表是獨特的,與其他任何女人的預表是大不相同的,因為其他的女人都是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