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108將中,天異星赤發鬼劉唐名列第21位。在第14回劉唐正式出場時,他的出現,引出了雷橫,也引出了吳用拉阮氏三雄入夥,晁蓋率領七個好漢智取生辰綱,宋江冒死為晁蓋報信,林衝火併王倫,晁蓋當梁山主將,宋江坐騎殺戮等等故事。無論是對晁蓋、宋江,還是對作者來說,劉唐都是一位重要人物。
但對比其他天罡星,劉唐上梁山前的故事少的可憐。
在上梁山的時候,宋江、林衝、武松、魯智深、李逵、盧俊義、吳用等人的故事很多,可能一個人講十個故事。這類人在書本上更重要,比劉唐排的更靠前,上山的故事多倒也正常。但如李俊、楊雄、石秀、解珍、解寶等名列後,上梁山之前的故事也比劉唐多。
上梁山之前,劉唐曾在山東、河北做過私商劉唐,後來在給晁蓋的報信中,因睡在靈官殿,被雷橫捉拿。得到晁蓋的救命之恩後,劉唐才報了生辰綱,並協助晁蓋智取生辰綱。對啊,報信的事就是公孫勝,而且公孫勝還探聽到了一條路線。可以看出,劉唐上梁山前的告狀,還被公孫勝「搶了風頭」。此外,在智取生辰綱時,更多的是強調吳用,強調其計策高明,而劉唐只是個「搬運工」。
劉唐上山前的故事和表演,可以說,甚至比不上朱武、黃信和孫立等地煞星中的人物。
為什麼會這樣?在《水滸》成書之前,劉唐的形象是那麼的單薄,還是因為故事的原著太多,作者做了一定的取捨?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水滸之前的劉唐。
《水滸傳》中,梁山108將的故事,以宋江等三十六人為重要參考對象。但據史書記載,宋江手下的頭領,沒有劉唐這個名字。並且根據《宋會要輯稿》等資料,可以看出,在宋江起義前六十多年,就有一個奸賊劉唐。
宋仁宗至和年間(公元1054年-公元1056年),劉唐在京東(北宋)一帶起事,對北宋影響很大,被視為「強賊大盜」。和歷史上的宋江一樣,曾經在京東路活動過,所以很多人認為水滸中的劉唐,應該是宋仁宗時期的奸賊劉唐。
但既然是賊,顯然不簡單,應該會有事跡流傳下來,至少應該有相關的民間傳說等。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即使是在《宋會要輯稿》中,也只是提及了劉唐的名字。
但《宋會要略》,南宋龔開的《宋江贊》,也提到了劉唐,綽號為「尺八腿」,讚詞為:
短小精悍的腿現在看起來並不漂亮,但在古代通常是貴族。例如《三國志》中的《獻帝春秋》,就記載孫權是一個「長上短下」的形象。
很明顯,孫權是個短小精悍的人。劉備也是如此,《三國志》說:
還有劉唐,他的腿只有一尺八。宋人的尺子大約是一尺三十公分,一尺八公分不到六十公分,遠比一般成年人的腿短。在此僅談劉唐的形象,並未提及其功績。
實際上,水滸中的劉唐,主要來源於《大宋宣和遺事》。「大宋宣和遺事」(下稱「遺事」)是南宋講話者(說書人)的底稿,故事粗俗,多為梗概,但為水滸所用,對水滸的成書有很大影響。
在《遺書》中,劉唐以智取生辰綱和送金釵為主。
宣和二年五月,梁師寶將價值十萬貫的金珠寶貝交給馬縣尉,讓他押送到京師,作為六月初一送給太師蔡京的禮物。在馬縣尉等人押送生辰綱的時候,路上遇到八個賣酒的人,買酒喝完後,馬縣尉等人紛紛倒地。所以,這八個人趁機劫去了十萬貫的金珠寶貝。
這八個人原來是晁蓋、吳加亮、劉唐、秦明、燕青、阮進、阮通和阮小七。
隨後,鄆城知縣根據現場遺留的酒桶,找到晁蓋。宋江及時去報信,晁蓋等人逃了出來。此事十分嚴重,於是晁蓋帶上劉唐等人,請楊志、孫立等人到太行上梁山泊為寇。
晁蓋當了寨主,為了報答宋江的救命恩情,命劉唐帶了一對金釵給宋江。宋江將金釵轉手給妓女閻婆惜,隨後,他見閻婆惜與吳偉鬼混,一怒之下殺了兩人。宋江死後,又上梁山。
可見,《遺書》中的劉唐與水滸中的劉唐,事跡幾乎是一致的。然而,水滸中劉唐卻多了一份報應。由此還可知,水滸中的劉唐是對《遺書》中的劉唐的繼承,而不是對歷史上劉唐的繼承。不然,劉唐的事跡不致與《遺書》完全雷同。
又由於《遺事》中的劉唐「橫空出世」,因此沿襲了《遺事》的水滸故事,也就沒有交代劉唐上山前的事跡,只能說他在河北等地做過商賈。如此寫作,主要是為晁蓋聲望和劉唐報信作鋪墊。
這時,劉唐的綽號已成「赤發鬼」,這本應是梁山派故事的流傳,出現了以訛傳訛。歸根結底,「尺八腿」和「鬼怪」發音相似,後者同樣更容易記憶。
在元曲中,劉唐的故事更加豐富。
元初年,李致遠在《都孔目風雨還牢末》(又稱《大婦小妻還牢末》,作者佚名)中,對此作了論述。這齣戲,劉唐的事跡豐富,形象鮮明,但與水滸中的劉唐截然不同。
大孔目風雨還牢末》主要講述了李逵、大孔目、史進、劉唐等人的故事。
奉宋江之命,李逵到東平府拉史進、劉唐入梁山。在下山之後,李逵因路見不平打死了人,結果被捉到了東平府。府邸裡有個六案皆孔目,名叫李榮祖,他將李逵的罪責改為傷人殺人,救了李逵。
為了報答李孔目,李榮祖送給他妻子一對金環。可是,因為李孔目的小妾蕭娥陰差陽錯得到了。蕭娥背著李孔目與趙典吏私通,她又誣陷李孔目與梁山中的賊寇勾結,意圖害死李孔目,李孔目因此下獄,屈打成招。李孔目和史進關係很好,兩人已是兄弟,但劉唐卻對他有仇。
那時候劉唐因為拖延時間一個月,被知府打了一頓。李孔目沒有為他求情,因此劉唐對他的記恨很深。
蕭娥想要殺李榮祖,於是賄賂劉唐,劉唐遂將舊仇劫持到李孔目身上。李孔目兩個孩子一對來到探監,劉唐沒有放過他們,罵了他們一頓。蕭娥要劉唐盆弔死(拷問)李孔目,劉唐也毫不猶豫的答應,還說自己既為金錢,又為報復。
如此看來,劉唐不但與壞人勾結,而且收受賄賂,陷害好人。公道正派又草菅人命,這樣的官員,真叫人氣憤。
可是,正是這樣的官員,終於被下山的阮小五招安,帶到梁山。理由也很簡單,因為開篇就說劉唐和史進都有本事。終於,阮小五向劉唐說宋江有書信給他,而史進也趁機說劉唐勾結梁山好漢,劉唐便棄官,與史進、阮小五、李孔目等人一同上梁山。
《都孔目風雨還牢末》中的劉唐,可說是個反面人物。他的表現,連眼都不是。
《梁山五虎大劫獄》中的劉唐也是如此,但數量不多。為了拉攏韓伯龍上梁山,宋江先派李應下山,後來又派武松和魯智深下山接應,最後,劉唐和阮小五也下山去了,最後,他們成功地把誣陷他們的韓伯龍解救出來,回到梁山。
史學家劉唐和《宋江三十六人贊》中的劉唐,都沒有具體的事跡,所以水滸作者不能直接繼承繼承。且將《遺事》與《大觀風波還牢末》《梁山五虎大劫牢》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劉唐雖已名聲大振,也有一定的功績,但三者之間存在著衝突,不能融合,因此,水滸作者直接選擇了其中一種。
在《梁山五虎大劫牢》中,劉唐只是一個配角,戲份很少,故事不夠完整;而《全孔目風雨還牢末》中的劉唐,故事雖豐富,但形象過於消極,實在與梁山好漢的形象不相符合,因此作者將兩者都棄用,改以《大宋宣和遺事》中的劉唐為原型。
劉唐與晁蓋的央視水滸
由於這個原因,所以水滸中的劉唐,與《遺事》中的劉唐,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作者給他加了點戲份,比如劉唐曾經做過私商,給晁蓋報了生辰綱。
總之,劉唐上梁山前戲少,是因為作者放棄了雜劇中的劉唐,這樣更有利於水滸故事的展開。
實際上,為了方便起見,水滸作家對吳用、三阮等人的處理,直接照搬《遺書》中的事跡,並沒有多大變化。區別就是,只是名字稍微變了點,就多了一種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