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2021-03-05 淨空法師


   我們再看底下的經文:

  【四天王。】

  這是佛叫著他們的名字。叫著名字,下面的開示就非常重要,叫名字是提醒他。

  【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

  下面是舉幾個例子,地藏菩薩教化眾生的善巧方便,我們要學。

  「殃」是災殃。一生當中災難很多,常常遇到,事事不如意,病苦短命之報。什麼原因?殺生,殺業太重。我們自己也覺得,我們這一生當中常常多病,常常有病痛,要曉得原因是什麼?殺業。這一生當中雖然沒有造殺業,你前生造殺業。佛在經上講,講的是真的事。「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們這一生所受的,前世造的因。你要了解事實狀況,我們今天無論受什麼災患,安心接受,前世造的因不好,現在應當受果報。受果報不怨天、不尤人,受了就完了,帳就結了。如果你受果報,還怨天尤人,麻煩大了。這一生受了,又造惡業,來生還要繼續受,沒完沒了。


  所以你明白之後,我們所受,到這一生就完了,帳就結了,報掉了。這一生努力修善,決定不殺生。不但不殺生,決定不做惱害眾生之事。不但不能有「事」,還不能有這個念頭,我們將來的果報就殊勝了。這一生時間很短,縱然活上一百年,也一彈指就過去了,光陰過得很快,讀了這一句,決定不能殺生,我們看到世間受果報的人知道。「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們這一生起心動念、一切造作是來世的果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觀看法師講經視頻

相關焦點

  •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看相算命的,他們要幫你算,算的那個是你以前的,你以前累劫以來的,你所造的所有的因,這一世會有什麼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這一世的果報,都是前幾世你所造的、你所修的,好的、壞的,這一世顯現出來,所以他們看相算命,從這裡給你算,算出來你這一生應該怎麼樣。可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這一生所做的,就是來世的果報。
  • 淨空法師: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太上感應篇77】
    第二句,他說「土地博裕,而守以儉者安」。安就是身心安穩,我們中國人常常祝福所講的平安,這個話很有道理。平是什麼?平等,平等才是最安定的。所以你看社會,你看歷史,古今中外社會動亂的時候,決定是貧富不均,這才起了爭端。貧富不均,種種不平等,說實在的話這是事實,所謂是我們伸開五個手指都不一樣長,它怎麼會平等?為什麼不平等?
  • 前世造因,今世受果,今世造因,末世受果.
    前世各修因。有人受持者。世世福祿深。  善男信女聽言因。聽念三世因果經。三世因果非小可。佛言真語莫非輕。  今生做官是何因。前世黃金裝佛身。前世修來今世受。紫袍金帶佛前求。  黃金裝佛裝自己。衣蓋如來蓋自身。莫說做官皆容易。前世不修何處來。  騎馬坐轎為何因。前世修橋鋪路人。穿綢穿緞為何因。前世施衣濟貧人。  無食無穿為何因。
  • 昌臻法師:人生不是偶然 因果連通前世今生
    有人看見好人受惡報,惡人受善報,便懷疑因果。有人說:死了死了,死了便了。如果一死便了,人生就沒有價值;學佛修行,就無意義;而一貫作惡的人,就太便宜了。歸根到底都是由於不懂因果貫通三世的道理。佛經說得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這說明我們今生所受的善惡果報,都是自己前世所種的業因。比如今生病苦多,那肯定是過去生中殺業太重。
  • 佛說:人為什麼,記不起前世?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佛家講「因果通三世」,即過去、現在、未來。對於我們世間人來講,任何人都有「隔陰之謎」,好奇自己的前世之事,但又無從得知。關於「前世今生之迷」,佛在《佛說見正經》中曾講到過。當時,佛陀和眾弟子在大樹下休息,有一位比丘就想到了一個問題,既然人有來世,那為什麼死去的人回來以後也不說呢,就想問問佛陀。不過他還沒開口,佛陀已經知道了他的問題。
  • 今生的夫妻是前世情人,今生的情人是前世夫妻:善待每一份相遇!
    作者:胡楊映月情人之所以對你柔情似水,之所以是浪漫溫柔的代名詞,之所以讓你感覺愛得百轉柔腸,之所以讓你刻骨銘心,是因為你們是前世的夫妻。今生之所以尋你而來,只因為前世的一份緣還沒有盡,所以今生來續前緣,是來還債的。
  • 《前世今生愛未央》:魏斯博士回溯治療,意外牽起靈魂伴侶的今世情緣
    譬如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當中,佛陀開示說:  「現在十方諸善逝,具修三聚淨戒因,永斷生死苦輪迴,得證三身菩提果,超越生死深大海。」(《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三)  另外,像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蓮修起信錄》卷六)  或者說:「欲知過去因,當觀現在果;欲知未來果,當觀現在因。」
  • 震撼:前世今生的照片比對 輪迴不可思議
    遺憾的是,當天去的幾個人大多沒找到自己的照片,也包括我,略微有些失落。不過後來想想,上輩子那麼胖,還是個女的肯定不願意照相,能躲就躲了。  回到家,把照片整理了下,大家一起來看看人轉世後的相貌對比。右邊是前世照片,曾經是女校的教務主任;左邊是今生照片,某部門副總編,現自行創業,兩世與我都是很好的同事與朋友。
  • 佛教:因果通三世,這「三世」是什麼意思?
    過去者為因,現在者為果;現在者為因,未來者為果,此稱為三世因果。過去世什麼是過去世?就是我們已經過去了,就好比昨天,昨天我們做了什麼?重要嗎?重要,佛門有句話講「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們想要知道今生為什麼會困苦不堪?為什麼會沒有福報等等諸多今生問題,這些原因皆是跟過去世掛鈎。過去世做了什麼事,那麼現在世就必將受什麼果。但我們前世即已過去?
  • 「前世」造業太多的人,身上會出現這3大特徵,希望你沒有
    為什麼有的人一生平安順遂,有的人卻命途多舛,其實佛語早有解釋:「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佛語有云:福報孽緣,其實全都是自己的造化所為。種善因,即得善果,造業太多,來日的人生道路也勢必會坎坷崎嶇。
  • 《俠隱閣》前世今生MOD怎麼用 前世今生MOD及使用方法教學
    下面請看由「mzm1111」帶來的《俠隱閣》前世今生MOD及使用方法教學,希望大家能夠... 《俠隱閣》可以通過打MOD來增強遊戲的趣味性,前世今生MOD就可以讓玩家初始就擁有很強的勢力,還增加了往外的玩法。
  • 精選5本前世今生文,無論前世,還是今生,我想一直在你身邊!
    有骨者,而未有皮,有皮者,而未有骨。世人大多眼孔淺顯,只見皮相,未見骨相。<閱讀指南>非常溫馨的都市文。是帶著古風帶著前世記憶的現代文。女主溫柔漂亮、低調,帶有前世記憶。男主清冷,紳士,嚴謹,自律。2個人相處溫馨美好。
  • 你前世欠了多少情債?前世姻緣註定今生的相遇,宿世情深該如何把握?
    世間大多痴男善女都在盲目追尋自己的愛情,一場又一場的相親、一個又一個的伴侶,也有很多人因為種種原因悔恨自己錯過了自以為是的一生良緣,人生路漫漫,你怎知那錯過的一定就是你的良緣呢? 前世你對我有恩,今生我便以身相許 如果雙方前世有恩情,今生相會便能喜結良緣,這樣的夫妻緣,報恩的一方能夠為了對方無怨無悔的奉獻,最能美滿幸福。
  • 足球的前世今生
    足球的前世今生作為一名骨灰級球迷,倘若不了解足球的前世今生,那無異於自打耳光。眾所周知,足球是一項有著深厚歷史淵源的體育運動,源遠流長而歷久彌新,而現代足球起源於今天的英國。話說在12世紀前後,北歐海盜橫行西歐,丹麥和英國發生了衝突,兩國的關係不斷惡化。
  • 《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講述前世今生輪迴
    最近,泰國鬼才導演阿彼察邦.韋拉斯花古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的作品《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Uncle Boonmee who can Recall his Past Lives),更榮獲康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並同獲香港亞洲電影節別注電影,十分「威水」。
  • 孔子和王陽明的因果觀,原來聖人自有聖人因
    後來給了這樣一個答案: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不難理解,一個人的生死禍福和自己的所作所為有著很大的關係。佛教中主張的一個觀點是輪迴,現在受苦來世就可以享福;你今生受的苦越多,來世的福報就越大,前世的因修來世的果。這樣的因果觀念易於接受,所以它也成為了很多人們的精神寄託。
  • 天眼揭秘前世真相,因果輪迴!
    這三則「因果」事件,不正是告訴我:因果如影隨形,種因必得果嗎?肆意宰殺,殘忍蒸煮,殊不知傷害它們,報應就會落在自己身上,這就是因果。我們常說:前世不欠,今生不見;今生相見,為了還債!那動物和我們前世有著怎樣的關係呢?佛教所言:「我觀眾生,更相噉肉,無非親者。」家裡養的有生命之類,多半是宿世的父母和六親眷屬。能夠成為我們桌上餐的,都是跟我們有緣的眾生,都是我們生生世世的父母親人。
  • 五本前世今生的甜文:前塵往事難忘記,今生依然愛你
    1、《命中未定》作者:時久短書評:本文講述了一個前世今生的四角戀愛故事。男二和女二是命中注定的愛侶,生生世世相戀。女主每一世都對男二一見鍾情,不擇手段也要得到他。現代的女主通過夢境和第一世的自己合謀迫害女二,卻還是斬不斷她和男二的天賜姻緣。在拆散他們的過程中,女主漸漸迷失本心,卻不知道在她追逐男二的同時,男主也在追逐每一世的她。
  • 梳妝檯的前世今生
    梳妝檯前世今生「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早自南北朝就已是日常。女子靜坐在典雅的梳妝檯旁,輕輕地梳理頭髮,看著鏡子中的容顏,一種欲語還休的惆悵漂浮在空氣中,嫣然一笑更是傾國傾城。因此我國古代婦女非常注重梳妝打扮,也對化妝用具十分講究。梳妝檯上總少不了各式各樣雕刻精美的鏡子和梳妝匣。
  • 青蒿的前世今生
    下面就跟大家一起來看看青蒿的前世今生。青蒿在中國的應用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始見於《神農本草經》。其中青蒿治療瘧疾始見於公元340年間東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之後在宋《聖濟總錄》、元《丹溪心法》、明《普濟方》等著作均有「青蒿湯」「青蒿丸」「青蒿散截瘧」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