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仲夏夜清風
2019年,流行一句「我太難了」,不斷上漲的物價水平、小孩的教育費用等等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整個經濟形勢也不太好。
2020年,面臨疫情的影響,這個狀況非但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日益嚴峻,身邊的朋友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我太太太難了。
這是最近公布的一組新的數據。
前幾天和同事在討論:現在的我們有沒有存款。最終得出結論:老年人可能有少量存款,中年基本沒有存款。
現如今的80、90後上有老,下有小,有了積蓄,買房買車或者再投資。老年人也很多用於子女的房產的購置,有存款的人數佔比很少。
而更有統計數據顯示,90後超一半「網貸」,90後、00後負債率高達1850%。
為什麼現在的我們普遍存不到錢呢?
詢問了一圈身邊的朋友,不論是月入3-4K的底層收入人群,甚至於年薪百萬的精英人士,都一樣一年到頭存不下錢。
現在的我們早已不是父輩那一代的消費觀念了,幾乎人手一張信用卡,出門支付寶、微信付款。當我們享受生活的便捷的同時,也少了支付現金時對金錢流失的真實感受,對於我們來說,更多的只是數字。只有當看到信用卡帳單、花唄帳單的時候,我們才會開始思考:這個月怎麼又用了這麼多啊?
我們仔細回想下平常的消費習慣。
星巴克的一杯咖啡40塊,每天喝一杯,一年僅咖啡錢就要1萬多。
大牌口紅一支00多,熱門色號一出來,一年買個上10支,就需要2000多。
一次出門旅行,少則兩三千,多則上萬。
更不用說孩子的培訓班,英語口語、跆拳道、播音主持,哪個一年不要四五千……
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超前消費的觀念一旦形成,我們再想要將生活水準降回到5-10年前,很難很難。於是乎,那麼多的年光族、借貸族就產生了。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經常會吵著要吃零食、出去玩,一旦沒有得到回應,他們就會大哭大鬧。這就是不懂得延遲滿足的表現。
不單單是小孩,成年的我們也是一樣的。很晚了,想出去吃個燒烤,馬上就會開車在家附近找好吃的門店;覺得用iPad在床上看電影比較舒服,立馬在淘寶上下單買一個。
不懂得延遲滿足,注重及時感受, 我們有限的金錢都消耗在這些上面,註定會最終沒有什麼存款。
蘋果手機前幾年大熱,甚至有賣腎買手機的說法,就是利用了大眾的攀比心理。大家有的我也想要有,沒有條件的,創造條件也要上。
一朋友的爸媽看到隔壁鄰居都建了新的樓房,於是利用兒子的名字向銀行貸款建房,壓根不考慮剛畢業的兒子是否還得上貸款。
攀比成風的背後,就是消費的不理智。買了再說,完全不考慮自己是否負擔得起。
助你存錢的方法
巴菲特曾經說過,正確的理財不是將你花費之後所剩餘的資金存起來,而是先存一筆固定的金額,然後才將剩餘的錢拿去花費。
最近在Ins上看到了一個超級省錢的日本女孩,被日本電視臺評為:日本最省女孩。
從18歲那年開始,她就許下宏願:我要買樓,而且在34歲前就要買下三棟樓,然後退休。
畢業後,女孩就開始賺錢,每個月一發工資,就強制儲蓄,把大部分錢存起來,只留下一點錢生活。9年後,她通過強制儲蓄和節衣縮食,花了人民幣63萬買了一棟舊樓,有三間房。
買完第一棟樓後,她自己住一間,出租兩間收租金。然後,生活上更節省了,每天的夥食費不能超過人民幣12元,早餐是一片方包,1.5人民幣;午餐是一塊三文魚配白飯,4.9人民幣;晚餐是蔬菜烏龍麵,3.1人民幣。
於是,四年後,行動力超強的女孩,花了114萬人民幣買下了第二棟樓。這棟樓有四個單間,也比第一棟樓更新了。
擁有了這兩棟樓後,女孩每個月光收租就能收人民幣1.4萬。再加上工資,除去花銷,她每個月存2萬人民幣。
最終,在33歲那一年,她花了171萬人民幣買下了第三棟房,獨門獨戶的三層樓,一樓帶了一個很大的庭院。
這個日本女孩買3棟樓的故事,很勵志,令我十分佩服。不難發現,強制儲蓄和不一般的節省是擁有第一棟樓的主要原因。積少成多,小錢也能成就大用處。
孫玲憑藉TED演講《工廠流水線工人到紐約「高新程式設計師」》為大家所熟知。
孫玲出生於湖南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09年在深圳的工廠工作,一個月賺兩三千塊錢。可是她有自己的雄心壯志。她想逃離流水線工作,成為辦公室的白領。此時,她了解到學習編程可讓自己儘快實現這個目標,可一期編程課需要3萬。怎麼辦?
此時的編程課需要花費3萬就是一個具體的目標,她攢下自己微薄的薪水,同時在街上發傳單,在餐廳洗盤子,一邊瘋狂打工,一邊嚴格限制自己的消費。終於攢夠了3萬,學習了這一期的編程課。
正是因為學習編程課的開始,她離開了工廠的工作,做起了一名程式設計師。繼續努力的她之後到美國學習,再成功入職谷歌EPAM 的一名程式設計師。
清晰準確的目標的設立,有利於我們明白為了什麼去努力;目標可量化,有利於我們衡量進度,得到反饋之後,更能增強我們的動力和信心。
我們有了具體的目標之後,就需要分析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目標
立足於自己的實際情況,不能壓力過大。
拿我自己來說,家裡缺空調,而4月份我想買的空調品牌有個工廠店活動,可以優惠一些。2臺空調價格1萬元。於是我訂立目標1萬元,現在手裡有4000元,3個月的時間還需存6000元,分配到每個月是2000元。
從1月份開始,每個月發工資時我都會先強制儲蓄2000元。這樣一來,不僅壓力變小了,同時實施難度也小了很多。4月12日,我成功購買了空調,存款還有少量結餘。
我們很容易走入另一個極端,就是定的目標完全不容更改,一旦更改了,就覺得有違當初訂立目標的初心。於是就放棄整個目標。其實遇到突發情況不能完成目標,我們及時調整就好。只要我們的方向不變,相信我們能實現最初的目標。
結尾
一份工作的工資多少並不是那麼重要,最重要的不是你能賺多少錢,而是你能存下多少錢。這個時候儲蓄和節儉就顯得相當重要,正如富蘭克林所說,節約創造財富。很多不必要的奢侈品和消費都可以減少。
越是艱難的環境,我們越需要存款來帶給自己安全感。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讓我們一起從現在開始存錢吧。
—End—
作者:@仲夏夜清風,愛好讀書和寫作,一年讀書50+本,擅長剖析情感,速百讀公眾號籤約作者,致力於寫作道路上不斷精進。歡迎轉發和留言,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