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美聯社資料圖
6月11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就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否認存在華裔和中國留學生的歧視和暴力現象,華春瑩表示,如果澳方連這些明擺的事實都不願承認、不敢承認,不知所謂的「信心」從何而來?
事實上,對莫裡森的說法,澳大利亞政界也並不贊同。據《衛報》消息,澳大利亞工黨議員、「影子內閣」多元文化事務部長吉爾斯10日要求澳大利亞領導層的每個人都對澳大利亞種族主義事件增加「作出明確回應」。
真相
澳大利亞究竟有沒有種族歧視?
在6月8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華春瑩細數了過去一段時間來,澳國內針對中國、華人乃至亞裔層出不窮的歧視現象。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反歧視機構的記錄,今年1至4月,該州共收到241起歧視投訴,其中62起是種族歧視。數據顯示,當地平均每周都會收到4起關於種族歧視的投訴。
6月7日,《雪梨先驅晨報》撰文指出,自4月初以來,澳大利亞亞裔共報告了近400起針對他們的種族主義攻擊行為。報導稱,這項調查於4月2日開始,由澳大利亞一個智庫的研究員奧斯蒙德和「亞裔澳大利亞人聯盟」組織合作展開。
迄今為止,這一調查已記錄了386起種族主義事件,包括辱罵,人身恐嚇和吐口水等等。大約90%的種族主義事件並沒有報告給警察。奧斯蒙德表示,與美國的類似數據相比,澳大利亞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事件比例要高於美國。
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成競業4月接受澳媒採訪時也曾發出提醒:如果這種情緒繼續惡化,人們就會想,我們為何要去這樣一個對中國如此不友好的國家呢?家長也許會想為什麼一定要送孩子到這樣一個不友好、甚至懷有敵意的國家去學習呢?
請願
當地時間10日,澳大利亞工黨議員安德魯·吉爾斯在議會上表示,澳大利亞華人群體在遭受到了「可怕且令人震驚」的辱罵後,該國的政治家們必須一起反對種族主義。
媒體注意到,吉爾斯發出這一呼籲前,在國外知名請願網站change.org網站上,一個由澳華論壇發起的請願已經得到了超過8.1萬人的支持,內容就是敦促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和其他政治家一起向針對亞裔澳大利亞人的種族主義說不。
據悉,這一請願書主要是支持十餘名知名澳大利亞華人的一封公開信,他們表達了對近期針對亞裔澳大利亞人的、不斷抬頭的種族歧視和侮辱行為的極度擔心。請願標題是「譴責針對亞裔澳大利亞人的種族主義攻擊,在疫情之下團結起來對抗恐懼」。
請願書中提到:「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間,我們呼籲團結,對針對亞裔的種族主義說不。我們最近對亞裔澳大利亞人遭受的種族辱罵和汙辱化現象深感不安」,內文提到,在澳大利亞的許多城市中,都可以看到亞裔澳大利亞人在大街上遭到暴力襲擊,在公共運輸工具上遭到辱罵、吐口水等等。城市和城鎮的牆壁上也出現了醜陋的種族主義塗鴉。
10日晚些時候,吉爾斯在議會發表講話時稱,這一請願書應該得到兩黨的強烈響應,領導人們應團結起來應對這一問題。「我們的議會團結一致,支持多元文化主義和每名澳大利亞人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必須認識到,澳大利亞華人在疫情期間遭受到了可怕和令人震驚的種族主義。」
處境
6月9日,中國教育部發布了2020年第1號留學預警。提醒廣大留學人員做好風險評估,當前謹慎選擇赴澳或返澳學習。
《澳大利亞人報》10日報導稱,中國發布的留學預警引發澳大利亞政府和學界「強烈反應」。「天空新聞」政治編輯安德魯·克倫內爾同日透露,在中國發布留學預警後,澳大利亞多名政府高官正在試圖「淡化澳大利亞和中國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
中國對澳大利亞有多重要?路透社指出,中國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也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國際生源來源國,貢獻了該國國際教育總收入的約三分之一。
6月10日,澳大利亞貿易與旅遊部長西蒙·伯明罕承認,如果中國學生遠離澳大利亞,那麼該國經濟將遭到打擊。當前,澳大利亞正面臨著因新冠肺炎而引發的30年來首次經濟衰退。
據《澳大利亞人報》6月9日報導,中國學生每年預計對澳大利亞教育部門貢獻120億澳元。提到此事時,澳大利亞英語協會執行長布萊克憂心忡忡地表示:「這是一個令人嚴重關注的問題……因為中國是我們的第一大生源國。」
除了留學,中方此前發布的赴澳大利亞旅行提醒時也讓不少人對該國經濟感到擔憂。在2019年,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入境遊客市場,也是總消費值和遊客過夜天數的最大市場,為經濟貢獻了約120億澳元。
22歲的阿徹爾·張(Archer Zhang)原本計劃於2月份入讀雪梨大學的商業碩士學位,但現在她告訴《澳大利亞人報》,自己已經決定不去澳大利亞留學了。「(澳大利亞)只把留學生當作行走的取款機,」她說。(海外網 張霓、王法治)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瀏覽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