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英文就夠了?華人為融入澳大利亞這樣做

2021-01-12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中國僑網

中國僑網10月28日電據澳洲新聞網報導,沿著澳大利亞墨爾本東區Box Hill的主要街道漫步,您會以為自己置身於上海郊區。商店標牌都是中文,各種餐廳提供各色亞洲美食,房產經紀會說普通話和粵語,甚至去銀行辦理業務都可以不說英文。

現年77歲的嚴寬(音譯,Kuan Yan)說:「Box Hill的外觀和感覺都像是南京或上海的住宅區。」他於2003年從中國移居澳大利亞,現在住在Box Hill North。

那些剛剛移居澳大利亞的華人表示,這樣的華人聚居區讓他們更加容易融入新生活。

嚴寬的女兒莉莉(Lily Yan)1996年從新疆到澳大利亞,後來又把媽媽接來。她說:「如果華人在Box Hill定居,會更有熟悉感。也許幾年之後,他們會搬到不同社區。我自己和朋友的經驗是,他們在這裡待上幾年,沒有語言障礙以後,就會想要離開。」

移民仲介董限額內(Sean Dong)來自山東,他搬到墨爾本是為了在這裡讀完高中。他還住在Box Hill附近,這裡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擁有中國血統。他說,重點不應放在任何一個社區上,而應放在多元文化主義帶給澳大利亞的好處上。

什麼叫做「融入」?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文化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出生在海外。人們普遍同意,多元文化使澳大利亞成為一個更好的生活場所,但涉及移民如何融入社會時,人們的分歧就更大了。

澳廣(ABC)的全澳調查發現,澳人在移民是否足夠努力融入的問題上存在分歧。雖然有一半澳人認為他們真的很努力了,但仍有三分之一認為他們做得不夠。

莉莉說,她明白人們可能存在的一些擔憂,但首先得弄清楚,什麼叫做融入。「如果我真的不喜歡燒烤,或者不懂板球,就意味著我不是澳大利亞人嗎?」她說,那些英文很好,或者很有可能迅速學會英文的年輕人,情況比年長的移民要好得多。

董先生的妻子孔明(音譯,Ming Kong)20多歲時從中國蘇州來澳留學,她很贊同莉莉的看法。

孔博士說:「我自己是學生時代來的,所以很努力融入社會。但我父母和我公婆也在嘗試以不同的方式融入。比如他們可能不太會說英文,但我公婆參加合唱隊還進行了表演。我覺得這就是人們融入澳大利亞生活的不同方式。」

目前,在澳大利亞有120多萬華裔,中國留學生佔全澳大學生的10%。

董先生也曾是一名留學生,拿到了墨爾本大學的移民法碩士學位,現在他與一家擁有30多名員工的移民企業結成合作夥伴關係,他說,存在差異並沒有什麼不好。中國有句老話:求同存異。澳大利亞價值觀和中國文化並不衝突。

他的父母六年前移居澳大利亞,住在小倆口附近,會幫忙照看孫女,這是中國人與家人保持密切關係的傳統之一。

種族主義

隨著澳大利亞移民人口的持續增長,種族主義仍然是一個突出的問題。

7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認為澳大利亞仍然存在嚴重的種族主義。

莉莉就曾經經歷過,但她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澳人都非常友好熱情。

「現在,我確實愛上了燒烤,也愛上了板球。事實上,我發現很少有本地朋友像我這麼喜愛板球!」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華人留學生被暴打!只因不講英文!種族歧視太噁心
    【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華輿訊 最近澳大利亞歧視華人的新聞真的看了不少,2月22日,又一名無辜的華人留學生成為襲擊者在街頭要求Constantine說英文,但這位中國留學生講了普通話而沒有說英語,對方便揮拳毆打了他的臉!結果,Constantine面部顴骨被打碎,需要花費數千澳元做重建手術!
  • 美國歷史上首個掌有英文主流媒體的華人 她對華裔青年說:積極融入...
    」近日,在「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評選」頒獎典禮上,85歲的美國報業大亨、企業家、僑領方李邦琴獲選年度人物,主辦方對其頒獎詞為「故鄉他鄉,我為津梁」。2020年1月8日,「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評選頒獎典禮」舉行,方李邦琴獲選「年度人物」。國務院港澳辦原常務副主任、全國港澳研究會創會會長陳佐洱先生上臺為方李邦琴頒發獎盃。中新社記者 李駿 攝2015年8月,海外首座抗戰紀念館在美國舊金山中國城揭幕,紀念館正是方李邦琴籌建。
  • 一個華人建立的國家,不講中文卻講英文,最後鬧成了這樣
    一個華人建立的國家,你猜到哪個了嗎?沒錯,他就是新加坡,新加坡有75%的人是華人,但目前新加坡人不喜歡講中文,愛上英文,甚至自創「華語」。新加坡2019年公布了一組數據,新加坡華人家庭說中文的比例從50%下降到30%,70%的華人不講中文而講英文。
  • 【深圳潮創會】澳洲發行量最大報紙大陽報向華人富豪黃向墨低頭認錯!這一誹謗訴訟案的勝利在澳洲華人和澳中關係中留下歷史性的一頁.
    《太陽報》沒有暗示黃向墨先生試圖幹預澳洲政府的政策,從而協助中國政府,或者他有從事間諜活動,或者其行為故意傷害澳大利亞,並且不相信任何類似推論是真實的。」做為澳洲發行量第一大日報、媒體巨無霸新聞集團下的主力,《太陽報》此舉實為罕見,聲明內容雖未出現道歉字眼,但業內人士一眼就看出此文是一封道歉信,且狠狠地扇了自己的嘴巴。
  • 澳大利亞移民部長:分歧不會磨滅幾代中國移民對澳大利亞所做貢獻
    塔齊部長說,「在我們重視與中國的關係的同時,澳大利亞政府將始終為澳大利亞的最大利益服務——正如中國為自己的利益行事。這是澳大利亞人的期望,也是我們正在做的。」「對澳大利亞華人社區的講話」裡,塔齊解釋了澳大利亞為什麼呼籲對COVID-19的起源進行調查。
  • 澳大利亞成人移民英語項目 華人可獲得1對1免費課程
    中國僑網9月25日電 據澳洲網編譯報導,澳大利亞通過成人移民英語項目(AMEP)為新移民提供免費的英語課程,在澳華人移民可在志願者導師輔導下「1對1」學習英語。
  • 途經事故多發地,華人看不懂英文路牌出了車禍,網友:跟英文無關
    很多人沒出過國的人會覺得這種事情真的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不過又有誰能了解,這外國哪裡能和自己生活的國家相比,他們也是通過不斷的學習努力,才能在國外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國外生存就要遵循當地的法律法規,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根據相關消息得知,途經事故多發地時,華人因看不懂英文路牌出了車禍。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據澳大利亞世紀報報導,一名華人男子因看不懂英語道路指示牌,撞死一名澳洲人。
  • 全球戰疫:疫情之下,澳大利亞華人遭遇的另一種痛
    在墨爾本,有華人家庭住房多次遭到破壞;在霍巴特,有華人在街頭被毆打;在雪梨,有華人在火車上被辱罵……種種針對種族的歧視行為,不一而足。疫情之下,與當地民眾一起艱難抗擊病毒的華人,還要承受另一種痛。  周碩是來自於湖北武漢的移民,19歲時到雪梨留學。十幾年生活在澳大利亞的經歷,讓他對華人在當地的生存、發展感同身受。
  • 澳洲大選結果公布後, 中國官媒竟然作出這樣的回應...華人還適合留在澳洲嗎?
    澳大利亞媒體曾多次出面說中國的壞話,而且澳大利亞政府也阻止了多項中資收購,限制中國電信巨頭華為與澳洲5G網深入合作,還通過了《反外國幹預法》。這些舉措都被認為是莫裡森在幕後推動。莫裡森緊要關頭說錯話, 惹怒華人群體!對於美國、澳洲和中國這段三角關係,很多網友覺得,「把美國當爸爸、把中國當提款機」的確是大實話。也有網友說:「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 華人熱議澳洲配偶籤證增加英語要求
    此後,社區中對於該要求是否構成對英語為非母語人士的歧視的爭論不絕於耳。雖然預算案目前尚未通過,該項要求的諸多細節也尚未敲定,但這樣的消息無疑讓計劃申請配偶籤證的英語為非母語的人士感到緊張。「學語言不該是被政府要求的事情」上周,聯邦代理移民部長艾倫·塔奇(Alan Tudge)作客澳媒採訪,就配偶籤證新要求是否有歧視性回答提問。
  • 澳大利亞華人社團:展現龍舟魅力 傳揚中華文化
    澳大利亞華人社團:展現龍舟魅力 傳揚中華文化人民網雪梨2月7日電 雪梨魚市場附近的黑檀灣海面上,談笑聲、喊號聲不絕於耳。僑青社龍舟隊的隊員們正在岸邊做熱身運動,為接下來的訓練做準備。僑青社是澳大利亞歷史最悠久的華人社團之一,致力於開展舞蹈、粵劇、武術、桌球、舞龍舞獅和龍舟等弘揚中國優秀文化的活動。1984年首屆雪梨龍舟競渡舉行時,僑青社就率先參與其中。此後僑青社每年都會組織參加這一龍舟賽。此外,該龍舟隊還在其他州級和國家級的龍舟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碩果纍纍。
  • 澳大利亞人都是「罪犯的後代」?這麼說確實不太公平
    剛剛看到胡錫進的一篇文章,真的樂壞了……老胡說,他前兩天評價澳大利亞有點像「粘在中國鞋底上的嚼過的口香糖」,這話在英文媒體上廣泛傳播,尤其是澳大利亞媒體,認為「傷害了他們的感情」。之後,老胡補充說,其實原話是這樣的:「澳大利亞總在那折騰,我感覺它有點像粘在中國鞋底上的嚼過的口香糖,有時你不得不找一塊石頭把它蹭下來。」
  • 為抗疫做了這麼多還被歧視,華僑華人何其無辜!
    為抗疫做了這麼多還被歧視,華僑華人何其無辜!  在全球人民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時,一些針對亞裔和中國人的歧視言論卻甚囂塵上。在政府下達避疫要求之前,普拉託幾乎所有的華人餐館、商鋪、工廠、旅社全都停止了營業,僑胞們也停止了送孩子去上學。普拉託市長馬泰奧·比福尼表示,華僑華人為整個地區樹立了榜樣,當地主流媒體也紛紛為華人社區點讚。米蘭華人商鋪關門。董文謙 攝  普拉託的華社並不是個例,義大利羅馬、南非、埃及等許多國家和地區,華人的感染率都非常低。此次疫情中,華社嚴於律己,展現出高度的責任感。
  • 2018澳大利亞十大傑出華人青年金合歡獎評選揭曉
    2018澳大利亞十大傑出華人青年金合歡獎得主及嘉賓合影。(圖片由組委會提供)本屆評選活動得到澳大利亞聯邦國會澳中友好委員會大力支持,受到澳政府和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網絡投票人數超過20萬。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發來賀信並派代表出席頒獎典禮。
  • 澳大利亞華人華僑:《我和我的祖國》等國慶影片喚醒了我們的愛國記憶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大勇):《我和我的祖國》和《中國機長》等國慶影片目前正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熱映,引發當地華人華僑的觀影熱情。在十一黃金周期間,《我和我的祖國》在澳大利亞的總票房突破100萬澳元(約480萬人民幣),闖進了該國熱映影片排行榜前10位。
  • 加拿大新老華人社團凝心聚力 助華人融入多元文化
    在面對歧視或某些特別緊急情況的時候,社區協會可以為身處異國的華人提供一個共同的戰線。  溫哥華中華會館(C.B.A)就是這樣一個社區聯合社團,開展福利活動,開辦華文學校,組織中國人參與公共活動,為那些不能負擔得起的中國人提供法律諮詢,代表中國人發表公開聲明。
  • 重大喜訊:又一英文主流媒體公開道歉
    《澳大利亞每日郵報》接受了這種說法,並毫無保留地向袁祖文(理察·袁Richard Yuan)道歉認錯,並撤回了該文章中針對他的所有指控。這是繼澳洲主流媒體7號臺Seven News在6月24日首次為抹黑華商抗疫慈善活動向袁祖文主席公開道歉後,又一大英文主流媒體的公開道歉。這是澳洲華人社區對近年來澳洲主流媒體肆無忌憚地抹黑華人的有力還擊!
  • 雷濤在澳大利亞華人作家節多個論壇演講 — 陝西文學成為熱門話題
    從西安移居到澳大利亞華人作家節主席、主持人胡玫代表華人作家向雷濤提出了一連串的文學話題,包括中國西北地區作家創作的特點,為什麼被翻譯成外文的中國西北地區的文學作品書目非常少,中國西北文學出版業的概況,以及是否會把澳大利亞看成是中國文學新的出口市場等話題。
  • 「你只能說英文!」澳工黨候選人控訴自由黨,針對華人「辱罵歧視志願者」!「十幾年來前所未見」
    澳大利亞Reid選區工黨候選人Sam Crosby告訴今日澳洲App記者,「我見過不同政黨支持者相互傾軋,但這次不一樣的是,只有支持工黨的華人志願者,被自由黨的人針對和辱罵。」今日,Sam Crosby就最近工黨志願者遭自由黨工作人員「辱罵、言語歧視」一事,接受了本網專訪。「你只能說英語!」
  • 澳新軍團日特別紀念:新書展現一戰中的澳大利亞華人被遺忘的歷史
    澳新軍團日特別紀念:新書展現一戰中的澳大利亞華人被遺忘的歷史中新社雪梨4月24日電 (記者 陶社蘭)一年一度的澳新軍團日(ANZAC Day)前夕,講述一戰中澳大利亞華人將士故事的新書《被遺忘的人們》,24日在線舉行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