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評論|見字如晤 天涯比鄰

2020-12-15 封面新聞

□ 李曉亮

葛宇路,一個妙思無窮,腦洞無限,創造力非凡,從不按套路出牌,以一己之力挑動網絡的武漢青年。

代表作很多,比如曾以他名——「葛宇路」——命名,後又被摘牌的無名路;「吹往北京的風」:一封靠風扇和風機,經8天、67小時全程步行69公裡,從燕郊吹到海澱的情書……還有在武漢東湖中心,插上北京東湖公交站牌;疫期用皮划艇渡河等。

「行為藝術、網紅」,是他撕扯不掉的標籤。但,這兩天他再次出現公眾視野,卻不因標新立異,而只是分享了一則朋友圈見聞。但,這則附圖的朋友圈,卻具有感天動地的力量。那種震撼,不亞於葛宇路石破天驚的作品。事情很小,葛的朋友,淘二手貨,賣家發現是武漢買家,不僅免單,還附贈大堆物品:衣服、玩具、書包、零食茶餅、藥膏……

這已夠感人,更大情緒引爆點還在於,一月後,朋友發現當時隨寄的一封手寫書信。這封敘家常的信,驚豔無比。字美心善,是網友第一感覺。如細究遣詞造句,可不只是美如字帖這麼簡單,哪怕如和菜頭這樣「職業寫作者」,評價也是:「這中文水準當真很強了」。

開宗明義:「就當我是你的鄰居,你身邊的朋友,最最平常的相互轉贈……」只此一句,轉換陌生買賣立場,而變為親鄰友朋敘舊嘮嗑。順理成章,善意愛心更易接受:「您一定不會嫌棄」,「請接納我的不見外,不帶一絲絲憐憫和施捨心態」,「用最淳樸感情和眼淚遠望,遠望您和家人過的一段驚心動魄的日子」……如明星團隊,但凡能請到一個這種水平的文案,就不會有那麼多史詩級公關災難。

天涯比鄰,如沐春風。就是這種感覺。人世間,總有不經意流露出的小美好,讓人能相互偎依,彼此溫暖。大災大難,相隔再遠,也能以愛之名,守望相助,共度劫難。這是你我對生活對未來永懷希望的小確幸。

「美好發生」,人間值得。這遠非個例,留言被贊第一的,也是有相似遭遇的現身說法:「我也有買二手被送口罩的,善良的人還是有!」同樣來自一位武漢朋友。

武漢還有「窗簾連續劇」,還有各種愛心志願隊……愛讓人更強大,災難總會過去。一筆字就能傳遞美好,一封信就能驅散黑暗,一句話就能溫暖人世。見字如晤,久違的感動,從朋友圈擴散到每人心間。

相關焦點

  • 音樂劇《在遠方》發起「何處是遠方」寄信活動 重溫「見信如晤」舊...
    音樂劇《在遠方》發起「何處是遠方」寄信活動 重溫「見信如晤」舊時光 2020-09-04 16:26:11來源:光明網
  • 豆瓣9.4,神仙綜藝《見字如面》,五星好評,值得擁有!
    ——《見字如面》文丨舊故麻袋∨2020年的國產綜藝有點迷,騷操作、撕逼套路層出不窮。如今也只有《見字如面》第四季,能在這亂象叢生中給些安慰。《見字如面》第四季《見字如面》,國產綜藝中難得一見的「常青樹」,從第一季到第四季,平均分穩定在9分以上,做到了國產綜藝領域真正的高質量、高水準、高口碑。
  • 《見字如面》第四季直擊現實引發熱議
    截止目前,《見字如面》第四季豆瓣評分9.2,微博話題閱讀量達到7.4億人次,對流行文化的另類評論、對貧富差距的直面警示,引發幾百萬留言參與討論,踐行著這個節目輸送多元認知、激活獨立思考的立意初衷。《見字如面》總導演關正文解釋這封信說:「我們經常聽到的「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是個偽命題。只要城鄉、貧富的差距依舊存在,每個人的起跑線就必然被劃在了跑道不同的位置上。就算你起跑壓槍並且一騎絕塵,一路上看見的也可能都是別人的起跑線。這對生在城市不同家庭的孩子也是一樣。」  同期上線的很多偶像養成節目,構成了與《見字如面》的話題熱度競爭。
  • 【聚焦滿意度】見字如面,賓至如歸
    【聚焦滿意度】見字如面,賓至如歸 2020-10-13 1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明星讀信版「吐槽大會」《見字如面》第四季火力有點猛
    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為向抗疫期間被迫宅在家裡的億萬觀眾送去更多溫暖,年度高分綜藝《見字如面》第四季於3月16日正式上線。首期節目一改前三季溫婉感人的設定,開啟了「炮轟」式讀信,讓人眼前一亮。而其沒有任何廣告贊助的「裸奔」行為也受到觀眾點讚。
  • 「見字如面」對話故宮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施劍松)日前,由7名北京初中生在疫情期間發起的「拿起紙筆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走進故宮。9位學生代表再次向全市中小學生發出給故宮寫信的倡議:「讓我們實地探訪,線上相約,看古代建築,學歷史文化,遊文物展館。
  • 顏真卿,見字如面
    《祭侄文稿》《祭侄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全文269字(塗改30餘字),第一筆蘸墨後連寫53字,生動地反映了顏真卿當時行文的情緒起伏,情感傳神,痛徹心扉。常言道:「人如其字,字如其人。」顏真卿這個人,和他的字一樣,既正且直,猶如風雪中的巍巍古松,屹立不倒,貧賤不屈。
  • 三毛遺屬訴《見字如面》:合理使用邊界在哪丨文娛有說法
    電視節目《見字如面》第二季,嘉賓李立群朗讀了三毛的父親寫給三毛的一封書信,被三毛遺屬起訴至北京網際網路法院,法院於4月24日在線開庭審理了此案。在三毛遺屬看來,《見字如面》在使用書信時並未獲得著作權人的授權,並對書信內容進行了文字修改、刪除,並通過朗讀、錄製的方式錄成節目,因此劇組方侵害了作品的修改權、控制權、表演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並要求劇組方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以及賠償經濟損失5萬元及其他開庭的合理支出。
  • FROM北湖路、萬年西路 TO 老師,見字如面!
    FROM北湖路、萬年西路 TO 老師,見字如面!◎◎◎◎◎原標題:《FROM北湖路、萬年西路 TO 老師,見字如面!》 評論
  • 見字如面:醒來覺得甚是愛你
    都說字如其人,有些人明明長得很好看,字卻不與顏值成正比,這在我這個「字控」看來,是很減分的。從前的人,無論是記事、通信、批文都要用寫的,這字想要寫得不好看都難,畢竟,很多東西都是練出來的,剛開始的習字的時候無論寫得多麼歪歪扭扭,時間長了,寫得多了,也就正了。總覺得從前的情書很美,那一筆一划寫出來的文字,一字一句都是用心寫出來的情思。見字如面,願意花時間寫信給你的人,必定是愛你的人啊。
  • 「見字如面」讓傳統文化教育有了新路徑
    11月27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與故宮博物院、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在故宮博物院報告廳啟動。9位學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學生發出倡議:「期待我們一起,見字如面,對話故宮!」
  • 親,見字如面!看你這字是今天沒洗臉吧!
    古人書信,開篇常言,蘭兄,見字如面……現如今,兄弟好久不見,收到來信一封,看到如下字書,我想問問兄弟,見字如面,你這麼醜的字是今天沒洗臉吧,說實話不想見你的字,還是發微信吧……把自己的字寫好,不是去練書法
  • 《見字如面4》:以「藝文志」開篇,用詩心對應時代焦慮
    《見字如面》第四季,豆瓣評分9.3分,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7.5億,討論量過200萬,這就是文字所帶來的魅力。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立足中國,秉承多元化視角,展開全球化選信,挖掘更多元價值,探索更極致人性,引爆更廣泛熱議,盡現世道人心精神意蘊,這才是這個節目帶給我們的時代意義。
  • 北京邀請向全市中小學生拿起紙筆「見字如面·對話故宮」
    ……」 11月27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與故宮博物院、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在故宮博物院報告廳啟動。9位學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學生發出倡議:「期待我們一起,見字如面,對話故宮!」「角樓,好久沒去見你了……願你在永恆之中,不再感到孤獨。因為人來人往,雲捲雲舒,還會有很多個我,還會有很多個六百年,還會有很多以後的以後。」
  • 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文字通訊作品《見字如面23年》賞析
    「見字如面」常見於書信寫作,是因為什麼不能直接見面,只能「見字如面」,並且23年之久,設下疑問。 段落1:「全忠,2月14日,咱們一家三口站臺上見。」這是一本普通家庭日記本上的留言。這樣的日記一寫就是23年,用掉了12本日記本,留下6820多條隻言片語,長達24萬餘字。
  • 見信平安 見字安好
    見信平安 見字安好 2020-02-19 09: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在2020寫一封給「你」的情書…|見字如面|一起走過|是我_網易訂閱
    舉報   HI,親愛的  見字如面
  • 這個時代,我們在微信中「見字如面」
    《見字如面》這個節目火了,很多人評價說這檔節目是綜藝節目中難得的一股清流。的確,在這個焦躁而又喧囂的時代裡,我們難得能暫停忙碌的腳步,靜下心來去與一封封穿越時光的書信遇見。在以書信通訊的年代,見到一個人寫的字,仿佛就能勾勒出這個人的大致輪廓,或溫婉,或犀利,或中規中矩。
  • 《見字如面》第四季先導片「一個人的樂隊」上線
    中新網1月2日電 「我是菲利普,菲利普的眼睛」「我是菲利普,菲利普的肝」「我是菲利普,菲利普的腎」……日前,《見字如面》第四季上線了公益先導片,一名西南大學外教菲利普用器官跨國捐獻的故事溫暖到了網友,音樂人小柯現場讀捐贈者父親寫的一封信也令無數網友感動流淚
  • 川籍歌手吉傑流淚緬懷英雄堂弟《見字如面》第四季迎來熱血收官
    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近兩年,「佛系青年」被反覆討論,對於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年,失落、虛無、無力似乎成為一種生活的常態,而那些與之相反的積極詞彙:理想、激情、熱愛已漸行漸遠。在這樣的背景下,迎來本季收官之作的《見字如面》顯得格外有意義:節目以「熱血吟」為主題,選取了六封充盈著時代熱血的信件,忠臣義士、熱血青年、殉職緝毒警察、民族企業之光……時代不同,激情與勇氣卻是相通的。總導演關正文表示,這些奔湧的熱血,對於當代陷入失落和無意義感的年輕人,是一種慰藉,更是一種喚醒。「人民失去了一個好警察,而我,失去了一個親人,失去了一個生命裡最踏實最靠譜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