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農曆來說,時下正是正月,最近兩天,多地出現電閃雷鳴,雷聲轟隆,雨雪交加,甚至下起了冰雹,按照24節氣來劃分,當前正處於立春和雨水之間,還沒到驚蟄呢,怎麼天上就驚雷滾滾了呢?
農村俗語有說:「正月打雷土堌堆,二月打雷糞堌堆,三月打雷谷堌堆」,啥意思呢?
正月打雷土堌堆。這句話你要是問農村老人,估計都能講得繪聲繪色,過去都是土葬,土堌堆就是「墳頭」的意思,正月打雷則預示當年易出現疫情漫延,可能出現大規模的人群感染並死亡,墳頭激增之意。
二月打雷糞堌堆。二月打雷則預示這一年可能雨水會很充沛,莊稼和野草就會長得很茂盛,那麼莊稼就會有好的收成,人們與家裡養的牲畜就會有吃不完的口糧,飽食之後當然要拉出去,所以才會糞堌堆。
三月打雷谷堌堆。這個意思很明顯了,預示著好年景,當年風調雨順,糧谷堆成山。這裡的穀子一般指的是小麥,而三月正是小麥快速生長與抽穗的時期,三月打雷,雨水連連,這有利於小麥的收成。所以說三月打雷谷堌堆,是農民最希望遇到的年景了。
正月裡打雷,是否有科學依據呢?而在我國傳統文化裡,有這樣一個傳說:
我們都知道,農曆二月二為龍抬頭之日。四大龍王在正月初一去天庭過年後,正月十五在龍宮搞大慶,整個正月基本上處於慶賀之中。從二月二開始,龍王們正式上班工作,行雲布雨,滋潤大地蒼生萬物。
即從二月二之後,才能聽到隆隆的雷聲。如果正月聽到雷聲,說明人間大地發生了不太平的事情,龍王們不得不急匆匆由天宮趕回來提前工作,並且帶有怨氣,會遷怒於整年。因為打亂了龍王們的一貫正常工作秩序,所以這一年就很難保風調雨順了。
但事實上,果真如此嗎?古代之所以如此忌諱正月打雷,那是因為,正月的雷對農業帶來的影響是十分大的。在民間又有這樣的說法:「正月雷打雪,二月雨不歇;三月桃花水,四月幹開裂;正月雷聲發,大旱一百八。
按照自然界慣例,過了正月,農民才會正式春耕播種,農村才會慢慢忙碌起來。而眼下的正月,雷聲滾滾,則會造成氣溫驟降、冷熱空氣對流嚴重,再加上冷空氣的影響,天氣也比較反常,大風、大雨、打雷屢見不鮮。
所以,自古以來,農民靠天吃飯,為了能有個好收成,只能靠積累天氣經驗來指導農業生產,因此就有了正月打雷是一個災難年的說法。但現如今,這場橫跨神州大地20多個地區的轟鳴響雷,卻是瘟邪疫情中的送火雷,蕩魔除穢、力劈陰霾!萬眾期盼的疫情拐點近在咫尺,天佑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