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是什麼意思?漲知識了

2020-12-14 小小嬴政

農諺是人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中,通過對自然的深入觀察和思考,總結出來具有一定實踐指導意義的言語,所謂「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也是一句農業生產諺語,不過這涉及到農業生產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古代農業生產受到的天氣條件的影響幾乎是決定性的,風調雨順那自然五穀豐登,糧食的供給就有保證,人民生活和朝廷的發展就有保證,如果出現水旱災害,那對農業生產的破壞作用幾乎就是致命的,必然導致糧食減產甚至絕收,對當地人民的生活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正月裡也就是新春佳節期間,正是臘盡春回的時節,是天氣逐漸轉暖的時節,這個時候如果出現打雷的現象,那就說明節令不正常,春天是春風送暖,冰雪消融,萬物復甦的時候,這是一個生發的季節,而不是瘋長的季節。

如果這個時候打雷,說明天氣的回暖過猛,以至於直接從春季跨到了夏季,天地萬物還沒有從寒冬的凝滯中甦醒過來,就要投入火熱的夏季了,這對於動植物的生長都不利。

植物還在萌發階段還沒有長到足夠的強壯,就打雷了,把冬眠的動物都叫醒,結果這些沉睡了一個冬天,飢腸轆轆的動物走出冬眠的洞穴,發現大雪還沒有化盡,植物還正在萌發,沒有吃的食物,只好去啃食嫩草,這必然造成對這些植物生長的破壞,而那些食肉動物,則會因為食草動物太少和天氣太冷被凍餓而死。

農作物也會因為天氣轉暖的迅猛而受到影響,輕則糧食減產,重則顆粒無收。古代的朝廷救濟體系不完整,賑濟災民的制度不完善,一旦出現大的饑荒,往往就會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

而且很多饑荒都是伴隨著瘟疫等次生災害發生的,這樣的多重的災害相互疊加,對人類社會的危害就會成倍擴大,造成更多的人口死亡。

再加上古代封建社會歷來都有利用賑災的機會貪汙、私分、挪用賑災款物的陋習,朝廷下撥的極為有限的錢糧,也很難真正送到饑民手裡,即使送到了也是經過層層扒皮後所剩無幾的錢糧,更多的時候就是開粥廠,只是給饑民一頓吃不飽餓不死的稀粥,這些粥也是貪汙、盤剝之後的剩餘產品。

所以大饑荒往往造成人口的大量死亡,也就是所謂的人堆堆。

二月裡打雷就基本正常了,農曆的二月有兩個節氣,一個是驚蟄,一個是春分。驚蟄的意思就是把蟄伏的動物驚醒,讓它們走出冬眠的洞穴,開始一年的新生活。用什麼驚醒這些冬眠的動物呢?春雷,雷聲滾滾,把天地間冬眠的蟄伏的動物都驚醒,這時候草木已經長得很茂盛了,食草的、食肉的動物出來都有東西可吃,時節又進入了一個生機勃勃的嶄新輪迴。

這時候打雷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預示著這一年有個好的開頭,這一年大致就是風調雨順的一年,因為風調雨順所以糧食會豐收,豐收的糧食都一堆一堆的堆在麥場上,給人們帶來的是豐足生活。

相關焦點

  • 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啥意思?
    比如打雷這個問題吧,古時候人們對打雷的現象不太了解,甚至傳說是雷公爺在天上打雷,現在有的老人,還經常對小孩說這件事呢。其實打雷下雨,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哪有什麼雷公爺呀?學過自然的人都知道,當帶正電的雲和帶負電的雲相遇的時候,就會發生閃電現象,閃電的時候會發出一種強大的聲音,這種聲音就是我們聽到的打雷聲音。
  • 農村俗語:「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說的啥意思呢
    在我們的農村,對於天氣的變化尤其的敏感,大自然的發生的變化,在農村的俗語、老話之中都有很好的體現,這也是多年的經驗積累,所演變成為大眾所熟知的俗語,在農村被廣為的流傳,根據季節、節氣的交換,什麼季節就應該出現什麼樣的天氣變化,但也有會偶爾出現一些例外,這種不正常的天氣變化,也被村民認為對於整個年景有直接的影響
  • 風水先生告誡孫子:2020鼠年「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正月打雷好麼?
    風水先生告誡孫子:2020鼠年「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正月打雷好麼?
  • 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驚蟄前打雷好不好?
    提要: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啥意思?驚蟄前打雷好不好?一般驚蟄前後都會打雷,把蟄伏在地下、山洞裡或水中等動物驚醒,因此被叫做驚蟄的節氣。關於驚蟄的農村俗語有很多,例如「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麥堆堆」,這些俗語從字面來說,這是在說氣候反常,農業會失收,糧食會貴,要早作準備,做好田,免得饑荒無糧有難。
  • 俗語「正月雷土堆堆,二月雷麥堆堆,三月雷糞堆堆」,啥意思?
    再比如說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就告訴了我們,二婚的夫妻可能會因為前夫或者子女的問題有所矛盾,關係比較緊張,而頭婚夫妻的感情基礎比較的牢靠,早就把對方當成了家人。前段時間,而前段時間就聽到村裡老人說到一則特有意思的俗語,「正月雷土堆堆,二月雷麥堆堆,三月雷糞堆堆」,這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咱們就來探討探討。
  • 農村老話講「正月打雷墳堆堆,二月打雷谷堆堆」,是什麼原因?
    正是農曆和一月和二月交接的日子裡,按說不應該出現打雷的現象,對此村裡的老人講,「正月打雷墳堆堆,二月打雷谷堆堆」,今年的年頭不好呀,應該多做一些準備。那么正月打雷和二月打雷到底意味著什麼呢?在過去,人們對於閃電有著盲目的崇拜,若不是正常的時節打雷,總以為有著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正月裡打雷預示著和節氣不符合,很容易影響莊稼的生長。
  • 「正月打雷土谷堆,二月打雷墳堆堆」這句農村俗語說的是什麼呢?
    對於農民來說,其實對於天氣的變化都會非常的敏感,可以說看到什麼風吹草動,都會去想這個天氣會有怎樣的變化,所以在農村有著不少關於天氣的俗語,通過這些俗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預估天氣是怎樣變化的,因此做好準備。
  • 農村俗語:「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今天正月二十一,時間飛馳,我們馬上就要告別正月,迎接二月的到來,二月二龍抬頭之後的天氣,會變得越來越暖和,這一天也是理髮最多的,大家都愛在這一天剃頭,美名其曰:「剃龍頭、交好運」,在一些農村地區,對於正月、二月打雷,是有很多種的說法的,這也跟地域不同所產生的俗語,像北方地區由於地理環境形成的環境氣候
  • 正月天氣驟變,俗語「正月雷打雪,大旱一百八」「正月打雷,墳谷堆」啥意思?
    導讀:正月天氣驟變,俗語「正月雷打雪,大旱一百八」「正月打雷,墳谷堆」啥意思?乾旱嗎?現在很多人還沒有起床吧,難得的還在正月過年氣氛中還有很多人沒有外出開工,前天晚上很多地方下雪了,下雨了,關鍵還打雷閃電了,氣溫驟降,很多人還躲在被窩裡不想起床,天冷的心理作用。
  • 農村俗語「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都知道,農村流傳著很多俗語,在今天看來似乎大家都不在意,認為沒有什麼道理可言,是迷信,但卻是老一輩人的經驗所得,不能完全相信,但也不能完全不信。今年我們就來看看農村俗語「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什麼意思,包含著哪些道理。
  • 5日迎驚蟄,俗語「驚蟄不下雨,今年要餓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驚蟄節氣就要到了,那大家可有聽過俗語「驚蟄不下雨,今年要餓死」這樣一句老俗語呢?它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在驚蟄節氣下雨才好嗎?我們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它前面是雨水,後面則是春分節氣。當太陽運行到黃經345°時就迎來了驚蟄。
  • 農村老人說:「正月雷打雪,二月雨不歇」,正月裡打雷,年景好嗎
    農村俗語有說:「正月打雷土堌堆,二月打雷糞堌堆,三月打雷谷堌堆」,啥意思呢?正月打雷土堌堆。這句話你要是問農村老人,估計都能講得繪聲繪色,過去都是土葬,土堌堆就是「墳頭」的意思,正月打雷則預示當年易出現疫情漫延,可能出現大規模的人群感染並死亡,墳頭激增之意。
  • 農村俗語:「雷打正月節,二月雨不歇」,啥意思?今年年景怎樣?
    農村俗語:「雷打正月節,二月雨不歇」,啥意思?今年年景怎樣?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東西往往能發揮大作用,就拿天氣預報來說,智慧型手機沒普及前很多人每天七點半準時鎖定央視一套,為的就是看看這幾天的天氣如何。不過古代人可不知道這打雷的原理,所以他們才常將這種現象與時運聯繫在一起。「雷打正月節,二月雨不歇」,說的就是正月裡打雷的反常現象,古人認為如果正月就打雷那麼二月肯定會接連下雨。因為打雷下雨這是龍王爺的工作,而二月二才「龍抬頭」,正月裡龍王們也需要休假。一旦正月打雷了,說明人世間不太平,要發生大災難,龍王爺不得不提前上班行雲布雨。
  • 「撫典識慧」由「正月打雷人骨堆」說起
    今年黃曆正月期間眾多地區,幾乎是不約而同地電閃雷鳴,多地甚至下起了冰雹。這在傳統文化中,是什麼天象預兆呢?圖為清焦秉貞《耕織圖》中原有諺語講:「正月打雷人骨堆(也稱土谷堆),二月打雷糞谷堆,三月打雷麥谷堆。」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正月要是打了雷,莊稼地裡都是賊」,這句話啥意思呢?
    要說起這個在農村裡,什麼是文化?估計很多都會說,農村的俗語就是一種文化,沒錯,農村的俗語並不是即興的詩詞,而且一種文化,一種歷經了滄桑和歷史的文化底蘊,那麼對於農村來說,幾乎每個農民都是說上幾句朗朗上口的俗語,畢竟生活在農村裡,俗語也是伴著我們的成長,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個俗語,「正月要是打了雷,莊稼地裡都是賊」,那麼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正月打雷有何講究?
    正月打雷有何講究?全國多地迎來降雪降溫,而南方地區更是迎來罕見的雷暴天氣。這可是正月啊!正月裡電閃雷鳴是極為罕見的。本想著春暖花開,氣溫上升有利於抑制病毒的傳播,卻沒想到武漢等多個疫區電閃雷鳴,多地還出現暴雨和冰雹等自然災害。正月裡打雷很不正常,古人的智慧早就總結了幾句關於打雷的俗語。
  • 「正月打雷,墳谷堆」,這句民俗說的是什麼意思?
    「正月打雷,墳谷堆」,相信看到「墳谷堆」這三個字,大家就都知道正月裡打雷並不是什麼好事了。這是民間的一種俗語,也就是說只要正月裡出現了打雷的現象,那麼,這一年就會發生不好的事情。為何說正月打雷,會影響收穫呢?原因就是正月的時候,都是立春的節氣,在立春的時候,相對來說晴天才是一個好的開始。民間俗語還有這種說法「立春晴,一春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春爭日,夏爭時,一年大事不宜遲……」總之,都說是立春的期間,只有晴天這一年才是風調雨順的。
  • 農村有句俗話叫「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什麼意思?你怎麼看?
    農民在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漫長歲月中,根據物候、氣候與自然現象之間可能存在的關係,總結出來的一些話語,也就是俗語的雛形。農村流傳有這樣一句俗話「正月打雷,遍地出賊」,是不是感覺特別押韻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透過字面理解,我們也就八九不離十的知曉其中含義:正月裡要是打雷下雨的話,那麼這一年當中可能會盜賊特別猖獗。是不是感覺無釐頭?其實話中隱含的意思就是正月天氣不好,農作物種植就比較困難,青黃不接,產量也低,很多人為了填飽肚子就幹起了偷雞摸狗的事。這句俗語有沒有道理呢?肯定是沒有道理的。
  • 農村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很高興與您相識——小哥兒與你聊,農村俗語「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做田」在一年中,「驚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節點。都說「一年之季在於春」而什麼時候才算得上真正意義上,萬物復甦「春天」的開始呢?我國古人依據經驗告知,這一日即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
  • 俗語:「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啥意思?你見過冬天打雷嗎?
    導語:俗語:「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啥意思?你見過冬天打雷嗎?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農老一輩人常常說的「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