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越民族史研究會第十九次年會暨成立四十周年紀念研討會 ——閉幕式會議紀要

2021-02-13 小沈的文保專業與博物館遊記

百越民族史研究會第十九次年會暨成立四十周年紀念研討會

——閉幕式會議紀要(2020/11/15)

會議時間:16:00-17:30

會議地點:樂乎新樓2號樓2層學海廳

會議參加人:百越民族史研究會第十九次年會暨成立四十周年紀念研討會參會人員

會議流程:黃向春老師主持會議——1組組長樓建龍老師報告討論情況——2組組長劉瑞報老師告討論情況——藍達居副會長總結閉幕

會議主持:黃向春

 

會議內容:閉幕式的會議紀要如下:

一、黃向春老師主持會議

黃向春:

各位與會的專家學者,本次百越民族史研究會第十九次年會暨成立四十周年紀念研討會經過兩天緊張、緊湊、熱烈的學術的研討、參觀考察,正式的議程已全部結束,接下來有一個簡短的閉幕式。閉幕式有兩項內容,一項是請兩個小組的組長來報告一下兩個小組各自的研討情況,第二項是請副會長鄭君雷教授來對這次會議進行總結。

首先我們進入第一個環節,有請兩個小組的組長來報告一下兩個小組的討論情況。首先我們有請第一組的組長,福建省博物院的樓建龍研究員。

(總結:黃向春老師作為主持人介紹了本次年會的基本進展情況,並對閉幕式流程做了簡單介紹,分別為兩小組組長樓建龍老師與劉瑞老師的代表發言及副會長鄭君雷的總結閉幕。)

二、1組組長樓建龍老師報告討論情況

樓建龍:

我代表第一組成員對大會做一個總結,主要將第一組匯報人的匯報內容做一個報告。第一組匯報人一共十七位,其中三位為線上匯報。十七位報告人中其中三位為科技考古方面的主要來自復旦大學的三位老師,此外十四位報告人主要涉及百越的南方、東南等地區。從論文的發表和論者的闡釋來說,理論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能夠結合整個的當地的考古發現,對族群和當時人群的互動做比較深入的剖析,這也是本次大會中的一個亮點。對百越南方民族、族群分析上有很多切合實際的闡釋和發現。

從報告者來說,第一個是暨南大學的郭明建老師,他是把良渚這邊的分成三個地方,主要是以良渚、福泉山和寺墩三個地區來作一個比較分析,探討了良渚當時階段整體形成的跡象。

浙江考古所的閆凱凱老師把錢山漾遺址的第三期遺存,因為錢山漾遺址前兩期遺存較早,第三期遺存之後主要為向馬橋文化過渡的,第三期遺存裡做了一個細分,分為四期,並做了一個排比的分析。對後馬橋文化做了一個更細緻的說明,從而也把年代和後期的印紋硬陶和越文化因素進行銜接。

廈門大學的張聞捷老師主要分析安吉八畝墩越墓所見禮制禮器,也做了分段,自己提出見解,認為屬於春秋晚期的早段時期,將越式和非越式的禮器做了一個排比。

社科院研究院秦超超同學的論文是環太湖地區與中原地區的考古學文化交流,用了很多詳實的材料,從古文化交流主要分為四個方面對中原地區的文化和東南地區環太湖的錢山漾、廣富林、馬橋文化做了一個對比分析,從中提出人群遷徙和經濟交往的主張,分為三次交流。

湖南考古所的高成林副所長從湖南炭河裡文化分布範圍,從出土銅器看炭河裡文化分布範圍,同時也把炭河裡文化的跟周邊省份的中原的和其他的文化做了一個對比,說明了當時文化之間的交流。

寧波文化遺產研究院的雷少介紹了寧波翠屏山丘陵東南麓商周時期聚落群,做了細緻的分析,根據時空框架對寧紹平原的遺址做了商周時期考古學文化完整的序列說明。

社科院考古所的唐錦瓊老師,主要針對江西的清江盆地的各個考古發現對清江盆地的重要性做了時空上的分析,主要指出清江盆地正好是處於當時的十字路口,即贛江等三江交匯的地區,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聚落群,從歷史上幾個重要的遺址,如拾年山遺址、樊城堆、吳城等遺址,做了一個排比。

桂林市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中心的周有光老師探討了靈渠的開鑿及其對秦漢時期桂北與中原的交流融合,重點闡釋其當時所處的湘桂走廊的重要性,也從當時的郡縣設置、城池的形制、墓葬、經濟文化的各個方面對靈渠的重要性及起到的歷史作用做了系統的闡述。

閩江學院黃運明老師的材料也很細緻,之前這方面工作做的也比較多,他的題目為早期印紋陶的發生和發展——以閩江流域為例,將硬紋陶按閩北、閩西、福州,三個範圍對起源、產生、發展結合測年的數據做了一個非常系統的說明,也對福建硬紋陶發生和發展提出了一個質疑的簡介。

我(樓建龍老師)做的一個題目的話是考古學視野下的閩越國都城說,主要結合考古數據,對閩越國可能的幾個位置提出了推論。

株洲市博物館文國勳老師題目為東周時期湘贛地區越人的鐵器使用,觀點為受楚人影響,湘贛地區土著越人在商代晚期的時候從青銅生產工具開始過渡到鐵器的使用階段,將鐵器劃分成為春秋晚期、戰國早期、戰國中晚期三個使用階段。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尚如春老師題目為東周時期江漢淮地區楚墓所見越文化因素探析,主要論述越文化因素在楚地的出現和發展時間,主要說明越文化對楚地的形制上的影響,也說明了越文化對楚文化,和楚文化對越文化的相互之間的交融的影響,影響方面是不一樣的,論者認為楚文化和越文化主要影響在禮制方面,越文化對楚文化主要影響在技術性和實用性工具上。

閩江學院楊琮院長題目為閩越族群的來源以及相關問題的探討,主要是對福建早期閩越族群的由來,結合文獻做了說明和推斷,提出了東張文化的概念,認為在距今4300—3500年間的東張文化可以代表閩越形成初期、早期的文化形成面貌。

廈門大學的付琳老師和張曉坤老師做的論文是早期「南越」與南越國遺存的分析,將南越國和南越國之前的南越文化都做了分析,把南越這個地區分成了前後兩個時期,把南越國的遺存也做了系統的說明,主要說明前後文化的延續。

另外三個科技考古方面的主要是復旦大學的文少卿、杜盼新、生膨菲三位老師,主要是從古DNA技術測試和染色體的分析和植物考古方面對東南地區包括福建的文化面貌進行分析。

文少卿是對寧波古人,杜盼新是對福建大米由來,生膨菲是對稻作農業演化和進程做了技術上的測試,數據詳實,對以後的研究提供了支撐,手段上提供了可行性的說明,現在說明至少從百越研究來說,手段會越來越多,考古依據也會越來越詳實,也有助於百越考古成果的出現和發展。

(總結:樓建龍老師對於第一組的參會成員研究內容進行了簡介,並分項介紹了參會成員的研究觀點和成果。)

黃向春:

謝謝樓建龍研究員,下面有請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的劉瑞研究員給我們報告一下第二組討論情況。

三、2組組長劉瑞老師報告討論情況

各位大佬的發言照(超想買中長焦手機鏡頭!)

劉瑞:

尊敬的高會長,鄭老師和各位參會代表,非常高興有給大家服務的機會,我代表第二組來介紹一下我們組討論的情況,第二組一共有十七位學者,其中兩位是線上學者,進行了熱烈的匯報,一共分為三場,大體上來說基本上有考古學者、歷史語言學、民族學學者、人類學者,多方面組成的,討論方向比較寬廣,根據前後順序給大家敘述一下有關的大家的意見。

首先是我(劉瑞老師)的分析,我從廣西草鞋山漢城是東漢合浦郡城,大浪古城是越城進行分析。

高逸凡博士用語言學的方法討論了「朱方」和「丹徒」這兩個非常有名地點的來源,分別意為「主管岸防之官」和「控扼河川之城關」,相當於後來的「鎮江」一脈,對很多文獻詞彙進行了解釋,對氮的來源提出了有趣的結論。

來自上海大學的謝雨環同學從清華簡《越公其事》人物形象異構說起,討論了吳越史事的不同書寫,特別是「語」類文獻的形成與現在看到的不同,提出差異性過程。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的齊韶花博士關注到春秋之後的越文化中存在著北來的「夷」文化的現象,注意到了《左傳》十九年的記述,指出探討了最晚交界地帶。

來自蘇州考古的牛煜龍同志梳理了文獻中楚越的發展過程,越應該來源於馬橋文化。從楚國的歷史與先楚文化、越國歷史和越族的起源、楚越同源說對楚越聯盟的幹擾等幾個方面來辨析楚越聯盟說。

第一場由王獻軍老師主持,第二場是由楊國梅和齊韶花老師主持。

首先是廈門大學藍達居先生通過線上的形式對福建齋嫲婦女信仰習俗進行了敘述。

之後第三軍醫大學的翟建才老師分析了古越人的圖騰文化,指出其中龍圖騰華夏大家庭共有的主圖騰,有崇高的歷史意義。

上海博物館的張經緯指出結合構造地理學知識,對百越文化的源頭和變遷過程進行分析,認為來自於藏南,之後從藏北逐步進入華南,是大開腦洞的想法。

中山大學黃瑜討論了清代都柳江侗苗的「婚俗改革」為中心,「侗苗」風俗的變化以及文化構成之間的認識。

西南政法大學的趙婧暘討論了畲族盤瓠文化的價值和創新與轉化有關過程。

安徽大學歷史系的胡平平老師討論了楚、越文化融合的問題,文章與牛煜龍的文章都提出了非常有意思的關於楚越的觀點。胡平平老師強調了墓葬的時代,對於重新認識舊的考古資料做了很好的範例,可能隨著考古資料的增多,我們的認識也會產生變化。

第三場是由黃向春和徐堅老師主持的報告,共五位學者。

首先是閩江學院薛菁教授以閩都文化之海洋性為例,分析了閩都文化流變。指出閩都文化海洋性主要表現在強大的對外貿易、先進的造船技術和悠久的海外移民。對於閩都文化的海洋性特質,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海南師範大學的王獻軍教授從黎族地區的自然災害及其防禦方法來說進行探討,因為黎族的文獻很少,所以主要依據是基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民族調查時期資料,做了一些分析。

上海大學孟鑫同學的越王勾踐遷都琅琊事新論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孟鑫同學是本科四年級,我們第三組有本科、有碩士、有博士、有教授、有副教授,年齡少長雲集,體現了百越文化的包容和這一學科會長久發展的歷史勢頭。

來自廣西藝術學院的平鋒老師通過線上形式對橫村坳瑤盤王節進行了調查。盤王節雖然具備神聖性,但已處在文旅融合。在文旅融合、儀式展演與文化共生的多重目的下,成為基於生計的文化特徵,跟表演差不了多少,已完全脫離對祖先的敬意的概念。

來自中國僚學研究中心的戴國偉先生對於隋譙國夫人冼夫人家族歷史作為為例分析了高涼俚僚人對國家、民族的社會、文明進步的歷史擔當和貢獻。

我們這一組的講述人一共十七位,來的角度很多,共同感覺是多學科參與,作為考古學者,我第二次有幸參加會議,在會議中可以感到大家對考古的重視,考古學不能報導天下,百越研究一樣,也要多學科跨領域推進。

(總結:劉瑞老師對於第一組的參會成員研究內容進行了簡介,並分項介紹了參會成員的研究觀點和成果。)

四、鄭君雷副會長總結閉幕

鄭君雷:

各位代表下午好!會議的舉辦方委託我做一個大會總結,原來的藍達居副會長沒有過來。我簡單拉了個提綱,經過兩天短暫、非常緊張、非常充實的活動,本次百越民族史研究會第十九次年會暨成立四十周年紀念研討會順利的結束了。本次出席會議的學者包括線上線下大約有70名。

第一個層面,本次會議的召開有兩個大的背景。

一個背景是適逢學會成立四十周年。40年來,百越民族史研究會帶領廣大會員及參會人員在相關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研究成果。一屆屆一代代的學者會員跟著學會共同成長,見證了我們學會的發展。在南方很多高校、博物館、科研機構,有很多學者參與到了研究會中。尤其是林華東先生作為參加了第一屆年會的前輩學者,又參加了此次會議的象徵背景。又一個背景是進入秋冬以來,大家感覺到上半年的疫情本來是比較和緩的。但天氣冷了有點小反彈。學會本身也是比較猶豫,還是高蒙河會長當機立斷,決定按期召開。雖然到會的代表比預期少了一些,但由於採用了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實際上我們的會議仍然是保質保量。實際上某種意義講,這種線上會議線上線下結合起來的方式,某種程度上調節了我們會議的節奏和氣氛,我們的效果沒有受到影響。

此外,有一個更大的時代背景。10月30號,中央政治局召開的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考古學做了一個講話,講的是考古學,他的大的背景站在了是文化自信上,站在民族團結的高度上,他強調了考古學。百越民族史研究會這個學會,不僅僅是考古學,簡單發言之前我看了一下門口就是上海大學做的這個宣傳牌上講的很清楚,對多元化格局和民族多元融合的過程都是有影響的。多年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百越年會四年的成就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這個內容,這是非常值得自豪和驕傲的,在這個背景下召開這次年會特別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個層面,作為總結,是就我們這個會議本身的學術研究。

我們這個會議的主題呢叫做百越民族史研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會議的論文充分的反應了這個主題。關於大會的主題報告,學會及其會議的成員有一個非常精彩的總結,並發布在了公眾號上,同事同行都在轉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上午和下午的兩組,樓建龍老師和劉瑞老師都做了非常精彩的總結。通過拿到手裡的文集來看,論文分了幾個大的板塊,代表了百越民族史大體關心的內容。分別為回顧與展望、百越考古新發現、新技術·新方法、越地史論、區域文明,最後一部分是綜論。論文集大體反映了認識研究所關注的新進展、熱點的話題以及舊的話題的新材料利用,會議特點為年輕人多,帶來的新啟發多。論文內容前面已做過總結,便不再重複。

下一個層面,講到過去,現在和未來,探討一下學會下一步如何發展。

經過40年的發展,學會事實上已經成為了一個以百越民族史為核心,在歷史學、考古學、民族學、人類學等領域有重要影響力的一個學術團體。有很大的顯示度。跟前面的會議進行比較,從會議代表的構成上,我們感受到了一點。第一次是在中山大學,北方來的代表比以前多。過去參加的南方的代表多,此次年會中,來自北方的代表有所增多。北方的科研機構、高校對協會產生興趣。百越民族史作為中國民族史,在更廣闊的領域內有學術領域,這也是學會影響力越來越重要的一個體現。昨天和高老師王老師探討過這個話題,除了年會堅持舉辦下去,年會要機動靈活的多組織學術活動,帶動廣大會員投身到研究領域,尤其為年輕人搭建學術平臺。作為學會的會員也要促進學會的推動,有意識的宣傳學會,關注百越民族史公眾號。同劉瑞老師講的一樣,要加強多領域的研究,尤其是文化史、社會史相關的研究。一方面百越史融合考古學傳統發揚光大,另一方面有意識擴展民族學、人類學、語言學、地理學,多學科交叉,包括考古學內容。另一個感受,上海作為會議地點,世界大都市,我們也要靠近時代脈搏,把研究史的學術價值、歷史價值、社會價值,以及百越研究發揮它的現代意義、現代社會建設做出貢獻。

最後,為會議的組織者、操勞者,尤其是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致敬。最後,本次百越民族史研究會第十九次年會暨成立四十周年紀念研討會閉幕。

(總結:鄭君雷副會從三個層面對本次會議做出總結並發表了對學會未來的展望,從會議召開的背景到學會本身的內容,最後到學會下一步的發展,做出了總結和展望。)

四、黃向春老師主持會議

黃向春:

我們現在登記會員以參會人員為準,一次及以上便算作會員,共490多人。感謝大家的參與並期待各位學者繼續參與協會活動,發展傳承,期盼更多年輕學者的參與。正式宣布百越民族史研究會第十九次年會暨成立四十周年紀念研討會閉幕。祝大家工作順利,謝謝。

 

 文後:作為志願者的小沈和小夥伴、老師還有隻在書上見過的高蒙河老師合影了!在上海大學的研究生學習莫名變成了追星大會哈哈哈哈~

 

相關焦點

  • 薪火相傳:百越民族史研究會第十九次年會暨成立四十周年紀念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1980年,在黃現璠、梁釗韜、陳國強等老一輩學者的努力下,百越民族史研究會在廈門成立,至今已經走過了四十個春秋。為慶祝研究會四十華誕,進一步推進百越民族史的研究,11月14日,由百越民族史研究會和上海大學主辦,上海大學文學院承辦的「百越民族史研究會第十九次年會暨成立四十周年紀念研討會」在上海大學寶山校區召開。
  • 中國工人歷史與現狀研究會2020年年會在北京舉行
    中國工人歷史與現狀研究會2020年年會暨紀念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95周年學術研討會28日在北京舉行。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 餘湛奕)中國工人歷史與現狀研究會2020年年會暨紀念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95周年學術研討會28日在北京舉行。本屆年會由中國工人歷史與現狀研究會主辦、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承辦,主題是「新時代、新徵程、新作為——紀念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95周年」。
  • 中國工人歷史與現狀研究會2020年年會暨紀念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95...
    工人日報客戶端11月30日電 11月28日,由中國工人歷史與現狀研究會主辦、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承辦的中國工人歷史與現狀研究會2020年年會暨紀念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95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中國勞動關係學院舉行。
  • ...民法典暨九民會議紀要新規對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司法裁判影響研討會
    8月14日下午,由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主辦,民四庭承辦,河南省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民法學研究會以及河南省律師協會共同協辦的民法典暨九民會議紀要新規對建設工程合同糾紛司法裁判影響研討會在省法院召開。省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郭保振,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迴法庭主審法官謝勇,河南省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田土城,破產法學研究會會長、經濟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婁丙錄,河南省律師協會副會長趙劍英以及來自省內部分高校民商法領域的專家學者、建設工程領域有著豐富實務經驗的律師和省法院專業法官參加了研討。會議由省法院民四庭庭長周志剛主持。
  • 湖南省立法研究會召開2020年年會
    12月12日,第六次地方立法理論研討會暨湖南省立法研究會2020年年會在長沙召開。紅網時刻12月12日訊(記者 吳公然 通訊員 李敏)12月12日,第六次地方立法理論研討會暨湖南省立法研究會2020年年會在長沙召開。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總工會主席周農出席會議並講話。
  • 高等教育研究院成立四十周年暨高等教育學體系研究研討會順利舉辦
    高等教育研究院成立四十周年暨高等教育學體系研究研討會順利舉辦 2020-12-24 2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注】固安縣舉辦「丹青守道」紀念中國畫學研究會成立一百周年...
    【關注】固安縣舉辦「丹青守道」紀念中國畫學研究會成立一百周年主題活動 2020-12-08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紀念陳門五傑暨陳寅恪誕辰13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修水開幕
    本臺訊 (九江廣電全媒體記者 梅傑 修水臺 阮皇勇)11月21日上午,紀念義寧陳門五傑暨陳寅恪誕辰13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修水縣開幕。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黎隆武、省委網信辦副主任郭力根、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黃小蓉,市領導潘熙寧、孫朝輝、嚴盛平出席。
  • 中國蘇聯東歐史研究會2020年學術年會開幕
    中國蘇聯東歐史研究會2020年學術年會現場 本網記者 崔蕊滿/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崔蕊滿)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和列寧誕辰150周年,回顧、總結研究會發展歷程,提升中國蘇聯東歐史研究的學術水平,2020年9月19日,中國蘇聯東歐史研究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聯合主辦的中國蘇聯東歐史研究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中國歷史研究院開幕。
  • 鳳凰城旅遊文化研究會年會暨研學旅行研討會順利召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許洪勝 通訊員 趙文琪 東營報導  1月8日,鳳凰城旅遊文化研究會年會暨研學旅行研討會在利津縣文化藝術中心舉行
  • 薪火相傳 繼往開來 ——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慶典暨學術研討會側記
    薪火相傳  繼往開來——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慶典暨學術研討會側記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建立於1978年,今年恰逢建所四十周年。為了總結中大東南亞研究的學術傳統,繼續發揚老一輩的優良學風,東南亞研究所籌備舉辦建所四十周年慶典暨學術研討會,邀請前輩學人、校友、校外同行參與,得到他們的積極響應。        2018年12月1日上午,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慶典暨學術研討會在廣州中山大學南校區小禮堂隆重舉行。
  • 上海市法學會智慧財產權法研究會2020年年會暨民法典時代的智慧財產權...
    上海市法學會智慧財產權法研究會2020年年會暨民法典時代的智慧財產權立法與司法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來源:同濟大學上海國際智慧財產權學院   時間:
  • 重磅|慶祝中國政治學會成立四十周年暨新時代中國政治學發展學術...
    慶祝中國政治學會成立四十周年暨新時代中國政治學發展學術研討會基本信息時間:2020年12月5日(星期六)上午(09:00-12:00)中國政治學會承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第一單元:中國政治學會成立四十周年慶祝大會
  • 紀念中國畫學研究會成立一百周年主題活動在固安舉行
    為弘揚中國民族傳統文化藝術,促進中國當代書畫藝術的交流與發展,由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和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共同主辦,中共固安縣委宣傳部承辦的紀念中國畫學研究會成立一百周年主題活動於2020年12月5日在劉凌滄郭慕熙藝術館隆重舉行
  • 南開大學法學院召開全國行政法年會承辦總結會暨大型學術活動組織...
    (通訊員 魏玉潔)2020年11月4日,南開大學法學院召開全國行政法年會承辦總結會暨大型學術活動組織的思考與展望研討會,此次會議是對10月24日至25日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20年年會(以下簡稱「年會」)承辦工作的總結
  • 江蘇省法學會犯罪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理論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江蘇省法學會犯罪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理論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發布時間:2020-10-28 07:47 星期三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 慶祝中國政治學會成立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大會頒發首屆中國政治學會青年政治學優秀成果獎 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5日電 (李京澤 黃鈺欽)由中國政治學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承辦的「慶祝中國政治學會成立四十周年暨新時代中國政治學發展學術研討會
  • 中國生產力學會成立40周年座談會暨中國企業創新論壇在京舉行
    40周年座談會暨中國企業創新論壇2020年年會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行。(右三)出席中國生產力學會成立40周年座談會暨中國企業創新論壇2020年年會。40周年座談會暨中國企業創新論壇2020年年會在北京友誼賓館隆重舉行。
  • 中國新聞學百年暨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
    2018年11月24日,中國新聞學百年暨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中國記協主席張研農,原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柳斌杰,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方漢奇等出席會議。
  • 中國高等院校市場學研究會2020教學年會暨營銷學科發展論壇順利...
    如何加強師資力量在市場營銷教學中的作用2020年12月11日,「中國高等院校市場學研究會2020教學年會暨營銷學科發展論壇」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文泉樓北506會議室舉行。本次會議主題是「後疫情下市場營銷教學:產教融合與實踐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