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畢節市黔西縣觀音洞鎮政府出發,沿著山路一直往下,汽車在林間穿梭半個多小時後,停在六衝河畔的觀音洞鎮石林村。六衝河水聲潺潺,石林村清幽靜謐,美妙的山村氣息讓人心曠神怡。然而,相比石林村的「靜」,記者更加驚訝這個村子的「淨」。
觀音洞鎮石林村
這個躲在深山的村子,青山環繞,民居坐落於山間,水泥路乾乾淨淨,無一點白色垃圾,道路上沒有亂堆亂放的跡象,垃圾車駛出村子,騰空了村裡的垃圾桶。
這樣的景象讓人難以想到,不久前的石林村,還是另一番景象。
「道路上堆放著水泥沙子,村民們房前屋後亂倒垃圾。」石林村脫貧攻堅大隊長王甫說,為了進行衛生治理,村裡每年還得都要花去不少錢。
「村裡不是有保潔員嗎?」
「光靠保潔員不行,保潔員打掃得再乾淨,大家不愛惜也不管用。」王甫說,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得把大伙兒都發動起來,才能打造出一個乾淨美麗的鄉村。按照這樣的思路,石林村兩委努力調動村民們的積極性,提高村民衛生意識。2019年來,村裡通過院壩會、板凳會等方式不斷進行宣傳,更是通過實物獎勵的方式鼓勵大家。有了激勵機制,村民們的意識得到提高,村裡環境衛生開始有所改觀。但效果還是不太明顯。
觀音洞鎮石林村乾淨整潔的通村路
鄉村振興,環境治理是重頭戲。為了進一步做好環境衛生整治,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今年3月,黔西縣實施「三個一元」鄉村環境衛生整治措施。有了政策支持,石林村環境衛生整治的局面,實現了徹底改變。
「三個一元」:每月每戶籌集1元錢,村鎮兩級各配套1元錢作為衛生獎勵基金。衛生每周一檢查,每月一評比,做得差的責令整改,做得好的選出「十星文明」農戶進行獎勵。由於前期宣傳到位,石林村「三元錢工程」實施起來很順利,村民們積極性很高,有的村民一下子交了幾個月的錢。
「1元錢雖不多,但是大家交了錢,代表著就參與到衛生整治中了,要一起整治、共同維護,對激發大家的環境意識有很好的作用。還為環境衛生工作提供了經費保障。」王甫說,「三元錢」的目的就是要讓大家把「公家事」變成「自家事」,人人出力,共同建設美麗鄉村。
石林村11組的趙大妹是村裡的保潔員,村裡衛生變好了,她的工作也變輕鬆了。「早上下地幹活前掃一次主幹道,回來幾乎看不到啥髒的東西,大家都不亂扔了,路上有垃圾,大家都會主動撿。」長期打掃村裡的衛生,看到如今村子的變化,趙大妹很是欣喜。
新慶村村民劉萬元在打掃自家的「幸福小院」
通過評比,觀音洞鎮新慶村劉萬元家被評為「十星文明」農戶,不僅獲得了瓢盆、垃圾桶等實物獎勵,還在村委會公示欄進行公開表揚。劉老說,得到表揚是件光榮的事,但更重要的是環境衛生變好了,日子過起也開心。
小小「三元錢」,散發大能量。通過全面實施「三元錢」工程,觀音洞鎮各村環境衛生不斷改善。村民們的自覺性提升了,村子的「顏值」也提高了。目前,黔西縣已在全縣推開「三元錢」工程,美麗鄉村越扮越「靚」。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翟培聲
編輯 顧野靈
編審 李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