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黔西:「三元錢」扮靚美麗鄉村

2020-12-26 天眼新聞

從畢節市黔西縣觀音洞鎮政府出發,沿著山路一直往下,汽車在林間穿梭半個多小時後,停在六衝河畔的觀音洞鎮石林村。六衝河水聲潺潺,石林村清幽靜謐,美妙的山村氣息讓人心曠神怡。然而,相比石林村的「靜」,記者更加驚訝這個村子的「淨」。

觀音洞鎮石林村

這個躲在深山的村子,青山環繞,民居坐落於山間,水泥路乾乾淨淨,無一點白色垃圾,道路上沒有亂堆亂放的跡象,垃圾車駛出村子,騰空了村裡的垃圾桶。

這樣的景象讓人難以想到,不久前的石林村,還是另一番景象。

「道路上堆放著水泥沙子,村民們房前屋後亂倒垃圾。」石林村脫貧攻堅大隊長王甫說,為了進行衛生治理,村裡每年還得都要花去不少錢。

「村裡不是有保潔員嗎?」

「光靠保潔員不行,保潔員打掃得再乾淨,大家不愛惜也不管用。」王甫說,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得把大伙兒都發動起來,才能打造出一個乾淨美麗的鄉村。按照這樣的思路,石林村兩委努力調動村民們的積極性,提高村民衛生意識。2019年來,村裡通過院壩會、板凳會等方式不斷進行宣傳,更是通過實物獎勵的方式鼓勵大家。有了激勵機制,村民們的意識得到提高,村裡環境衛生開始有所改觀。但效果還是不太明顯。

觀音洞鎮石林村乾淨整潔的通村路

鄉村振興,環境治理是重頭戲。為了進一步做好環境衛生整治,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今年3月,黔西縣實施「三個一元」鄉村環境衛生整治措施。有了政策支持,石林村環境衛生整治的局面,實現了徹底改變。

「三個一元」:每月每戶籌集1元錢,村鎮兩級各配套1元錢作為衛生獎勵基金。衛生每周一檢查,每月一評比,做得差的責令整改,做得好的選出「十星文明」農戶進行獎勵。由於前期宣傳到位,石林村「三元錢工程」實施起來很順利,村民們積極性很高,有的村民一下子交了幾個月的錢。

「1元錢雖不多,但是大家交了錢,代表著就參與到衛生整治中了,要一起整治、共同維護,對激發大家的環境意識有很好的作用。還為環境衛生工作提供了經費保障。」王甫說,「三元錢」的目的就是要讓大家把「公家事」變成「自家事」,人人出力,共同建設美麗鄉村。

石林村11組的趙大妹是村裡的保潔員,村裡衛生變好了,她的工作也變輕鬆了。「早上下地幹活前掃一次主幹道,回來幾乎看不到啥髒的東西,大家都不亂扔了,路上有垃圾,大家都會主動撿。」長期打掃村裡的衛生,看到如今村子的變化,趙大妹很是欣喜。

新慶村村民劉萬元在打掃自家的「幸福小院」

通過評比,觀音洞鎮新慶村劉萬元家被評為「十星文明」農戶,不僅獲得了瓢盆、垃圾桶等實物獎勵,還在村委會公示欄進行公開表揚。劉老說,得到表揚是件光榮的事,但更重要的是環境衛生變好了,日子過起也開心。

小小「三元錢」,散發大能量。通過全面實施「三元錢」工程,觀音洞鎮各村環境衛生不斷改善。村民們的自覺性提升了,村子的「顏值」也提高了。目前,黔西縣已在全縣推開「三元錢」工程,美麗鄉村越扮越「靚」。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翟培聲

編輯 顧野靈

編審 李凱

相關焦點

  • 一場接地氣的鄉村之旅,到畢節看看美麗鄉村新圖景吧!
    「中國杜鵑花都」的黔西 大方的「奢香故裡」 被譽為「貴州長壽之鄉」的七星關 絕色美景令人嚮往
  • 66個脫貧縣鄉村遊|畢節:奏響脫貧樂章 繪就美麗鄉村新圖景
    青山逶迤,綠水相伴,花草芬芳,百鳥齊鳴,一個個美麗的新農村點綴在烏蒙腹地。接下來,多多將帶領大家走進【66個脫貧縣鄉村遊】原創欄目第四期——畢節。 從「三省紅都」七星關到「中國珙桐之鄉」納雍,從「中國核桃之鄉」赫章到有「喀斯特博物館」之稱的織金,還有大方、威寧、黔西……多多特地從這七個區縣中搜羅了一堆好去處,趕緊一鍵收藏,開啟一段難忘的畢節之旅吧。
  • 66個脫貧縣鄉村遊④ |畢節:奏響脫貧樂章 繪就美麗鄉村新圖景
    我的高原花海,我的青春搖籃,畢節啊畢節,我可愛的家鄉……」一首《畢節我可愛的家鄉》,唱出了所有畢節人內心最柔軟的真情。近年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脫貧攻堅戰中,烏蒙山人踏平坎坷成大道,繪出令人驕傲的「畢節答卷」。青山逶迤,綠水相伴,花草芬芳,百鳥齊鳴,一個個美麗的新農村點綴在烏蒙腹地。
  • 畢節高鐵站:扮靚城市文明的「窗口」
    近段時間以來,金海湖新區把文明創建工作作為新區整體發展的重要內容,通過抓基礎設施建設、營造宣傳氛圍、實施環境衛生專項整治、開展「打贏阻擊戰 潔淨迎小康」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推動畢節高鐵站環境衛生大改變、再提升,畢節高鐵站正逐步成為展示城市扮靚城市文明「窗口」。
  • 黨群合力扮靚家園 共繪美麗鄉村圖景
    古香古色的宗祠、美觀耐看的大理石護河欄、煥然一新的同樂橋景觀……走進桂城街道石石肯社區,一幅美麗鄉村圖景映入眼帘,讓人流連忘返。 從前,垃圾被隨意堆放在路邊,街頭巷尾掛滿如「蜘蛛網」般的電線,閒置地無人管理雜草叢生;而今,垃圾沒了,「蜘蛛網」被清理掉了,閒置地變成了停車場。
  • 黔西北記憶(97)黔西花燈
    金鳳莊俱樂部的錢勳沐、錢巨星兄弟倆自小酷愛藝術,對花燈更是情有獨鍾,為挖掘出民間花燈的優秀節目參加全省匯演,他們遍訪縣內花燈藝人,最後拜陶昌龍、劉士傑、謝炳南等民間花燈老藝人為師,學習傳統花燈,大膽創新,為黔西花燈的傳承、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黔西小將楊怡瀟:摔跤運動的生力軍
    8月16日,2019年貴州省青少年摔跤錦標賽男子甲組51kg、男子乙組42kg等級別比賽相繼結束,來自畢節市代表隊黔西籍運動員楊怡瀟、付靖澤包攬了男子乙組
  • 畢節:鄉村振興的「中建連結法」
    注入脫貧攻堅「八要素」思維,把「來一場深刻的產業革命」作為鄉村振興的抓手,由黨建引領,健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為終極價值的利益連結機制,使得鄉村經濟發展與社會治理達成共贏,這就是畢節市黔西縣中建鄉探索創新的「中建連結法」。
  • 紅色基因扮靚美麗鄉村
    洛場村美麗的村貌隨著縣政府的遷出,洛場村以遺留的紅色文化與傳統文化為依託,走出美麗鄉村建設的新路子,為這片紅色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花縣人民政府舊址: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花都是一片具有優良傳統的紅色革命熱土,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1949年10月13日,花縣解放;1950年3月,花縣人民政府從花城遷往洛場村辦公。
  • 尊重農民「三權」,把扮靚美麗鄉村這臺戲唱好
    「扮靚美麗鄉村,建設美麗家園」這臺戲「唱念作打」得怎麼樣?文武傢伙使喚得如何?有關部門有評價標準,專業團隊有定性定量指標。作為這臺大戲的主角——廣大農民群眾該發揮什麼作用,怎樣發揮作用?天津寧河區俵口鎮興家坨村尊重農民「三權」的做法值得借鑑。尊重農民群眾的「參與權」,共同編好「劇本」。劇本是一劇之本,人居環境整治的規劃就是這臺大戲的劇本。
  • 湘潭市「十百千萬」工程扮靚美麗鄉村
    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要一仗。去年,湘潭市在全省率先實施美麗鄉村「十百千萬」工程,即打造10個美麗鄉村示範鄉鎮(街道)、100個美麗鄉村示範村、1000個美麗屋場示範點、10000個美麗庭院示範戶。通過示範帶動,協調推進大村小村、近村遠村、富村窮村舊貌換新顏。
  • 黔西花都上城歌王爭霸賽報名啟動
    2020年11月21日,黔西花都上城歌王爭霸賽新聞發布會暨啟動儀式舉行,主辦方同時宣布此次歌王爭霸賽正式啟動報名!該賽事由黔西花都上城主辦,黔西黔愛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貴州香知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承辦。
  • 穿越五千年,帶你了解畢節
    龔州訛為觚著即今黔西;義州訛為以著,今黔西東北;犍州訛為揭著,今大方東北;暉州訛為武著,在今織金北;姚州訛為阿著,今七星關區一帶。     宋慶曆(1041—1048年)初增置姚州。均為羈縻州。宋末,諸州皆廢,東部為羅氏鬼國地,西境為烏撒部。羅氏鬼國地為今大方、七星關、黔西、織金、金沙、水城,烏撒地為今威寧、赫章。
  • 南平延平區東山村:「黨建+生態」扮靚水美鄉村
    近年來,來舟鎮厚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依託得天獨厚的東山溪流和萬畝竹林生態優勢,鎮黨委和東山村黨支部強化黨建引領,充分發揮村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積極探索「黨建+生態」模式,打造東山村生態旅遊體系,促進村財增收創收,用「水美」扮靚生態宜居鄉村。
  • 黔西黑豬肉等土特產亮相廣州~
    8月28日,東西部協作畢節綠色農產品消費扶貧推介會在廣州舉行,蔬菜、食用菌、刺梨、中藥材、辣椒、水果、茶葉、特色林業、生豬、牛羊、生態家禽等十餘個特色產業在展會上大放異彩,引來不少廣州市民、企業「下單」。
  • 泰安山口鎮:街道綠化扮靚美麗家園
    岱嶽區山口鎮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提早發動、提前實施,搶抓春季植樹造林黃金期,全面推進街道綠化,助推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全力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山口。在山口鎮文化路兩側,一株株新栽的龍柏、女貞等吐翠抽枝,綠意盎然;紅楓、紅葉石楠錯落有致……綿延的花樹成為山口鎮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到處洋溢著盎然生機和濃濃春意。
  • 扮靚美麗庭院 邂逅山海小城 王哥莊街道紮實推進美麗庭院、美麗...
    大眾報業·半島網11月24日訊 庭院是鄉村的重要組成部分,美麗鄉村需要美麗庭院點綴。近年來,王哥莊街道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將創建美麗庭院、美麗街巷與美麗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相結合,緊緊抓住「家庭」小世界,做起鄉村環境「美麗」大文章。
  • 畢節交警發布最新路況!多條高速公路已管制
    據「畢節交警」新浪微博消息 截至2021年1月6日21時30分 畢節市高速公路交通管制路段有 1.都香高速公路(猴場-中水段)[06日17:00管制]
  • 福建南平延平區東山村:「黨建+生態」扮靚水美鄉村
    近年來,來舟鎮厚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依託得天獨厚的東山溪流和萬畝竹林生態優勢,鎮黨委和東山村黨支部強化黨建引領,充分發揮村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積極探索「黨建+生態」模式,打造東山村生態旅遊體系,促進村財增收創收,用「水美」扮靚生態宜居鄉村。  長約10公裡的東山溪,見證了水美鄉村的變遷。
  • 畢節李氏譜序集——李氏文化
    我先奇祖支系大部分散居畢節市城內、縣區鄉村各地,也有居住黔西、貴陽等地的。居住在各地的人都從農、工、商、學、軍政等部門,多有人才,可真是枝繁葉茂,後嗣發祥,丁財兩有,人才輩出,繁衍昌達綿綿,故為序。   人黔始祖朝山公於明代崇禎二年(公元1629)由江西吉安府廬陵縣李家村從軍人川,平川南安邦彥(按:錯)之亂,後隨總兵李維康一道統兵由川東進人遵義平楊姓之亂,奉命任貴陽衛指揮,落業貴陽二橋,娶妻杜氏,生子:志榮、志臣,於此繁衍子孫,逐步分遷今黔西、息峰、修文、大方、畢節、貴陽等地,居黔西縣境最多。1997年由生連、生彥、生慶三人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