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今日立春,萬物明朗,未來可期

2020-12-14 美媽講繪本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傍晚17時3分,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

今年恰逢「閏四月」,所以我們會迎來兩個「立春日」,即正月十一「立春」(2020年2月4日)和臘月二十二再次「立春」(2021年2月3日),民間俗稱「兩頭春」。

立春有「三候」——

一候「東風解凍」:東風輕拂、春回大地,大地開始解凍。

二候「蜇蟲始振」:殘雪消融滋養大地,蟄居的蟲類在洞中甦醒,將重新裝扮美麗的大地。

三候「魚陟負冰」:水底的魚群,仿佛要破冰而出,一覽這春日景色。

「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是「開始」的意思,老話說:「東方為春,春者,萬物之所出也。」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在那生生不息的春風中,一年四季的序幕從此開啟。

過了立春後,萬物開始復甦,鳥語花香,耕耘播種。在新年伊始的立春,有哪些風俗?歷數立春風俗,一起迎新!

一、打春

立春又叫「打春」,打春,即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盛行於唐、宋兩代。

這一天,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 

二、咬春

立春時還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餅、蘿蔔、五辛盤等,在南方則流行吃春卷。

過去認為咬春就是吃蘿蔔,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氣,使人保持青春不老。

三、報春

派報春使者送春牛帖子和立春帖子,唱著迎春的讚詞,到每家去報春,挨家挨戶送上一張春牛圖或迎春帖子。

四、躲春

在傳統民俗學上,到了立春這一天就該躲春。因為立春這天氣候開始交接,新的氣場會對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響,更甚者會影響一年的運氣,所以躲春的習俗 就出現了。

五、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就要準備好相關事項,然後進行表演。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

六、遊春

迎春報喜後,開始遊春,各村各社的鑼鼓隊和儀仗隊走在前邊,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後邊。邊走邊舞,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遊行的隊伍浩浩蕩蕩,十分壯觀,遊遍周圍村莊的大街小巷。

七、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所以在立春這天需要祭祀迎句芒神。

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

八、貼宜春字畫

春天到了,給門壁上張貼宜春字畫,這種風俗在唐代就有。

據記載:立春日,唐代長安人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字稱「宜春字」,畫稱「宜春畫」,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開」等內容。

九、戴春雞

戴春雞是陝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風俗。每年立春日,用布製作一個約3釐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表示祝願「春吉(雞)」。立春日,婦女用線穿豆掛於牛角,或用麻豆撒在牛的身上,認為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免患麻疹。

十、佩燕子

佩燕子是關中一帶人們的古老習俗。每年立春日,人們喜歡在胸前佩戴用彩綢剪成的「燕子」,這種風俗起自唐代,現在仍然在農村中流行。

因為燕子是報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徵。所以,許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廳房正中或房簷下,修建燕子窩,只要你能在庭房檁條下或房簷的牆壁上,搭上一小塊墊板,上寫「春燕來朝」四字,燕子就可自己建起窩來。

十一、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種傳統的習俗,流傳在陝西澄城一帶。每年立春日,婦女用各色布條編成布穗,或用彩色線纏成各種形態的「麥穗」。然後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掛在牲口,如驢、馬、牛的身上,以此祝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然而,立春只是春天的前奏,是由冬寒向春暖過渡的時節,此時陰寒未盡,天氣仍變化較大。特別是在新冠肺炎肆虐的今天,更要做好春季養生,提高自身免疫力,為此,美媽總結了幾點「立春」養生妙招:

立春養生「5字訣」:

衣:立春過後還得「捂」

食:立春之後多吃辛溫食物

住:多開窗保持空氣清新

行:多去郊外走走

防:防躁動,重視心理保健

「立春」養生五原則

飲食清淡——消春火

春季人易上火,出現舌苔發黃、口苦咽乾等,因此飲食宜清淡,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黃綠蔬菜——防春困

「春困」使人身體疲乏、精神不振,宜多吃紅黃色和深綠色的蔬菜。

細選食物——少疾病

春季氣溫逐漸升高,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活力增強,飲食上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胃腸疾病——要當心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易在春天發作,飲食上應避免攝取含肌酸、嘌呤鹼等物質。

祛痰養肺——保平安

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補腎、養肺的食物。

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今日立春,萬物明朗,未來可期。

對於立春,大家更多的是播種新一年的希望,展望新的一年。今天,美媽為大家推薦《聽阿吉講二十四節氣的秘密 · 立春》,在童趣的故事裡,希望每個人都能收穫春的希望與溫暖!

立春00:0000:46

美媽精選 · 今日上新

《聽阿吉講二十四節氣的秘密 · 立春》:給孩子的立春節氣小科普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地球繞太陽公轉,影響的不僅是日夜交替,四季變更,更是在季節、物候、氣候等方方面面。

在古代,這一切還都牽引著古人的衣食住行、農業生產。所以,二十四節氣集結著古人的智慧應運而生。

二十四節氣既是歷代官府頒布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人們預知冷暖雨雪、春耕秋收的指南針。

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正式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雖然,現在的氣候受環境影響變化很大,而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代表,在高速現代化的今天,早已失去原有的功能與作用,但「二十四節氣」仍是值得傳承發揚的傳統文化。

本書以小老鼠阿吉為主角,結合「立春」這個節氣演繹出有趣的節氣故事,並將農俗、傳統習俗等知識自然而然地植入其中,跟著阿吉在談笑玩鬧中,了解繁瑣的農耕知識、複雜的天體運行,紛亂的動植物百科、以及五花八門的文化習俗等科普知識。

讀著故事,掌握常識,讓吸收知識變成一件好玩有趣的事。

內容簡介:

今天是立春的好日子,動物村裡可熱鬧了,每年立春時,報春使者都會唱著贊春詞挨家挨戶送一張春牛圖,春牛圖是一種用來預報一年天氣、降雨量、農作物收成的圖鑑,有豐收的寓意和人們對風調雨順的祈求,而報春使者給各家各戶送一幅春牛圖則是告訴人們——春天來了,該耕種了。

今年的報春使者是大牛阿黃,他認真準備著送報春圖的行走路線,還請來了小老鼠阿吉幫忙到鎮上買了許多幅春牛圖。

阿吉從畫師那裡買完了春牛圖,一蹦一跳地往回走,路過小馬貝兒的家時,他看到貝兒正在門口貼什麼東西,一問才知,今天是立春,貝兒貼的是宜春字畫,可什麼是宜春字畫呢?

貝兒告訴阿吉:「宜春字畫就是立春這天,人們為了慶祝春天的到來,在門上貼和『春』有關的字畫,比如『春暖花開』、『春意盎然』等。」

不僅如此,貝兒媽媽還做了好吃的春餅,裡面可以卷好多好多的肉和菜,貝兒熱情地招呼阿吉一起吃,原來,立春這天要吃春餅、春卷,這叫「咬春」,而且還要吃一些新鮮的蔬菜,能預防疾病。

阿吉一聽有好吃的東西,高興壞了,扔下春牛圖就準備去貝兒家裡品嘗春餅,這時,一陣風颳過,放在上面的一張春牛圖就被吹走了,這下糟糕了,少了一張春牛圖可怎麼辦呀?

阿吉著急得直跺腳,也沒有心情吃春餅了。他告別了貝兒,抱著剩下的春牛圖繼續往前走。

不一會兒,阿吉路過了小豬嚕嚕的家,嚕嚕正在門口掛燈籠,倆個好朋友情不自禁聊起了春節的習俗,早就把春牛圖忘在了一邊。

一陣風吹過,又一張春牛圖飛走了,越飛越高,任阿吉怎麼追也追不到。

阿吉一邊沮喪地抱起剩下的春牛圖,一邊對自己的粗心大意自責不已,小豬嚕嚕見了,便決定和阿吉一起把剩下的春牛圖送到阿黃家。

就這樣,兩個人邊走邊說起立春的習俗——

一年有24個節氣,每一個節氣15天,每5天是一候,所以,每個節氣有三候,立春也不例外。立春三候則分為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

兩個好朋友有說有笑,很快就到了阿黃家,只是,少了兩張春牛圖,阿黃和阿吉該如何彌補呢?

好了,今天的美媽推薦就到這裡了,趕快打開美媽講繪本app開啟今天的閱讀之旅吧~

相關焦點

  • 今日立春:春天到來,一片生機,願所有人平安健康,繁華與共!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意味著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春天的到來,萬物甦醒,一片生機,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也是希望的象徵,但願隨之春天的到來,一切不好的事情都統統遠去,願所有人平安健康,繁華與共!
  • 今日立春丨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2021年2月3日,農曆臘月廿二,太陽到達黃經315°,立春至。      立春是「四立」之一,反映著冬春季節的更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立春標示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萬物開始有復甦的跡象。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     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
  • 文藝「戰疫」(53)丨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就知道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春天也是關不住的!相信山花爛漫的時候,花在叢中笑,我們也必將戰勝疫情,迎來生命中最美好的花紅柳綠,奼紫嫣紅!沒有走親訪友沒有觥籌交錯,在微信和電話裡完成拜年。1月26日,大年初二,宅。看電視看手機吃瓜子吃零食。2月1日,農曆初八,宅。喝茶看書看手機吃瓜子吃零食。2月4日,農曆十一,立春,宅。窗外是漸漸溫暖的春風,電視裡是嚴峻的疫情。2月6日,農曆十三,繼續宅。趴在陽臺看藍天,看乾枯的樹梢在風中搖擺。
  • 立春,一曲口琴《北國之春》,聆聽萬物甦醒的聲音!
    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可關注「口琴」,這樣您就可以每天收到更多好聽的經典音樂了。
  • 知節氣 | 今日立春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一,又名立春節、正月節、歲節、歲旦等。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上古「鬥柄指向法」,以北鬥星鬥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現行的「定氣法」劃分節氣,以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幹支紀元,以立春為歲首,立春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秦漢以前,禮俗所重的不是陰曆一月初一,而是立春日。
  • 今日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圖|明道_右眼看世界 今日立春。大部分地區溫度還低著,有的地方卻已可以踏雪尋梅。武漢疫情尚且嚴峻,但有人說:「我給病人做完治療,透過窗子,看到外面一株玉蘭花有了生機,冬天已過去,瘟神也一定會被送走。」冬天從我們身上奪去的,都會在春天還給你。今日已立春,春暖花會開,否極泰將來。
  • 2020年什麼時候立春 立春節氣應吃什麼傳統食物?
    2020年什麼時候立春 立春節氣應吃什麼傳統食物?時間:2020-02-03 20: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什麼時候立春 立春節氣應吃什麼傳統食物? 馬上就要迎來立春節氣,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中的頭一個節氣,立春的到來也標準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
  • 樂享四時 | 立春始,萬物生
    2021年2月3日22時59分,迎來 立春 節氣。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從立春時節開始,太陽直射點從赤道開始向北回歸線移動。北半球的溫度、降水、光照時長都開始增多,一切都是萬物生長的前奏。
  • 【公幼寶貝迎春來】今日立春,請記得陪孩子做這些事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又名歲節、歲首等。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是新歲的起點,是一個輪迴的開始。      立春,既是一個古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立春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了,那時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個節令,到了西漢時期,才有二十四節氣。
  • 有沒有類似於前程似錦,未來可期的句子?
    願所得皆所期,所失皆無礙。 前路浩浩蕩蕩,萬事盡可期待。 生活明朗,萬物可愛。人間值得,未來可期。
  • 今日立春:疏通你鬱了一冬的陽氣
    節氣交節今日立春,迎來了辛丑牛年的第一個節氣。立春到了立春,大自然各種生命,尤其是人類,都開始感受到新年氣象了。與冬天相比,此時的物候有了明顯變化,真正能感受到「春意」了。按照傳統甲子歷,立春是生肖變化的分界點,也就是今天交節後,就正式進入辛丑牛年了。(立春之後出生的都是牛寶寶,很多人容易弄錯,特別提醒一下。)
  • 立春丨舊歲此夕盡,新春今日回
    所謂春脖子長或者春脖子短,其實一直沒有嚴謹的定義,只有籠統的劃分。以立春和清明兩個節氣作為標準時間節點。立春解凍,清明播種,都有著明確的物候標識。從解凍到播種,大約相距60天。最早的春節是1月21日,距離清明75天;最晚的春節是2月20日,距離清明45天。您看,最短的春脖子跟最長的春脖子比,短了整整30天!
  • 本立國學|春以至,萬物始,美好終將來臨!
    今日,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立春是春季的第一聲問候,也是新一年的第一次律動。在這個暖意漸濃的時節,家長別忘了給孩子講這些知識哦~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又名歲節、歲首等。
  • 今日立春 |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希望正在萌芽
    賞析:「條風」指「融風」,本為立春時所吹的東北風,後來多指春風。「石尤」指「石尤風」,是逆風﹑頂頭風的俗稱。傳說古代有商人尤某娶石氏女,情好甚篤。尤某遠行不歸,石思念成疾,臨死嘆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於此。今凡有商旅遠行,吾當作大風為天下婦人阻之。」見元代伊世珍《琅嬛記》引《江湖紀聞》。後因稱逆風﹑頂頭風為「石尤風」。 「三素」泛指各色雲煙。
  • 立春|「立春」將至 春暖花開
    今日  立春2月3日  星期三《立春》[唐 杜甫
  • 萬物生芽今日始:"立春"來啦!知道今天該做什麼,該吃什麼嗎?
    立春揭開了春天的序幕,表示萬物復甦的開始。此刻,泥土中躍躍欲試的小草,正等待著「春風吹又生」;而「春到人間草木知」,則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時的自然特色。《內經》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季的養生保健要注重「生」字,要順應陽氣的升發,顧護陽氣。立春就意味著冬藏結束,萬物萌發,故養生的一年之計也在於春。中醫專家指出,這一節氣的養生,要注意開始養陽氣。
  • 明日立春丨萬物舒醒,鳥語花香
    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是希望,萬物復甦;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此時,竹擁溪橋麥蓋坡,土牛行處亦笙歌。例如漢章帝元和二年,曾經下詔三公日:「方春生養,萬物革甲,宜助萌陽,以育時物,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驗,及吏人條書相告,不得聽受,冀以息事寧人,敬奉天氣。」古人認為,春天陽氣生發,萬物開始生長,如果唯獨人類除外,便不合情理,所以《禮記·郊特牲》有「春饗孤子」之句。《春秋繁露·治水五行》中亦有:「立春出輕繁,去拘留,除栓桔,開閉閡,通障塞,存幼孤,矜寡獨。」
  • 今日立春:風暖花香等你來
    立春(別名:打春、立春節)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時節期是每年公曆2月3或4或5日。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歷史。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現在民間也保留有迎春、春遊、鞭春牛、咬春等方式來慶祝立春。
  • 今日立春,除了吃春卷,還要做這些
    立春是新一年的開端,寓意著冬天結束、春季到來。今日立春具體時間:22點58分39秒。立春不僅是一個節氣,千百年來還是一個重要的節日。那麼民間在立春這天有哪些習俗呢?‍」打春牛「又稱為鞭春。在古時候,每年的立春日,官府會率人馬到郊外舉行迎春大典,然後舉行「鞭春牛」活動。
  • 只要有你,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詹雅今日立春,待春回大地,願疫情消散,你我能在春花爛漫中相聚。在阻擊疫情的最前線,衛健人盡心、盡力、盡責,衝在疫情防控、救治第一線。今年春節,張燕燕本打算隨男朋友回家,對這次她因奮戰在疫情一線不能回家,男朋友還是很理解的。到1月31號,和很多醫護人員一樣,張燕燕已經連續9天沒有回家了。「今天是我的生日,連日子都過混了,如果不是大家給我遞來蛋糕,我已經完全忘記了。」當看到與自己並肩作戰的「戰友們」手捧生日蛋糕走進來,張燕燕沒有忍住,淚水奪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