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3日22時59分,迎來 立春 節氣。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
從立春時節開始,太陽直射點從赤道開始向北回歸線移動。北半球的溫度、降水、光照時長都開始增多,一切都是萬物生長的前奏。
由 中國手藝網 出品的「樂享四時——二十四節氣中的美好生活」 在立春節氣準時與大家見面,本期邀請高巍、沈雁英、顧小玲、張景嚴、肖海燕、魏藍六位嘉賓,看短視頻小課堂,學立春節氣知識!
❀ 立春有三候 ❀
一候:東風解凍
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
二候:蟄蟲始振
立春五日後,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
三候:魚陟負冰
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
高巍:民俗專家,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
立春日迎春,迄今已經有三千年的歷史,官方和民間都有多種迎春方式。
報春:立春之前,會有人敲著竹板小鑼,唱著贊春詞,挨家挨戶送春牛圖。
人家一般會回贈一點小錢,意思是已經知道春天來了,會抓緊耕種。
打春:地方長官會象徵性地下地耕種,並打春牛,意味著民間可以開始耕種了。
打春牛,就是打春,意思是新的一年依然要勤耕不綴,預祝來年豐收。
沈雁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原副院長、主任醫師,教授,營養師。
古諺語:「百草回芽,舊病萌發,故春季一定要注重養生。
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之味。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
「春困」使人身體疲乏,精神不振,應保證充足睡眠、作息規律、適量運動、少熬夜,多食含維生素B的食物。
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鬱,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愉悅的好心態。
張景嚴:百年湘菜曲園酒樓行政總廚
春餅:吃春餅成為立春時節的一個重要食俗,不僅普遍流行於民間,而且過去在皇宮中,春餅也經常作為節慶食品賞賜近臣。
春盤:最初是做好春餅、配上生菜,放在盤中,稱為「春盤」。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們在立春節時要吃一種五辛盤。所謂「五辛」就是指五種辛味蔬菜,李時珍枟本草綱目枠中指出,五辛菜是「蔥、蒜、韭、蓼、芥」等菜,摻和在一塊吃,也取「迎新」之意。
最初的春餅是用麵粉烙制或蒸製成的一種薄餅,清代詩人袁枚描繪其「薄若蟬翼,大若茶盤,柔膩絕倫。」傳說吃了春餅和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可以使農苗茁壯、六畜興旺。
春卷:以薄麵皮包餡、用油炸制而成。早在南宋時期,就有「薄皮春卷」和「子母春卷」的不同類別。
現在作為一種風味食品,色澤金黃、外皮酥脆、肉餡鮮嫩、香氣誘人的春卷已經成為世界性食品,在有中國餐館的地方就有春卷,春卷甚至被看成中國食品的代表。
咬春:明《酌中志》:「立春之時,無貴賤嚼羅卜,曰『咬春』。」立春咬春,大家一起吃蘿蔔。
一方面冬天進補吃了太多的油膩,加上冬天活動不開,所以導致體內的廢物堆積,蘿蔔可以消食,幫助體內清理廢物。同時蘿蔔味辛,可以發散行氣,正好對應著春天的陽氣生發,幫助人儘快恢復活力。
剪紙貼窗花,是民間過年不可缺少的習俗之一。牛年又逢「打春牛」,剪一幅「雙牛」窗花,共賀新春!
歲朝清供花,指的是春節時的清供之花,一年伊始,辭舊迎新,又是一年春來到。迎春、吉祥平安、福瑞、歡慶,就是歲朝清供花的主題。
繁花添福壽【春節插花】
花材:連翹、百合、蝴蝶蘭、毛茛、松、山茶、火龍珠
寓意:立春預示著農曆新年即將到來,迎春連翹最先綻放迎接春天,象徵著新生的希望,百合、蝴蝶蘭、毛茛寓意著幸福美滿、事事順心,四季常青不老松代表著長壽,山茶也是鬧新春的應季花卉。用熱鬧美好的花卉插制一個祝賀新春的瓶花,祈願新年平安長壽、幸福美滿!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一天之計在於晨
一年之計在於春
立春花開 微風陣陣
耕耘播種 可愛的人兒多勤奮
皇帝親自郊外迎春
率領文武眾群臣
恭恭敬敬把香焚
祈求上蒼 保佑子孫
風調雨也順
家家戶戶來要春
捲起春餅大口吞
意氣風發 抖擻精神
做事要認真 多誠懇
最美中國人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萬物更生的時節,是積蓄能量的季節,讓我們迎著漸暖的春風,播下心中的期許,付出辛勤的耕耘,去收穫美好生活的碩果。
樂享四時 | 「冬至大如年」二十四節氣文化體驗活動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