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至,萬物始!四季養生由此開始

2021-02-17 麻湧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在傳統觀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義。

雖已立春,但氣候依然寒冷,遵照「春夏養陽」的原則,飲食上要注意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以防風寒邪氣傷人。

大棗,又名紅棗、幹棗、棗子,是臨床中很常用的一味中藥。春季食用大棗益處很多。

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這是因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肝氣旺則會影響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的症狀。而多吃酸味的食物,會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飲食調養,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多吃點甘味的食品,以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中醫所說的甘味食物中,首推大棗。中醫建議大棗熟吃,將大棗放到粥、飯、湯、羹裡加熱到軟爛之後食用,對身體有補益作用。

有些人平時身體挺好,有時因為得病或勞累過度,卻懶得說話,或稍微活動一下就感到疲勞,這些症狀都是中醫上常說的氣虛,可以吃補氣食物進行調補。穀物中除了粳米,還有三種米也是補氣佳品。

糯米:糯米味甘性溫,有補中益氣、止汗止渴等作用,適用於氣虛引起的自汗、氣短無力等症狀,也適合陽氣虛弱、脾胃虛寒者食用。糯米一般煮成粥更容易消化吸收。但糯米黏膩,咳嗽痰多、舌苔厚膩、消化不良者少吃為宜,其餐後血糖反應較高,糖尿病患者也不宜多吃。

小米:小米味甘,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含有鈣、鐵、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小米一般煮粥、做飯或磨成粉做成各種食品。小米性偏涼,尤其適合心煩、發熱、口舌生瘡者食用,但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

黃米:黃米味甘,性溫,能益氣補中,還有除煩止渴、解毒的功效,有發熱煩渴、咳嗽、胃痛等症狀的人可多食。黃米除了含豐富的蛋白質之外,其維生素E含量在穀類比較突出。黃米可用於煮粥、做米飯和釀酒。與糯米類似,黃米性質黏膩,消化不良和糖尿病患者應少吃。

原料:芹菜400克,水發香菇50克,幹澱粉、菜油、調料適量。做法:芹菜洗淨切段,鹽漬10分鐘後,用清水漂洗、瀝乾;香菇切片;澱粉、醋、味精加水50毫升兌成芡汁待用。炒鍋內菜油燒至冒煙無泡沫,放入芹菜煸炒2~3分鐘,投入香菇片迅速炒勻,加醬油,炒1分鐘,淋入芡汁速起鍋。佐餐食。功效:清熱平肝,益氣和血,適用於肝陽上亢,頭痛眩暈,能防止肝臟之氣犯脾。

原料:白薯(又稱紅薯、地瓜、山芋)600克,綠豆25克,大米50克。做法:將白薯洗淨,切成滾刀塊;將綠豆、大米淘洗乾淨;將上述原料一起下鍋,大火煮開後,改用微火燉煮45分鐘即可。才能繼續衝衝衝呀!所以不要著急過早減掉冬衣哦

寒冷冰凍消逝

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

春天

是溫暖,是生長

大地蔓延回春

一年四季從此開啟

願好消息接踵而來

美好的事物紛至沓來

世界春意盎然,繁花似錦!

相關焦點

  • 樂享四時 | 立春始,萬物生
    2021年2月3日22時59分,迎來 立春 節氣。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從立春時節開始,太陽直射點從赤道開始向北回歸線移動。北半球的溫度、降水、光照時長都開始增多,一切都是萬物生長的前奏。
  • 【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今天立春,四季的開始,正確養生關係一年健康
    今天立春,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每年都在公曆2月3-5日。「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從立春到立夏前,都稱為春天。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春是一年之開始,「一年之計在於春」,所以「一春」也就代表一年。古人發現,北鬥七星的鬥柄隨著四季的變化,指向是不一樣的。鬥柄指向東方為春天,所以,春風也叫東風,「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東風和「春」,總是聯繫在一起的。
  • 立春時節話養生
    「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立春》詩云:「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今天就和公安醫院毛喆醫師來聊一聊立春:
  • 廿四節氣之立春養生
    🔺八節之一: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公曆:  每年2月4日左右。🔺鬥指: 鬥指寅,維為立春。🔺太陽黃經:  315℃🔺《曆書》大寒後十五日,鬥指東北,維為立春,時春氣始至,四時之卒始,故名立春也。🔺《月令七十二候集結》正月節。
  • 立春 | 節氣養生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又名正月節、歲節、改歲、歲旦等,一般在公曆2月3日-5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節。立, 建始也」。「一年之計在於春」,「立」為開始之意,立春標誌著寒冬已經過去,萬物復甦的春季來臨。二候蜇蟲始振。立春五日後,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三候魚陟負冰。
  • 立春 | 一年之計在於春
    「立春」是一年中第一個節氣,一般在公曆2月3日至5日。立有開始之意,立春也預示著一年農事活動的開始,臺灣地區將立春定為農民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立春說:正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指四季開始,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黃河中下遊農業生產與氣候關係的全過程。氣候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度以上的始日劃分為春季開始,立春時真正進入春季的只有華南。
  • 知節氣 | 今日立春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一,又名立春節、正月節、歲節、歲旦等。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上古「鬥柄指向法」,以北鬥星鬥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現行的「定氣法」劃分節氣,以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幹支紀元,以立春為歲首,立春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秦漢以前,禮俗所重的不是陰曆一月初一,而是立春日。
  • |立春話養生-疏肝助陽生
    此外,立春還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代表新的一年開始,因此立春又稱立春節、打春等,流行鞭春牛的風俗。立春這天吃春餅和春卷,稱為咬春。 「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詩云:「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左河水《立春》)。
  • 立春時間2020幾點幾分 2月4日打春時間 立春傳統習俗吃什麼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一,又名立春節、正月節、歲節、歲旦等。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上古「鬥柄指向」法,以北鬥星鬥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現行的「定氣法」劃分節氣,以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幹支紀元,以立春為歲首,立春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秦漢以前,禮俗所重的不是陰曆一月初一,而是立春日。
  • 春度春歸無限春——立春節氣話養生
    立春節氣的到來,揭開了新一年春天的序幕,表示萬物即將復甦、生機勃勃的春天即將開始。春天是美好的;春光無限美,春天她能帶給人們無限希冀與遐想……       在我國立春、立夏、立秋與立冬統稱為「四立」,在古代都是很重要的節日。立春的「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天的開始。
  • 萬物生芽今日始:"立春"來啦!知道今天該做什麼,該吃什麼嗎?
    立春揭開了春天的序幕,表示萬物復甦的開始。此刻,泥土中躍躍欲試的小草,正等待著「春風吹又生」;而「春到人間草木知」,則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時的自然特色。《內經》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季的養生保健要注重「生」字,要順應陽氣的升發,顧護陽氣。立春就意味著冬藏結束,萬物萌發,故養生的一年之計也在於春。中醫專家指出,這一節氣的養生,要注意開始養陽氣。
  • 立春 | 一元復始
    故《立春》詩云:「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左河水)。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立春這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 立春節氣談養生
    6、糊春牛:糊春牛的風俗活動在立春前開始,按傳統作法,由縣政府(縣衙)聘請能工巧匠,於「立春」前到縣城聚會,精心製作春牛圖像。用竹篾綁成牛的骨架,用椿木做牛腿,再糊上紙,塗上顏料,製作成一頭牛的形象。民俗認為糊上紅黃色的紙吉利,當年就會「五穀豐登」。所以多安排用紅黃紙製作,以得民心。
  • 立春,萬物復甦,四時之始
    立春節氣是怎麼來的?以下分享二十四節氣立春的由來及傳說。  立春節氣的由來  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
  • 立春之日如何養生
    語音:曉亮大寒之後,即是立春。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每年公曆2月4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15°時,即為立春。
  • 立春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立春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故《立春》詩云:「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左河水)。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立春這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 2018年狗年立春是哪天,2018立春注意什麼
    立春時,鬥指東北。太陽黃經為315度。是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其含意是開始進入春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
  • 明日立春丨萬物舒醒,鳥語花香
    春氣始而建立也。」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是希望,萬物復甦;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此時,竹擁溪橋麥蓋坡,土牛行處亦笙歌。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了。二候蜇蟲始振。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三候魚陟負冰。
  • 立春丨萬物舒醒 鳥語花香
    丁酉年臘月十九,2018年2月4日,05點28分,立春。
  • 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今日立春,萬物明朗,未來可期
    「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是「開始」的意思,老話說:「東方為春,春者,萬物之所出也。」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在那生生不息的春風中,一年四季的序幕從此開啟。過了立春後,萬物開始復甦,鳥語花香,耕耘播種。在新年伊始的立春,有哪些風俗?歷數立春風俗,一起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