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道不錯的菜:「東坡肉」炒「翠玉白菜」

2020-12-16 羽子偕老旅行記

一講到臺北,首先大家都會想到那裡的小清新、文藝範,還有就是夜市裡的美食。臺北並不算大,101作為地標有時候不經意抬頭就可能出現前方。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韻味,然而來到臺北,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打卡,看看這些國寶,在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那就跟隨我的腳步,走進這座年輕而又知名流傳的博物館,一探究竟吧。

臺北故宮博物館的歷史概括: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東北後,國民政府開始計劃將博物院文物南運。

1933年2月6日,北平戒嚴,華北情勢告急,第一批南遷文物抵達上海。

1936年12月,南遷文物由上海轉運首都南京。

1937年1月,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即中央博物院正式成立。

1948年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在即,國民政府令故宮博物院挑選貴重文物以軍艦轉運臺灣。

1950年4月,臺中郊外霧峰鄉吉峰村倉庫落成,運臺文物隨即遷入新庫存貯。

1957年,在亞洲協會贊助下,在庫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陳列室,公開展覽所藏文物。

1965年,在現址建成新館,同年11月12日正式開放。

臺北故宮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 Museum),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臺北故宮博物院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為仿造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廣場聳立五間六柱沖天式牌坊,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中華民族特色。

翠玉白菜

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翠玉白菜。更多的遊客因它而來,翠玉白菜是清朝的作品,雖然年代不久,但珍貴就在於它的精美和美好的寓意,翠玉白菜長18.7釐米 ,寬9.1釐米 ,厚5.0釐米 ,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相同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潔白的菜身與翠綠的葉子,都讓人感覺十分熟悉而親近,觀看時,別忘了看看菜葉上停留的兩隻昆蟲。栩栩如生的精湛工藝,深受人們的喜愛。

東坡肉也是鎮館之寶,可惜的是當時不在館內,所以沒有看到。

女立俑,唐代的女人以肥為美,這是唐代典型的藝術造型。唐代陶瓷堪稱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一顆明珠,名窯遍布南北各地,器物造型千姿百態,裝飾紋樣豐富優美。特別是在陶俑方面,造型比例準確,形象生動。

這隻迷你版小豬,簡直太可愛了,好喜歡。

臺北故宮的文物收藏中,包含了部分來自避暑山莊、頤和園等屬於皇家的文物。白釉盤底雕刻一條龍,一看就是屬於皇帝專用,屬於皇家用品。

臺北故宮的漆器精品較少,色彩豔麗、精緻的琺瑯器,兩岸所藏特點相近。這些珍寶大都選用金、銀、玉、翠、珍珠及各種寶石等名貴材質,由各地著名匠師設計製造,竭盡巧思,不惜工本,一器之成往往經年累月,其工藝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水平,更值得欣賞。

藏傳佛教的法器、祭器、造像、唐卡等,還完整地保存了一些藏傳佛教及道教殿堂的原狀,這些文物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蘊,是民族精神凝結而成的璀璨瑰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70萬件藏品(包括近40萬件明清檔案),分為第一展覽區(主館)、第二展覽區、天下為公牌坊、至善園、至德園、張大千紀念館等主要部分。皆是精巧絕倫的工藝品,栩栩如生,世所罕見,堪稱中國文化藝術之寶庫。

旅遊小貼士:

門票信息

1、普通票新臺幣350元;

2、團體參觀票(10人以上)新臺幣230元;

開放時間

展覽館一區(正館):8:30——18:30,周五、周六夜間開放18:30——21:00。全年無休。

圖書文獻館:9:00——17:00,周日、假日休館。

交通信息

公交

搭乘捷運淡水信義線至士林站下車,由1號出口出站後,至中正路轉乘 紅 30(低地板公交車) 往故宮博物院至本院正館門口下車。或轉乘公交車 255、304、815(三重-故宮博物院)、小18 、小19 於本院正面廣場前下車。

搭乘捷運文湖線至大直站下車,轉乘 棕 13 往故宮博物院至本院正面廣場前下車。或搭乘捷運文湖線至劍南路站下車,轉乘 棕 20 往故宮博物院至本院正館門口下車 。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 「鎮館三寶 」價值連城
    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的西周晚期的「毛公鼎」。毛公鼎是中國銘文最長的青銅器,上面有499個字,在商周時代算是超長篇的文章了,以前的青銅器都是論字賣價,一個字多少兩銀子,字多了單算,像毛公鼎這樣的就是無價之寶了。
  • 臺北故宮博物院裡國寶雲集,來看看光緒瑾妃的翠玉白菜,嘆為觀止
    臺北故宮博物院(Taipei Palace Museum),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為臺灣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翠玉白菜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白菜上面雕刻著精美的螽斯(蟈蟈)和蝗蟲,代表多子多孫,是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陪嫁品。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人氣三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我國三大博物院之一,與北京博物院遙相輝映。建築風格上講,前者飄逸精緻;後者厚重大氣。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人氣三寶」:清代翠玉白菜、清代肉形石、西周晚期毛公鼎,受到內地遊客追捧,一直是參觀的首選項。
  • 翡翠中的極品——臺北故宮「翠玉白菜」的故事
    如今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就是一塊難得的翡翠極品。它被陳列於臺北故宮三樓展廳的入口處,每天都會有許多外來遊客爭相駐足觀看。翠玉白菜長為18.7釐米,寬為9.1釐米,高為5.07釐米。它是由一塊半白半綠的翠玉雕琢而成的翡翠珍品,並且有一個讓人感到十分親切的名字——白菜。在綠意最濃之處,還有兩隻停留在菜葉上嬉戲玩耍的鳴蟲——它們就是寓意多子多孫的螽斯與蝗蟲。
  • 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毛公鼎,臺北故宮三寶的前世今生
    由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受展廳面積所限,通常每3個月會換一次展品,即便這樣,要把這裡所藏60餘萬件稀世文物逐個兒在世人面前亮個相,至少需要30年時間。
  • 「翠玉白菜」的故事
    如今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就是一塊難得的翡翠極品。它被陳列於臺北故宮三樓展廳的入口處,每天都會有許多外來遊客爭相駐足觀看。翠玉白菜長為18.7釐米,寬為9.1釐米,高為5.07釐米。它是由一塊半白半綠的翠玉雕琢而成的翡翠珍品,並且有一個讓人感到十分親切的名字——白菜。
  • 【佳作欣賞】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毛公鼎,臺北故宮三寶的前世今生
    由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受展廳面積所限,通常每3個月會換一次展品,即便這樣,要把這裡所藏60餘萬件稀世文物逐個兒在世人面前亮個相,至少需要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到底是什麼?可不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到臺灣旅行的重頭戲就是臺北故宮,依山傍水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氣勢宏偉、綠瓦黃牆,和北京故宮的宏大相比,它略顯小巧。但臺北故宮博物院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它的建築,而是藏品,這裡共收藏、展出的稀世珍品超過65萬件之多。
  • 從一棵「菜」到「翠玉白菜」
    如何從一棵「菜」到「翠玉白菜」呢?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菜」和「翠玉白菜」在本文中分別指什麼?
  • 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的那些奇珍異寶們
    臺北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很文藝的城市,這裡不僅有美味的食物,還有數不盡的展覽。我一直很想去臺北故宮博物院 ,對那裡的文創產品垂涎已久 。對,是垂涎已久,都說中國的故宮文物一半在北京,一半在臺北 ,那麼臺北之行一定要來到這裡。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今天就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 故宮博物院(臺北)藏品
    Heaven And Earth In Chinese art中國藝術的天地: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珍寶頁數 : 236頁通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珍貴藏品,《中國藝術的天地: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珍寶》通過古老的天人合一理念,即中華民族之間的統一或和諧,來弘揚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天堂,自然和人文。《中國藝術中的天地》包含八十多件精美的藝術品,囊括了繪畫,書法,插圖書籍,青銅器,陶瓷,玉器和木雕。
  • 奇石:臺北故宮「東坡肉」的「姊妹石」
    他收藏了數千件精美逼真的食品類觀賞石,肉類、雜糧、瓜果、蔬菜等應有盡 有,可以說他又是一位頗有成就的奇石收藏家。他於2010年5月13日打電話與我約見,說他在2009年獲得的一塊紅燒肉石,堪與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肉形石媲美。並告知他已初步查明,臺北故宮博物院現藏的肉形石是內蒙古阿拉善王爺進貢清廷的。
  • 來臺北必遊景點,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到故宮博物院,映入眼帘的「天下為公」很有氣勢。
  • 開館上「菜」 臺北故宮南院今日試運營
    ▲27日晚,臺北故宮南院點燈,環景燈光映照下,故宮南院璀璨耀眼彷如明珠。遊客赴臺觀光,臺北故宮博物院幾乎是必看景點。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 、影星成龍等人從高鐵嘉義站騎腳踏車,到臺北故宮南院參加開幕典禮,暗合「龍馬精神」之意。臺北故宮博物院指出,影星成龍是臺北故宮南院中庭藝術12獸首的捐贈者,因此受邀。 ▼
  • 海的精靈:海洋館初開的翠玉白菜式和冠狀式水母
    優雅的姿態,鮮嫩的肉體,怎麼看都像白玉,帶著溫潤的質感;怎麼看都像白菜,永遠是春日萌發的氣息。自然的姿態,是任何藝術家都無法創作的。所謂巧奪天工,天工怎麼可能由人類來搶奪呢?在水母面前,我們只有嘆息造物主的偉大。這隻水母,怎麼看都像冠狀病毒。然而,他無害,他大千萬倍,他以絕美的舞姿奉獻給人類的眼睛。
  • 【談藝錄】翠玉白菜 VS 翠玉蟈蟈白菜
    話說,大家都曉得,臺北故宮有兩樣最受歡迎的展品。一個是長得像走油肉的「肉形石」,一個是似乎還沒摘下來的「翠玉白菜」。尤其是那棵小白菜,它的紀念品可是臺北故宮賣得最好的。紀念品長這個樣子 ↓↓扯遠了,說回翠玉白菜。據傳說,慈禧屍身旁邊就放著這棵小白菜。後來孫殿英盜墓一事洩露,四處打點送禮,就把白菜送給了蔣介石。另一種說法更真實。1925年故宮博物館剛剛成立,那志良先生就加入其中,參與清室善後委員會,負責點收文物。
  • 同屬中國三大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居然是親戚!
    文/姚崢華有一本書,叫《朵雲封事》。名字很特別,內容也很特別。我們都知道,南京有個南京博物院,臺北有個臺北故宮博物院。但關於這兩個博物院有什麼交集,卻少有人知道。比如,到臺北故宮的人,可以看到行政大樓前有一個大鼎,叫博愛鼎,可它竟然是一個山寨鼎。
  • 臺稱日本「矮化」臺北故宮 馬英九威脅撤展
    若沒有得到即時的正面回應,故宮將取消原訂在日本的一切展演活動,馬英九夫人周美青女士也不會赴日出席開幕儀式。稱呼不當臺灣威脅不改正就撤展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翠玉白菜、肉形石等文物,24日起將在日本舉行名為「神品至寶」的主題展覽。其中,6月24日至9月15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10月7日至11月30日在九州島國立博物館展出。
  • 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它的館藏珍品
    餘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後陸續運回故宮博物院一萬餘箱,但至今還有2176箱仍封存於南京庫房,委託南京博物院代為保管。而這批運往臺灣的文物,就展示在今天的臺北故宮博物院中。據杭立武本人回憶和記載,運走臺灣的第一批文物中,故宮博物院有三百二十箱,中央博物院二百一十二箱,中央圖書館六十箱,中央研究院一百二十箱,外交部六十箱,共計七百多箱。在民國三十八年一月三日,杭立武找來商船經過兩天日以繼夜的裝載,第二批文物全部裝上船隻運往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