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四肢還不發達,各方面都處於一個逐漸成長的階段,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多了解孩子,找到孩子發展的規律,才能夠幫助孩子變得更好。
我家孩子今年2歲了,現在特別喜歡和社區的孩子們一塊玩耍,所以每天晚上吃完飯後都吵著要下樓出去玩。
在孩子下樓走路的過程中,我發現即使孩子會走路,也走得很平穩。
可每次下樓的時候總是會停頓,並且需要扶著別人下樓,包括孩子在上樓的過程中也是這樣,有的時候孩子在運動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停頓的動作。
我和其他寶媽討論過這個問題,發現其他的孩子也有類似的情況,如果不通過自己的視覺控制,在肢體上會有明顯的差別,這就叫是為什麼呢?
後來我查閱資料才發現,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其實是非常正常的,是由於孩子的「本體覺」不成熟,最後影響了他們的肢體協調的能力。
家長們一定要多了解孩子,首先得弄清楚什麼才是「本體覺」,對孩子到底有哪些方面的影響?
一、什麼是「本體覺」
「本體覺」也可以稱之為「深感覺」,其實就是指我們對自己的肌肉、四肢、關節的深度感受。
當我們不通過視覺,我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我們的手指、腳趾、身體上的任何一個器官,即使是一小處的肌肉,這其實是一種本能的正常反應。
所以當孩子上下樓的時候,肌肉處於一種本能的保護自己的狀態,所以才會有停頓的動作,這其實是在保護自己,讓自己保持平衡。
「本體覺」會通過大腦和肢體上的神經進行一個互相配合的過程,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夠表現出來。
所以「本體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吐過失衡將會影響孩子的肢體協調性。
二、「本體覺」影響孩子的肢體協調性
有些孩子在做運動的過程中,手腳支配能力不強,所以看上去會比較笨拙,這都是由於孩子們的本體覺失調,大腦需要傳達很長的信息才能夠完成動作,因為本體覺控制著肌肉和大腦之間的協調能力,甚至還聯繫到了人體的神經。
孩子的肌肉缺乏鍛鍊所以對於動作的熟練程度不高,導致肌肉不發達。
最後大腦並不能將需要傳達的信息整合在一起,最後沒有做出相應的反應,所以本體覺需要後期不斷的培養和鍛鍊,需要家長在這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
三、想要提高孩子的本體覺,家長要做哪些努力?
1、給予孩子活動空間
家長們不要限制孩子的活動空間,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很多家長想要保護孩子就給孩子劃一個圈,讓孩子在圈內活動,時間一長,孩子就會產生一種局限性,最後產生一種思維和行為的慣性,最後就會導致「本體覺」失衡。
我們要給予充足的活動空間,不管是哪一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多接觸不同的環境,在不同的環境中提高自己的肢體協調能力和感知力,從而影響自身的本體覺。
2、讓孩子全面發展
家長們總是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所以就希望孩子能夠快樂成長,在學習成績方面有所提高就是完美。
這種錯誤的認知會導致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注重思維方面的發展,從而忽略了孩子的肢體能力最後導致孩子的本體覺失衡。
我們不要過度保護孩子,要讓孩子多接觸其他方面的學習,讓孩子得到更多方面能力的鍛鍊,從而變得更加優秀。
3、引導孩子用腦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湧入我們的生活中,導致孩子們也變成一個「電子迷」,當孩子們得到了這種信息越多,孩子的大腦反應能力就會更慢。
因為他們接收到的內容都不需要經過自己的思考,最後形成一種「懶惰」的狀態,不僅是身體上的反應慢,思維上也會跟不上外界的變化。
我們需要引導孩子平時多使用大腦,讓孩子的神經系統處於一種靈敏狀態,以此變得更加優秀。
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需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去了解更多的知識解決育兒中的問題,不要擔心,所有的問題都有解決的方式,只是需要一個過程,不光是孩子在成長,家長也是不斷變化。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朗朗育兒日記,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