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剛學走路的孩子,下樓梯時總會停頓?本體覺,家長知道嗎

2020-12-23 朗朗育兒日記

文 | 朗朗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四肢還不發達,各方面都處於一個逐漸成長的階段,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多了解孩子,找到孩子發展的規律,才能夠幫助孩子變得更好。

我家孩子今年2歲了,現在特別喜歡和社區的孩子們一塊玩耍,所以每天晚上吃完飯後都吵著要下樓出去玩。

在孩子下樓走路的過程中,我發現即使孩子會走路,也走得很平穩。

可每次下樓的時候總是會停頓,並且需要扶著別人下樓,包括孩子在上樓的過程中也是這樣,有的時候孩子在運動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停頓的動作。

我和其他寶媽討論過這個問題,發現其他的孩子也有類似的情況,如果不通過自己的視覺控制,在肢體上會有明顯的差別,這就叫是為什麼呢?

後來我查閱資料才發現,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其實是非常正常的,是由於孩子的「本體覺」不成熟,最後影響了他們的肢體協調的能力。

家長們一定要多了解孩子,首先得弄清楚什麼才是「本體覺」,對孩子到底有哪些方面的影響?

一、什麼是「本體覺」

「本體覺」也可以稱之為「深感覺」,其實就是指我們對自己的肌肉、四肢、關節的深度感受。

當我們不通過視覺,我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我們的手指、腳趾、身體上的任何一個器官,即使是一小處的肌肉,這其實是一種本能的正常反應。

所以當孩子上下樓的時候,肌肉處於一種本能的保護自己的狀態,所以才會有停頓的動作,這其實是在保護自己,讓自己保持平衡。

「本體覺」會通過大腦和肢體上的神經進行一個互相配合的過程,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夠表現出來。

所以「本體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吐過失衡將會影響孩子的肢體協調性。

二、「本體覺」影響孩子的肢體協調性

有些孩子在做運動的過程中,手腳支配能力不強,所以看上去會比較笨拙,這都是由於孩子們的本體覺失調,大腦需要傳達很長的信息才能夠完成動作,因為本體覺控制著肌肉和大腦之間的協調能力,甚至還聯繫到了人體的神經。

孩子的肌肉缺乏鍛鍊所以對於動作的熟練程度不高,導致肌肉不發達。

最後大腦並不能將需要傳達的信息整合在一起,最後沒有做出相應的反應,所以本體覺需要後期不斷的培養和鍛鍊,需要家長在這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

三、想要提高孩子的本體覺,家長要做哪些努力?

1、給予孩子活動空間

家長們不要限制孩子的活動空間,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很多家長想要保護孩子就給孩子劃一個圈,讓孩子在圈內活動,時間一長,孩子就會產生一種局限性,最後產生一種思維和行為的慣性,最後就會導致「本體覺」失衡。

我們要給予充足的活動空間,不管是哪一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多接觸不同的環境,在不同的環境中提高自己的肢體協調能力和感知力,從而影響自身的本體覺。

2、讓孩子全面發展

家長們總是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所以就希望孩子能夠快樂成長,在學習成績方面有所提高就是完美。

這種錯誤的認知會導致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注重思維方面的發展,從而忽略了孩子的肢體能力最後導致孩子的本體覺失衡。

我們不要過度保護孩子,要讓孩子多接觸其他方面的學習,讓孩子得到更多方面能力的鍛鍊,從而變得更加優秀。

3、引導孩子用腦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湧入我們的生活中,導致孩子們也變成一個「電子迷」,當孩子們得到了這種信息越多,孩子的大腦反應能力就會更慢。

因為他們接收到的內容都不需要經過自己的思考,最後形成一種「懶惰」的狀態,不僅是身體上的反應慢,思維上也會跟不上外界的變化。

我們需要引導孩子平時多使用大腦,讓孩子的神經系統處於一種靈敏狀態,以此變得更加優秀。

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需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去了解更多的知識解決育兒中的問題,不要擔心,所有的問題都有解決的方式,只是需要一個過程,不光是孩子在成長,家長也是不斷變化。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朗朗育兒日記,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邋裡邋遢,可能是「本體覺」失調,家長別因草率而冤枉了孩子
    比如說在學步初期,寶寶遇到下樓梯時會不自覺的在最後一級臺階停頓,同時腳步關節用力,提前做好下樓梯的動作,這就是孩子通過「本體覺」在不斷調整身體的重心。「本體覺」會告訴孩子下樓梯時的用力大小、關節位置、方向以及身體狀態。簡而言之,本體覺是孩子根據環境變化而調整自己身體的能力。
  • 孩子總是弄髒衣服,可能是本體覺失調,聰明的家長都用這3招訓練
    這種感覺被稱為本體覺,也叫做深度感覺。是當人們處於靜止或者運動的狀態,對於身體的肌肉與各個關節等運動器官,所產生的正確反應,以及內在感覺。例如,孩子在學步期的時候,被家長訓練走最後一層臺階,很多孩子會稍加停頓,然後腿部的關節自然的用力,準備下樓梯的動作。這就是本體覺。
  • 「本體覺」影響孩子的肢體協調性,家長別忽略
    難道這是孩子不夠聽話嗎?其實,孩子總是髒兮兮回家,容易磕磕跘跘,也可能是本體覺失調了。朋友小溪的孩子就有這個毛病,每次出去和小朋友玩兒都容易摔跤,明明看到了前方的障礙物,可是走到近處的時候很難反應過來,躲避障礙,進而容易因為磕碰而摔倒、受傷等。
  • 孩子學不會跳舞?可不光是本體覺失調!(附改善方法)
    好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成為一名舞蹈家,尤其是小女孩,穿著漂亮的服裝翩翩起舞的樣子,簡直就是「仙女下凡」。可有的孩子就是學不會跳舞,人家做起來很優美的動作,他做起來就很搞笑,儘管自己也很努力,但就是學不會,弄的孩子很苦惱,還經常被同學嘲笑。這是為什麼呢?
  • 孩子總是像個泥娃娃,並非是孩子邋遢,而是「本體覺」在作怪
    孩子愛摔倒可能是"本體覺"在作怪。本體覺是神經系統中的一種,是個體對感覺信息的準確認識。感覺統合是指身體器官將感覺信息輸入, 大腦接受到這樣的信息之後,能夠對細心進行感知,知道你觸摸到的是什麼,能夠感知到自己身體的存在,使個體和環境接觸順當, 當感覺系統無法正常運行時, 稱之為感覺統覺失調。
  • 孩子老是髒兮兮的,真的是不愛乾淨嗎?多半是「本體覺」在作祟
    帶孩子是件費心又費力的事,很多家長在帶孩子時可能都發現過一個現象: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不到半天衣服就髒了,基本上小孩子的衣服就處於頻頻更換中。有時候家長還會因為孩子總會把自己弄得髒兮兮而生氣,教育孩子不要將衛生注意乾淨。但其實「髒兮兮」的孩子並非是有意而為之,而是「本體覺」在作怪。什麼是「本體覺」?
  • 孩子一沒看著就變成「泥孩子」並非孩子貪玩,是「本體覺失調」
    很多家長在生孩子之前就給孩子想好了有著美好寓意的名字、培養方式、興趣方向等等,總而言之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卻總是表現地不盡人意,特別是在幼兒園和小學這兩個階段。有些家長不明白,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笨手笨腳、拖拖拉拉的?
  • 剛穿的衣服玩一會就弄髒,不是孩子不愛乾淨,而是本體覺出了問題
    孩子總把衣服弄得髒兮兮,這多半是本體覺失調,家長要了解。王姐家的兒子整天都閒不下來,各種的鬧騰,新買的衣服沒一會就髒得不行了,洗都洗不下來,很是令人氣憤。王姐經常說孩子像一頭小豬一樣,一點都不知道乾淨,衣服一天得換兩三次,天氣冷點了還好些。
  • 想要判斷孩子是否本體覺失調,可以參考這六條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發現一些孩子走路總是磕碰到桌子,寫字總是歪歪扭扭等。其實這都是本體覺失調所造成的。而今天,我們要為大家講解的,就是本體覺失調的六大類常見表現,對照這些表現,家長和老師可以簡單判斷出孩子的本體覺發展水平,並在發現不足時及時通過訓練加以改善。
  • 本體覺——自信心和創造力的根
    在很多家庭教育中,一邊是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深深期望,而另一邊卻又是孩子表現的不盡人意或者更是手足無措。有些家長不明白,為什麼我的孩子動作就特別慢?
  • 孩子每天把衣服弄得髒兮兮,並非不愛乾淨,而是「本體覺」失調
    每天孩子出門前衣服都是乾乾淨淨的,放學回家時,衣服卻總是汙跡斑斑,家長對此頗為苦惱,孩子為什麼就是不愛乾淨講衛生呢?其實,孩子這樣的情況很可能是「本體覺」失調。一、什麼是「本體覺」,「本體覺」失調的孩子有哪些表現「本體覺」是指通過身體的肌肉、皮膚等在置身不同環境時,能夠產生的感覺。如果「本體覺」失調,那麼就會帶來多方面的問題,尤其是會體現在感官認知方面。
  • 容易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本體覺失調的表現,附檢測方法
    所以,只要我們身體的哪一部分感覺系統出現了問題,必然會帶來相應的本體覺系統失調。本體覺失調的表現通過之前的學習,我們知道本體覺相當於存在於人大腦中的感覺地圖。從簡單的吃飯、脫衣服到寫字騎車、高難度的體操、舞蹈等動作都離不開本體覺。
  • 孩子邋裡邋遢,有可能是「本體覺失調」,父母別因草率而冤枉他
    其實,如果孩子長久對整潔沒有太多概念,很有可能是「本體覺失調」,即自我本體感覺的失調,精細觸覺無法發揮作用,出現感知不到某些行動,大腦對此喪失感應。比如有的孩子走路經常摔跤,但摔跤後和其它孩子反應不同。他們沒有感覺到衣服沾到了地下的灰塵,更沒有感覺到疼痛。
  • 孩子學走路做到這些事,摔跤自然會變得少!
    爬行、站立、行走,孩子的每一次進步都會給家長帶來巨大的喜悅,每一次進步的驚險之處又讓家長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人們常說孩子學走路的過程中摔倒時常有的事,只要沒摔傷就不用太在意。但是你知道嗎,孩子摔倒這件事裡還包含著健康的大秘密!爸媽們知道每天摔幾次是正常的呢?爸媽們知道孩子每天會摔倒幾次嗎?一直摔倒是不是正常情況?
  • 感覺統合的三大感覺系統:觸覺、前庭覺、本體覺之間的聯繫
    截止本章之前,感覺統合我們已經講了感覺統合六大感覺系統中的主要三大感覺系統:前庭覺、觸覺、本體覺的基礎理論和訓練方法,有興趣了解的翻看下之前的專欄文章。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這些主要感覺系統之間的關係。比如寫字,我既運用了視覺的信息採集,也運用了前庭神經核的信息處理,還運用了本體覺的肌肉控制,所以,當其中任何一個感覺系統出現問題時,都會導致孩子寫字出現問題。當然,在具體的寫字問題上,不同的問題表現又反應了不同系統失調,比如孩子寫字用力,潦草,這就與前庭覺、本體覺有很大關係,漏字、顛倒又與前庭覺、視覺有很大關係。
  • 4款鞋別再讓孩子穿,耽誤學走路,還有害健康,家長不得不防
    最近有一位媽媽求助說:她兒子今年三歲了,走路的時候不是撞桌子,就是碰凳子,經常摔倒,弄得身上紅一塊、紫一塊的。她想帶孩子去醫院做個全面檢查,卻遭到爺爺奶奶的強烈反對。她想知道這種情況需不需要去看醫生?走路愛撞東西、摔倒,這些問題多發生正在學步的幼兒身上。孩子因為身體控制能力和協調能力不足,走起路來搖搖晃晃的,很容易發生磕碰和跌倒。
  • 半天不見娃就成了「泥孩子」,並非不愛乾淨,而是「本體覺」在作祟
    可作為孩子來說又非常委屈,因為有時他們覺得已經很注意了,可不知道怎麼回事自己就摔倒把衣服弄髒弄亂。但即使孩子們極力的解釋,父母們也基本不相信,甚至認為孩子故意狡辯。不過在這裡還需要提醒父母一點,如果半天不見娃,孩子就成了泥孩子,也並非他們不愛乾淨,有可能是本體覺在作祟。
  • 孩子為什麼會走路了卻總要抱抱?原因有這3個,家長要了解
    相信這樣的情景,很多家長都深有體會吧,但同時內心也會有大大的疑問吧。在孩子剛解鎖走路這一技能的時候,會對走路感到巨大的興趣,儘管步履顫顫巍巍的,走得很不穩當,有時候還會摔倒。大人在旁邊看得膽戰心驚的,想要去牽他或抱住他,孩子卻不願意了,連忙推開大人的雙手,非要自己走。
  • 本體覺訓練小遊戲!!
    例如嬰兒期的翻身、滾翻、爬行訓練;幼兒期的拍球、滑梯、平衡等訓練;兒童期的跳繩、踢毽子、遊泳、打羽毛球等訓練對孩子本體感的發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少家長怕孩子摔著,不讓孩子到處爬;或過早使用學步車,沒讓孩子爬就直接走路;老抱著孩子,而不讓他自己活動;讓孩子看電視、看書、學琴、學畫多,運動少,結果阻礙了孩子本體感的發展,以至影響後天的學習能力。
  • 預防孩子摔下樓梯,許多家長都做錯了,陪孩子爬樓梯的3條原則
    4個家長陪著2歲的孩子出遊,結果在陪孩子上下樓梯時,因為無知,直接導致孩子慘遭踩踏,成為全家人的「肉墊子」。多發的孩子從樓梯上摔下來的現象表明,怎麼樣陪孩子上下樓梯,能做對的家長們不太多。玩了一會,嫌樓上玩的地方有點小,一家人就又浩浩蕩蕩地準備下樓去了。下樓時,仍是這個小男孩獨自走在S型樓梯的前面,4個大人依次跟在後面。就在小男孩快走下樓梯的時候,走在最的面的奶奶,因為手裡提著孩子的玩具拌了一下樓梯的欄柵。結果一腳踏空,直接撲在了她前面的老伴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