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不會跳舞?可不光是本體覺失調!(附改善方法)

2020-12-23 跟著葉子老師學感統

好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成為一名舞蹈家,尤其是小女孩,穿著漂亮的服裝翩翩起舞的樣子,簡直就是「仙女下凡」。

可有的孩子就是學不會跳舞,人家做起來很優美的動作,他做起來就很搞笑,儘管自己也很努力,但就是學不會,弄的孩子很苦惱,還經常被同學嘲笑。

這是為什麼呢?

本體覺失調

我們都知道本體覺是我們身體的「地圖」,有了本體覺,我們才可以在閉上眼睛的時候,依然能夠輕而易舉的用手指出鼻子、耳朵、嘴巴等器官所在的位置。

可以在駕駛汽車時,一邊觀察前方路況,一邊控制離合和剎車,可以在打球時做出各種動作而不丟球。

那麼本體覺失調的孩子,他的動作計劃能力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孩子各種動作的模仿。

運動計劃也稱運動企劃,是指個體在完成一些列動作前,中樞神經系統整合視、聽、觸、味、嗅、本體覺、前庭覺等基礎做出的運動設計,這個過程稱為動作計劃能力。我們打球、跳舞、遊泳等各種運動都會涉及到運動計劃能力,比如打球時,球到什麼位置我們拍,用多大的力度,往什麼方向,這個都是運動計劃能力的表現。

本體覺好的兒童模仿各種動作快,動作更加到位,更加美觀;而本體覺差的兒童,動作笨拙,教起來會比較困難,動作模仿不到位。

前庭覺不佳

關於前庭覺的重要性,相信大家比我都清楚了。由於前庭覺特殊的位置和構造,作為「大腦的守門神」的前庭覺,關係著我們的平衡、重力感、方向感、空間感、情緒控制和視聽能力等各個方面。

前庭器官是由由內耳的三個半規管、橢圓囊和球囊組成,它們共同執行著保持人體平衡的任務。

它的工作機制是這樣的:

當身體運動時,前庭系統可反映出加速情況,並參照不動時的系統定位,將各種信息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以進行綜合分析,再經過錐體束髮出指令指揮肌肉—骨骼做出動作,糾正身體的偏移,保持平衡。

所以,前庭覺失調的孩子,容易表現為平衡性差,走路易摔倒,控制不好距離,動作笨拙,也就沒辦法學會跳舞了。

大腦雙側化不良

人的大腦皮層功能是高度專責化的,從機能上劃分,可以分為為感覺區、運動區及聯絡區。不同的部位負責人體的不同的功能。

大腦對人體各項機能的控制是相互獨立的,但這種獨立並不是一出生就出現的,而是伴隨著兒童的發育而不斷分化,這就是大腦雙側功能分化。

而皮層各感覺區之間和重疊部位,具有聯絡、綜合作用的結構和機能系統,就組成了大腦的另一個重要功能區——大腦皮層聯合區。

大腦皮層聯合區不直接同感覺過程或運動過程發生聯繫,它的主要功能是協調各感覺區之間的活動,整合來自各感覺通道的信息,對輸入的信息進行分析、加工和儲存。因此被稱為「保存信息、接受加工」的聯絡區。

而我們說的大腦功能雙側分化不全指的就是大腦皮層聯合區功能不成熟,造成前期形成的各控制區不能很好協調運作。

所以,如果孩子大腦雙側化不良,孩子在跳舞時,本來只需要腿部用力,但是他們卻會頭、脖子、手臂甚至嘴都用力,就會特別不協調、特別容易累,也就不容易學會跳舞了。

其他原因導致的肢體動作不協調

除了上述兩個主要原因會導致孩子肌肉控制差、動作笨拙之外,家長過度保護、孩子爬行不足、運動量過少、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等原因,也會使孩子的肢體協調能力和運動能力大大減弱。

下面幾個小遊戲,幫助孩子改善前庭覺和本體覺不良。

趴地推球

趴地推球是手臂抬舉,通過大腦的精細控制球反彈的力度,而球的反彈迎面而來,可以給前庭感官帶來強烈的刺激,從而促進前庭功能的發育。

訓練方法:拿皮球,距離牆30-50釐米,身體趴在地上,雙臂和頭抬起,不要碰地,對牆對球彈回,每天堅持10-15分鐘,也可以分組練習,如果開始做的不是很好,可以先從3分鐘、5分鐘、10分鐘循序漸進的進行。

大龍球

大龍球的移動,帶動空間的變換,加速度的改變,調動前庭功能和感受和處理能力,從而刺激前庭系統的發育。

訓練方法:讓孩子趴在大龍球上,孩子的頭抬起,父母抓住腳腕,輕按肩部,隨著大龍球的上下移動,然後變換姿勢,讓孩子轉身面向父母相同的方法,每次10-15分鐘。

獨腳凳

獨腳凳是只有一條腿的小板凳,唯一那條凳腿在板凳中間。可以訓練孩子的前庭和本體覺,同時,長期訓練後,孩子自然而然的就能保持靜坐,可以解決孩子上課坐不住的問題。

訓練方法:獨腳凳的玩法有很多,最簡單的玩法就是讓孩子靜坐在上面,保持平衡。

當孩子能夠輕鬆的坐住後,父母可以增加難度,比如可以玩面對面拍手遊戲,讓孩子坐在上面接拋球。這樣可以同時鍛鍊孩子的手部和腕部的本體覺。

相關焦點

  • 容易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本體覺失調的表現,附檢測方法
    所以,只要我們身體的哪一部分感覺系統出現了問題,必然會帶來相應的本體覺系統失調。本體覺失調的表現通過之前的學習,我們知道本體覺相當於存在於人大腦中的感覺地圖。從簡單的吃飯、脫衣服到寫字騎車、高難度的體操、舞蹈等動作都離不開本體覺。
  • 孩子一沒看著就變成「泥孩子」並非孩子貪玩,是「本體覺失調」
    家裡一買了新東西孩子就很容易碰壞,家長總是不免要大發脾氣,結果又要沉浸在"為啥我家孩子就這麼鬧"的不解和憤怒中。面對這些問題,還在傷神費腦的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出現的這些問題和"本體覺失調"有關,而不是孩子的態度問題,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打罵只會疏離親子關係,而不會起到真正作用。什麼是"本體覺"?"失調"了會怎麼樣?
  • 孩子邋裡邋遢,可能是「本體覺」失調,家長別因草率而冤枉了孩子
    但其實不是孩子不愛乾淨,而是孩子的「本體覺」失調了。一、什麼是「本體覺」百度百科對「本體覺」做出解釋:本體覺又稱為深感覺,是指感受肌肉、肌腱、關節和韌帶等深部結構的本體感覺,即肌肉是處於收縮或舒張狀態;肌腱和韌帶是否被牽拉以及關節是處於屈曲還是伸直的狀態等的感覺。
  • 想要判斷孩子是否本體覺失調,可以參考這六條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發現一些孩子走路總是磕碰到桌子,寫字總是歪歪扭扭等。其實這都是本體覺失調所造成的。而今天,我們要為大家講解的,就是本體覺失調的六大類常見表現,對照這些表現,家長和老師可以簡單判斷出孩子的本體覺發展水平,並在發現不足時及時通過訓練加以改善。
  • 孩子邋裡邋遢,有可能是「本體覺失調」,父母別因草率而冤枉他
    其實,如果孩子長久對整潔沒有太多概念,很有可能是「本體覺失調」,即自我本體感覺的失調,精細觸覺無法發揮作用,出現感知不到某些行動,大腦對此喪失感應。比如有的孩子走路經常摔跤,但摔跤後和其它孩子反應不同。他們沒有感覺到衣服沾到了地下的灰塵,更沒有感覺到疼痛。
  • 孩子每天把衣服弄得髒兮兮,並非不愛乾淨,而是「本體覺」失調
    實際上,並不是苗苗不愛乾淨,是因為她的身體協調性較差,對於「本體覺」的感知敏感度不足造成的。「本體覺」的失調會導致孩子在任何行動中都不能按照自身意願發揮準確的感知體驗,因而呈現出種種不愛乾淨的表現,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本體覺」吧!
  • 孩子總是弄髒衣服,可能是本體覺失調,聰明的家長都用這3招訓練
    像朋友家的孩子這樣比其它小朋友經得住磕磕碰碰的,不一定就是真的膽子大,他們也不是不愛乾淨,很有可能會是"本體覺失調"。何謂本體覺?我們可以試著做這樣一個動作:雙眼輕輕閉上,保持安靜,慢慢的呼吸,能否感覺到自己的手指尖?
  • 本體覺訓練小遊戲!!
    例如嬰兒期的翻身、滾翻、爬行訓練;幼兒期的拍球、滑梯、平衡等訓練;兒童期的跳繩、踢毽子、遊泳、打羽毛球等訓練對孩子本體感的發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少家長怕孩子摔著,不讓孩子到處爬;或過早使用學步車,沒讓孩子爬就直接走路;老抱著孩子,而不讓他自己活動;讓孩子看電視、看書、學琴、學畫多,運動少,結果阻礙了孩子本體感的發展,以至影響後天的學習能力。
  • 孩子老是髒兮兮的,真的是不愛乾淨嗎?多半是「本體覺」在作祟
    所以當家長們看到寶寶總是衣服髒髒的時候,有時候可能是因為孩子的「本體覺失調」所造成的,因為行動力上不夠敏捷,難免會在走路和玩耍的時候磕磕撞撞,不小心的摔倒一下、刮碰一下也是極有可能的。「本體覺失調」對孩子帶來的影響在戴淑鳳教授的「話說感統失調——本體感覺失調」中有提到,「本體感覺是幫助個體維持優美姿勢和理解自身與環境關係的調控樞紐,也是語言發展、行為習慣構建的神經生理科學基礎,如果本體感覺發展不良,孩子就可能出現一系列本體覺失調的問題。
  • 孩子前庭覺失調,簡單有效的訓練方法,親測有效!
    口齒不清、語言發展遲緩,學習困難,聽錯、聽不懂問話、理解力差,這些情形都可能是孩子出現前庭覺失調的問題。一.什麼是前庭覺?我在前面發布了很多關於感統訓練的內容,那麼前庭覺是感統訓練的一個重要部分,很多家長問我,希望提供一些針對性的訓練方法,那麼今天就講一下,前庭覺失調的幾種行為症狀和遊戲活動方法!
  • 「本體覺」影響孩子的肢體協調性,家長別忽略
    剛開始的時候寶媽還奇怪,以為是孩子玩得太專心所致,後來才知道,原來這是寶寶的本體覺失調了,對於行動的感知,靈敏度有所下降。一、什麼是「本體覺」「本體覺」又叫「深感覺」,它是指來自肌、腱、關節等的位置覺、運動覺和震動覺。
  • 剛穿的衣服玩一會就弄髒,不是孩子不愛乾淨,而是本體覺出了問題
    而且,孩子寫字時握筆姿勢不正確,不容易改正,寫字還很容寫錯筆順和筆畫,寫字很很慢。同時,本體覺失調的孩子還表現在孩子學跳繩和踢足球時比較困難,這些是身體不協調的一種表現。3、本體覺失調會影響語言表達能力和專注力本體覺失調的孩子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會表現出表達不清,發音不準,容易口吃等情況。並且,本體覺失調的孩子專注力也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如無法安靜下來,上課時總是三心二意,左顧右盼。當孩子的專注力比較差時,就會很影響學習成績。
  • 半天不見娃就成了「泥孩子」,並非不愛乾淨,而是「本體覺」在作祟
    可作為孩子來說又非常委屈,因為有時他們覺得已經很注意了,可不知道怎麼回事自己就摔倒把衣服弄髒弄亂。但即使孩子們極力的解釋,父母們也基本不相信,甚至認為孩子故意狡辯。不過在這裡還需要提醒父母一點,如果半天不見娃,孩子就成了泥孩子,也並非他們不愛乾淨,有可能是本體覺在作祟。
  • 感覺統合的三大感覺系統:觸覺、前庭覺、本體覺之間的聯繫
    截止本章之前,感覺統合我們已經講了感覺統合六大感覺系統中的主要三大感覺系統:前庭覺、觸覺、本體覺的基礎理論和訓練方法,有興趣了解的翻看下之前的專欄文章。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這些主要感覺系統之間的關係。比如寫字,我既運用了視覺的信息採集,也運用了前庭神經核的信息處理,還運用了本體覺的肌肉控制,所以,當其中任何一個感覺系統出現問題時,都會導致孩子寫字出現問題。當然,在具體的寫字問題上,不同的問題表現又反應了不同系統失調,比如孩子寫字用力,潦草,這就與前庭覺、本體覺有很大關係,漏字、顛倒又與前庭覺、視覺有很大關係。
  • 為什麼剛學走路的孩子,下樓梯時總會停頓?本體覺,家長知道嗎
    可每次下樓的時候總是會停頓,並且需要扶著別人下樓,包括孩子在上樓的過程中也是這樣,有的時候孩子在運動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停頓的動作。我和其他寶媽討論過這個問題,發現其他的孩子也有類似的情況,如果不通過自己的視覺控制,在肢體上會有明顯的差別,這就叫是為什麼呢?
  • 由孩子本體覺導致的注意力不集中問題,可以用這4個方法訓練解決
    本章是本體覺的最後一章,主要介紹本體覺失調的訓練方法本體覺並不是天生,而是後天形成的,它必須通過人體的不斷訓練,結合視、聽、嗅、味、膚等其它感覺器官,不斷地反應,然後再結合現實環境的反饋,再修正,才最終實現對自身各部位的控制自如
  • 孩子總是像個泥娃娃,並非是孩子邋遢,而是「本體覺」在作怪
    孩子愛摔倒可能是"本體覺"在作怪。本體覺是神經系統中的一種,是個體對感覺信息的準確認識。感覺統合是指身體器官將感覺信息輸入, 大腦接受到這樣的信息之後,能夠對細心進行感知,知道你觸摸到的是什麼,能夠感知到自己身體的存在,使個體和環境接觸順當, 當感覺系統無法正常運行時, 稱之為感覺統覺失調。
  • 本體覺——自信心和創造力的根
    那麼到底什麼是本體覺?什麼又是本體覺發展障礙?作為家長的我們又該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呢?下面呢,就讓我和大家一起聊聊我們感統訓練中的這一部分——本體覺。 ·什麼是本體覺? 本體覺失調的影響 1、對自己身體的一種控制
  • 「感統失調是什麼?」,孩子要有這幾個表現,父母要注意了
    據調查研究表明:現代都市有85%以上的孩子存在感覺統合失調,有30%的孩子為重度感覺統合失調。感統統合失調,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然消失,必須要經過後天的專業訓練才可以改善,而13歲之前為最佳訓練年齡段。1,什麼是感覺統合感覺統合簡稱感統,是大腦接收到信息後協調身體做出的反應。
  • 解讀自閉症:如何通過觀察感統失調判斷自閉症程度?
    而這種感覺與真實作用的偏差,就叫做感統失調。換個話講,你的大腦撒謊了。 百度百科描述,感覺統合失調的臨床表現可分為:本體覺失調、前庭感統失調、視覺感統失調、聽覺感統失調,以及觸覺感統失調。 等等,是不是漏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