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失調是什麼?」,孩子要有這幾個表現,父母要注意了

2020-12-16 山爸爸育兒記

文/山爸爸育兒記

「幼兒園老師說我們家孩子上課坐不住,有時會尖叫,建議我們去做感覺統合測試」,「什麼是感覺統合?我們家孩子需不需要上這種培訓機構?」「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也是感覺統合失調嗎?」說到感覺統合,還是有很多家長很迷茫,不知感覺統合為何物,今天我們來分享一些關於感覺統合的乾貨,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家長和孩子。

正確認識感覺統合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愛爾斯博士提出了感覺統合知識理論體系,並逐漸被所有學者和醫學者所接受運用。據調查研究表明:現代都市有85%以上的孩子存在感覺統合失調,有30%的孩子為重度感覺統合失調。感統統合失調,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自然消失,必須要經過後天的專業訓練才可以改善,而13歲之前為最佳訓練年齡段。

1,什麼是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簡稱感統,是大腦接收到信息後協調身體做出的反應。我們可以用「小明吃橘子」這個過程來舉個形象的例子:小明正在玩,聽到媽媽喊「寶貝,來吃橘子了」聽覺告訴他聽到了聲音,前庭覺篩選出媽媽的聲音,然後傳到大腦做信息處理,再傳遞給各個組織,視覺搜索到目標,判斷距離,走過去拿橘子,觸覺告訴他已經拿到了,本體覺告訴他怎麼把橘子剝開,嗅覺再聞到橘子是什麼味道的,味覺可以判斷這個橘子好不好吃。

一個複雜的過程,對於我們來說很簡單,甚至不會意識到這個過程,但對於感統失調的孩子來說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可能篩選不到媽媽的聲音,可能不知道怎麼把橘子剝開,還有可能判斷不出橘子的距離等等。可見感統是人體一切能力的基礎,人體無時無刻都在進行著感覺統合。

2,感統失調的表現

感覺統合就像十字路口的紅綠燈,紅綠燈正常運行則信息暢通運行,身體作出適當反應,如果紅綠燈出現了問題,那我們的身體也會指揮混亂,出現各種障礙。

前庭覺失調,前庭覺主要功能是把嗅覺,味覺,視覺,聽覺觸覺等接收到的信息進行篩選,選出重要信息,其次是掌握人體的平衡和空間方位感。所以前庭覺失調的孩子會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坐不住,好動不安,充耳不聞,視而不見,走路經常摔倒,協調能力不好,做事情丟三落四,閱讀跳字跳行,穿鞋子分不清左右,容易暈車暈船等等。

本體覺失調,本體覺起到使人體充分利用和支配自己的關節,肌肉,肌腱和骨骼的作用。本體覺失調的孩子方向感不強,容易迷路,大運動和精細運動相對較弱,性格孤僻不合群,做事拖拉沒有效率等。

觸覺失調,觸覺系統是人體最大的感官系統,一般分觸覺遲緩和觸覺敏感。觸覺遲緩的孩子容易弄傷自己,動作不靈活,自我意識弱,辨別能力較弱;觸覺敏感的孩子對於陌生環境的反應較大,不喜歡別人觸摸,防禦心強,膽小怕事,缺乏安全感等。

3,感統失調的原因

孕育方面的原因,比如精子先天不足,高齡產婦,懷孕期間沒有休息好,過度疲勞,懷孕時抽菸喝酒,喝咖啡,早產致使腦發育不良,剖腹產沒有宮縮和擠壓的過程等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導致感統失調。

教養不當的原因,孩子出生後靜坐的多,缺少搖晃;擔心孩子摔倒,過分限制孩子活動範圍;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父母過分寵愛,包辦替代,使孩子缺乏探索嘗試,缺少動手能力;過早的認知教育,缺乏運動訓練,遊戲訓練;經常讓孩子看電子產品,與孩子交流少等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感覺統合。

科學研究:感覺統合以及大腦功能發展的優勢,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弱。0~2歲是感統探索期,3~6歲是感統訓練黃金期,7~13是感覺統合的調整期,同時需要更多的時間,更大的努力才可以達到預期的訓練效果。

家庭訓練小妙招

為了幫助更多的孩子預防改善感覺統合失調,給爸爸媽媽總結了一些家庭小遊戲,讓孩子在快樂中訓練。

1,觸覺遊戲

可以和孩子玩抓痒痒的遊戲,把手搓熱然後在孩子身上抓痒痒;用毛巾給孩子從上往下有順序的撫觸按摩,一邊按摩一邊唱舒緩的童謠;玩我畫你猜的遊戲,媽媽在孩子身上畫形狀或者寫數字,讓孩子猜猜看;用大龍球或者顆粒球輕輕拍打孩子按摩等等都可以訓練到孩子的觸覺。

2,前庭覺訓練

0~6個月孩子可以在搖籃裡或者抱在懷裡輕輕搖晃,幅度不要太大,時間不宜過長,十分鐘左右就可以;

6~12個月的孩子可以玩「天旋地轉」的遊戲,把孩子放在毯子上,媽媽把靠近孩子頭這邊的毯子拉起來,慢慢的帶動毯子旋轉,要求是順時針旋轉3圈左右,稍作休息,再逆時針旋轉,也可根據孩子的接受程度來定圈數,快樂接受可以增加圈數,接受慢的孩子,可以放慢速度,減少圈數。

1~2歲輔助孩子趴在大龍球上搖晃,一邊數數,一邊前後搖晃或者左右搖晃,時間十到十五分鐘;

2歲以上孩子可以趴地推球,要求孩子俯臥趴地,頭胸抬高,雙腳併攏,雙手抬起來推球,隨年齡增加推球數量增加;走直線也可以鍛鍊孩子前庭覺的平衡能力,要求雙手叉腰,控制住身體,沿著直線行走,或者鑽山洞,轉圈圈都可以來訓練前庭覺。

3,本體覺訓練

拋接球遊戲,孩子和媽媽相對站立拋接球,這個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的反應能力,肢體協調性以及手眼協調能力;還有跳繩,騎自行車,拍球也可以訓練孩子的本體覺。

4,其他家庭訓練遊戲

粗細線穿珠子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形狀撕紙訓練孩子的指尖控制能力,媽媽在紙上畫不同形狀讓孩子沿線撕出來;連續上下樓梯增強孩子的身體協調性等等。

感覺統合失調不是病,但是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親愛的家長們一定不要掉以輕心,今天分享了這麼多家庭訓練小遊戲,抓緊時間帶上寶寶訓練起來吧。

分享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您有哪些家庭感統訓練小經驗呢?歡迎留言一起探討哦。

相關焦點

  • 孩子好動多動,要注意,很可能是感統失調導致的!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存在好動的表現是很正常的。但是對於進入學齡期的孩子來說,如果還存在好動多動等表現,將會極大的影響注意力,從而影響到學習成績。那麼有哪些原因可能會造成孩子多動呢?01造成孩子多動的原因1、是觸覺感統失調的表現雖然好動的孩子不一定都是觸覺感統失調,但是觸覺感統失調的顯著特徵之一就是觸覺感統失調。由於家長教育方式不當,導致孩子缺乏必要觸覺感統刺激,很容易出現觸覺感統失調的表現。
  • 感統失調的7大類型,對比下自己孩子表現,是不是有感統失調?
    影響先天因素的方面有很多,但主要可以分為以下3類:1、父母的飲食、生活習慣現在父母們在懷孕前都會提前戒菸戒酒一段時間,為的是什麼?就是為了避免受孕的孩子存在先天基因問題。2、都市化生活這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弊端。越來越多的人搬到了城裡,住上了高樓。城市的生活顯然沒有農村的生活空間大,孩子的活動空間肯定要被限制,這是必然。而且父母也懶得爬上爬下的帶孩子去樓下玩,這就必然導致孩子運動量減少,同樣的影響了孩子的身體磨合。
  • 兒童感統失調有多種表現,家長需注意
    劉曉佩特別指出,多項研究顯示,兒童感統失調與養育方式有關,例如孩子出生後,沒經過爬行階段就直接學習走路,以致前庭平衡失調;過早地使用學步車,導致幼兒前庭平衡及頭部支撐力不足;父母或保姆怕孩子弄髒手不準孩子玩土,玩沙,從而造成幼兒觸覺刺激缺乏……另外,父母對子女長時間表現出拒絕或否定的態度也是導致兒童感統失調的危險因素,因為這會造成子女因自信心缺乏而不願投入新環境
  • 兒童感統失調有多種表現 家長需注意
    劉曉佩說:「這三種模式的功能障礙很多情況下是交互並存的,會以多種方式表現出來:兒童可能對感覺輸入反應過度,或反應不足;活動水平可能異常高,或異常低;可能經常運動,或容易疲勞。有些孩子還可能會在這些極端之間波動。當這三個系統功能不正常時,運動協調問題就很常見,並可能導致語音語言延遲和學業成績不佳。從行為上講,孩子可能會變得衝動,容易分心,並且缺乏計劃性。
  • 感統失調的這些表現,一定要重視起來!
    據北京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專家透露,每年開學後的一段時間,都會有不少孩子因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問題而到醫院檢查。這些孩子經過專業全面的測量評估後,大多被診斷為感覺統合失調。去年CCTV央視新聞頻道,就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話題做了詳細的報導。統計數據顯示,現在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了。那麼什麼是感統失調?
  • 孩子穿襪子這件事表明,父母的無知才是導致孩子感統失調的主因
    廢話少說,我就說說為什麼我不建議孩子穿地板襪,穿襪子跟兒童注意力又有什麼關係。我為什麼不建議孩子穿地板襪要說明我為什麼不建議孩子穿地板襪,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下我們的大腦和神經。童年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這個應該不用我多說了。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孩子「感統失調」了,家長要做好引導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專注是一種能力,有些孩子能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就是因為他有很強的專注力。但這部分孩子畢竟是少數。注意力不能持久是大部分孩子在成長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同時,這也是每個家長都要面對的一道難關。
  • 不要總罵孩子笨,這些感統失調的表現你都認識嗎?
    其實孩子並非不知道什么正確的方式,只不過他們只是做了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而這往往是感統失調的表現。孩子的大腦和身體的組各織器官配合出現了障礙,以至於在外在行為上出現了各種問題。此時家長要做的不是因為不耐煩就一味的責備,而是注意到孩子究竟是哪方面出現了問題。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總是健忘,父母別當小事,可能「感統失調」作祟
    01什麼是「感統失調」? 如果長時間如此,腦部發育以及肢體協調能力不能相互融合,感統失調的情況就越來越明顯。 孩子在嬰幼兒階段,不管是爬觸摸玩耍其實都對他們有相應的刺激。可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喜歡包辦孩子所有事物,避免讓孩子受傷。
  • 孩子感統失調的表現有哪些?如何給娃做感統訓練?看完這篇就懂了
    那麼感覺統合失調的時候,孩子具體會有什麼表現呢?感覺統合失調的時候,父母應該怎麼辦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兒童感覺統合失調表現: 1.前庭功能失調:這時候,孩子會表現的非常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愛做一些小動作,而且還很難與其他同學相處。而有些孩子甚至還會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說話晚,語言表達困難等。
  • 指望每周上2節感統課就能改善孩子感統失調?智商稅不是這麼交的
    現在網上很多宣傳感統失調的,但是有的家長肯定會疑問:感統失調是真的嗎?有這種疑慮很正常,畢竟感統失調這個概念流入中國也才20幾年,直到最近幾年才開始興盛起來。為什麼感統失調概念到現在才開始宣傳到多了呢?因為現在感統失調到孩子越來越多了。
  • 孩子脾氣暴躁、學習不好?或許是感統失調!家長要及時檢查和預防
    感統失調到底是什麼? 感統失調不是心理疾病,而是一種獨特的發育障礙。 【先天因素】 生產過程中受到擠壓的孩子,很可能會出現感統失調,具體表現為多動、調皮、專注力低。
  • 孩子常有這些表現,可能是感統失調!家長千萬別忽視
    來源:河南商報高家有小寶洛陽河南商報洛陽寶姨 關彩晴通訊員 高鴿寶媽李女士:我兒子今年兩歲了,最近這段時間我發現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經常丟三落四的,朋友說可能是感統失調,但是我也不確定,我想問一下感統失調是咋回事?有什麼表現呢?
  • 重慶感統失調在哪裡治療
    重慶感統失調在哪裡治療  感統失調有什麼表現 感統失調的本質是大腦整合能力的不足,也應該屬於智力發育的一部分,它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障礙
  • 如果孩子有這3種現象,可能是「感統失調」在作怪,家長不要忽視
    於是朋友就開始緊抓孩子的學習,監督了一段時間,她發現兒子平時特別粗心大意,寫作業時候經常有粗心導致的錯漏,並且平時經常坐不住,只學習了一會兒就找藉口去做別的事情。這時有朋友告訴她,孩子可能是感統失調了。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感統失調?如何進行感統訓練?
    11月23日,新華社發文「課間、午休不許出教室,怕什麼?」。文章主要講述了現在很多中小學校,為了避免孩子摔著、碰著、傷著,於是規定課間和午休,除了上廁所不許出教室。這項規定的出現,究其原因有三,一怕孩子在課間玩耍的時候出事,二怕家長「鬧事」,三怕給自己找事。
  • 孩子上課小動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多半是感統失調「惹的禍」
    在生活中做事磨磨蹭蹭,丟三落四,你以為這是孩子的性格問題,其實並不然。以上的這些表現我們統稱為感覺統合能力失調。什麼是感覺統合?度娘上的解釋大多晦澀難懂,其實說簡單點就三個詞:感覺輸入-大腦統合-行為輸出。說得更簡單點就是當孩子對某個事物的感覺反射到大腦,大腦做出的投射反應,這整個過程就是感統。
  • 孩子走搖搖晃晃,可能是「感統失調」在作祟,家長早幹預娃早恢復
    又是哪些原因導致孩子出現的感統失調呢?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01小孩出現感統失調有什麼表現?當小孩出現感統失調時,身體也會隨之出現一定的表現,但因為小孩感統失調的輕微度不同,所以很多家長會忽視小孩已經出現的感統失調。因此當自家小孩出現以下表現的時候,家長們需要引起注意,因為這有可能是因為小孩出現了感統失調導致的。
  • 學會這五種家庭感統訓練,孩子將遠離感統失調
    一直關注優佳加的家長對感統知識已經比較了解,除了教大家如何改善孩子的感統失調,更重要的是做到提前預防,今天就來講解簡單又有效的家庭感統訓練。家庭是兒童接觸最多的環境,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在兒童成長發育的黃金階段,能夠搭配在家做一些訓練,有利於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 孩子總是寫反字,左右不分?是「感統失調」,用這5個小遊戲解決
    相信有很多的孩子都存在這方面的問題,而也有許多的父母覺得這純粹是因為孩子左右不分。但其實,孩子總是寫反字不僅僅是因為左右不分,還有可能是孩子出現了感統失調的問題,父母千萬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