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蝙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在不少年輕人的眼裡,
它經常與恐怖的事物聯繫在一起
如吸血鬼、吸血蝙蝠等等
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蝙蝠卻是一種具有美好意義的象徵。
蝙蝠對人類到底好還是不好?
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近日,2020年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在雲端與青少年見面,廣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吳毅教授向同學們介紹關於蝙蝠的知識。
專家簡介
吳毅
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曾任動物學二級學科碩士點方向帶頭人、華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校級重點實驗室主任、《廣州大學學報(自科版)》(2005-2019.3)編委和《獸類學報》編委及中國獸類學會常務理事(2006.6-2018.12)。現任中國生態學會動物生態學專委會委員,廣東省動物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生態學會理事,《四川動物》雜誌編委。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2007)、京都大學客座教授(2008.10-2009.3),廣島大學和東京農工大學訪問學者(1993.4-1995.3),曾到新加坡、泰國、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學術交流。
蝙蝠有多少種?
目前,全世界發現的蝙蝠種類有1000多種,中國境內大約有140種,而廣東省約有35種蝙蝠。
蝙蝠如何分類?
蝙蝠分為食果蝙蝠和食蟲蝙蝠兩大類。
食果蝙蝠的個體比較大,眼睛明亮,以野果及花蜜等為食。
代表種類:犬蝠Cynopterus sphinx
食蟲蝙蝠則以昆蟲為主要食物。
代表種類:小菊頭蝠Rhinolophus pusillus
在中國,有哪些常見的蝙蝠種類呢?
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sinicus
大菊頭蝠Rhinolophus luctus
無尾蹄蝠Coelops frithii
印度假吸血蝠Megaderma lyra
渡賴氏鼠耳蝠Myotis rufoniger——紅蝙蝠
在廣州 ,有哪些常見的蝙蝠種類呢?
犬蝠Cynopterus sphinx
扁顱蝠Tylonycteris pachypus
東亞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
哈氏管鼻蝠Murina harrisoni
小黃蝠Scotophilus kuhlii
蝙蝠都住在山洞裡面嗎?
在許多的影視劇中,蝙蝠給人的印象就是居住在暗無天日的山洞裡。但其實,蝙蝠並不是只有洞穴一種棲息地。按照棲息類型劃分,蝙蝠可以分為洞穴型、樹棲(森林)型和房屋型。
冬眠中的菊頭蝠——洞穴型
樹上的犬蝠——樹棲(森林)型
小黃蝠、大黃蝠——樹棲(森林)型
中華山蝠——房屋型
一直以來,「蝙蝠對人類有益還是有害?」是圍繞著蝙蝠的最大爭論。其實,對於蝙蝠與人類的關係,我們不能一概而論,需要辯證地思考。
蝙蝠的益處
蝙蝠的益處
食蟲蝙蝠能捕食蚊、蛾等害蟲,而且捕食昆蟲的數量驚人。據統計,每個蝙蝠每個夜晚能吃掉相當於1/4~1/2自身質量的昆蟲。即1隻體重20g的蝙蝠在一個夜晚就能給吃掉5~10g的昆蟲,一年可以吃掉大約1000~2000g的昆蟲(按200天/年計算)。
蝙蝠的害處
蝙蝠的害處
目前,沒有可靠的科學研究能證明蝙蝠有藥用價值,而且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蝙蝠身上帶有很多的細菌和病毒,有部分還是烈性病毒(如狂犬病毒、亨德拉病毒和尼帕病毒等)。所以,各位一定不要食用蝙蝠,要養成熱愛野生動物的好風尚。
蝙蝠與中國傳統文化
雖然從科學層面,蝙蝠對人類有益處也有害處,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蝙蝠與龍、鳳一樣是一種祥獸,且「蝠」與「福」同音,寓意著美好和幸福。
倒福字
在我們的傳統習俗中,不少人在春節時都會在門前貼一張「福」字,而且要倒著貼。這就是寓意著,福氣到了。如果仔細瞧瞧這張福字的下方,可以看到有一個蝙蝠的圖案。
蝙蝠木椅
上圖是一張清代的紅木椅子,在椅背上有鏤空製作的蝙蝠圖案,這裡的蝙蝠圖案代表著幸福,寓意人經常坐在上面,就會越來越幸福。
在廣州,我們可以在很多地方發現蝙蝠圖案的運用
餘韻山房某座建築房頂的灰雕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的logo也是蝙蝠
陳家祠內門框的雕飾是蝙蝠圖案
有關蝙蝠的小知識
蝙蝠是鳥類還是獸類?
儘管蝙蝠可以飛,但蝙蝠是胎生的哺乳類動物,是獸類。
中國有吸血蝙蝠嗎?
中國並沒有吸血蝙蝠。全球真正的吸血蝙蝠僅有3種,且都分布在南美。中國僅有印度假吸血蝠,主要捕食小型脊椎動物:鼠、蛙、小鳥或其他蝙蝠。
蝙蝠的壽命有多長?
蝙蝠的體型雖然小,壽命卻較同體型的其他哺乳類動物長,以蝙蝠科的種類為例,通常可以存活十餘年,日本有記錄的長翼蝠壽命達35年。
蝙蝠有哪些天敵?
蝙蝠的天敵不多,主要有貓頭鷹、蛇等。
同學們,學了那麼多關於蝙蝠的知識,
你對蝙蝠有進一步的了解嗎?
儘管蝙蝠並不像我們想像中那麼恐怖,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還有美好的寓意,但蝙蝠目前沒有發現有任何的藥用價值。我們要積極向身邊人傳遞不食用蝙蝠,不食用野生動物的好風尚,這不僅是保護生物種群的多樣性,同時也是保護我們人類自身。
主辦方將繼續推出更多主題的活動,
敬請期待!
更多精彩,
請關注廣州市青少年科技中心微信公眾號
掃描下方二維碼
關注穗青少年科普企鵝號
大咖科普視頻源源不斷
內容精彩
不容錯過
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
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活動以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思想、傳播科技知識為重點,依託中國科協的網絡資源和人才智力資源,邀請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以及全國,包括港澳臺地區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優秀科技工作者,為小學、初中和高中不同年齡層的青少年開展科普講座。講座內容以適合青少年特點,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現代科學知識為主,不僅突出知識性、科學性和通俗性,更強調趣味性和新穎性。授課形式多樣,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同時,通過分享科學家的拼搏、創新的人生經歷,傳播科學精神,引發青少年思考。
項目開展以來,已組織包括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及世界科學院的歐陽自遠、張景中、陳新滋、劉人懷、鍾世鎮、黃乃正(香港)、方濱興、杜如虛、林浩然、葉玉如(香港)、吳碩賢、劉煥彬、徐義剛、張培震、羅錫文、蘇國輝等16名院士在內的70多名科學家,走進廣州11個區的360所中小學,為15萬餘名中小學生開展現場科普講座370場;2020年受疫情影響,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採取線上講座的方式開展活動,錄製了17場專家講座在網絡平臺上播放,並刻錄1600多張講座光碟發放到各中小學校,活動深受廣大學生歡迎。
來源:廣州市青少年科技中心
相關文字圖片來源於專家的ppt和網絡,如有任何侵犯版權情況,請聯繫我們。
原標題:《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 | 聽吳毅教授雲端介紹祥獸蝙蝠》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