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 | 聽吳毅教授雲端介紹祥獸蝙蝠

2020-12-22 澎湃新聞

說起蝙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在不少年輕人的眼裡,

它經常與恐怖的事物聯繫在一起

如吸血鬼、吸血蝙蝠等等

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蝙蝠卻是一種具有美好意義的象徵。

蝙蝠對人類到底好還是不好?

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近日,2020年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在雲端與青少年見面,廣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吳毅教授向同學們介紹關於蝙蝠的知識。

專家簡介

吳毅

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曾任動物學二級學科碩士點方向帶頭人、華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校級重點實驗室主任、《廣州大學學報(自科版)》(2005-2019.3)編委和《獸類學報》編委及中國獸類學會常務理事(2006.6-2018.12)。現任中國生態學會動物生態學專委會委員,廣東省動物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生態學會理事,《四川動物》雜誌編委。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2007)、京都大學客座教授(2008.10-2009.3),廣島大學和東京農工大學訪問學者(1993.4-1995.3),曾到新加坡、泰國、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學術交流。

蝙蝠有多少種?

目前,全世界發現的蝙蝠種類有1000多種,中國境內大約有140種,而廣東省約有35種蝙蝠。

蝙蝠如何分類?

蝙蝠分為食果蝙蝠和食蟲蝙蝠兩大類。

食果蝙蝠的個體比較大,眼睛明亮,以野果及花蜜等為食。

代表種類:犬蝠Cynopterus sphinx

食蟲蝙蝠則以昆蟲為主要食物。

代表種類:小菊頭蝠Rhinolophus pusillus

在中國,有哪些常見的蝙蝠種類呢?

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sinicus

大菊頭蝠Rhinolophus luctus

無尾蹄蝠Coelops frithii

印度假吸血蝠Megaderma lyra

渡賴氏鼠耳蝠Myotis rufoniger——紅蝙蝠

在廣州 ,有哪些常見的蝙蝠種類呢?

犬蝠Cynopterus sphinx

扁顱蝠Tylonycteris pachypus

東亞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

哈氏管鼻蝠Murina harrisoni

小黃蝠Scotophilus kuhlii

蝙蝠都住在山洞裡面嗎?

在許多的影視劇中,蝙蝠給人的印象就是居住在暗無天日的山洞裡。但其實,蝙蝠並不是只有洞穴一種棲息地。按照棲息類型劃分,蝙蝠可以分為洞穴型、樹棲(森林)型和房屋型。

冬眠中的菊頭蝠——洞穴型

樹上的犬蝠——樹棲(森林)型

小黃蝠、大黃蝠——樹棲(森林)型

中華山蝠——房屋型

一直以來,「蝙蝠對人類有益還是有害?」是圍繞著蝙蝠的最大爭論。其實,對於蝙蝠與人類的關係,我們不能一概而論,需要辯證地思考。

蝙蝠的益處

蝙蝠的益處

食蟲蝙蝠能捕食蚊、蛾等害蟲,而且捕食昆蟲的數量驚人。據統計,每個蝙蝠每個夜晚能吃掉相當於1/4~1/2自身質量的昆蟲。即1隻體重20g的蝙蝠在一個夜晚就能給吃掉5~10g的昆蟲,一年可以吃掉大約1000~2000g的昆蟲(按200天/年計算)。

蝙蝠的害處

蝙蝠的害處

目前,沒有可靠的科學研究能證明蝙蝠有藥用價值,而且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蝙蝠身上帶有很多的細菌和病毒,有部分還是烈性病毒(如狂犬病毒、亨德拉病毒和尼帕病毒等)。所以,各位一定不要食用蝙蝠,要養成熱愛野生動物的好風尚。

蝙蝠與中國傳統文化

雖然從科學層面,蝙蝠對人類有益處也有害處,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蝙蝠與龍、鳳一樣是一種祥獸,且「蝠」與「福」同音,寓意著美好和幸福。

倒福字

在我們的傳統習俗中,不少人在春節時都會在門前貼一張「福」字,而且要倒著貼。這就是寓意著,福氣到了。如果仔細瞧瞧這張福字的下方,可以看到有一個蝙蝠的圖案。

蝙蝠木椅

上圖是一張清代的紅木椅子,在椅背上有鏤空製作的蝙蝠圖案,這裡的蝙蝠圖案代表著幸福,寓意人經常坐在上面,就會越來越幸福。

在廣州,我們可以在很多地方發現蝙蝠圖案的運用

餘韻山房某座建築房頂的灰雕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陳家祠)的logo也是蝙蝠

陳家祠內門框的雕飾是蝙蝠圖案

有關蝙蝠的小知識

蝙蝠是鳥類還是獸類?

儘管蝙蝠可以飛,但蝙蝠是胎生的哺乳類動物,是獸類。

中國有吸血蝙蝠嗎?

中國並沒有吸血蝙蝠。全球真正的吸血蝙蝠僅有3種,且都分布在南美。中國僅有印度假吸血蝠,主要捕食小型脊椎動物:鼠、蛙、小鳥或其他蝙蝠。

蝙蝠的壽命有多長?

蝙蝠的體型雖然小,壽命卻較同體型的其他哺乳類動物長,以蝙蝠科的種類為例,通常可以存活十餘年,日本有記錄的長翼蝠壽命達35年。

蝙蝠有哪些天敵?

蝙蝠的天敵不多,主要有貓頭鷹、蛇等。

同學們,學了那麼多關於蝙蝠的知識,

你對蝙蝠有進一步的了解嗎?

儘管蝙蝠並不像我們想像中那麼恐怖,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還有美好的寓意,但蝙蝠目前沒有發現有任何的藥用價值。我們要積極向身邊人傳遞不食用蝙蝠,不食用野生動物的好風尚,這不僅是保護生物種群的多樣性,同時也是保護我們人類自身。

主辦方將繼續推出更多主題的活動,

敬請期待!

更多精彩,

請關注廣州市青少年科技中心微信公眾號

掃描下方二維碼

關注穗青少年科普企鵝號

大咖科普視頻源源不斷

內容精彩

不容錯過

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

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活動以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思想、傳播科技知識為重點,依託中國科協的網絡資源和人才智力資源,邀請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以及全國,包括港澳臺地區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優秀科技工作者,為小學、初中和高中不同年齡層的青少年開展科普講座。講座內容以適合青少年特點,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現代科學知識為主,不僅突出知識性、科學性和通俗性,更強調趣味性和新穎性。授課形式多樣,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同時,通過分享科學家的拼搏、創新的人生經歷,傳播科學精神,引發青少年思考。

項目開展以來,已組織包括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及世界科學院的歐陽自遠、張景中、陳新滋、劉人懷、鍾世鎮、黃乃正(香港)、方濱興、杜如虛、林浩然、葉玉如(香港)、吳碩賢、劉煥彬、徐義剛、張培震、羅錫文、蘇國輝等16名院士在內的70多名科學家,走進廣州11個區的360所中小學,為15萬餘名中小學生開展現場科普講座370場;2020年受疫情影響,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採取線上講座的方式開展活動,錄製了17場專家講座在網絡平臺上播放,並刻錄1600多張講座光碟發放到各中小學校,活動深受廣大學生歡迎。

來源:廣州市青少年科技中心

相關文字圖片來源於專家的ppt和網絡,如有任何侵犯版權情況,請聯繫我們。

原標題:《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 | 聽吳毅教授雲端介紹祥獸蝙蝠》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聽吳毅教授雲端介紹祥獸蝙蝠
    蝙蝠對人類到底好還是不好? 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近日,2020年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在雲端與青少年見面,廣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吳毅教授向同學們介紹關於蝙蝠的知識。 專家簡介
  • 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 | 蘇國輝院士與暨大師生分享家國情懷
    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 | 蘇國輝院士與暨大師生分享家國情懷 2020-12-15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院士專家校園行|聽大咖科普時間的秘密,參與一場「時間之旅」
    11月17日,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走進廣州市第73中學,杜如虛院士帶來一場主題為「時間之旅」的講座。杜如虛院士向同學們娓娓道來關於時間、曆法的知識,帶領同學們了解關於時間的秘密。專家介紹杜如虛華南理工大學吳賢銘智能工程學院教授,原香港中文大學自動化與計算機輔助工程學系教授,精密工程研究所所長,原廣州中國科學院先進技術研究所建所所長。多年從事智能工程及精密製造領域的研究。
  • 院士專家校園行 | 專家教你如何在家裡用紫甘藍自製酸鹼指示劑
    院士專家校園行 | 專家教你如何在家裡用紫甘藍自製酸鹼指示劑 2020-12-04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院士專家校園行|盒子一樣的魚、會接吻的魚……魚類的世界實在是太...
    近日,2020年廣州院士專家校園行在雲端與青少年見面,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崔淼副教授向同學們介紹奇妙的魚類世界。專家介紹崔淼副研究員,暨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崗位科學家、廣東省水產原良種審定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休閒漁業與垂釣協會智庫專家、廣東省農業項目專家庫專家、廣東省水產品質量安全專家庫專家
  • 廣州金南磁材舉行公司科協成立暨院士專家工作站揭牌活動
    11月26日,廣州金南院士專家工作站(下稱「金南院士工作站」)和廣州金南磁性材料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協會(下稱「金南科協」)在增城區高科技工業基地同時揭牌成立。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吳開明教授,市科協黨組書記羅光華,市委組織部人才處處長、市人才辦副主任、一級調研員曾雪玲,增城區區委常委、區委辦主任徐明曦,增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祁森林,廣州金南磁性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小明,市、區相關職能部門及高層次人才代表等出席揭牌儀式。
  • 19位院士齊聚廣州,探討海洋科技前景
    12月16日至17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專項學術年會在廣州南沙舉行。一批院士專家、國內海洋領域專家學者、相關企業代表550餘人匯聚一堂,為助力「海洋強國」建設建言獻策。
  • 全國科普日院士專家科普校園行...
    9月21日,作為2020年全國科普日重要活動之一,由由市科協、市教委主辦,市老科協、市教育發展基金會舉辦的「2020年重慶市全國科普日院士專家科普校園行活動」啟動儀式在重慶市第十八中學校鐵山坪校區學術報告廳舉行。受邀來渝的中國老科協科學報告團專家成員董景新教授,以《中國北鬥—天上的指路神杖》為題,為800多名師生奉上了一場科技「大餐」。
  • 雲端論劍翹楚集結 國內外心血管專家共話「心」事
    期間,邀請到多位國內外心血管領域知名院士、醫學專家,通過17場線上分論壇,分享行業最前沿醫學知識,探討學術課題。期間,人民網、人民視頻作為線上直播主陣地,365醫學網等多個平臺同步直播,多屏互動。輻射全網的直播矩陣先後吸引到全球各地的心血管領域專家、醫護人員以及在校大學生等數萬名精準受眾在線觀看學習,共話「心」事。
  • 鳥、獸和蝙蝠
    這時,一直躲在石壁洞裡的蝙蝠看到了,就趕快飛到鳥營裡,說:「大家好,我想參加你們的隊伍,我也有翅膀,能飛行,我是鳥。」 鳥們一看,蝙蝠確實有翅膀,像鳥,就讓蝙蝠加入了。 沒過幾天,野獸們又來和鳥們爭奪領地來了,一見面就發生了戰爭。
  • 科學網— 「培養院士的院士培養教授的教授」
    往往還沒到上課時間,教室裡早已座無虛席,幾乎所有本專業的學生、教師都會來聽課,許多外專業的學生也慕名前來旁聽,來晚了的只能站在教室外面聽課…… 聽時先生講課,是一種真正的享受。他有一種牽著你的思維前進的本領,一面聽一面腦中會出現疑問、渴求解答,接下來果不其然是完美的解答,但又會引出新的問題,很想聽他進一步剖析,正意猶未盡之時,不知不覺一節課就結束了。
  • 揚州大學院士「雲端」指導農業,「微課」開到田間地頭——
    揚州大學充分發揮農業領域科技人才資源優勢和「農科教結合」的傳統特色,組織了由院士領銜,耕作、獸醫、蔬菜種植、特種養殖、農業機械等12個涉農學科的專家、教授、博碩士生「集團出擊」,開展線上線下服務,為春耕備耕提供科學、精準的指導和服務。  院士領銜「雲端」指導  「農場養的蛋雞接連死亡,拜請專家幫助診斷!」
  • 專家盤點:「超級病毒」為何多源於蝙蝠?
    2013年,又有人問我是否會暴發大規模傳染病,我說幾乎可以肯定,未來10年內會有一個來自蝙蝠的烈性病毒出現。」近日,在由未來論壇組織的理解未來科學講座上,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教授、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王林發表示,「我們在蝙蝠身體裡發現了大量的類SARS病毒,一直預測,SARS不會只有一次大規模新發傳染病的爆發,我們認為類SARS的冠狀病毒還會爆發。」
  • HPC CHINA 2020:重磅嘉賓揭曉,共話雲端盛會|hpc|雲計算|china|...
    本屆大會以「新超算、新基建、新經濟」為主題,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通過雲端論壇、雲端展覽、雲端賽事、頒獎等多方案向全球與會者帶來一場高水準的「雲端盛宴」。HPC CHINA 2020大會隆重邀請到 :陳左寧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國良    南京郵電大學教授、 中國科學院院士鄔江興    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 鍾南山院士團隊專家、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金存教授...
    2020-02-22 12:18:57來源:FX168 鍾南山院士團隊專家、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金存教授團隊近日從新冠肺炎患者尿液中分離出新冠病毒。
  • 農科「院士天團」進駐廣州黃埔隆平院士港
    由袁隆平院士領銜,當天活動現場進駐隆平院士港的院士團隊含金量十足,堪稱現代農業科學界的「院士天團」——  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從事雜交稻育種研究,在「恢復系親本的選擇技術」「測交配組技術」「抗瘟性篩選育種程序」和「雜交水稻中稻制種技術」等方面有重要研究成果,為中國雜交水稻研究與推廣做出了突出貢獻;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長期致力於農業機械化研究,在水田精準平整技術與機具
  • 【中國青年報】13位院士科學家走進越秀區中小學開講座---中國科學院
    、區科技工業和信息化局、區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區少年宮、區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承辦,東山培正小學協辦的「科技戰『疫』 追逐夢想」2020學年廣東省校園科普行動——院士專家校園行暨廣州市越秀區中小學科技節圓滿落下帷幕。
  • 廣州科研經費管理規定:院士專家諮詢費半天3千元封頂
    廣州市教育系統科學研究項目經費管理辦法:院士或知名專家諮詢費半天3千元封頂  近期,教育部通報了浙江大學原教授陳英旭貪汙案等4起科研經費使用違規違紀案件,將科研經費腐敗再次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記者昨日從花都區教育局獲悉,《廣州市教育系統科學研究項目經費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日前已出臺,廣州教育系統科研經費的使用終於「有章可循」。今後,院士或全國知名專家提供會議諮詢,每半天的費用支出一般不超過3000元。
  • 上海院士中心院士專家來餘杭調研
    上海院士中心院士專家來餘杭調研 2020-07-31 21: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袁隆平領銜,農科「院士天團」正式進駐廣州隆平院士港
    大洋網訊 由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領銜,農科「院士天團」正式進駐黃埔。11月20日,隆平院士港院士進港活動暨農業創新發展基金設立活動在廣州科學城會議中心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鄒學校是中國蔬菜育種與資源研究專家,在辣椒優異種質資源創製、育種技術創新、新品種培育和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創造性成績;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席、教授劉仲華是湖南農業大學茶學學科帶頭人,在茶葉加工理論與技術、茶葉深加工技術、茶與健康及植物功能成分利用研究領域造詣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