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洛思新聞
作者 ︳林杉
麥當勞(McDonald's Corp.)4月30日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的利潤下滑16.7%,因為冠狀病毒大流行,麥當勞全球多數餐廳停業或僅限於外賣業務。
這家全球最大的餐飲公司,儘管在中國開店的數量遠遠落後於老對手百勝集團,但是在全球市場中表現依然搶眼。據執行長克裡斯 肯普辛斯基(Chris Kempczinski)在一份聲明中說到:一、二月同比店面銷售總額增長7.2%,三月份下降22.2%。在美國,麥當勞同店銷售額在今年前兩個月增長了8.1%,但隨後這家漢堡連鎖店的同期店面銷售額在3月份下降了13.4%。與此同時,3月份,包括法國、義大利和英國在內的國際運營市場的同期店面銷售額下降了34.7%。包括中國、日本和巴西在內的國際發展許可市場和企業餐廳板塊當月同期店面銷售額下跌19.4%。
全球麥當勞營業情況
麥當勞在全國約有3.9萬家餐廳,其中1.4萬家餐廳開在美國,而中國也有約3500多家餐廳。
全球約75%的餐廳正常營業
而中國98%的麥當勞正常營業
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和英國等多個市場已全面關閉所有餐廳
巴西有60%的餐館在營業,其中大多數經營有限。
日本2900家麥當勞取消堂食,外賣業務也受阻
其他大多數國家的營業時間都是由政府規定的
在備受重創的中國餐飲業中,麥當勞影響較其他品牌影響不大
餐飲業在中國的疫情期間可謂打擊巨大。直至5月也未完全恢復。而麥當勞在中國可謂算獨樹一幟,僅僅在2月疫情開始時關閉了湖北省五個城市的門店,在3月份全國98%的門店正常營業。
為什麼全球店面都受影響,反而中國的門店卻能正常營業呢,原因如下;
1、 麥當勞的餐飲定位
麥當勞進入中國這些年,但一直未進行本土化運行。仍然以「洋快餐」為主。所有食物大多數都方便攜帶和外賣食用,對於堂食的依賴度非常低。而疫情下餐飲業恰恰受影響最大的就是注重堂食的餐廳。例如,前段時間爆出「漲價門」的海底撈跟西貝。雖然這些餐飲企業也有完善的外賣服務,但比起麥當勞價格低廉,方便食用種種優勢下,它們的外賣服務顯得杯水車薪。
2、 中國強大的移動網際網路
目前中國的移動網際網路普及率位居世界第一,無論是外賣平臺、APP、小程序、餐廳智能點餐系統及得來速汽車餐廳,無疑對於麥當勞無接觸送餐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減少接觸的同時,可以快捷安全地將食物送到顧客手中,這讓麥當勞將疫情影響降低很多。
3、 去過度化消費習慣
疫情之下,絕大多數行業受到嚴重衝擊,很多人面臨失業甚至幾個月都沒有收入,這也直接影響了一部分人的消費習慣。越來越多的人更加有計劃性的消費。例如奢侈品,大件電器、智慧型手機等商品銷量嚴重下滑,過度化的餐飲支出也大量減少。原來的堂食聚餐可能是社交文化的一種,疫情隔離期間越來越多的人在家做飯已然是一種常態。未來爆發式的餐飲消費或許很難在看到。
這次疫情被很多經濟學家認為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巨大,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難以恢復。同時也影響很多的行業發展,例如傳統的商超、餐飲、教育培訓、企業辦公都轉型到線上,哪怕未來恢復如初,所有的商業模式也會因此而改變。餐飲外賣這些年在中國強勢崛起,也將是未來餐飲業很大一部分的業務支撐。這次疫情加速了中國傳統的餐飲業轉型。
歡迎各位朋友關注與作者交流,為您帶來真實、客觀的財經新聞解讀
本文由洛思新聞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