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配樂|電影與音樂的浪漫相遇,藝術與情感的隱秘相融

2021-01-09 弧光電影藝術中心

當科技把電帶到人類世界以後,電便給世界帶來了一份禮物。

那就是——電影。

它像是一門有關夢的藝術,不僅帶人們見到了前所未見的世界,也帶人們去思考了生命維度以外的命題。 電影用自身獨特的藝術性,將包含著極致想像力和強大敘事功能的一樁樁故事以影視視聽語言構建了出來。

《碟中諜5:神秘國度》配樂場面

所以也常有人說, 電影就是視聽的藝術 。視即視覺感知到的畫面,聽即聽覺感知到的聲音。其實,這就是電影區別於其它藝術形態最根本的地方。

但最開始和人們「見面」時候的電影,還有視無聽,也就是默片。 人們只看到人物在畫面上動,表情在變,卻聽不到任何配音、配樂以及與畫面相協調的聲音。 不過,這個時候仍然誕生了一大批偉大的電影藝術大師,卓別林、格裡菲斯等大師都為之後電影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直到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藉助無線電技術開發了維他風,並使用機械記錄聲音,聲音才與影像開始同步。 之後,影片錄音系統出現了,隨之引起了電影發展史上的偉大變革,電影音樂便慢慢地成為了電影創作中的必要元素。

如果說電給世界帶來的禮物是電影的話,那麼電影音樂便是電影和音樂帶給歷史的禮物。

《電影配樂傳奇》官方劇照

簡單來說,電影音樂是為電影而生的,它是電影聲音中的一部分,有著功能性、內在性、片段性、非連續性、相對確定性等特性,並在電影中起著形式功能、敘事功能和情感功能。

聲音本身便具有多重功能,而將這些功能運用到電影裡,便可謂錦上添花。 電影中所用到的聲音一般有人物對白聲、人物獨白聲、畫外音、場景音、特效音、節奏音和配樂等。 音畫同步、音畫平行、音畫對位和音畫游離都是常見的音畫結合形式。

電影《小黃人》用手指撥彈弦樂,甚至小

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的時候,電影聲音技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各種電子設備的引入將立體聲、杜比系統帶入了電影,從而使得電影的聲音變得更為豐富與清晰。 如今,電影聲音、音樂的創作已經步入了成熟的軌道。 一般來說,大多數電影的製作方都會根據自己電影的劇情、屬性、氣質找專門的音樂人進行音樂製作。

通常情況下,每部電影都會有一首主題曲和一首插曲。 除去這些音樂以外,有些電影中也會採用純音樂進行表意,或採用一些特效音與場景相配合,以此來使電影更具逼真感和渲染性,從而使得電影的完成度達到最高。

《亂世佳人》 裡的主題曲《我之真愛》、《鐵達尼號》的主題曲《My Heart Will Go On》、《這個殺手不太冷》的主題曲《我心之形》、《醉鄉民謠》裡的《Five Hundred Miles》都是從電影中傳唱下來的頗為經典的歌曲。

隨時歷史滾滾向前,電影音樂早已成為電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們相交、相融,在宏大的歷史中,為電影美感的探究提供了充沛的視覺元素,並使得電影有了更多元化的表達形態,從而留存下了一種極其珍貴的方式。

電影音樂:多重功能下的藝術美學

電影音樂對於電影本身是具有多重作用的。

首先,電影音樂能夠在人物的塑造上起到輔助作用,並加強電影整體的立體感,其次,電影音樂能夠在敘事上助力,加強影片的節奏性,並進行情節的暗示,和觀眾保持良性互動。 此外,其最突出的作用還在於加強影片的藝術結構和情感結構,當音樂本身的美學功能與電影本身的美學功能相結合,便會產出新的藝術作品。

人物的塑造:打造更具飽滿、鮮活、立體的形象

人物是電影中的主體因素,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與否對一個電影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因此電影中常常會使用貼合人物性格的音樂來進行人物形象的塑造,這樣可以從側面說明人物形象,使得人物更加飽滿、鮮活和立體。

在電影《菊次郎的夏天》裡,著名配樂大師久石讓的音樂便是很好的起到了人物塑造的輔助作用。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名為菊次郎的遊手好閒的中年男人與一個自幼喪父的小男孩的尋親之旅。

《菊次郎的夏天》海報

影片中的小男孩是天真、單純的,所以在第一個鏡頭和最後一個鏡頭中小男孩背著書包從遠處跑來時配樂大多是活潑明快,簡單輕鬆的,洋溢著一種夏天般的童真感。 而當菊次郎出現時音樂則更為低沉,歡快中夾雜著成年人的氣質。 影片中的菊次郎吊兒郎當,不靠譜,遊手好閒,但他內心並非一無是處,因為他幫助小男孩實現了找到媽媽的夢想。 這樣的配樂與雙方的性格是十分相符的。

而在電影《教父》中,男主角維多克裡昂出場時的配樂則是用大提琴、圓號等樂器所製成的音樂。 這種樂器發出的音色較為深沉,還夾雜著一些傷感。 這也正與男主角的形象相貼合。 他出場時是表情嚴肅,身穿黑色西服,手裡還拿著雪茄,給人一種強烈的距離感。 這段配樂與男主角的形象在影片中融為了一體,似乎看到男主角,腦子裡便會響起這段音樂,而一響起這段音樂,似乎也預示著男主角的出場。

《教父》海報

因此,使用與人物個性相一致的音樂來豐富人物的性格,已是電影中常用的製作手法了。

而大多時候,人們愛上某個電影的時候,愛上的,其實往往是電影裡的人罷了。

敘事的輔助:對情節、氣氛、主題的強化

故事是電影中又一關鍵的主體因素,只要故事講好了,電影多半也就成功了。但敘事並非一件簡單事兒。正因為音樂本身就有敘事功能,所以電影音樂的敘事功能便更強了。 在電影中,主題曲可以敘事,純音樂可以敘事,特效音也可以進行敘事。 電影音樂通常採用渲染或暗喻的方式來實現音樂和畫面的接合,從而增強劇情的表現力,推動情節的發展,營造影片氣氛,刻畫主題。

電影《鋼琴家》中,鋼琴家發現德國人回來時,抱著罐頭躲進了閣樓裡。 這時響起了《月光鳴奏曲》,無奈、惆悵、悽清全部都順著音樂飄了出來。 德國軍官對音樂的情感,他內心對藝術的熱忱以及他並不殘暴的性格都通過這首曲子表達了出來。 正是因為有了這首音樂,才讓觀眾了解了德國軍官,也讓軍官放過鋼琴家顯得合理。 由此,不僅營造了氛圍,還推動了情節發展,甚至進一步增強了劇情的表現力。

《鋼琴家》海報

由著名配樂大師漢斯·季默所配樂的電影《角鬥士》中的電影配樂也十分有亮點。 影片中,在王子殺死自己的親生父親時,兩人最後交談時整段都配有音樂。 老國王開口時響起的是低低沉沉略帶傷感的弦樂,王子開口表達內心時音樂又變得極具扭曲感,而當王子開始動手殺害老國王時,音樂則一直延續著之前的調子,直到節奏和情節被推上高潮,最後才慢慢落下。 這樣的配樂和情節整體是相互照應的,是隨著人物、情節的前進而變化的。

《 角鬥士》海報

使用電影音樂推動了情節,才能為影片營造出良好的氛圍,繼而才能成功刻畫主體。每一個環節都是相互聯繫的。

情感的出口:探索、認證與相應

情感也是電影中特別關鍵的因素之一。 情感如同電影的靈魂,每一部電影都有它想要表達的情感,正是情感才能夠感染到觀眾。 人物是有情感的,需要在影片中進行情感表達;故事也是有情感的,需要在影片中進行情感釋放。光靠對白、表情、肢體動作並不能夠完全詮釋這複雜的情感,因此,電影配樂很多時候都如同情感的一個出口。

它先是進入到人物的情感裡,然後再將這種情感釋放出來,便由此完成了一次深層的情緒探索。

著名配樂大師漢斯·季默

再回到電影《菊次郎的夏天》裡,當菊次郎和小男孩兒兩個人經過一路辛苦找到母親所在的住處時,卻看到母親跟其他人組了家庭,還其樂融融的呆在一起。 小男孩從遠處看過去的時候,面無表情,內心像有什麼東西碎了一樣。 此時的音樂配的是大提琴曲,低沉,且似乎孕育著很複雜的情感,甚至有些孤獨感。但其實,這樣的配樂正是對小男孩內心世界的解讀,也是小男孩的一種情緒宣洩。

《菊次郎的夏天》劇照

電影《阿甘正傳》裡的幾處配樂同樣是對情感的一種表達。 在少年時因為身體殘疾而受到欺負被追打時的阿甘是憤怒且無助的,直到珍妮大喊著讓阿甘跑時,他臉上的憤怒才變成了一自信。 在奔跑的過程中,電影採用的配樂是由豎琴發出的,為場景添了一種夢幻感,將阿甘的堅毅感凸顯了出來。同時,因為配有音樂,便將阿甘在奔跑中迎接未來的感覺也表達了出來。因此,這裡的電影音樂是對阿甘情感的一種表達。

《阿甘正傳》海報

藝術的表達:意向與美學的極致

在電影中,使用音樂進行藝術表達的影片也不在少數。 其實,這是因為音樂本身就有一份藝術性在其中,所以當合適的音樂遇上合適的影片,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一種十分順暢的藝術表達。

由李滄東導演所執導的電影《燃燒》中的電影音樂便是敘事與藝術同樣兼具的一種表達。 當鍾秀乘公車來到鄉下的家時,一種由各種各樣的樂器所混雜成的聲音便響起了。 鋼琴、鼓、吉他、大提琴、小提琴,甚至還能聽到木魚聲和轟鳴聲。 而鍾秀所在的小路兩旁,都是高低不一的雜草。 這種聲音似乎是獨屬於鍾秀的聲音,有著神秘、不安、孤獨、絕望。 這並不是簡簡單單的節奏性配樂,而是混雜著世界萬物的一種獨特的聲音。 它好像只屬於鍾秀這個人,和《燃燒》這部電影。

《燃燒》海報

再往遠些時候看,想起電影中的藝術表達,便很容易想起王家衛。 他的電影是用時間打磨出來的藝術品,每一個鏡頭,每一個深情,每一句臺詞都已經成為了經久不衰的經典回放。《春光乍洩》裡的Happy together,和沈黎暉一起「坐在」臺北的城鐵上,不知應了多少影迷的心;《花樣年華》裡的Yumejis Theme在男女主角遇見時一次又一次地出現;《東邪西毒》 裡的Ashes of Time響起在開場,配上張國榮低沉的聲音,一下子就奠定了影片的基調。

王家衛電影裡的配樂是極具藝術感的 ,這些音樂和他的電影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好像他們天生就是為了彼此而生的。

在這樣的藝術表達下,電影與音樂是相互成就著的。他們如同一個平面的正反面,緊緊貼合,並完美契合。

可見,電影音樂在電影中確實承擔著極為重要的功能。人物的塑造、敘事的輔助、情感的出口、藝術的表達...似乎也正是這些,才組成了一部完整的電影,使得電影所造出的「夢」變得更具美感,且持續升騰發燙。

《花樣年華》劇照

我們倚靠電影觀察世界,探知那些腳步無法涉足的地方。它就如同汽車的輪子,帶我們去大西洋的彼岸裡,去熱帶的陽光裡,去冰天雪地的地方,去那些極具韻味的小鎮。它帶我們觀察了各種各樣的生活,然後告訴我們一切皆有可能。

而電影音樂,就宛如這趟「雲旅行」中的奇遇一般。它是我們遇到的一朵燦爛的花,或一片柔軟的雲,一夜閃亮的星空,甚至是一個暢聊人生的靈魂伴侶。

沒有奇遇的旅行,不是完整的旅行。

所以,沒有電影音樂的電影,也不是完整的電影。

加上電影音樂,加上多元的情感維度,加上豐富的敘事空間,再加上獨立的藝術表達,才能為歷史留存下真正有價值的影像。

相關焦點

  • APLUS藝術教育-電影配樂|群星閃耀時—好萊塢電影配樂簡史
    本期APLUS藝術教育專欄,小艾會簡單梳理電影配樂的發展歷程,告訴大家電影配樂是如何贏得如今不可忽視的地位的。希望看完這篇推送你可以:簡單了解電影音樂的歷史,知曉那些推動電影音樂發展的關鍵藝術家們,在你的創作中更加尊重音樂,並能和作曲更好的合作。1、默片時代—(1890s-1929)
  • 專訪電影配樂大師漢斯·季默:「嗡嗡嗡」是什麼聲音?
    世上還有另一個人知道電影配樂的奧義——漢斯·季默(Hans Zimmer),這個名字已成為讓人屏息、共鳴的電影配樂代名詞,配樂涵蓋了數十年來最重要的電影。「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就是漢斯·季默用音樂描繪的氛圍。
  • 電影音樂總監陳佳為您電影聲音配樂原創護航
    >一:主題曲插曲作詞作曲二:主題曲插曲編曲錄製混錄三:全篇電影原創對點迷笛配樂四:樂隊錄製(錄音棚)五:後期混音做好一個電影的整個聲音部分,並非簡單之事,並不是單做音樂,單做聲音擬音就能成功完成,何為聲音設計,是要把整個聲音部分,包括臺詞,聲效,環境音,大效果,配樂,主題曲包括後期混音聲場等都要在製作籌備期做好最默契的前期設計,這樣方能完善整部電影的全片設計工作。
  • 淺談:電影音樂在電影旋律藝術中的意義,你認為呢
    摘要:本文就電影中的音樂在電影旋律中的藝術體現來做出討論,電影涵蓋的藝術範圍很廣,眾所周知,電影音樂在電影旋律藝術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是毋庸置疑的,當然這也給我們在做電影音樂的藝術家帶來一定的便利。
  • 邂逅電影配樂大師,聆聽長影樂團「膠片上的經典旋律」
    11月20日晚19時,由長春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主辦、長影集團承辦的《膠片上的經典旋律》交響音樂會,為觀眾奉獻了《天堂電影院》《鐵達尼號》等10餘首歐美電影配樂大師的經典作品,細緻唯美的旋律營造出浪漫懷舊氛圍,為銀裝素裹的城市之夜增添了幾分別樣魅力。
  • 電影《謎巢》發配樂特輯
    今日,由李冰冰、凱南·魯茲、吳尊聯袂主演的國際動作冒險大片《謎巢》發布了一段原聲配樂特輯,該片配樂由《功夫熊貓3》的中國音樂顧問阿鯤操刀,其中高頻撥弦的配樂配合影片中「蜘蛛暴亂」的驚悚畫面,讓人產生千萬隻蜘蛛在身上爬行的「幻覺」,甚至引發「聲音密集恐懼症」。據了解,《謎巢》將於2018年1月19日正式上映。
  • 【發燒名盤】動人心弦的經典電影配樂《馬友友的電影琴緣》
    二人的交情始於2001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彼時上臺演奏奧斯卡獲獎音樂作品《臥虎藏龍》主題曲的馬友友與憑藉《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配樂入圍最佳配樂獎的莫裡康內首次結緣。馬友友柔情馥鬱的大提琴演奏與莫裡康內細膩又深邃的樂思如出一轍。兩人一拍即合,此後的莫裡康內也開始構思將大提琴作為器樂主角的創作。
  • 邂逅電影配樂大師,聆聽長影樂團獻上「膠片上的經典旋律」
    11月20日晚19時,由長春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主辦、長影集團承辦的《膠片上的經典旋律》交響音樂會,為觀眾奉獻了《天堂電影院》《鐵達尼號》等10餘首歐美電影配樂大師的經典作品,細緻唯美的旋律營造出浪漫懷舊氛圍,為銀裝素裹的城市之夜增添了幾分別樣魅力。當電影與音樂相遇,註定會發生許多令人難忘的故事。
  • 「SG-Ambient音樂頻道」一起來賞析《隱秘的角落》的氛圍配樂
    營造了如此成功的氛圍,劇中的配樂實在是功不可沒,甚至因沉鬱灰暗的風格被很多人戲稱為「陰樂」。音樂,在影視劇的製作中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既可以盡全力地融入電影結構中,如配音般令人不易察覺;也可以儘量突出,令人強烈地感受到。當音樂與影視劇的劇情結構進行巧妙地配合,就能產生很大的力量。
  • 當代世界十大電影配樂大師代表作賞析
    昨日,獲奧斯卡獎的電影原聲作曲家埃尼奧·莫裡康內(Ennio Morricone)去世,享年91歲。莫裡康內共創作有500首電影配樂,包含爵士、古典、搖滾、電子、流行等,可以說是集各種風格之大成。他配樂的特點是,音樂中蘊藏著讓人心潮跌宕起伏的巨大的感染力。他的代表作《海上鋼琴師》、《美國往事》都是樂迷和影迷津津樂道的經典。
  • 諾蘭新作音效炸裂 電影配樂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
    ,不是諾蘭長期合作的電影配樂家漢斯·季默,而是憑《黑豹》斬獲奧斯卡、格萊美最佳原創配樂雙料獎項的瑞典配樂新貴作曲家路德維希·戈蘭松Ludwig G ransson,他的加入為諾蘭電影帶來了新鮮的血液。除了做好萊塢電影配樂,他在流行音樂上的工作經歷使他擁有靈活組合一些不同風格想法的能力。在《信條》中其實也隨處能感覺到一些沒有那麼「電影配樂感」的設計,比如在與Neil的會見結尾所配的那段配樂,這段音效的感覺就十分類似於電子舞曲EDM中常見的Build-up的處理手法。
  • 北影節片單裡的隱秘角落,不可錯過的經典配樂!
    北影節片單裡的隱秘角落,不可錯過的經典配樂! 在廣大影迷朋友的情感記憶中,許多高分佳作除了高潮迭起的劇情,那些經典配樂想必也是念念不忘的存在。其中《阿甘正傳》《黑客帝國》《天堂電影院》裡的曲子你都還記得嗎?《阿甘正傳》——《Forrest Gump Suite》電影《阿甘正傳》是部百看不厭的勵志電影,配樂也十分經典。
  • 邂逅電影配樂大師,聆聽「膠片上的經典旋律」
    11月20日19時,由長春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主辦、長影集團承辦的《膠片上的經典旋律》交響音樂會,為觀眾奉獻了《天堂電影院》《鐵達尼號》等10餘首歐美電影配樂大師的經典作品。當電影與音樂相遇,註定會發生許多令人難忘的故事。
  • 馬上又為《建黨偉業》配樂 抒寫當音樂愛上電影
    馬上又為《建黨偉業》配樂 抒寫當音樂愛上電影 在前段時間的發布會上,眾明星言簡意賅地表達出自己扮演偉人的感受,而著名作曲人馬上又卻以自己的音樂來表達對偉人的感受。    提起馬上又,大家一定有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但如果提起陳凱歌的《趙氏孤兒》一定會讓你有種似曾相似的感覺吧!沒錯,此次即將上映的《建黨偉業》的配樂工作又將由馬上又來操刀製作。
  • 讓音樂為電影注入靈魂
    自20世紀80年代起,莫裡康內和義大利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先後合作了《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3部電影。莫裡康內更加嫻熟地運用不同樂器的組合,傳遞雋永細膩的情感,藉助動人旋律的烘託,讓電影場景印入觀眾腦海。在《天堂電影院》中,以管弦樂為背景的一段單簧管演奏,深邃悠長,深情訴說著愛情的美好。
  • 北影節片單配樂歌曲推薦 經典電影原聲帶ost插曲介紹
    北影節片單配樂歌曲推薦 經典電影原聲帶ost插曲介紹  8月16日,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公布最新片單。在廣大影迷朋友的情感記憶中,許多高分佳作除了高潮迭起的劇情,那些經典配樂想必也是念念不忘的存在。其中《阿甘正傳》《黑客帝國》《天堂電影院》裡的曲子你都還記得嗎?
  • 一篇文章看遍好萊塢電影配樂史
    演講者:凌大拿一、 什麼是原創電影配樂原創電影配樂,是指那些作曲家專門為了烘託電影氣氛,傳達人物情感所譜寫的純樂曲形式的音樂。有點類似於我們常說的BGM(背景音樂),但是不完全等同於BGM(比如太空漫遊中引用的古典樂或是昆汀將莫裡康內以前為其它電影配樂寫的配樂用到他自己的作品當中,雖然都可以稱之為背景音樂,但由於它不是專門為電影而寫,因此不能當作原創配樂,嚴格意義上講,《教父》中的音樂雖然是尼諾羅塔自己寫的,但由於是改編自自己原來的作品,所以也算不上電影原創配樂,只能算是電影配樂)。
  • 哈利波特:該系列電影場景的7首最佳配樂
    這些伴隨場景而來的主題曲,按照預期的樣子在電影中出現。接下來讓我們看看這些配樂主要出現在哪些電影場景中。但是電影中他們接吻時播放的主題曲,可能會讓人更加傾向於這對情侶,因為這樣的配樂讓場景顯得親密而浪漫。它給人一種有什麼事情正在秘密進行,只有戀愛中的人才知道它是什麼的感覺。就像金妮在電影中所說的,如果哈利喜歡,他們的吻可以是一個秘密,而這首配樂也完美地詮釋了這種情感。 4.Buckbeak's Flight
  • 這些豆瓣 8 分經典電影的成功,有一半功勞是屬於配樂的
    此時,音樂作為電影的重要元素起到了重要作用,作為一門古老的藝術,音樂家很早之前就做到了用音樂帶動聽眾情緒,和借鑑戲劇、文學一樣,電影人們同樣借鑑了音樂這一藝術領域,通過為電影配上專屬的音樂,烘託氣氛、表達主人公心理狀態,
  • 古典魅力 | 電影《大魚海棠》配樂作曲,吉田潔2018音樂會
    吉田潔先生的音樂作品涉及了多種音樂門類,包括流行音樂、商業音樂、電視劇配樂、電腦遊戲配樂等,此外,他還為多位藝術家創作演奏曲目,同時他還是日本NHK電視臺紀錄片的御用音樂人。而最為廣大樂迷朋友熟知的作品則是吉田潔先生兩年前為國產動畫電影《大魚海棠》所製作的電影音樂——大氣恢宏而不失純淨浪漫,已深深地印刻進每個觀影者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