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9年,如果問哪一個詞最熱,相信很多人會選擇「祖國」。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指出:「2019年,最難忘的是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們為共和國70年的輝煌成就喝彩,被愛國主義的硬核力量震撼。」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最基本的認同和責任,一個國家擁有愛國主義的「硬核力量」,就能構築起民族的脊梁。
倡導愛國主義、表達愛國熱情,在任何時候都是時代主旋律。蔡元培說:「愛國之心,實為一國之命脈。」抗戰時期,遠在新加坡的陳嘉庚針對國民黨政府內部瀰漫的妥協氣氛,以國民參政會參政員的身份發了一個「電報提案」:「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這寥寥11個字,被鄒韜奮稱讚為「幾萬字的提案所不及分毫,是古今中外最偉大的一個提案」。這「最偉大」之處,就在那一顆滾燙的愛國心。
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因叛徒出賣而陷入絕境時,仍試圖喚醒同胞:「老鄉,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寧做刀下鬼,不做亡國奴」「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無數個像楊靖宇一樣的愛國志士的吶喊與前行,匯聚成時代最強音,振奮了全民愛國心。
愛國主義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兒女心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而奮鬥,為此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貢獻自己的一切。沒有愛國主義的「硬核力量」,就沒有中華民族自立自強於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愛國主義的「硬核力量」激發了全民族意志,凝聚了全民族力量,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蹟。進入新時代,同樣需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心聚力。
心中有國家,肩上就會有擔當,就會自覺把國家需要作為最高利益和第一選擇。「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孫家棟在75歲高齡時毅然接下了首任探月工程總設計師的重擔,他只有一句話:「國家需要,我就去做。」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貢獻力量,因為他心中始終澎湃著「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愛國之情。
奮鬥是愛國最美的註腳。鍛造愛國主義的「硬核力量」,對每個人而言,就是把個人夢融入中國夢,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崗位和實幹中。我們或許很難幹出驚天動地的大事,做出感天動地的貢獻,但不論在什麼地方、在哪個崗位,盡好自己的職責就是愛國的最好表達。正是一大批默默無聞的美好生活創造者、守護者,護衛萬家祥和,守望一方安樂,他們是國家建設不可或缺的力量。
沒有行動的愛國是空洞的,沒有能力的愛國是蒼白的。愛國心、報國行需要用能力做支撐。在愛國這個「最大的事情」上,有力無心是悲哀,有心無力則尷尬。每個人都應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努力使自己的愛國能力與愛國熱情相匹配。
(來源:2020年1月7日《解放軍報》,原標題《鍛造愛國主義的「硬核力量」》,作者:陳大昊,本文有刪節)
監製/李小標 責編/劉文韜 編輯/趙瑞熙 製作/穆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