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歷史劇《大秦賦》改編自小說《大秦帝國》,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正在央視熱播中。
該劇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
播出至今,在經歷開局戰爭場面的好評之後,《大秦賦》引來的更多是觀眾的質疑,其中兩位演員的表演最是飽受爭議。一是朱珠飾演的趙姬,臺詞功力欠缺,「哈哈哈」總是讓人出戲。另外一個則是「戲骨」張魯一。
2020年對於張魯一來說絕對是特別的一年,年初的時候,憑藉在《新世界》中飾演鐵林一角,演技收穫了許多觀眾的褒獎,完美開局。誰能想到還沒過年,就因為秦王嬴政一角遭遇滑鐵盧,備受吐槽。
這其實也能不能怪張魯一,以40歲的年紀去飾演13歲的孩童,哪怕是演技再好的演員,也很難勝任。這更多的應該算是導演的失誤。事實上,張魯一已經很努力地去表現少年的那種靈動。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為了展現孩童的猶豫與緊張,張魯一有很多眨眼睛,眼珠滑動的細微動作。這其實是合理的,但是搭配上一張大叔臉,就顯得虛弱而不沉穩,缺少王霸之氣,反而讓人想起怯弱的鐵林。搞笑的是,一旁李乃文飾演的李斯,還一本正經的評價「不怒自威」,如何讓人不出戲。
不過這個問題,隨著劇情的發展,嬴政漸漸長大,已經到了及冠親政的年紀,演員和角色慢慢變得契合,張魯一的表演也是愈發得心應手,漸入佳境。而這個過程中,一段過渡戲非常重要。
燕國太子丹作為嬴政兒時在趙國的夥伴,作為使者入秦,想要聯合秦國滅趙國,這也是嬴政的想法。但是呂不韋卻用甘羅出使秦國,以五座城池為價,出賣燕國,反而與趙國結盟。這件事情對嬴政影響很大。
首先,以前嬴政對呂不韋是尊重的,甚至會懷疑自己的決策是不是太著急了,呂不韋的考量才是正確的。所以處處忍讓,這也是重感情的表現,把呂不韋當作仲父,雖然心中有疑惑有不解,卻依舊選擇信任呂不韋。
而和太子丹朋友決裂之後,讓他意識想要完成統一大業,就要做到帝王無情。君王不能感情用事,沒有朋友,自然也就不需要仲父。所以,他開始接受李斯,呂不韋不是忠臣,是權臣的說法。
第二個影響,則來自於甘羅的一番話。甘羅自作聰明,壞了嬴政的圖謀,出使趙國回來之後卻不自知,反而居功自傲。他說「甘羅所為皆為相邦所想,而相邦所想必大王所願」這一番話觸到了嬴政的逆鱗。
聽到呂不韋還要擅自封甘羅為上卿,嬴政明明憤怒到咬牙切齒,卻強壓怒火,反而變成朗朗笑聲,露出森森白牙,只在低頭時候,露出一閃而過的狠勁。這一刻嬴政是真正「覺醒」,對呂不韋動了殺心。
張魯一的這一段表演非常精彩,完成了角色內心的轉換和成長,細微的控制讓人不寒而慄,真正釋放了秦王嬴政殺伐的一面。這也意味著嬴政正式告別了稚嫩,成為王霸之君,無人能擋。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