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比1輸給了韓國,0比2輸給了烏茲別克斯坦,0比1輸給了伊朗。三場比賽沒有1顆進球,卻丟了4球,這樣的結果還真是應了那句話:前鋒不會進球,後衛不會防守。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的出現?我個人感覺這是中超頻頻引進大牌前鋒造成的。
不知從何時起,引進大牌前鋒是為了鍛鍊本土後衛的論調開始出現在各種輿論和報導中。起初我聽到這樣的觀點,還覺得頗有道理,用外援強大的攻擊能力來提升後衛的防守能力,的確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然而現實卻狠狠地打了我的臉,外援的引進的確加強了我們本土球員的防守能力,但提升的不是後衛,而是門將。
看一看本屆國奧隊,我估計發揮最好的就要數門將陳威了。如果沒有他的高接低擋,我估摸著這三場比賽丟的球就不只這四顆了。看看我們的後衛,他們有什麼防守能力可言,無謂的失誤,城門洞開的站位那基本就是常規操作。眼見形勢不妙,上來就是一記飛鏟,一記犯規,這才是終極殺招,殺自己人的招。
後衛該怎麼犯錯還怎麼犯錯,我真不知道這所謂提升的防守能力都提升到哪裡去了。我甚至覺得,咱們中超引入的大牌前鋒壓根就不怎麼厲害,他們能在我們的聯賽中大放異彩,那完全是因為我們的後衛實在是太菜了。
外援的引進讓我們失去了培養優秀鋒線的機會,中國男足鋒無力的窘境已經是根深蒂固。而我們的後衛線同樣是千瘡百孔,任何面對我們後衛球員的前鋒,都會有種自己是世界級鋒線的錯覺。不,不是錯覺,是切切實實的感覺。
我相信,當年定下引進大牌前鋒策略的初衷是好的。但中國男足球錯綜複雜的內部環境,以及球員自身參差不齊的職業態度,終讓事情發展的走向變得與初衷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