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協近來推出一系列的新政,主要目標就是球員降薪、限薪,為投資人減負,留住中國足球的未來可持續發展機會。另外中國足協還有一個配套方案,如果最終被採納,那麼新賽季中超聯賽各一線隊註冊報名最多人數有望由原規定的30人增至35人,每隊單季本土普通球員轉會名額有望由原規定的5人增至8人。
「洗牌」原有合同:不給球員抱團「抵抗」的機會
增加轉會名額的意圖我覺得是很明確的,就是幫助中超各支隊伍進行新合同的「洗牌」。現在不少球隊都有大牌球員合同到期的情況,其中不乏國腳級的重磅球星。因為關係到收入的切身利益,球員們最初一定是想要抱團對抗降薪或者俱樂部。
不過增加轉會名額,意味著球隊可考慮的替代人選也多了。換句話說,一支球隊有4-5人合同到期,於是他們抱團要求頂薪或者要求第三方贊助費。於是球隊可以找尋其他的自由身球員,跟他們談判。由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以及非零和博弈,最終總會有人成為「球員中的叛徒」,為自己找到一份可以接受的新合同。於是球員們逐漸就被分化了,球隊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球員,也得到了新合同帶來的降薪和減負,於是減少了投資人退出中超,退出中甲的機率。
當然並不是說增加轉會名額對於球員都是傷害,那些不續約的球員也可能在最後時刻增加被籤下的可能性,畢竟大多數球隊不見得能用完8個名額,未來就還有再談判的餘地與機會。這是儘可能把時間拉長,把談判餘地加大,讓想要投錢的投資人得到更多的好球員。畢竟今年的轉會市場,應該是歷年來自由球員流動幅度最大的一年。
鼓勵留洋潮:對國內聯賽進行重新定位
還有一個考慮,就是中國足協想要推動留洋潮,讓更多的球員離開中超的「暖房」。因為離開的球員大多數都是頂尖的好球員,他們的離去使得各支強隊需要補強陣容。那麼有些國腳級球員離開(比如韋世豪),可能意味著要引進2名球員來填補他的戰鬥力(1個更年輕的小將、1名即戰力)。所以增加轉會名額,肯定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當然嚴格來講,轉會名額這件事本身就極有我們自己的特色。在歐美轉會市場上,並沒有這樣的硬性人數規定。不過也可能是考慮到我們的職業化成色不夠高,有一定力度的監管反倒是更有利於我們自己的職業聯賽發展。不過相信在未來,這種轉會人數的規定早晚會消失。只有真正自由流動的轉會市場,才是中國足球走上高速發展的標誌。
這一次提升本土球員的轉會名額,以及增加一線隊球員人數,就是要讓更多的球員獲得比賽機會,讓更多年輕人成長起來取代逐漸老去的那一批。
讓更多的球員踢上球:用競爭來逼著我們的球員進步
當現在的資源和投入縮水,意味著球員們需要更激烈的競爭才能繼續留在綠茵場上。考慮到中國球員的培養模式,他們往往都沒有其他很強的專業能力,只有紮根足壇才能為自己的後半輩子贏得更多的保障。這樣一來,其實也會鞭策我們的球員更加努力。
足協這一次將一線隊的本土球員人數擴大到30人,這是非常聰明的一招。通過降薪,讓俱樂部養得起更多的球員。然後製造更大更強的競爭壓力,要求球員們更加努力讓自己進步,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為什麼亞冠賽場日本J聯賽和K聯賽的隊伍,使用替補輪換陣容,都能跟我們打個不相上下。如果中超隊伍使用替補球員,往往只能被完全壓制,甚至輸個不小的比分,就是在於我們的很多球員得不到機會、得不到鍛鍊。
結束語:
增加轉會人數名額,推動部分最優秀的球員留洋,哪怕短期內會降低我們中超聯賽的質量和吸引力,但是長遠看能讓更多的人踢上球、得到鍛鍊,才會讓我們的職業聯賽更有競爭力、更加激烈。
#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