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劫背後的明朝真實瘟疫 其實比電影更厲害

2020-12-23 司馬路歷史會客廳

最近因為武漢的疫情,基本都窩在家裡,得空便拿手機看了一部電影,一部近幾年來難得的非戲說類歷史題材電影,這便是《大明劫》。

這部電影,說的是崇禎年間全國瘟疫大流行的背景之下,孫傳庭被皇帝從大牢裡釋放出來,帶兵與李自成作最後一戰。

但問題是,前有大敵,後面也一點都不省輕。一方面是一毛不拔的官宦豪強,另一方面則是咄咄逼人的瘟疫,前一個困難孫傳庭還能克服,可後一個咋辦?

於是江湖遊醫吳又可登場,他告訴孫傳庭,之前那些醫生之所以搞不定,是因為他們固守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而事實上老一套已搞不定新病毒,必須要實行一套全新的治病方案,包括隔離、喝達原飲等一系列診治新法,那麼他能搞定這場瘟疫麼?

事實上,這部電影確實一點都不戲說,大有歷史寫實的味道。

首先,孫傳庭確實是個很牛氣的將領,很多熟悉明史的讀者,都對他的遭遇深表同情。這樣的一個牛人,事實上比諸葛亮還要牛逼,卻因為時勢的無奈,最終也只能走向失敗的歸宿。

當然,我們這篇主要講的是瘟疫,所以還是暫且把孫傳庭放一邊。就來講講江湖遊醫吳又可和他所面對的明朝真實疫情。

明朝的瘟疫,其實有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那就是老鼠。這裡的老鼠,不是咱們平常日子裡常見的家鼠,而是草原鼠。

為什麼是草原鼠?就算是草原鼠,為什麼不在別的時候作亂,偏偏在明末這個時期跳將出來?因為從明朝嘉靖開始,有相當一批明朝的農民,跑到了草原之上,將這裡的牧場改成了農田。

農民開荒種田,這看似沒有問題。可是草原上的老鼠卻有意見了,因為它們的生存環境改變了,原本純野生的草原鼠,開始與中原的農民接觸了。

有人說,難道明朝的農民,還怕草原上的老鼠不成?

司馬路要說,其實應該怕,因為野生狀態的老鼠,身上有跳蚤,而所謂的鼠疫病毒,其實就藏在這些跳蚤身上。而老鼠一旦與人類接觸,就很容易將這種跳蚤,帶到人類身上。

但是,那個時代的農民,確實沒有這個防範意識。

與內蒙古草原相連接的山西北部,時間大約是崇禎十四年,一個春季乾旱的午後,地點是在山西北部的某個荒野,體內鼠疫菌正在大量繁殖,而堵塞消化道無法吸血的跳蚤,把自己的憤怒遷怒於荒野上的那些老鼠,於是跳到老鼠身上拼命啃咬。

大約十個小時之後,被啃咬的老鼠開始出現高熱而後內臟潰爛出血的症狀,直至死亡。而鼠疫菌,並不因這隻老鼠的死亡而死亡,它們又移轉到另一隻老鼠身上,隨即便出現了大規模的擴散。

所以,一般而言,如果是你,在荒野上看到一大堆死老鼠,首先該做的是避讓。

但是偏偏,這時候來了一群難民,他們不挑食,因為很久都沒有進食,所以他們看到死老鼠,第一反應是:

這玩意也是肉啊,烤一烤肯定很香!

沒錯,大自然確實有一種食腐動物,譬如禿鷲,它們確實專門以死物為食,從來沒鬧過肚子,為什麼?主要原因,就是它們的胃酸濃度極高,能殺滅絕大多數細菌。但是人類,顯然並不是禿鷲的同類,所以也並不具備他們的消化能力。

於是,吃下死老鼠的這些難民之中,很快便出現了第一批瘟疫的受害者。得病了他們就想找醫生,而醫生都在城鎮裡。結果,鼠疫又來到了城鎮,並迅速傳播開來。接著,是縣城、州府。

這個名單上,有大名府: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

這個名單上,有廣平府:大飢疫,人相食。

這個名單上,有開封府:死者十九,滅絕者無數。

這個名單上,還有廬州府,就是現在的合肥一帶,民有絕戶,繁華大街如同靜夜,無人行走。

也有電影主角吳又可的家鄉蘇州:一巷百餘家,無一家僅免,一門數十口,無一僅存者。

最後,則是:京師大疫!

從北京城破前一年的二月開始算,一直到崇禎十六年四月,北京每天死人上萬,運死人出門的棺材,都把城門給堵了。街上的小戶居民,死亡率超過了半數,甚至說街上看不到一個玩耍的孩子,也找不到一個叫花子。

李自成大軍進逼北京城之際,內外城牆15.4萬個垛口,只有五萬明軍,即便是這些逃過了病魔的幸運兒,也都身體虛弱的坐在地上休息,以致鞭子的抽打都不能讓他們站起來。

咱都成這樣了,還指望咱守衛明朝?

(當然還是得說一句,電影不可能百分百的還原歷史,歷史上吳又可是不是真的遇到了孫傳庭?這就是藝術虛構的問題了,我想說,沒必要糾纏這個)

相關焦點

  • 豆瓣評分8.0的《大明劫》講出一個歷史事實,許多人至今不肯接受
    一直到2013年《大明劫》在國內上映,明朝亡於瘟疫的說法,才第一次正大光明地被一部電影講出來。在從前,關於明朝的覆亡,專家、學者們有過很多爭論。主流說法無非是由於國家政治腐敗,朝廷貪汙成風,內耗、黨爭,剋扣軍餉。再加上崇禎皇帝這個勤奮的笨蛋打擊了忠臣。
  • 電影《大明劫》究竟講了什麼?
    電影《大明劫》究竟講了什麼?《大明劫》是一部2013年的電影作品,至今已經有七年的歷史,這樣一部有歷史的電影,本身就是在講述歷史。然而,在這部以明末歷史為主的電影,一開始卻沒有被看好。如今再度翻看,卻給人一種震撼的感覺,這樣好的一部電影,為什麼會被埋沒?電影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明朝末年連年徵戰,民不聊生,瘟疫四起時代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吳又可,孫傳庭兩人分別是一個治療瘟疫,信守原則的醫家和一個臨危受命,身居要職的將領。兩者之間的聯繫,就是一場突然爆發的瘟疫。
  • 《大明劫》:治得好的瘟疫,救不了的大明
    作者:穎公子來源:微信公眾號「卑職以為」(ID:beizhi18)問題來了,師徒兩個人看病後得出的結論大相逕庭,而且是路線之爭。師父覺得是普通的風寒感冒,吳又可推測是瘟疫,因為吸入了「邪氣」。「邪氣」八成就是現代醫學的病毒,可明朝的人哪懂得病毒啊。趙提領質問,你說這個「邪氣」沒有科學證據啊,就是自己在那裡瞎猜。醫學是一項神聖而嚴謹的工作,哪裡容得你在這裡靠推測來診治。
  • 那些年票房特別慘的電影
    《大明劫》總投資:3000萬人民幣票房:800萬人民幣挺尊重歷史的一部電影,對大明服飾、武器、火器等還原度都很高。《大明劫》是由王競指導,影片講述了崇禎15年(1642年)瘟疫橫行,李自成攻打開封,明朝江山內憂外患,孫傳庭與吳又可分別誓死抗擊闖軍與瘟疫的故事。電影已於2013年10月25日在中國及北美地區上映。電影涉及到中醫話題,網際網路上兩派人馬爭鋒相對,爭論如火如荼,幾近勢不兩立,但以著名中醫學家為主角的《大明劫》,卻不會因此迎來兩極分化的評價。
  • 抗疫題材影片《大明劫》走紅 高分佳作再顯鋒芒
    近日,由王競導演,馮遠徵、戴立忍、馮波等人主演的歷史災難題材影片《大明劫》在各視頻網站獲得極高的點擊量。這部豆瓣評分8.0的作品被翻熱不是偶然,它早在上映時就因劇情嚴謹、服化道考究、演員刻畫到位收穫了極好的口碑。
  • 「大明劫」豆瓣評分8.0,一部被低估了的戰爭電影!
    相信很多人都沒有看過「大明劫」這部戰爭電影,上映之處也無人問津,但是卻能獲得豆瓣8.0的評分,足以說明「大明劫」這部戰爭電影的優秀。「大明劫」的故事發生在崇禎十五年,大明王朝已經是山河破碎風雨飄搖,講述了大明最後一位支柱孫傳庭是如何克服種種困難,練兵出關解開封之圍的故事,但奈何時不與大明。孫傳庭在於闖軍的戰鬥中全軍覆滅,整部影片到此也就結束了,隨之結束的還有大明王朝!
  • 通風"戴口罩"飲用達原飲 懸壺濟世吳又可奇方戰瘟疫
    ,以防人人傳染,還有就是開窗通風以防疫氣聚集」,電影《大明劫》中,馮遠徵飾演的遊醫吳又可這段話,是對明末軍中鼠疫治療方法的建議,這在今日聽來稀鬆平常,然而,在明末將領聽來,就是「危言聳聽」。公元164年這次鼠疫是世界性的,當時中國處於東漢時期,據史料記載,瘟疫施虐,民不聊生。明朝,是鼠疫猖獗的年代。加上明朝末年,中國進入了一個小冰河期,歷史學家考證,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冷的時期。特殊的氣候讓明朝天災不斷,崇禎年間,華北、西北、長江中下遊等地區旱災不斷,隨之而來的是大面積的蝗災。饑荒數年,人口銳減,流民遷徙。據稱當時走投無路的災民甚至用老鼠來作為食物。
  • 這部被忽視的電影,可能是近年來最好的華語古裝電影
    說回我們的中心,中醫或許會引起爭議,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部和中醫有關的電影絕對不會,即使它問世七年,鮮有人知。 這部電影就是馮遠徵主演,2013年上映的電影,《大明劫》
  • 歷史解密:從《大明劫》入手,剖析明朝攻防兼備的三類火器
    在《大明劫》中,闖軍攻取開封城,明軍在城樓使用向下俯衝射擊的便是佛郎機,闖軍攻城器械多被佛郎機擊毀,城池垛口防禦力提高!明軍守城將士使用佛郎機那麼,佛郎機的射擊優點在哪裡呢?從戚繼光鎮守的薊北長城防線火器部署規模看,明朝各處城防配備佛郎機不下30000餘門。才能北御蒙古、女真,南屏沿海倭寇,構建立體化的火炮防禦網絡!
  • 從《朱元璋》到《大明劫》,影視劇中大明王朝的面孔越來越清晰
    晚明處處都是坑,三部電影話悽涼 江山不幸詩家幸。晚明題材的歷史劇本來有很多發揮空間,但仔細看,其實是個雷區。這也導致不少晚明劇即便拍出來,也很難取得一個好的播出出口。 首先,是農民起義的問題。如何看待「農民革命史觀」?描寫明末的農民戰爭,這是個挑戰。
  • 明朝到底怎麼亡的? 死人千萬的「疙瘩瘟」, 源自廣東的一場雪!
    ,他們跑到大街上堆雪人、打雪仗,興高採烈的「慶祝」這一千載難逢的「盛景」,絲毫不知道這一「天啟」其實是一場大災難的預示。天氣的逐漸寒冷,讓明朝晚期的旱災持續不斷,萬曆年間就有3次大旱並產生瘟疫,到了崇禎時期,氣溫幾乎低到了歷史極值,也引發了持續6年的嚴重旱災,史稱「崇禎大旱」。
  • 熱點|抗疫阻擊戰裡的「中國經驗」——從影片《大明劫》看中醫藥...
    其實,通過中醫藥防控疫情可以追溯到我國古代,2013年上映的中國電影《大明劫》便講述了我國古人與瘟疫對抗的故事。1642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軍包圍都城開封,明王朝的統治即將被傾覆。大將軍孫傳庭接受崇禎皇帝命令,來到潼關抵抗。兵臨城下,明軍士兵卻相繼感染怪病,按照傳統治療傷寒的方法醫治並不見好轉。
  • 明末的瘟疫讓京城防線空虛,朱由檢的猶豫讓明朝徹底失去了希望
    到了崇禎六年(1633年),山西再次爆發瘟疫,隨著百姓的外逃,從第二年開始,瘟疫開始向外蔓延。從崇禎九年(1636年)到崇禎十年(1637年),與興縣隔河相望的陝西榆林府、延安府開始相繼遭災。崇禎十三年(1640年),瘟疫開始向河北順德府、河間府、大名府蔓延。
  • 明朝的東廠、西廠、錦衣衛、六扇門,哪個最厲害?還有一個更厲害
    明朝掌握刑罰的機構,除了錦衣衛、東廠、西廠,以及六扇門之外,其實還有一個存在時間最短,也是最厲害的組織,那就是內行廠。想要了解它們的厲害程度,我們就要先對這些組織的基本情況做一個簡單的了解。先說六扇門吧,其實就是三法司衙門的合稱。
  • 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那些真實歷史人物
    Holle~大家好,我是金龍相信很多80、90後的朋友都會看過由周星馳和鞏俐主演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其實在真實的歷史當中,電影中很多人物是真實存在的,下面金龍就和大家盤點一下本部電影中真實存在歷史人物。
  • 朱由檢: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內心高傲卻行動愚蠢,煤山上吊自縊
    崇禎皇帝畫像 電影《大明劫》中有一幕,將軍孫傳庭軍費短缺,向周邊的士紳貴族籌款,結果都說自己囊中羞澀。 這不僅僅是電影情節,在明朝末年,流民四起,邊境危機,然國庫空虛,崇禎皇帝央求大臣們能拿出錢財救國,結果沒有一個人老老實實的捐錢。李自成破進入北京城後,從這些大臣的家中搜到幾千萬兩白銀。
  • 瘟疫背景下誕生的末日電影:恐懼蔓延,總有勇者無畏
    隨後,100多名西班牙人在天花、霍亂等瘟疫的助力下,消滅了美洲大陸95%的土著人口。 如今,在類似影視劇的演繹和渲染下,「陰謀論」成為了神秘病毒「最合理的解釋」。其實,這些樣的「大開腦洞」,其實不過是科學不發達年代的歷史學家的猜想,也是現代影視劇編劇騙取流量和關注而玩弄的老梗。
  • 在世界電影裡讀懂「瘟疫」 還原現實透視人心
    不管哪一種呈現方式,電影裡的瘟疫總是重複相同的套路:病毒終會被戰勝,然後被遺忘在時間裡,直至下一場災難叩門。猶如哲學家霍爾巴赫所言,瘟疫昭示了人類的無知和恐懼。每一次病毒降臨,人們總要面對生存和死亡、自由和秩序、善良和邪惡的多重詰問。電影裡的瘟疫是一面鏡子,逼真地記錄災難,還原現實和透視人心。
  • 戴錦華教授推薦與瘟疫相關書籍電影
    究其因,不僅由於1918-1919年間的西班牙流感感染了全球10億之眾,造成了2500萬到4000萬人的死亡,更在於令其爆發、全球播散的契機:第一次世界大戰。20世紀前半葉,連續兩場世界大戰及繼發的冷戰中的軍備競賽、尤其是核威懾,頻頻牽動著歐美基督教文化中的末日情結,同時造就種種關於瘟疫時節寓言性或哲思性的書寫。
  • 比電影更恐怖的真實事件,《招魂》背後的故事
    出生於馬來西亞的導演溫子仁從27歲開始就被好萊塢看中,開始接觸恐怖電影,執導了經典恐怖電影《電鋸驚魂》,在國內外受到一致好評,讓溫子仁的名字被大眾所熟知。在《電鋸驚魂》系列後,溫子仁對恐怖電影有了越來越多的經驗和了解,對於恐怖題材的電影也越發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