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頓小龍蝦後反覆發熱,輾轉20天才找到原因!|風榜定案

2020-12-15 瀟湘名醫

反覆發熱,究竟是什麼原因?

01

一頓小龍蝦引起的發熱

患者老年女性,74歲,因「反覆發熱20天餘」入院。20天前患者自訴食用「小龍蝦」後出現發熱,至附近醫院急診就診,測體溫38.6℃,予頭孢類藥物治療後,體溫無明顯下降。次日出現胸悶氣喘,查血常規:WBC 20.7×109/L,NEU 89.6%,C反應蛋白(CRP) 11.7mmol/L;血生化:尿酸429μmol/L。

1

入院後患者左下肢脛前出現紅腫熱痛,診斷為「左下肢丹毒」,予「甲碸黴素」抗感染等對症處理,患者左下肢紅腫消退,無發熱,複查血常規白細胞、中性粒細胞降至正常後出院;

2

1周後患者再次出現寒戰發熱,體溫最高至39℃,無皮疹,無胸悶氣喘,再次至附近醫院就診,血常規:單核細胞8.5%,CRP36.5mg/L,予頭孢替安抗感染;

3

後患者每於下午及夜間出現高熱,期間兩次血培養分別提示:革蘭氏陽性球菌,中間葡萄球菌。先後與萬古黴素、左氧氟沙星等藥物抗感染,患者仍有反覆發熱畏寒,遂住院治療。既往有高血壓、冠心病、腦梗塞病史,平素血壓控制可。

入科後詳細詢問病史,有如下特點:下午夜間寒戰高熱,自服退熱藥後退熱,發熱時全身乏力,餘無關節紅腫、胸悶咳嗽、尿頻尿急、頭痛、腹痛腹瀉等不適。查體全身未見明顯皮疹,無淋巴結腫大。那麼此次發熱與上一次發熱是否有關聯?發熱原因究竟是什麼?帶著疑問,我們完善了初步檢查:

血常規:血紅蛋白109g/L。

血沉:81mm/H;先令氏分類未見異常。

血塗片未找到絲蟲、瘧原蟲;尿常規未見異常。

血生化:白蛋白30.8g/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49U/L,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41U/L,球蛋白34g/L,降鈣素原0.076μg/L。

甲狀腺功能:FT3 3.21pmol/L,T3 0.80nmol/L,T4 162.47nmol/L。

體液免疫:ASO 225IU/ml,IgE 168IU/ml。

自身抗體:未見異常。

呼吸道病原體:抗肺炎支原體IgM抗體 弱陽性,抗EB病毒殼抗原IgG抗體 2+,抗EB病毒早期抗原IgG抗體 弱陽性,抗EB病毒抗原IgG抗體 弱陽性;四次血培養未培養出細菌。

胸部CT:左肺上葉舌段及右肺下葉機化性炎症,左肺下葉鈣化灶;縱膈及左肺門淋巴結鈣化,肺動脈主幹及其分支管徑增粗;脂肪肝。

腹部CT:肝右葉下段小鈣化灶,雙腎邊緣少許滲出性改變,子宮左側肌瘤可能。

頭顱CT:輕度腦萎縮。

結合患者病史及輔助檢查,患者臨床特點為反覆發熱,但症狀表現較為「逍遙」,未查及可定位體徵,血常規及影像學檢查未見明顯感染徵象。

患者病史中曾出現左下肢皮疹,診斷為「丹毒」,抗感染治療後皮疹消退,再次發熱是否與皮疹相關存疑,此前皮下結節性質不明,但患者此次未再次出現皮疹,無法進一步鑑別;

患者曾有血尿酸增高,下肢紅腫熱痛,但患者所描述的部位不在典型的關節部位,痛風依據不足,且此次發熱未見關節皮膚紅腫熱痛;

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根據現有查體及輔助檢查,依據不足;

淋巴瘤等惡性腫瘤,目前也無陽性體徵及檢查結果支持。

下一步診治應該從哪個方向著手,我們陷入了困境。經過討論,患者發熱時間斷自服退熱藥,在發熱原因未明前,我們決定先讓患者停用退熱藥等藥物,觀察熱型以及病情變化。

停藥後第二天,患者訴下肢疼痛,查體:雙下肢出現散在結節樣紅斑(圖1),略高於皮面,形態不規則,邊緣不清,有觸痛。

線索終於暴露了,立即行皮膚活檢,活檢報告示:「左下肢」皮膚:真皮層及皮下脂肪間隔內可見較多急慢性炎細胞浸潤,符合脂膜炎改變(非特殊性)。診斷為「脂膜炎」,給予甲潑尼龍治療後,患者體溫降至正常,雙下肢紅斑消退。出院後甲潑尼龍逐漸減量至停藥,半年後隨訪患者未再次復發。

圖1:患者下肢見散在結節樣紅斑

02

脂膜炎是個什麼病?

1.脂膜炎的概念

脂膜炎是一種少見病,好發於女性,指皮下脂肪層的非化膿性炎症,通常表現為皮下炎性結節或斑塊。本病病因不清,臨床表現多樣,特異性差,包括多種亞型,可與感染、外傷、惡性腫瘤及炎性疾病相關,因此診斷較為困難。

皮下結節大小不等,多呈對稱性分布,好發於下肢,亦可見於上肢和面部、軀幹部;

除了皮下結節外,常見臨床症狀包括發熱、畏寒、關節痛、乏力、咳嗽、胸悶、肌肉酸痛等非特異症狀;

全身型患者尚伴有內臟損害,各種臟器均可受累,以消化系統受累最為常見;

體格檢查發現皮下觸痛性的結節對於脂膜炎有提示意義。

常見類型的脂膜炎皮下結節好發部位如下(表1):

表1:脂膜炎常見類型皮下結節好發部位(摘自UpToDate 脂膜炎:識別與診斷)

脂膜炎

常見類型

好發部位

結節性紅斑

小腿伸側

硬紅斑

小腿屈側

脂肪皮膚硬化症

小腿內側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脂膜炎

臀部、側腰及大腿

皮下結節病

前臂

狼瘡性脂膜炎

面部、頭皮、上臂、乳房、上部軀幹、臀部及大腿

2.臨床診斷的關鍵點

對該病臨床診斷的關鍵在於皮膚活檢的組織病理學檢查,並且結合全面的病史採集、體格檢查,鑑別脂膜炎的亞型(表2)。

大多數脂膜炎可歸類為以下亞型:1.炎症性;2.感染性;3.創傷性;4.沉積性;5.酶促破壞性;6.惡性腫瘤性。在該例患者,曾經有過皮下結節表現,但在再次就診時僅有發熱症狀,給我們的診斷帶來了挑戰。這也提示我們,在發熱原因未明之前,應慎用退熱藥,以免掩蓋病情。

表2:重點病史詢問(摘自UpToDate 脂膜炎:識別與診斷)

脂膜炎

常見類型

重點病史鑑別

炎症性

之前有無鏈球菌感染或與結節性紅斑相關的其他危險因素?

有無結締組織病病史或提示結締組織病的症狀?

有無慢性下肢水腫病史?

感染性

患者是否存在免疫抑制狀態?

是否表現為急性疾病過程?

創傷/淤積

患者有無局部創傷或受凍史?

病變是否出現於接受注射或放療的部位?

沉積

患者有無腎衰竭或痛風?

酶促破壞

有無提示胰腺炎的症狀?

有無早發性肺氣腫(α-1抗胰蛋白酶缺乏)?

惡性腫瘤

有無惡性腫瘤病史?

患者表現為急性疾病還是慢性疾病?

3.脂膜炎的治療

脂膜炎的治療包括抗炎治療及免疫抑制治療。對於普通皮膚型的患者,可給予非甾類抗炎藥或糖皮質激素對症治療。但有部分患者在減停藥後可能出現病情復發,可再選用1-2種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如羥氯喹、硫唑嘌呤、沙利度胺、環磷醯胺、黴酚酸酯和環孢素等;必要時尚可考慮生物製劑。

【來源:醫學界風溼免疫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女子健身後吃了頓小龍蝦,痛到睡不著!原因跟它有關→
    近期,吃小龍蝦後出現橫紋肌溶解症候群的相關報導時常出現吃小龍蝦真的會導致橫紋肌溶解症候群嗎?一起來看看近日,廣西柳州市民文女士跟朋友健完身後結伴去吃宵夜,三人一共吃了6斤小龍蝦。隨後凌晨4點多,文女士全身開始酸痛,她懷疑是吃小龍蝦吃出了問題,馬上就醫。
  • 吃了頓小龍蝦後,得了橫紋肌溶解症?商家表示沒有必然聯繫
    杭州的盧女士反映,她九月份跟朋友一起吃了頓小龍蝦,幾個小時之後,身體突然很不舒服,動都動不了,最後叫了120急救車。1吃完小龍蝦診斷出橫紋肌溶解症懷疑用了過量的洗蝦粉杭州蕭山有家郭老頭龍蝦,盧女士說,9月22號中午,她跟一位朋友在這裡吃了頓小龍蝦,一共花了300塊錢。
  • 20歲少女反覆發熱,以為是普通發燒,沒想到竟這種隱匿致命的疾病
    、有基礎性心臟病、個人衛生較差的人群出現原因不明的反覆發熱,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求醫。三次「反覆」方就醫心臟瓣膜已被嚴重侵蝕年僅20歲的花季少女小華(化名)在5個月前出現了一次反覆咳嗽、咳痰,但在當地醫院經過對症處理後有所好轉,她也就不放在心上。然而1個月前,她突然出現反覆發熱,自行服用退燒藥也沒有絲毫好轉,甚至體溫最高達到了40℃!
  • 杭州一男子反覆發熱,一查竟是這個陽性!只因他吃了……
    (原標題:杭州一男子反覆發熱,一查竟是這個陽性!只因他吃了……) 吃貨們重點注意了!這種食物要謹慎吃!!杭州一男子突然發熱,行走困難...經檢查竟得了人畜共患的全身傳染病!
  • 反覆發熱、肺炎不好,原因竟然是……
    >發熱時伴有皮疹,皮疹初期以腹部紅色斑丘疹為主,後轉為面部紅色風團樣及斑丘疹,無明顯瘙癢;發熱時皮疹增多,熱退3天後皮疹症狀可減輕。 患兒出生後不久曾有溼疹,就診後,醫生檢查發現其對多種過敏原過敏,包括雞蛋、牛奶、黃豆和塵蟎。所以,醫生很自然認為皮疹可能為過敏性,給予口服抗過敏藥及外用藥等治療後皮疹可以緩解。 但奇怪的是,發熱和皮疹雖然都治療有一定療效,卻經常反覆。
  • 汶萊美女來中國玩,走之前請中國朋友吃頓小龍蝦,結帳的時愣住了
    導語:汶萊美女來中國玩,走之前請中國朋友吃頓小龍蝦,結帳的時愣住了現在隨著中國經濟一直在增長,中國的旅遊業也隨之發展了起來,非常多的國人都喜歡到出去旅遊,這極大的促進了旅遊經濟的興起。就有一位汶萊的美女來到中國旅遊,在見識了中國的大好河山後,對我們國家也是連連讚美,希望在以後能夠常常來中國遊玩,在臨走的時候,這位汶萊美女為了報答這些日子來中國導遊對他的照顧,就想請導遊吃頓小龍蝦表示感謝。
  • 孩子反覆發熱,是多少家長的惡夢?
    小夥伴們大家好,都來閒聊三分鐘,有事沒事當放鬆,八觀姐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很多家長記憶裡堪稱惡夢般存在的——孩子反覆發熱。有人說驗血常規,看是病毒還是細菌有人說看咽喉紅不紅,腫不腫,是不是扁桃體發炎了有人說可能是熱感冒,去天突、大椎吸痧,沒準就好了有的說小孩子陽氣盛陰氣弱,陰不能制陽就導致反覆發熱,去吃六味地黃丸,本來這個方子就出自《小兒藥證直訣》,孩子是可以用的。
  • 吳敏霞老公病危進ICU 只因吃了小龍蝦?這些錯誤別再犯了
    發熱、噁心、嘔吐、全身乏力等全身表現。少尿、無尿、深色尿等急性腎衰竭表現。橫紋肌溶解症的病因是什麼?導致橫紋肌溶解症的原因有很多,我們將其分為兩大類:物理性原因:包括過量運動、電擊、極端體溫(高熱或者低熱)、肌肉擠壓傷等。
  • 吳敏霞老公因吃三斤小龍蝦 患橫紋肌溶解症住了一周ICU
    發熱、噁心、嘔吐、全身乏力等全身表現。少尿、無尿、深色尿等急性腎衰竭表現。橫紋肌溶解症的病因是什麼?導致橫紋肌溶解症的原因有很多,我們將其分為兩大類:物理性原因:包括過量運動、電擊、極端體溫(高熱或者低熱)、肌肉擠壓傷等。
  • 吃出來的病:橫紋肌溶解症與「小龍蝦」
    昨天與朋友相聚,吃了色香味美的「小龍蝦」,幾小時後就出現尿量少、顏色深症狀,同時感到全身肌肉酸痛,到醫院一檢查,醫生說要立即住院!剛住進病房,病危通知書送到了家人手中,自己一下懵了,詢問主治醫生才得知原來是「小龍蝦」惹的禍,導致「橫紋肌溶解症」這種病,如果不及時診治,嚴重會導致急性腎臟衰竭,後果非常嚴重,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什麼是橫紋肌溶解症候群?
  • 女子吃小龍蝦出現渾身酸痛症狀,到醫院檢查後,患上橫紋肌溶解症
    十一小長假很多人都放開了肚子吃,這種季節就是瘋狂的貼秋膘的季節。但在十一假期當中,也有很多人在飲食方面出現了問題。劉女士透露自己前段時間和朋友吃了一頓小龍蝦,之後就渾身酸痛,甚至連坐都坐不穩。事發當天,劉女士和她的兩個朋友一起去了一家網紅店吃小龍蝦,其實這家小龍蝦店之前已經光顧過很多次了。但劉女士吃完小龍蝦4小時後,全身出現疼痛症狀,甚至無法正坐。之後劉女士的朋友也出現了相似的症狀,於是她們立即到醫院就醫,醫生診斷劉女士患上了橫紋肌溶解症,而劉女士則懷疑是和當天吃的小龍蝦有關。
  • 反覆發燒是什麼原因 反覆發燒的五大原因
    我們都知道孩子發燒是容易反反覆覆的,其實承認也會的,反反覆覆發燒對身體的危害還是蠻大的,那您知道導致成人反覆發燒是什麼原因嗎?您知道反覆發燒怎麼辦呢?治療反覆發燒一定不能著急的,因為降溫的不是一次就可以降下來的,所以一定要知道治療反覆發燒要注意什麼。
  • 女子反覆發熱以為是普通發燒,沒想到竟是……這幾類人容易被它盯上
    是拯救生命的關鍵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外科主任張曉慎指出,今年以來,醫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內膜炎與去年同期相比數量翻番,免疫力低下、有基礎性心臟病、個人衛生較差的人群出現原因不明的反覆發熱,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求醫。
  • 大吉大利,今晚吃小龍蝦?
    我也要走了高考結束後那天晚上,我去學校外面的小店吃麻辣燙。老闆問我,考完了?我說,考完了。沉默了一會兒,老闆又問我,以後是不是就不來了?我微微一愣,點點頭,可能很少機會吧。然後給我端來比我點的多得多的麻辣燙,我趕緊擺手,我吃不了。老闆說,吃吧,吃不了打包,以後估計就吃不到了,我說不定也要關門了。突然鼻子一酸。
  • 打LOL前不能吃小龍蝦?還有海底撈也躺中槍
    職業賽場中輸比賽的原因有很多,當狀態不好時,賽前吃過的東西常常被用來調侃而漸漸變為用來調侃的梗。
  • 四人疑吃小龍蝦致"橫紋肌溶解" 致病"元兇"尚無法確定
    市民吳先生一家五口出現全身肌肉酸疼,送醫後4人被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症候群,懷疑與食用小龍蝦有關。該事件經晨報報導後,引發市民廣泛關注。記者昨天獲悉,事發當晚是該戶人家今年第一次吃小龍蝦,一共吃了15斤。
  • 健身後吃6斤小龍蝦,被確診患上橫紋肌溶解!
    又到小龍蝦肥美時節, 但是真的不能多吃! 健身後吃6斤小龍蝦 被確診患上橫紋肌溶解 近日,柳州的文女士和朋友健完身後到市中心一家餐飲店飽嘗了一頓小龍蝦
  • 吳敏霞老公3斤小龍蝦進ICU,記住這5點,才能安心吃小龍蝦
    有人在網上曬出奧運冠軍吳敏霞老公最近進了ICU,病因竟是因為吃小龍蝦導致的橫紋肌溶解。因為吳敏霞的老公酷愛吃龍蝦,尤其是蝦頭裡面的黃,在吳敏霞不在家的情況下,吃了整整3斤的小龍蝦(含蝦頭),吃完後身體有些不適,但是沒有放在心上,反而去健身了。
  • 三人花上千元吃小龍蝦後兩人患橫紋肌溶解 醫生:別吃隔餐小龍蝦更...
    來源標題:三人花上千元吃小龍蝦後兩人患橫紋肌溶解,店家:產品合格,補償一萬 10月3日,讀者劉女士向小時新聞記者報料,說自己與朋友在9月20日吃了一餐龍蝦後全身酸痛,痛到坐都坐不牢,經醫生診斷患了橫紋肌溶解症,懷疑與其當天中午食用的小龍蝦有關
  • 狂吃三斤小龍蝦,吳敏霞老公被送進ICU!揭示小龍蝦的致命真相
    原來,吳敏霞的老公張效誠因吃狂吃三斤小龍蝦,被送進了重症監護病房(ICU)。張效誠吃蝦和一般人不一樣,他還專門挑蝦頭裡面的「蝦黃」吃,吃完後第二天出現乏力、發燒、尿液醬油色等症狀,醫院經過檢查發現其肌酸激酶達至5613,確診為「橫紋肌溶解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