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市婦聯巾幗雲創「七大」行動來了 本周五下午2時正式啟動

2020-12-18 浙報融媒體

組建雲創·女主播聯盟,成立「雲創·女主播」公益講師團,開展秀慧計劃之雲創·母親學堂培訓活動,搭建「女創雲商城」產銷對接平臺,推出她創空間·變身工坊,打造巾幗直播公益孵化基地,近日,樂清市婦聯行動不斷,本周五14時第一場公益直播正式開播,將聯合樂清市商務局、樂清日報社啟動樂清婦聯直播帶貨寵粉計劃,也預示著樂清市婦聯巾幗雲創「七大」行動正在開啟。

為引導和鼓勵廣大樂清婦女順應數位化發展潮流,搶抓機遇在「雲端經濟」領域創業創新,以「數字+」賦能傳統產業,以「智慧+」賦能創新發展,從而激發網際網路全面融合新經濟帶來的鄉村振興活力,帶動更多的樂清婦女創業創新和就業增收,日前,樂清市婦聯決定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樂清市婦聯巾幗雲創「七大」行動。

經過前期的調查排摸,市婦聯在市內尋找挖掘出了一批在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社區新零售以及電商平臺經營等領域的創業女性,擬組建「樂清市雲創·女主播聯盟」,通過培訓交流、資源共享、互助合作等途徑,進一步引導廣大婦女積極開展雲端創業創新,彰顯巾幗擔當,展現巾幗風採。

樂清的創業女性很多,而在她們的那一方領域做得出彩的也不在少數。市婦聯經過前期尋訪,收集了一批在電商直播、社區新零售領域中做得不錯的女性,她們願意積極參與婦聯繫統組織的公益活動,願意與人分享她們的成功經驗,並具備直播授課能力,市婦聯將她們吸收為「雲創·女主播」公益講師團成員,並將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巡迴講課。

與短社播、媛創會等機構合作,依託各地母親學堂,面向廣大農村婦女分層級開展秀慧計劃之雲創·母親學堂直播技能培訓工作,培育一批女村播,加速現有女主播成長,依託網絡新平臺,發出巾幗好聲音,推出特色好產品,助力婦女增收致富。

搭建「女創雲商城」平臺,升級推出「巾幗微商城」2.0版,面向社會公開招募持有營業執照等相關資質的女性商戶入駐,舉辦雲上創博會,為廣大女性創業者搭建了線上產銷對接的平臺,尤其幫助農業、來料加工業等傳統產業從線下走到線上,實現營銷模式的成功轉型。

近日,市婦聯還在美好生活實踐基地——可樓建立了「她創空間·變身工坊」,在為本地女創產品提供公益展銷平臺的同時,提出「傳統農產品+文創」的概念,通過婦聯各級平臺公開尋找牽手夥伴,為本土名優農產品注入文化和創意內涵,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共創共贏。

此外,牽手短社播(樂清)學院,著力打造巾幗直播公益孵化基地,入駐市婦女兒童公益廣場,面向全市廣大創業女性,線上線下開展直播分享沙龍、技能培訓、諮詢服務等公益活動,為「她」創空間雲上助力。

充分發揮女主播聯盟超強的流量優勢和商業化能力,啟動樂清婦聯寵粉計劃。一方面在嚴把直播貨品質量關的同時,為消費者爭取到直播間最大幅度的價格讓利;另一方面以異業聯盟的方式定期開展抱團公益帶貨,營造各行各業共同發展直播電商的良好氛圍,實現「一切皆直播」的新消費場景。第一場寵粉活動將在本周五14時正式開播,市民可掃下方二維碼參與。

據介紹,「七大」巾幗雲創行動中的雲創·女主播聯盟、雲創·女主播公益講師團等是通過社會化推薦和組織推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如果您對此有興趣,想要加入她們,可致電市婦聯發展部0577-61880751報名。

鄭建挺:與泥土植物為伴

昨天,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記者聯繫上鄭建挺時(花友們都暱稱呼她甜姐),她正著手啟動台州的一個庭院設計,那是去年底接的活,因疫情拖延至今,得趕緊排上日程。而上海花園一個朋友的花園正在排隊。此前4月份,她剛舉辦了「花園節」,5月母親節她請花友們帶上母親到她的植物園插花,六一兒童節組織孩子們壓花,7月份打算做一場解鎖昆蟲秘密的親子活動。鄭建挺的生活過得異常充實。由於成天伺花弄草,鄭建挺變黑了,不久前一位多年未見的老友面對著她直呼認不出來。然而,鄭建挺是快樂的。

2015年,鄭建挺將她從事20餘年的計生工作辭掉後,本打算辦民宿。旅遊時雲南大理、麗江那些種滿花草的民宿讓她念念不忘,那是她夢想的生活。種植花草是門項技術活,她決定先去一位在花鳥市場開店的朋友那免費打工,順便學習一下。那兩個多月的經歷給鄭建挺之後的人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鄭建挺驚訝地發現,市場裡不管是賣花的還是買花的人多數對花一無所知,不僅一些新奇的花名叫不出來,養護知識更是一片空白。出於愛好,鄭建挺經常會去上海淘些花草,記得那時她在一場展會上被挪威的國花歐石楠驚豔到了,於是她從荷蘭的供應商那裡訂了一批帶回樂清。附近店鋪的店主看這花漂亮,也拿了一些,一時間還挺暢銷,不過自始自終他們管這花叫「發財草」。花草如同玉石,也分ABC類貨,鄭建挺拿A貨,而店主基於多方面考慮,通常拿C貨,價格上相差巨大,養護難度增加,成活率自然降低。聽著「不要曬太陽,放陰的地方,要勤澆水」地指導,鄭建挺很是無語,全反了,這可怎麼行。

一次偶然的機會,鄭建挺在市場裡聽到了一段顧客與店主的對話。顧客買了一盆玉簪,回家養了不多久就死了,來退貨,顧客認為自己養護沒問題,而店主告訴他「水澆多了。」「不多,一周才兩次。」「那就是澆少了。」顧客退了貨,店主隨手就把這花扔了。鄭建挺知道,玉簪冬天落葉,春天發芽,那時節落葉很正常,這花根本沒死,而40元一盆的玉簪說扔就被扔了。一兩百元一盆的鐵線蓮也經常有這樣的遭遇。鐵線蓮枯了後,藤蔓也像死了一樣,花友養了一個月,沒活,再養一個月還是這樣,就以為死了。主要是大家太缺乏花草養護知識了,鄭建挺意識到,如果這時出現一個熟悉植物習性,熱愛生活,又懂得花園設計的人應該會很受歡迎。

2016年5月,鄭建挺在鹽盆租了半畝地開始變身「花農」。在花鳥市場打工時她結交了不少花友。她喜歡在朋友圈發一些花草的養護知識,有新品出來時她也會發圖介紹。她還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將不同的花草進行搭配,層次分明,很受歡迎。當時她的一個朋友將他的花園交給她練手,這院子裡春天開滿鮮花非常好看,但冬天卻很蕭條,鄭建挺將院內一些不太好的花草淘汰了,好的做了些保留,又增加了一些諸如「光輝歲月」之類的新品,同時將1至2月開放的洋水仙,2到3月開放的雪柳、4到6月開的百子蓮、玫瑰等等加進來,讓院子裡花開四季,主人家非常滿意,鄭建挺有了莫大的成就感,同時也堅定了自主創業辦植物園的決心。

她先後去上海、蘇州、北京等地學習植物的習性,庭院的設計和風水等。2016年年底,鄭建挺成立植物美學設計工作室。2017年,有花友找她做原生態的東西,鄭建挺是個喜歡接受挑戰的人,她到市區城北山上找個性的石頭,造型好看的枯枝,鋪上蕨類,配上燈光後,美輪美奐,那位花友馬上將他的企業辦公室的布景以及樓頂花園的設計都交給她,鄭建挺真正投入到花園庭院的設計中。

鄭建挺建了微信群,進群的花友越來越多。原來的半畝地現在擴大到了近6畝,取名為甜緣植物園,除了引進的各類奇花異草,還有下沉式客廳,有陽光茶室,朋友們可以春天賞花,夏天品茶,秋天燒烤,冬天圍爐夜話。「花園是用來享受的,場景的營造和空間布局非常講究,」鄭建挺說,她的植物園正是她為花友們打造的一個樣板。

楊相宰:把興趣做成事業

楊相宰走上化妝品手工製造的創業之路,非常偶然。結婚後沒多久,為了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楊相宰當起了全職媽媽。在家無聊時,她喜歡安安靜靜地翻閱古籍、研究醫書。一次抱著好玩嘗試的心態,楊相宰製作出了第一塊手工皂。

這塊手工皂取材於純天然的植物,味道清新,用後皮膚細滑,做得非常成功。這一次全憑興趣而做的實驗,意外點燃了楊相宰腦子裡的創新思維,「我的皮膚很容易過敏,任何大牌護膚品都用不了,既然肥皂可以自己做,那是不是護膚品、化妝品也可以做自己用。」楊相宰是個行動力很強的人,有了想法就一定要去實踐。

潤膚膏、口紅、胭脂、素顏膏……這一個個手工製造的產品不斷地出爐,家裡的廚房、梳妝檯上都擺滿了她自製自用的產品。熱愛分享的楊相宰還把自己做的產品分送給身邊的親朋好友。一次,一位朋友上門跟她討要潤唇膏,說自己的孩子用了她送的潤唇膏,原本紅腫的雙唇沒兩日就消下去了,效果非常好,想再要一支。

「挺意外的,沒想到自己的產品得到那麼好的評價。」於是,楊相宰開始把興趣轉變為事業,她通過微信朋友圈、抖音平臺等分享自己在製作手工產品時在選料、製作、包裝的視頻和照片,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她做的產品,為了打響知名度,她還在自己沿街的住房樓下開設了相宰手工製造工作室。

一樣純手工產品從選料、製作、再到包裝,需要經過一段漫長的時間,少則2個月,多則3個月,程序繁瑣,費時費力,偶爾一道程序有點偏差,東西做出來就沒有那麼理想。楊相宰笑著說:「我都跟別人說我家的馬桶特別高級,因為水箱裡放的都是作廢掉的手工皂,手工皂材質高檔且純天然,連帶著整個衛生間的味道都變得好聞了。」

楊相宰愛研究的性格也影響到正在上小學的女兒,「她現在對我研究的產品特別感興趣,有時還會帶同學一起來家裡參觀,小朋友們過來看完後還都捨不得走,女兒說她特別為我現在做的事情自豪,既實現了財務自由,又有自己的時間,她這話我聽了心裡特別開心。」

去年,楊相宰用自己的名字註冊了LOGO相宰手工。大學時她學的是平面設計,現在所有的產品包裝都是她自己設計的,也算是學以致用。

把自己喜歡的事情做成事業,這是一件特別幸福美好的事。「當你凝視著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當你仰望天空,天空也在俯視著你,你把眼光看向美好,你就美好了。」這句話也是她一直勉勵自己前行的動力。

「這樣的慢節奏生活方式我特別喜歡,接下來就是一心一意把自己經營好,把事業做好。」楊相宰為自己定下未來的發展目標。

蔡秀芬:痴迷葡萄30年

天微亮,人已醒。

聞著清香,聽著鳥鳴,蔡秀芬麻利地給葡萄抹芽、定枝、剪花、整形,把每一株葡萄「打扮」的漂漂亮亮。再過一個月,樂清市聯宇葡萄開發有限公司基地70畝的葡萄園將迎來瓜果飄香。

在樂清,提到葡萄,繞不開這對夫妻,金聯宇和蔡秀芬。30年來,夫妻倆只做了一件事,跟葡萄打交道,種葡萄賣葡萄。

7月的葡萄季,全國各地的商賈紛至沓來,採購最新鮮的葡萄。玫瑰香、茉莉香、妮娜公主、巨無霸、陽光玫瑰等,應接不暇的品種,讓人吃得大快朵頤。這裡的葡萄不僅品種多,價格還很堅挺,每公斤40元,如此「牛」氣的葡萄,其背後主要靠科技撐腰。

1986年之前,大粒優質的鮮食葡萄產業在溫州還是一片空白。蔡秀芬夫妻倆從訂閱的農技書刊中發現了優質葡萄的商機,就萌生了種植優質葡萄的想法。2001年,創辦了「樂清市聯宇葡萄研究所」,開始自主選育性狀特優的新品種,稱「宇選系列」。此後,通過芽變選種和實生、雜交育種,先後選育出「宇選系列」9個優系。自2006年以來共獲得全國、浙江省評比15個金獎。

2010年樂清市聯宇葡萄開發有限公司承擔了省科技廳下達的成果轉化項目——「《巨峰葡萄變異優株『宇選1號』中試示範和推廣應用》」,蔡秀芬為項目主持人。2012年12月項目通過了專家驗收。項目實施期間,建成了100畝核心示範基地,在省內外建立了11個大中型中試示範基地,累計推廣1.2萬畝,經濟、社會效益明顯。

「別人看到都是我們光鮮的一面,其實種葡萄和養育孩子一樣,用心用情對待,葡萄就會反哺你。」蔡秀芬說,葡萄成熟都是每年最熱的季節,在30多度的果園裡呆上一天,全身汗如雨下,衣服上都是鹽酸,「不過,看到大家吃到稱心如意的葡萄,臉上露出來的笑容,對我們來說,就是最幸福的肯定。」

這個圍著葡萄轉的女人,每天想的最多的也是葡萄。這幾天,蔡秀芬都在忙著另一件事,讓葡萄酒走出基地。蔡秀芬在專注種葡萄的同時,育葡萄苗,同時還做葡萄酒,玫瑰香、茉莉香、桂花香、黃桃蜜等5款葡萄酒。

李燕:傳承刻紙探新路

6月10日,在位於樂清市殘聯三樓的樂清市殘疾人剪紙工作室,會員李燕正聚精會神地在紙上創作。她與會員敖鴻、林少祥近期報名參加了華東地區殘疾人文化創意作品大賽,三人各自卯足了勁趕製作品,可沒少費精力。

「我們學樂清細紋刻紙已經有2年,這是我們樂清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細紋刻紙作品參賽是對家鄉文化的傳播傳揚,我們很自豪。至於主題,我想要做抗疫逆行者,正在構思呢!」李燕說。

李燕今年38歲,來自城東街道後所社區,與工作室其他會員不同的是,她曾是一名舉重運動員,如今轉向皮划艇運動,隸屬於浙江省殘疾人皮划艇隊。「會員們總開玩笑,說我『一會擼鐵,一會擼紙』!」李燕笑說,也因此,「能文能武」、開朗大方的她成為了工作室的事務負責人。

促成工作室成立的是2018年一次市殘聯組織的大師結對培訓課。當時,樂清細紋刻紙第五代傳承人、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樂清市剪紙協會會長周是一大師帶領他們入了門。「我們很快發現這項藝術可以鍛鍊人的耐性、磨鍊人的意志,很安靜,非常適合我們殘疾人,大家找到了歸屬感。」李燕說。於是當年10月,在市殘聯的支持下、周是一大師的牽頭下,他們成立了工作室,開啟了一邊學習、一邊創業之路。很快,學生也帶了學生,現在工作室已有10名會員。

「特別是敖鴻,她找到了她所熱愛的事業。」李燕說,敖鴻的性格與細紋刻紙十分契合,她學習刻苦,鑽研用心,技藝精湛,參加過「相約河豚島共築綠色夢」全國剪紙藝術名家邀請展並獲得優秀獎,還在杭州市「廉值千金心向黨」剪紙藝術展中獲一等獎,在她的帶領下,其他會員也都興致高昂,多次創作原創作品參賽。

在傳承發揚細紋刻紙這門古老藝術的同時,他們也在探索殘疾人創業就業的新路子。「我們日常會臨摹一些作品,裝裱好後進行銷售。這些細紋刻紙作品可以當做家裡的裝飾,增添文化氣息,也可以用來送人,展示我們的特色文化。」李燕說,平時她們會在每周六的丼樹文化創意園夜市活動上售賣,在今年5月底「助殘日」活動中,樂清市樂公益協會從工作室購買了一大批作品,「那次大家都很受鼓舞,真的很感謝他們的支持。」

樂清市婦聯也多次邀請她們參加婦女創業博覽會。去年,李燕等人代表工作室參加了創博會。「會上大家對我們的展區很關注,活動打響了我們的知名度,也幫助我們拓寬了銷路。」她告訴記者,今年一聽聞創博會舉辦的消息,她們馬上報名參加了,期待有新的斬獲。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