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渤海海域加長版休漁期堅持近四年 「海上糧倉」喜迎豐收

2020-12-18 半島網官網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紅梅

9月1日12時,北緯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黃海海域伏季休漁結束,青島市3000多艘漁船紛紛出海開捕。經過長達4個月的休養生息,「海上糧倉」再次喜迎豐收,刀魚、鮁魚、蝦虎、八帶……一大波海鮮將陸續登上市民餐桌。

受過度捕撈等因素影響,近海漁業資源呈衰退趨勢。2017年起,為更好地保護海洋漁業資源,黃渤海海域伏季休漁期從6月1日提前到5月1日,讓「藍色糧倉」有充足的時間休養生息。經過整整4年的堅持,漁民欣喜地發現,漁獲種類多了,產量和個頭也大了,每年給大海多放1個月的假,她的回饋竟如此慷慨。

伏季休漁期剛結束,漁船紛紛出海開捕

讓大海休足4個月

9月1日上午,來自膠州的魯膠漁60277船漂浮在青島前海,靜待12時開海後出海捕撈。桅杆上升起嶄新的國旗,駕駛艙外面貼著大紅的「招財進寶」,一切都是喜慶的模樣。

自5月1日12時休漁以來,經過長達4個月的漫長等待,船長李先生對開海充滿期待,希望今年能有個好收成。「我們準備去92海區(靈山島東側海域)捕撈刀魚、鮁魚,兩三天之後回積米崖漁港卸貨。」李先生說,他們兩艘船一起出海撒網捕撈,頭船和拖船上各有8個人。

為期4個月的海洋伏季休漁即將結束之際,青島市海洋與漁業行政執法支隊仍組織開展伏季休漁執法巡查,力爭站好最後一班崗。執法人員登上魯膠漁60277船,檢查救生衣、滅火器等裝備是否齊全,並要求船長出示相關證件。

魯膠漁60277船長李先生向執法人員出示證件

「5月1日至9月1日,全市累計派出執法船艇1600艘次,派出執法人員6800人次,開展交叉聯合執法135次,查獲違規漁船369艘,罰款233萬元,沒收漁獲物6160公斤,清理整治禁用漁具『地籠』網4.9萬套,查扣沒收涉漁『三無』船舶87艘。」青島市海洋與漁業行政執法支隊二大隊隊長崔永林說。

與去年相比,今年休漁期間青島轄區海上違規漁船查處量有所下降。崔永林分析背後的原因說,一方面,今年休漁執法的震懾力、執法的頻度、強度以及執法的覆蓋面均比上一年度有較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漁民自律意識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休漁期違規偷捕現象比以前少了。」崔永林說,媒體的監督以及社會群體的廣泛關注,也對休漁監管起到有益的推動作用。

9月1日15時左右,魯膠漁60277船到達靈山島東側海域,撒網開捕。經過4個小時的等待,當天19時左右,兩艘船合力收網。「第一網下去,撈上千八百斤鮁魚、刀魚。」李先生對這個收穫還算滿意,準備繼續拉第二網。「白天刀魚不好拉,夜裡能多拖點。」

「休漁期從6月1日提前到5月1日,讓大海多休息一個月,海裡的魚蝦蟹也多生長了一個月,產量和個頭應該都不差。」李先生說。

提前休漁讓「親魚」產卵

據了解,伏季休漁是依據《漁業法》設立的重要漁業資源保護政策。自1995年實施以來,已成為我國輻射範圍最大、影響漁民漁船數量最多、國際評價最高的管理舉措。2017年1月,原農業部發布《關於調整海洋伏季休漁制度的通告》,將黃渤海區伏季休漁時間由原來的3個月調整為4個月,即由6月1日至9月1日調整為5月1日至9月1日,被稱為「史上最嚴」休漁制度。

「可別小看這一個月,可真是起了大作用!」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任一平教授告訴半島記者。每年冬季過後,我國近海多數魚類性腺就開始發育,逐漸形成人們俗稱的「魚籽」,並開始進行生殖洄遊。5月末開始,海洋裡的魚類就陸續開始產卵。在這一過程中,對漁業資源保護得越好,就會有越多待產的「親魚」順利進入繁殖期,產下更多的魚卵。

早在多年前,任一平就提出,保護及修復漁業資源,僅靠短短3個月的伏季休漁是遠遠不夠的。任一平介紹,休漁時間主要是根據大量經濟魚類及其他水生動物的繁殖期及幼體生長期確定的,通過休漁讓「親魚」有機會產卵、小魚能夠安全成活。青島地區最常見的小黃花、鮁魚、偏口魚、牙片魚等10多個魚類的繁殖期主要集中在五六月份,前後都會有部分魚類提前或拖後產卵,這一過程可能持續1~2個月。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漁業環境與生物修復研究室副主任趙俊研究員表示,黃渤海、東海、南海三海區漁船作業伏休開始時間統一為5月1日,這是一大進步。「此前確實存在漁船跨區域作業的情況,比如以前5月份黃渤海區域的漁船還可以正常出海作業,很多漁船就會跑到已經進入休漁期的東海海域進行捕撈,造成休漁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為了恢復近海漁業資源,各沿海城市積極開展增殖放流工作,5月份正是增殖放流的高峰月份。「休漁期提前可以有效避免放流的魚苗被捕撈,進而保護增殖放流效果。」趙俊研究員表示。

修復「藍色糧倉」非朝夕之功

「史上最長」伏季休漁已經堅持了4年,但想修復多年來過度捕撈造成的漁業資源枯竭,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過去黃渤海漁業資源非常豐富,擁有煙威漁場、石島漁場、青海漁場、海州漁場等優質的近海天然漁場。」中科院海洋所劉靜研究員說,遺憾的是,受過度捕撈等因素影響,從新中國成立到21世紀初期的短短幾十年內,黃渤海漁業資源的種類和數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過去的許多優勢種類,現在都已經面臨資源衰退,甚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小型、低質魚類。

漁民整理線纜準備出海捕撈

「目前黃海漁獲物組成中以鯷佔絕對優勢,傳統經濟魚類如小黃魚、銀鯧、太平洋鱈、藍點馬鮫(鮁魚)、鮐、帶魚、鮃鰈類等所佔的比例很低。」劉靜表示,近年來黃海主要魚類資源都有不同程度衰退,但它們的底棲生物餌料基礎還十分充盈,比如說一些底棲無脊椎動物及暖水性的小型魚類數量變化程度不大。從理論上講,如果環境條件達到一定程度,黃海主要冷水種魚類資源可以得到保護和恢復。

「根據漁業資源調查結果以及漁民群眾的反映,伏季休漁期延長以後,黃渤海漁業資源密度有所增高。」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漁業資源與生態系統研究室副研究員吳強博士告訴半島記者。在渤海,8月份的漁業資源密度由2015-2016年的58.03–82.89 kg/h大幅上升至2017-2018年的90.01-159.40 kg/h,藍點馬鮫、小黃魚、銀鯧等經濟種類的資源密度均有所提高,往年在渤海很少捕到的帶魚數量也大幅提升。在黃海,許多漁業種類的資源密度在延長休漁期後的2017-2019年較延長休漁期前的2015-2016年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2019年黃海的漁業資源密度升至近5年來的最高值,鯷、銀鯧等種類的資源密度也達到近幾年的最高值,小黃魚、帶魚、高眼鰈、大頭鱈、綠鰭魚、星康吉鰻等種類的資源密度也大幅提升。

被查扣的禁用漁具「地籠」網堆積如山

在肯定海洋伏季休漁制度調整取得較好效果的同時,吳強表示,目前的伏季休漁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伏季休漁期間存在違法捕撈、伏季休漁時間與地方消費習俗相矛盾、休漁時間與部分魚種生長規律不匹配等。

在保護和修復「藍色糧倉」的過程中,提高全民保護海洋漁業資源的意識至關重要。古語云,「夏三月,川澤不入網罟,以成魚鱉之長」。趙俊認為,現代漁民必須始終有這樣的意識:不要竭澤而漁,要給魚蝦休養的時間,保護漁業資源就是保護自己的飯碗。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5月1日起,中國將進入休漁期
    一、休漁海域渤海、黃海、東海及北緯12度以北的南海(含北部灣)海域。二、休漁作業類型除釣具外的所有作業類型,以及為捕撈漁船配套服務的捕撈輔助船。三、休漁時間(一)北緯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黃海海域為5月1日12時至9月1日12時。
  • 2020年休漁期從5月1日開始
    2020年03月05日農業農村部關於印發《「中國漁政亮劍2020」系列專項執法行動方案》的通知,通知裡提到了2020年的休漁期時間, 各海區休漁時間按照《農業部關於調整海洋伏季休漁制度的通告》 (農業部通告〔2018〕1號)執行。
  • 廣西嚴打海上違法行為 確保北部灣海域安全
    中新社南寧5月9日電 (王皓鑫 王麗丹 蘇竹雨)廣西海警局9日介紹,今年5月進入休漁期以來,該局嚴打海上走私和違反伏季休漁規定等違法犯罪行為,查獲多起案件,確保了北部灣轄區海域安全可控。在其中一起案件中,欽州海警局執法員根據線報,前往亞公山附近海域搜索,發現一艘掛機式鋼製摩託艇正在海上移動。海警人員立即抵近並組織人員跳幫登艇,成功控制現場。經查,該艇上裝載香菸共計250件,均未能提供相關手續證明,案值約300萬元人民幣。
  • 5月1日起浙江海域全面休漁
    5月1日起浙江海域全面休漁   5月1日12時起,我省除釣具以外的所有作業類型漁船全面進入伏季休漁期。下一步全省漁政執法機構將嚴格監管,強化海上巡查執法,嚴打違法違規行為,確保伏休制度落實。   據了解,今年浙江將嚴控外省籍漁船,海洋伏季休漁期間,外省籍漁船一律回船籍港所在地休漁。
  • 山東故事|日照中心漁港派出所海上流動黨支部:護航漁民增產豐收
    金秋的清晨,在山東省日照市黃海中心漁港碼頭上,一批批出海漁船滿載而歸,螃蟹、帶魚、黃花、對蝦……一派豐收景象,隨著一船船漁獲拉上碼頭,日照海岸警察支隊中心漁港派出所海上流動黨支部的民警們也跟著忙碌起來。
  • 舉報休漁期非法捕撈,「平事」電話為何比執法先到?|新京報快評
    ▲山東榮成休漁期非法捕撈亂象調查:碼頭頻繁深夜卸魚,舉報後接「平事」電話。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文 | 重舟5月1日12時至9月1日12時,北緯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黃海海域進入休漁期,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從事收購、運輸、代凍、加工、銷售、儲藏非法捕撈海產品活動。
  • 休漁期 覓食「自由魚」
    到8月1日前,我國南海絕大部分海域都處於一年一度的伏季休漁期,此時的南海就如同冬眠的青蛙靜靜休養,海中的魚類趁著這段時間迅猛繁殖,為來日登上「大雅之堂」的使命做好充足準備。魚兒們可以休養,但為食貓們的饞嘴可沒準備「休養」。
  • \"齊\"心\"魯\"力|黃渤海海冰冰情較近十年同期偏重
    原標題:\"齊\"心\"魯\"力|黃渤海海冰冰情較近十年同期偏重來源:新華社新華社青島1月7日電(記者 張旭東)記者7日從自然資源部北海預報中心了解到
  • 南日島:海上「牧漁」記
    投放人工魚礁、投放大型深水抗風浪網箱、升級海上糧倉、大力發展「漁業+」……近年來,秀嶼區大力耕耘「海田」,做活南日海洋牧場文章,一座集循環立體漁業、生態文明漁業、休閒體驗漁業於一體的海上田園牧場正呼之欲出。
  • 南沙|休漁期海上驚現漁網,暫扣地籠網30張
    休漁期海上驚現漁網,收!6月28日凌晨4時至早上8時,南沙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直屬九隊(南沙漁政大隊)執法人員乘執法快艇沿二十一圍、洪奇瀝水道、潭洲水道、順德水道、沙灣水道、獅子洋水域、蕉門水道、龍穴南水道進行巡查,重點巡查非法排放建築廢棄物易發地、多發地三民島、橫瀝大橋周邊水域。
  • 休漁期不休「魚」一條福建大黃魚的千裡青漂路
    在海上漂泊了三天三夜、跨越1000多公裡之後,4月14日傍晚,這艘活魚運輸船緩緩駛入青島西海岸海域。「青島海域的水質比福建海域要清澈,水溫、鹽度相差不大,這些魚在一路北上的過程中逐漸適應了新環境。」薛維強告訴半島記者,由於夜晚進行海上作業不安全,當晚他陪這些魚苗在船上過了一夜。裝載魚苗的大型活體運輸船。
  • 堅守初心使命 厚植愛國情懷——記遼東半島最南端的海上守護者
    重巡邏嚴打擊,履職盡責彰顯新作為「伏季休漁期間我們全體人員要主動出擊,敢打敢衝,全方位多層次將執法力量覆蓋海域,擠壓海上違法犯罪空間,發揮管海治海主體地位作用。」旅順口工作站站長在該站全體動員大會上這樣說。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 浙江杭州青佔魚僅二三兩重 台州漁老大請求延長休漁一個月
    在視頻中,船艙鋪滿白花花的魚兒,看似豐收景象,但滿倉青佔魚、黃佔魚都只有幼童手掌大小,體重在二三兩之間。  陸日華說,如今捕上來的青佔魚,三四條才有一斤,若再讓它們長几個月,成魚一條就有一斤。儘管東海夏季休漁已近20年,但近些年捕上來的魚依然一網比一網小,這段視頻他看一次「心疼」一次。
  • 北海休漁期足球賽圓滿落幕,漁民朋友們繼而喜迎開海
    「全民健身 健康中國」 2020 年全國縣域社會足球比賽廣西賽區暨廣西足球爭霸賽北海市海城區「聽海一品」 杯休漁期足球賽決賽如期舉辦,在聽海一品隊對陣海角隊的比賽中,海角·洪門啤酒隊最終技高一籌,奪取休漁期杯冠軍,成為休漁期杯足球賽新一代霸主。
  • 黃渤海海冰冰情較近十年同期偏重
    自然資源部北海預報中心數據顯示,受近期寒潮天氣影響,黃渤海海冰冰情出現明顯發展,冰情較近十年同期偏重。   新華社發(黃杰顯 攝)   自然資源部北海預報中心數據顯示,受近期寒潮天氣影響,黃渤海海冰冰情出現明顯發展,冰情較近十年同期偏重。   新華社發(黃杰顯 攝)
  • 陽江:休漁期閘坡漁排魚成了珠三角「搶手貨」
    筆者12日從陽江市海陵島相關部門獲悉,進入休漁期後海上捕獲的漁貨減少,加上現在已進入旅遊旺季,本地酒店、大排檔以及外地對漁排魚需求量大增,閘坡漁排魚成了搶手貨,日上場量達八萬斤。
  • 浙江海域全面進入休漁禁漁期 8種海鮮被禁售
    近日,隨著浙江全面進入伏季休漁期,陳大哥攤位上新鮮的海鮮已逐漸少了起來。「還有最後少量沒有冰凍過的帶魚、黃魚,都是5月1日之前捕撈上來壓船底的。」陳大哥指著自家的帶魚對記者說。「今年貨不多,而且時間長了沒有冰凍的話就不新鮮了,我們也不賣了。大家要吃的抓緊,接下來就只有冰凍的海鮮了。」
  • ...採取措施,渤海將在十幾年後變成死海。這裡的「死海」是什麼意思
    據我國科學家估計,釣魚島周圍海域石油儲量大約30億~70億噸。有關部門測算,整個南海發現的石油地質儲量大約230億~300億噸,約佔我國總資源量的三分之一,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南海海域是世界上尚待開發的大型油藏之一,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儲量分布在應劃歸中國管轄的海域。 國家海洋局某負責同志指出,要看到我國海洋資源這些數字相對於我國龐大的人口規模來說是非常有限的。
  • 海洋動物「戀」上青島,膠州灣紅島附近海域現神秘動物 專家懷疑是...
    昨天,記者聯繫到了視頻拍攝者寧先生,他向記者講述了在海上發現這個小傢伙的過程。 「20號早晨,我和其他12個釣友一起乘坐釣魚艇出海釣魚,早晨6點半到7點左右吧,在距離紅島碼頭大約一海裡左右的高架橋下,看到了這隻小傢伙。 」寧先生告訴記者,距離遠的時候,看到它周邊的水花比較大,船上的人都以為是一隻小江豚,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海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