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周末鉤沉|這些老橋深處,藏著成都最地道美味

2020-12-14 川觀新聞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邊鈺

作為一座因河而興、因河而盛的城市,成都境內水系發達,並隨之誕生了大大小小的橋梁。《華陽國志·蜀志》中就有著「於是江上多作橋,故蜀立裡,多以橋為名」的記錄。清末的《成都通覽》中統計,當時成都城區有名可考的橋梁共有192座。

今日九眼橋一帶。 朱丹 攝

因為水災或者城市建設,不少橋梁早已消失在歷史洪流中。不過,如若你行走在今日成都街巷,餘慶橋街、玉帶橋街、桂王橋街、二仙橋路等一批以「橋」命名的街巷,仍無聲提醒著人們,過往歷史裡成都河、橋密織的城市面貌。

今年8月,成都圖書館推出《老成都影像館資料庫》,這些曾橫跨於河、渠之上的橋梁,身姿妙曼,精緻的廊橋、小巧的拱橋、平闊的直橋再次出現在人們的眼前。有趣的是,其中不少橋,都和成都美食有著關聯。

新人沾福的萬福橋 

也是麻婆豆腐誕生地

在今天成都的人民北路與人民中路之間,一座現代化的鋼筋混泥土大橋橫跨其上,氣勢如虹。這座橋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打通火車北站與成都市中心的通道而新建的,最初叫人民北路大橋,不過,不少老成都人喜歡將其叫為「萬福橋」。

「這種叫法並不是毫無理由,在人民北路大橋不遠處,原來曾經有一座古老的萬福橋,由此成都人才習慣將這座新修的橋稱為萬福橋。」《老成都影像館資料庫》學術顧問袁庭棟介紹。

萬福橋是府河上一道重要的橋梁,位置在不同時期有過上下移動。清代最後一次重修是在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位置在今天的萬福橋下遊,連接著金華街和上河壩,是一座「長五丈,寬丈餘」的石墩木橋。

成都萬福橋 (成都圖書館供圖)

如今在《老成都影像館資料庫》裡,人們可以看見這座已經消失的老橋身影。橋上有木欄畫廊覆蓋,兩端有亭,是一座典型的廊橋。最有特色的是在橋中段的一側還修有一個小廟,橋的兩端還有寺廟,橋北有東嶽廟,橋南有水神寺。

原來的萬福橋橋頭是牌坊式建築,上面有一道貼金匾額,寫有「萬福來朝」四個大字。過去的成都人都把這道貼金大匾視為招祥祈福的吉祥物。新人結婚時,不少人家都要把花轎抬到這裡來過一次橋,沾沾福氣,用以祈求安康吉祥,民間將這種風俗叫作「踩橋」。除了新婚夫妻,新春佳節期間,也有不少人來到萬福橋「踩橋」。這一習俗一直保留到1947年萬福橋被洪水衝毀才結束。

名聞中外的麻婆豆腐就誕生在萬福橋頭。袁庭棟介紹,那時成都境內少馬車,陸上貨物運輸主要靠挑夫、雞公車等。作為成都西北方向入城的重要通道,這裡還是當時的木材市場、清油市場。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陳麻婆與其夫陳春富就在萬福橋頭開設鄉村飯店「陳興盛」。當時的挑夫或者雞公車車夫等經過此處,喜歡在這裡歇息、吃飯。物美價廉的豆腐便成了他們的首選。陳麻婆在長期烹飪中,總結了一套符合這些苦力口味的豆腐,這種以「麻、辣、脆、嫩、燙、鮮、渾」為特色的紅燒豆腐,口碑相傳,最終使得陳麻婆日漸聞名。

陳麻婆去世後,她的小飯館被子女繼續經營,但是幾十年來,這家著名的小餐館一直都沒有掛出過陳麻婆豆腐店的招牌。陳麻婆豆腐也不是一道正式的菜餚名稱,只是人們口中流傳的一道菜名。直到抗日戰爭時期,萬福橋畔又有人開了一家飯館,店名叫「江頭歸」,對外宣傳時也說自己最擅長做紅燒豆腐。為了與「江頭歸」抗衡,陳家後人才正式打出了「麻婆豆腐」的菜餚名。

不過,遺憾的是,這座古橋在1947年被洪水衝毀,當時未能按原樣修復,只修了一個一般的木橋。1954年,它再次被洪水衝毀之後,也是只恢復修建普通的木橋。1959年在古老的萬福橋上遊,修建了今天的人民北路大橋,先建快車道,後建慢車道,直到1964年才全部建成,原來的老橋自然也就廢棄了。

文人筆下出鏡率最高的萬裡橋

孕育了美味枕江樓流派

細數歷來文人騷客筆下出鏡率最高的成都地標,萬裡橋絕對排名居前。杜甫在《野望》一詩中就有「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裡橋」之句。著名女詩人薛濤也留下「萬裡橋頭獨越吟,知憑文字寫愁心」的佳句。唐代詩人張籍的《成都曲》更是觸景生情,一首「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萬裡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的絕唱,讓萬裡橋畔的繁華躍入紙上……

成都萬裡橋側影 (成都圖書館供圖)

為何萬裡橋頻入文人騷客文章,它又有著怎麼樣的顏值?在《老成都影像館資料庫》裡,一批拍攝於上世紀的黑白老照片再現了萬裡橋的風韻。寬闊江面上,七孔石拱橋橫跨其上,船隻蕩漾於河心,兩岸高樹林立,風姿綽約。

袁庭棟介紹,萬裡橋的得名是在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送大臣費禕出使東吳,在橋頭餞行時,費禕感嘆說:「萬裡之路,始於此橋!」後人就把這座橋叫作萬裡橋。

成都萬裡橋近影 (成都圖書館供圖)

三國以後,有關萬裡橋的各種記載歷代都有,袁庭棟特別提到,李冰時期所造的二江七橋只有這座橋的位置相對清楚,兩千多年來位置未變,它是我國最古老的橋梁之一。1988年在對萬裡橋進行最後一次維修時,在橋下發現過漢代的磚、時代不詳的基石上的木樁孔洞和大量清代的木質橋基,是萬裡橋多年來位置未變的鐵證。同時,這座橋一直都是成都的南大門,是通往樂山、雅安、甘孜直至西藏的重要孔道,橋畔長期都是成都的商業繁華區域之一,曾經是著名的「南市」。

成都萬裡橋下浣紗之百姓,旁邊是魚簍 (成都圖書館供圖)

萬裡橋邊的繁華一直保持到了近代。近代繁華市井圖的亮點則是萬裡橋頭西北南河邊的枕江樓。開辦於1906年的枕江樓是臨江而建的著名川菜館,以烹製江中的河鮮而享譽全城,以致在業內形成了枕江樓派。由於枕江樓既有把酒臨江的環境,又有名廚製作的以醉蝦和醋熘五柳魚為代表的美味佳餚,所以成了不少文人墨客的聚會之所。李劼人在小說《大波》中就對其菜色有著詳細描述。1938年,著名作家張恨水也曾在此品嘗美味,且對景感懷,提筆寫下:「江流鳴咽水迢迢,惆悵欄前萬裡橋。今夜雞鳴應有夢,曉風殘月白門潮。」

成都萬裡橋遠影 (成都圖書館供圖)

新中國成立以後,為了適應交通發展的需要,從1954年開始,曾經對萬裡橋進行了三次較重要的維修擴建與加固。加了引道,把拱面改為平面,橋面鋪了瀝青,兩側新增了鋼架人行道,各種汽車都可以通行。為了加大城內交通的流量,1995年又將萬裡橋拆除,在原址修建了大跨度的鋼筋混凝大橋,以後又在橋的上空修建了高架橋。

萬裡橋上望成都南門江橋門之城樓 (成都圖書館供圖)

萬裡橋拆除之後,為了讓人們還能瞻仰古老的萬裡橋英姿,成都市政部門在百花潭橋上遊不遠的南河上新修了一座五洞望仙橋,就是仿原來萬裡橋的樣子修的,也有人叫它為新萬裡橋,或迷你型萬裡橋。

「東南形勝」九眼橋 

如今已是酒吧、美食網紅地

位於成都市錦江區,古名宏濟橋,又名鎮江橋,九眼橋是成都東南角最重要的橋梁,也是近代成都市區內保存年代最古老、規模最宏大的橋梁,長期有成都「東南形勝」之譽。從歷史上看,九眼橋的交通地位也十分重要。袁庭棟介紹,九眼橋這個位置的錦江河段,是古代成都最重要的水運碼頭,載客載貨的船隻與上船下船的車輛、行人都在此處交匯,十分熱鬧。「所以很可能自唐宋以來,這裡就應當有橋,只是今天已經見不到有關的記載。」

成都九眼橋遠景 (成都圖書館供圖)

如今,關於九眼橋的最早記錄源自明代天啟年間的《成都府志》,從明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起,在四川布政使餘一龍的主持下,花了五年時間在這裡建成了一座宏偉的石拱橋,因為地處兩河匯流之下遊,江面寬闊,所以名為洪濟橋。書中也對九眼橋外形做了描述,「橋成,為洞者九,縱四十丈,橫四十尺。遠而望之,虹舒電馳,霞結雲構,若跨碧落而太空為門;俯而瞰之,飆湧濤春,鯨飛鯢走,若駕溟渤而巨浪為溜。」明啟年間,其改名為鎖江橋。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在四川總督李世傑的主持下又做了一次補修。因為橋下有九個橋洞,民間一直稱為九眼橋。

遠望九眼橋南岸之回瀾塔 (成都圖書館供圖)

九眼橋南岸一帶長期都是錦江中的重要水碼頭,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仍然還有若干船隻停泊著,船中的主要貨物是家家需要的木柴。在成都圖書館這次發掘的老照片中,袁庭棟和工作人員除了淘到了九眼橋橋形照片,還淘到了一張少見的九眼橋周邊場景圖,「這張照片是一張九眼橋遠景,可以看見河流兩邊的房屋建築情況。」透過黑白影像,可以看見寬闊河流邊,一排整齊的吊腳樓依河而建,「九眼橋的美味當屬河鮮。」袁庭棟介紹,這裡的餐館依靠著鄰河的便利,將所有的鮮活魚蝦全都養在河邊的大竹籠中,顧客需要吃時,才將其打撈起來,以保證食材新鮮。

成都東門外回瀾塔與九眼橋 (成都圖書館供圖)

不過,今日的九眼橋已經不是往昔的九眼橋。除了河鮮,如今的九眼橋附近,聚集了一批網紅打卡小酒館、酒吧以及各類餐飲,成為成都最熱鬧的娛樂地帶。同時,袁庭棟還介紹,為了方便交通,九眼橋曾在1953年進行了一次大修,加修引橋並將拱背的坡度減小,鋪了瀝青。1959年和1966年又進行了兩次維修,在兩側加寬了人行道。隨著成都經濟的迅速發展,古老的九眼橋實在不堪重負,1986年在老橋上遊14米處新建了半立交的新九眼橋。由於建了新橋之後,老橋已經失去了交通的功能,多個橋墩又不利於洩洪,遂在1992年被拆除。

今日九眼橋一帶 朱丹 攝

不過,2000年,在需要建橋的河濱印象小區的府河上,成都新建了一座與九眼橋相似的橋,用以保留九眼橋在人們心中的記憶。

相較於過往橋梁的交通屬性,如今,成都還誕生不少僅以觀光遊樂的橋。這種新橋無論是橋梁造型還是材質,都和過往古橋有著質的區別。比如被網友戲稱為成都橋梁界的「新晉扛把子」「五岔子大橋」。位於成都市高新區南部園區府河沿線,「五岔子大橋」沿公濟橋路東西方向走向,與府河正交。橋上禁車,僅供遊人觀賞。

相關焦點

  • 天府新區人文歷史鉤沉---正興蘇碼頭的槍聲
    轉自百度貼吧【成都市天府新區吧】點擊「原文連結」查看【天府新區人文歷史鉤沉之一】擺一擺歷史上的秦皇寺殲滅戰
  • 勾連歷史 老橋深處有詩意
    (送仙橋 蔣光叢 攝)作為「天府之國」首府,成都水系發達,也誕生了一座座橋梁。這些橋梁不僅勾連著老成都人的生活交通,還滋潤著人們的詩情,孕育著成都獨特的文化。12月9日,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一場詩意盛宴流動全城。踏歌前行,我們走進老成都人記憶中的駟馬橋、安順橋、送仙橋,感受老橋深處的詩意古韻。
  • 打卡首批天府旅遊名縣:青羊,地道成都味!
    趕緊來解鎖最地道成都玩法 老成都文化 來這些地標就夠了 金沙遺址博物館 作為大詩人流寓成都時候的故居,杜甫草堂既有竹林深處的幽靜,又不失詩聖骨子裡的文化內涵,讓人十分嚮往。
  • 全國最宜居城市:「天府之國」四川成都,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全國最宜居城市:「天府之國」四川成都,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成都,別稱「蓉城、錦城」,四川省的省會,成都位於中國西南地區,四川盆地土地平坦,物產豐富,農業發達,成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古代蜀國文明的發祥地,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遺蹟等名勝古蹟,是中國有名的旅遊城市,據說是「來了就不想去的地方
  • 老蘇州製作最地道的蘇式青團 這道點心裡藏著別樣蘇式智慧
    用傳統漿麥草做出的地道蘇式青團。記者張健攝清明節即將到來,每到這個時候,講究「不時不食」的蘇州人都離不開青糰子的美味與芬芳。昨天,在蘇州姑蘇區滄浪街道竹輝社區,兩位老蘇州用傳統的野生漿麥草製作出最地道的蘇式青團,用這道美味點心講述傳承多年的蘇式智慧。「漿麥草多長在田間、地頭與河邊,每年立春後,這種草便開始大量生長。」今年74歲的劉香梅是位地道的老蘇州,青團一般食用時間都是在4月份前後,這和清明掃墓祭祖有關。
  • 成都一日遊,不去錦裡、寬窄巷子,帶你去吃最地道的成都美食
    成都美食合集成都,天府之國,提到成都,是不是首先想到的就是寬窄巷子、錦裡?其實你們錯了,成都最地道的小吃和景點,並不在那裡,今天就帶你們逛逛,成都最地道的景點和小吃吃到成都,首先吃飽再說,成都最地道的美食街之一——建設路,這裡挨到就是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價格實惠,味道巴適,品種多得很——降龍爪爪、葉婆婆冷串串、老媽兔腦殼、臭豆腐、蛋烘糕、一點點奶茶等等,人均100元,吃到你站著進去,扶牆出來
  • 100元帶你吃到7,8種成都當地地道美味,每一樣都各有特色
    100元帶你吃到7,8種成都當地地道美味,每一樣都各有特色我是小C!用柴米油鹽烹飪菜餚,陪你走過三餐四季。生活在成都,這一座幸福感十足的城市。可以說,成都美食可以讓一個外地遊客吃上幾天幾夜也不完,更別說吃不夠。一說到成都,很多人都知道火鍋代表特色美食,還有擔擔麵,串串,缽缽雞等等。說不完的美食,品不完的人文特色。這次就給大家介紹100元,在成都你都可以吃到一些什麼美味。蛋烘糕,這種當地特色美味,一般在小巷子裡或者美食街才會有,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特色。
  • 「逛沸騰小鎮、尋香城美味」成都新都區火鍋音樂節開幕
    「五一」假期臨近,為進一步拉動餐飲消費增長,力促成都餐飲業穩產滿產,同時全面啟動2020「入夏耍成都」城市IP活動,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成都市商務局、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新都區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入夏耍成都·成都我來了」暨2020「逛沸騰小鎮、尋香城美味」火鍋音樂節正式開幕,以「天府沸騰小鎮」為載體,推動成都「國際美食之都」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 新都區2020入夏耍成都 「逛沸騰小鎮、尋香城美味」火鍋音樂節隆重...
    新都區2020入夏耍成都 「逛沸騰小鎮、尋香城美味」火鍋音樂節隆重開幕 2020-04-30 16: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地道的日式咖喱連鎖店COCO壹番屋入駐成都伊勢丹
    享譽全球的日式咖喱連鎖專門店COCO壹番屋來到成都伊勢丹啦!現在只要到成都伊勢丹商場7樓,就可以盡情享用最地道的日式咖喱料理。品牌成立以來的30多年間,將「微笑、敏捷、熱情」作為公司宗旨,其豐富的菜品令每一位光臨的顧客都很滿意、快速的供餐速度、獨自一人或家庭顧客都可以安心享受美味的時尚設計、清新整潔的店內環境等等,不斷地努力提高全方位的品質。標準菜單中設有令人驚喜的80種以上的菜品,而且根據季節不同還推出應季的限定菜單。其特點是咖喱的量、辛辣度及配菜可以自由選擇。
  • 成都天府新區福朋喜來登酒店盛大開業
    於中國西南充滿活力的時尚創新之城再添理想入住之選成都2020年8月4日 /美通社/ -- 萬豪國際集團近日宣布成都天府新區福朋喜來登酒店盛大開業,這是福朋喜來登品牌在成都的第三家酒店。酒店位於天府中央商務區的核心經濟區域,毗鄰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盡享「城市綠洲」天府公園美景。酒店設計兼顧現代風格與本地「茶文化」韻味,用特色雕塑藝術品向四方來客展現成都城市文化以及閒達包容的人文氛圍。憑藉品牌經典簡約的設計、現代舒適的體驗和真誠熱情的服務,為成都酒店業帶來多元化選擇,並滿足當今旅者切實所需。
  • 天府之國,為什麼從西安「跑」到了成都?
    再後來,就是「蜀川土沃民殷,貨貝充溢,自秦漢以來迄於南宋,賦稅皆為天下最」了。作為中原文明重心的關中平原,本就有優越的自然稟賦,既得益於先秦時期開鑿的長達300餘裡的水利工程鄭國渠,又有八水繞長安的巨麗之美。自關中平原與成都平原溝通以來,關中有了蜀地源源不斷的糧倉鹽鐵稅賦,蜀錦、茶葉等物產的支撐,更是如虎添翼。
  • 成都附近的旅遊勝地,一天就能打個來回,周末休閒好去處
    文/不二姑娘相信絕大多數成都人對於成都市內的旅遊景點已經沒有新鮮感了,更厭倦了外來遊客的擁擠人潮,希望可以尋找一個新的旅遊勝地,去那裡度過一個美好的周末。那麼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一個坐落在成都附近的美麗古鎮,這座古鎮就是平樂古鎮,距離成都市區非常的近,開車大概需要一個半小時。在古鎮上,擁有著大片大片的竹林,來到這裡,遊客們就猶如來到了竹海之中。
  • 成都周邊旅遊景點大全推薦!這4個地方只有當地人知道
    四川是有名的「天府之國」,有著豐富的歷史古蹟和人文風光,除了成都市內的歷史遺蹟,四川還有著名的樂山、青城山、都江堰等不少出現在書本裡的著名景點;而四川的北部則有著世界聞名的九寨溝。除此之外,川菜也是到四川旅遊絕不能錯過的美味體驗,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四川成都周邊旅遊景點大全。
  • 四川.成都--天府系列 (一)
    你可否知道天府廣場logo的標誌以及其所包含的意義?(見上期公眾號內容)天府廣場到底又歷經了多少次的變革有折射出成都的哪些滄桑歷史?你可知道圍著天府廣場佇立的十二根青銅住上面又展示著成都什麼樣的文化名片嗎?在這個系列中小編帶大家走近,我們的天府大菜園~從不同的角度去展現成都之美!
  • 良心推薦地道的成都餐館
    「這絕對是全成都最好吃的串串!」「哇塞!吃完整個人都飄起來了!」「成都再也找不到的麻辣燙,安逸慘了!」「不吃這家館子,你一定後悔!」……以上這些誇張的語言,大家一定耳熟能詳吧!今天我們@毛起吃向大家誠摯地推薦幾家成都的地道館子雖然有些只是蒼蠅館子,但是無論是味道亦或是價格,絕對性價比超高,一定不虛此行!喜歡成都美食的朋友,請關注我們,更多成都的地道美食分享哦!
  • 一個成都程序猿眼中的成都和天府軟體園,先從螞蟻金服說起…
    所以,每天從天府三街地鐵站下站的人特別多,這裡面大概率聚集了天府軟體園中最有錢的一批員工: 文章裡面我會提到成都螞蟻金服,但是更多的,我想聊的是我眼中的成都,和我所看見的天府軟體園,螞蟻金服只是恰好在天府軟體園而已。 另外,需要嚴正聲明的是,全文謹代表個人觀點,觀察角度有限。槓精勿擾。 還有,對不起,用標題黨把你騙了進來。
  • ...成都周邊遊的好地方-清水河藝術公園,周末閒逛、野餐、郊遊,露營
    夥伴們趕緊過來玩吧,周末閒逛,帶小孩的好去處,不要門票隨便玩。在幾年之前,趙雷的一首《成都》讓成都這座城市再次火爆了一把,就像歌詞中所說「讓我去成都的街頭走一走」,許多人被歌詞所打動,紛紛有了想來成都旅遊的打算,想親身體會一下趙雷各種所說的成都,到底有多麼的美好,如果你有機會來到成都,那麼不要只知道寬窄巷子,這些地方值得你打卡。
  • 首屆天府芙蓉園國際燈彩節盛大重啟,殿堂級光影藝術再次閃耀成都!
    3月28日 首屆天府芙蓉園國際燈彩節 正式重啟亮燈 成都市民最關注的 春季踏青去哪兒「耍」
  • 成都和杭州對比,那座城市未來最吃香,「天府」與「天堂」的對決
    聽聽小編的介紹吧, 我經常介紹值得大家去的東西和值得說明的東西, 另外,各城市也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 今天談談成都和杭州的對比, 哪個城市的未來最受歡迎,是「天府」和「天堂」的對決。在新的一線城市中,成都第一,杭州第二,你優雅的杭州多一點還是安逸的成都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