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人民銀行北京營業管理部官網公布,第二批11個擬納入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的應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包括國有大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大型城市商業銀行、支付機構、保險、科技公司等多家機構,從產品來看,包含了人工智慧、區塊鏈、5G、智能風控、大數據等技術。
巴林經濟發展委員會CEO 哈利德·呼麥單(Khalid Humaidan)6月2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的採訪時表示,目前的金融科技和監管沙盒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較小,仍有許多企業申請加入他們的監管沙盒。這場全球疫情推動了消費者對金融技術的接納。以巴林為例,該國電子錢包之一的BenefitPay,僅在3月就實現1257%的交易增長。
哈利德·呼麥單介紹,截至目前,巴林的監管沙盒已經有兩個成功「出盒」的企業。自2018年以來,已有來自巴林和全球的32家公司加入巴林金融科技監管沙盒,其中包括兩家中國企業。「未來,我們渴望吸引更多的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加入。」
兩家中企加入「巴林」監管沙盒
《21世紀》:能否介紹一下巴林金融科技創新的發展現狀?
哈利德·呼麥單:近年來,巴林中央銀行(CBB)作為巴林唯一的金融監管機構推出的系列推動金融數位化轉型的舉措,包括成立專門負責金融科技與創新事務的部門,負責建立健全巴林的金融科技生態系統,強化監管體制,並曾在2017年負責監管沙盒的啟動任務。
監管沙盒、開放銀行、加密貨幣等巴林中央銀行開創的新興監管技術已然使巴林成為金融科技領域的試驗田。全球範圍內的金融科技公司都得以在巴林測試自己的金融產品和解決方案,隨後將其在快速增長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簡稱「海合會」)成員國進行推廣。
《21世紀》:如何評價巴林監管沙盒在過去三年的運行情況,這一舉措如何幫助巴林加速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新?
哈利德·呼麥單:監管沙盒推動了金融科技創新,截至目前,已有兩個成功「出盒」的企業:一是中東地區首個符合伊斯蘭教法的加密貨幣平臺Rain,現已獲得完整的運營許可證;二是中東地區首家開放銀行基礎設施提供商Tarabut Gateway,為我國銀行提供開放銀行技術支持。
中東各國也在密切關注巴林的金融監管模式並不斷效仿。其中,沙烏地阿拉伯也已在去年推出金融科技監管沙盒。
《21世紀》:過去三年共有多少金融科技企業加入監管沙盒,有多少家出盒?
哈利德·呼麥單:Rain和Tarabut Gateway是最早出盒的兩家企業。目前,已有來自巴林和全球的32家公司加入巴林金融科技監管沙盒,包括小額貸款行動應用程式、人工智慧理財助手、網絡資產管理平臺、加密貨幣ATM等。
未來,我們渴望吸引更多的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加入。我們發現中國市場近年來對中東地區快速發展的支付及電子商務領域的興趣日益濃厚,這一趨勢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不斷加速。
《21世紀》:巴林的監管沙盒中是否有中國企業,他們目前在監管沙盒中的成果如何?
哈利德·呼麥單:目前共有兩家中國企業在2018年加入監管沙盒,分別為加密貨幣和外匯交易平臺UpEX以及資產管理平臺Cyberblock。與所有參與者一樣,巴林中央銀行的金融科技和創新部門對其在沙盒中的運行情況進行監督,並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幫助他們早日「出盒」,在巴林獲得經營許可。同時,該部門也負責確保參與企業開發的產品和服務具有足夠的安全性以供消費者使用。
入盒四大標準解密
《21世紀》:巴林監管沙盒的成功運行主要歸功於哪些因素,在入盒標準的制定和沙盒的實際運行方面,能否為我們分享一些成功的經驗?
哈利德·呼麥單:我們的入盒標準有四條。一是創新,申請企業所提供的金融解決方案必須具有足夠的創新性,或與現有產品有很大不同,或是對現有技術全新的應用。申請企業需提供該產品的市場調研,將該公司推出的創新技術或運行方法與行業競爭者的產品進行對比分析。
二是客戶利益保護,必須為客戶提供顯著的直接或間接利益。例如,用戶調研顯示該產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用戶體驗、效率、產品質量、更低的價格,或上述各項的結合等。申請企業同樣必須提供量化預測或其他證明。
三是現有解決方案的技術測試,必須向巴林中央銀行出具技術測試結果,或由一家知名的第三方機構對產品技術健全性進行獨立外部驗證。
四是監管測試方案,必須提供完善的監管測試方案,並為參與測試的用戶設立足夠的保障措施。該方案必須標明產品的主要風險以及減輕這些風險的主要方案。
《21世紀》:你對中國的金融科技監管沙盒有什麼建議?
哈利德·呼麥單:在監管沙盒的運行過程中,為參與企業營造一個具有協作性和支持性的學習環境是關鍵。我們鼓勵新興金融科技企業與現有機構合作, Tarabut Gateway是個很好的案例,這家剛剛「出盒」的金融科技公司正研究最新行業技術,並與我國傳統商業銀行合作,確保雙方協同發展,並最終造福金融消費者。
(作者:包慧 編輯:李伊琳)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