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海峽兩岸(崑山)馬拉松賽已進入倒計時,為了做好賽事的醫療保障工作。10號上午,全市百餘名醫療保障人員來到市第一人民醫院,在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接受了醫療保障培訓,為崑山馬拉松賽提供更好的應急救援做準備。
據悉,根據賽事組委會相關要求,市衛計部門在賽道沿線每隔2公裡設置一個固定醫療點,並在賽道全程配置27輛監護型救護車,以確保賽事期間運動員及相關工作人員的健康和安全。
在10號的培訓現場,市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鍾金妹,副主任醫師劉士方、袁華、蔡福良等分別圍繞馬拉松比賽中常見疾病和突發醫療安全事件等內容進行專題授課,重點示範了CPR(心肺復甦)、AED(自動體外除顫儀)等常用急救技能,讓賽事醫療救護人員進一步掌握現場緊急處置方法。參加完培訓後,每位參訓人員逐個進行急救技能實戰操作考核,確保每名醫護人員熟練掌握技能,做到人人過關。
圖為醫務工作者正在進行「CPR急救操作講解與演示」「中暑的急救處理」「氣管插管急救操作」「通訊使用規則及AED的使用方法」講解
賽事期間衛計部門自馬拉松起始點開始每2公裡設置1個固定醫療點,含半馬、全馬終點共設置26個固定醫療點。每個醫療點均配備醫生、護士各1名,並備有急救箱、應急救援包、AED、心電監護儀、吸氧裝置等相關急救用品;
賽道全程配置27輛監護型救護車,其中起終點急救指揮車各1輛,賽道尾隨車2輛。每輛救護車配備醫生、護士各1名,配備常用搶救藥品、設備和物品。
同時,指定市一院、市二院等3家醫院為賽道定點收治醫院,市中醫醫院、市三院為應急預留醫院,邀請蘇州市級重症專家駐點指導。
每個定點收治及應急預留醫院均開設運動員就診綠色通道,組建醫院傷員危重搶救小組等,確保醫療服務質量。此外,市衛計委還專門組建5組機動醫護小組,以便對賽時出現的緊急醫療情況及時開展搶救和支援。
距離開跑時間越來越近,
近日,市交通部門已齊心協力做好賽事準備,
對馬拉松賽道劃上了賽道線!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選手正在為比賽做了哪些準備?
快來看看,也為他們加加油吧!
李智群:臺灣最強市民跑者
李智群來自臺灣,最初比較擅長自行車運動,2012年開始轉戰長跑,短短六年時間,靠著優異體能與強悍的心理素質屢屢奪下冠軍獎座,勇奪2014年、2017年<wings for life world run>路跑冠軍,勇創2015年臺灣50公裡超馬紀錄,也因此有著「臺灣最強市民跑者」稱號。
「看到不斷進步就會一直想跑下去,從馬拉松運動中獲得快樂。」今年剛完成香港50公裡超馬、埔裡馬拉松賽及萬金石馬拉松賽的李智群已經報名2018海峽兩岸(崑山)馬拉松賽,這是他第一次感受大陸馬拉松賽的氛圍。「這次比賽有很多臺灣元素,包含地道的臺灣美食及電音三太子表演等,加上大陸路跑運動興盛,我可以趁此機會好好感受崑山的人文風情,與其他跑者交流。」李智群表示。
即將開賽,李智群近期訓練已在達到高峰後進入減量保持狀態,全力完賽成為他的主要目標。目前,他將完賽時間定在2小時40分左右,全力以赴參賽的同時也將盡情享受大好崑山的城市美景。